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夏-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陈晓奇在枪械中特别提出一个系列地研究方向minigun!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加特林、密集阵等等高射速武器系列!看惯了施瓦辛格大叔壮硕的手臂捧着一挺minigun狂扫的英姿之后,无人不被这种疯狂的武器系统所倾倒。  这种理论射速可以达到六千发每分钟的变态家伙,绝对是火力压制、防空防御的大杀器,同时也是后勤补给的噩梦。  但是放在陈晓奇这里就无比的重要的,他所需要地阵地防御火力、车载防空火力,乃是日后地舰上防空系统中,这都是必不可缺的重点帮手,而这三种应用途径是不必担心弹药供给不上地。  这年代的战斗机俯冲扫射、俯冲轰炸若是碰上超过四挺这种武器系统的集火攒射。  那结果不敢想象。

从7。62毫米到12。7毫米,到最大的上舰型号20毫米口径一个不拉。  即使现在没有雷达帮忙没有电脑自动计算弹道瞄准,就是在人工瞄准加液压动力推动的条件下,对付战斗机也是顶顶的利器。

在一个系列武器,就是必不可缺的火箭炮了。  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和发展前景毋庸讳言,陈晓奇最喜欢看的就是大片中美国大兵一边大叫“rpg”一面扑地躲避的场面,而一部也让无数人领路到了这种瞄不准武器的风采,因此作为未来绝对不可或缺的单兵反装甲反碉堡武器,火箭筒是优先提上研究日程的。  武器外形和大略的原理是个军事迷都说的出来,剩下的研究工作自然有专业人士来搞,并不是那么的难,而关键的推进剂这方面,正好是陈晓奇的本行,自然不会置之不管。

提到火箭炮,那不能不提63式107火箭炮,这种在后世立功无数的超轻便火箭武器是无数爱好国货的军迷津津乐道的典型之一,是我国军工产业的一大奇迹,其各项指标即使在半个世纪之后都不落后。  107毫米火箭炮不仅总重量轻,还可以快速分解和结合,拆开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超过30 公斤。  为满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结构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  在这些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火箭炮可以与107火箭炮相比。  陈晓奇提出这些技术指标后交由武器部门进行研究,他相信凭着这些先行者的聪明才智,决计不会搞不出来这种性武器的。

持此之外,列入研究序列的还有122mm 履带式、轮式自行火箭炮以及300 mm轮式、履带式火箭炮等等,反正这个家族系列将来的发展前景无穷,在陈晓奇的提前点拨之下,必然会早早的迎来更大的辉煌。

武器之外,有了原先制造坦克的底子,继续研究也不是什么问题,陈晓奇依据自己的见识,提出来的研究目标就是赫赫有名的“虎王”,自重超过五十吨,火炮口径超过100毫米,正面装甲超过150毫米的庞然大物,在次一级的另一个目标,就是75毫米火炮、自重在30吨以内的轻型坦克。  与之相配合的,是基于8x8底盘的轮战,以及履带轻型战车,要求不高,能防得住20毫米反坦克枪就可以,重量要轻、自载37毫米炮以及至少四挺机枪,装甲不能太厚还必须得抗大,这就要难为冶金项目组的人了。

继续求票!推荐朋友上架书

 第一百零三章 全面开发

第一百零三章 全面开发

想起另一时空小鬼子的铁皮罐子,陈晓奇觉得便是这样的轻型装甲运兵车也能将其干挺,更不用说其他的自行反坦克车辆了。//  //

各类装载火炮、火箭等等的车辆是不必说的,有了重型卡车和重型工程机械的长足发展做底子,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指标达成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个很重要的战争武器系列,飞机,在美国时期已经能够制造双翼的单引擎飞机,加上差速器也能通过机枪扫射,但是这种在这时代几乎没有国别和技术差的东西,连中国的军阀们都能自性建造,在二战时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此陈晓奇上来提出来的研究目标就是Bf109这样的单翼战机,但是在实力足够以前,他是不准备把这种东西搞出来漫天乱飞的,他另行给出来的研究目标,有双引擎重型战斗机、双引擎轻型轰炸机以及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  按照他的构想,这些飞机将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骨架,部分蒙皮采用铝合金或者高强度钢,总体要求技术现在达不到,但这是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而最终的单翼螺旋桨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p51也是所有此类战机的终结者。

发动机技术,美华集团此时掌握的跟其他各国同一时代水平差不多,但是后续发展就看能不能跟得上了,深悉后世吃了多大亏的陈晓奇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除了活塞式发动机外,一项在全世界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燃气轮机技术此时在各国中也已经开始研究。  这种后世衍生出喷气式战斗机、喷气式大型运输机、客机,以及船用、发电厂用地大功率燃气轮机发动机,其中的技术关键此时都还没能解决,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是解决之道,而透平效率、高温材料上的研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段,就看谁在这上面投入的早、投入的多、目标精准了。  陈晓奇对于未来地发展是心知肚明的,因此更多地在这上面投入了经费和精力。  并给出来自己的中肯意见。

除此之外,直升机的研究也是刻不容缓的。  他的工作原理来自于中国的竹蜻蜓和达芬奇的草图,竹蜻蜓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就有人玩了,而人们确信这种原理在很早以前传入欧洲,达芬奇据此在14世纪划出了直升机地草图。  1907年8月,法国人保罗※#8226;科尔尼研制出一架全尺寸载人直升机,并在同年11月13日试飞成功。

相对于现代人,陈晓奇知道几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直升机的涡轮轴发动机、全金属桨叶、单旋翼、尾桨,以及机体的主要结构,从小玩航模的孩子不会不知道这东西的大体外形和构造,材料、发动机等方面自然要慢慢解决,但是比起这时代的其他人已经领先很多了。

相关配套的武器装备自不必说,这都跟各研究机构相互合作不可分割。  而归根到底这一切都离不开地就是冶金技术的研究发展。  从回到这时代开始,陈晓奇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另一时空的华夏在材料上和冶金技术上的全面落后造成地影响是深远的。  一个战舰装甲钢板,在二战时期“俾斯麦”级战列舰用的钢板屈服度就达到550mp的高点,而这个指标在21世纪奥运场馆时期公布出来时,居然惊倒一片爱国网友在此之前有很多人都怀疑自己国家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高强度低合金钢材。  陈晓奇自己所知道的另一时空父亲工作的那个大型钢厂,在研究出某型号屈服度350550mp的船用钢板后,曾激动的大肆宣扬了好几年。  但那已经是21世纪了。

冶金材料问题曾经将那时的华夏困顿了许多年,无论是发动机还是战斗机,无论是战舰还是火炮,一切都离不开冶金技术这个根本。  陈晓奇深知其关键,所以在美国时期跟人家大财团合作就拼命地学习相关技术,从德国大力收拢相关人才也是为此,在二战之前,世界各国之间此类地技术除了配方和详细技术轻易不外泄之外,其实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封锁远没有后世那么厉害。  因此他大力赞助人出去留学。  大力地跟各大财团合作,图的还不就是将人家秘不外传的的这些先进技术学到手么!

要不是为了将来这些注定要牵扯到各类复杂高精尖技术的产品。  他又何必上来就将炼钢厂搞成特钢厂,更煞费苦心的去进口高质量的矿石和原材料,一切都是源于无奈何必须这一前提。

可以想象,这么多的科研项目那一个都涉及到冶金技术的前沿,在这方面他要投入该有多大,为了维持这样的研究投入,他甚至都不敢大力发展自己的军队按照他的标准去建军,这时代的军阀们都得破产!

这方面陈晓奇有两个先进的提案可供利用,一个是“电渣重熔技术”,这是制造各种合金钢、高强度钢、轴承钢等的绝佳出发点,历史上是1940年提出来的,进入门槛并不高,而今他作为了解的先行者给出来建议和原理,其他的自有专业人士攻关。  另一项技术是基于顶吹氧转炉炼钢技术,此技术已不新鲜,但是成功者目前没有,因为大功率的空气压缩分离机还没有诞生,不能提供大量的足够氧气来给炼钢炉使用,而陈晓奇自然知道自己长大的那个钢厂里面这些必备的技术会带来什么效益,他相信早走一步必定有益处。

子弹炮弹的消耗是历来的难题,一旦开始打起仗来,作为弹体的铜的用量是骇人听闻的。  陈晓奇知道就连后世老美那般占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地消耗,都对此有些头疼。  就不必说此时的华夏了。

他可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进口来的那点儿铜三两下的给做成弹丸弹壳扔出去,这样打起仗来成本太高,所以他学后世的plA装备,研究覆铜钢和深冲钢。  覆铜钢的技术关键在用上下两层黄铜板(其厚度为中间层钢板厚度的5%)包住低碳钢板,通过在大约700-800c地高温、200-300mpa的高压下使钢板与黄铜板互相结合,形成覆铜钢板,然后用覆铜钢板经过多次冲压成形。  制造出覆铜钢弹壳。  这样制造出来地成本要比全铜低得多,劣势在于回收重新冶炼的难度要高的多。

全钢弹壳的制造麻烦在低碳钢的制造和各种高强度模具的制造上。  在一个就是这种弹壳基本不具备复装价值,适合在大机动野战时期来不及打扫战场使用,这样的东西其实对于缺少铜地中国和日本都是很重要的,陈晓奇准备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不能让自己在铜的用量上破产。

但是这里面一项很关键的技术冷挤压技术是比较麻烦的,在1905年出现的磷化皂化处理钢毛坯表面方法的出现使钢的挤压成为可能。  以此法冷挤出钢管、弹体等将大大降低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