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有这么个同业者之中最大的财东担去了其中几分之一的话,大家心里面估计也能平衡一点。 斯蒂文不知道绑票敲诈的事情还能商量成这个样子,因此开口都是站在平均主义的立场,万万不料这帮子中国人心中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求票!并推荐新上架书,不错的科幻文。
第九十六章 危机公关
第九十六章 危机公关
ps:许多读者说我拖戏,我自己确实没想到这些铺垫写出来会有这么多,粗粗一算都有几十万了,心中汗颜!因此这几张过渡之后,将会加速到激烈的冲突之中,不足之处大家海涵!另外关于徐元的存在,同样说着墨太多的问题,我想说明下,这不是个过渡角色,而是后面大情节的主角之一,故而请多耐心点,谢谢!以上不算字数。 /
事情没有那么快就决定下来,商人嘛,有时候钱迷了眼就容易犯浑,到现在还不死心,存着“拖一拖兴许会出现变化”的想法者不在少数,因此尽管“长村兄”的建议出来了,大部分人赞同了,真要取得全体一致,那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于是他们就这么呆在里面靠上了,幸亏有酒有肉有吃有喝的,饿不到他们。
陈晓奇派出去斯蒂文之后,就在办公室等着那边的回信,但是没多久城内就传来消息,那家“荷丰园”被军队给围上了,所有进去的人都出不来了!
这样的消息没吓到陈晓奇,毕竟从后世来的,关于张大人的一些传言那还是清楚的,尤其是他和他手下那一帮子人的作风、德性都是几十年不绝的大笑话,不那么容易忘记。 因此他制止那边进一步动作的想法,静观其变。
但是等了好几个小时,斯蒂文还是没有出来!这件事情有点不对了!按照陈晓奇的想法,纵然张宗昌指使手下那么干地话。 或许其他的中国人会屈服,但是斯蒂文绝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他是一名美国人,列强中的老大,除非张宗昌想跟“临城劫车案”那样撕破脸搞绑架,不怕引起国际争端,否则的话他们是挡不住斯蒂文出来的。
但是他无论如何想不到。 挡住了斯蒂文的却是一帮白俄兵。 这些从远东逃到中国来的家伙们眼里面没有别人,只有张宗昌。 甚至在有些中国兵开玩笑地问他们爸爸是谁,他们都说“我爸爸是张宗昌”、“张宗昌的老毛子”!除了张宗昌地命令之外,他们六亲不认!
所以斯蒂文这个美国人到了这里也不好使了。 陈晓奇胸有成竹却是失了算。
事情一直拖到了第二天才解决,一夜之间没睡觉顶着一脑门子的压力,这帮山东金融界的精英们一个个的精神萎靡不振,白着脸低着头匆匆的各自回去找董事和后台老板交代去了,张督办要钱。 你给是不给?
这件事马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工商业界地人马上都明白,原来张督办的所谓“约法三章”跟放狗屁没分别,根本就是说着玩的,当真了的都是把自己当了二百五耍了。
“美华银行”认捐了三十万元的款子,张督办人品非常好,知道这些钱庄老板们辛苦的很,就没麻烦他们回去兑换自己家的银券那么麻烦。 还得计算折扣汇率啥的,一律用现大洋支付了,干净利索好码算,谁都不用研究高了低了地,多好?
一共一百五十万元的捐,十几家银号分担了。 因为斯蒂文的莽撞和迷糊,美华承担了大头,不过陈晓奇倒没有说他什么,这件事本来就是自己捣鬼让人家去顶杠的,这点纰漏不算什么。
但是斯蒂文可能是被气着了还是吓着了的,反正回来之后坚决要求调离这里,陈晓奇充分理解他受到的打击惊吓,安排他去青岛和上海之间作为巡查,实际上就是放他地大假轻松一下。 斯蒂文立刻逃之夭夭。
1925年5月28日,为了压制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 两艘日本驱逐舰驶入胶州湾。 声称要武力镇压,收了钱的张宗昌对当时的胶澳督办温树德说。 “必要时可以开枪”,结果29日凌晨,日本人勾结他们包围纱厂开了枪,酿成“青岛惨案”。
5月30日,同样是日本人的纱厂,上海纱厂工人以及学生大罢工,英国人开枪杀人,酿成惨案。
连续不断的诸般劣行让中国人再一次看清楚了列强的嘴脸,而日本工厂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累累血债也被揭示的一干二净,要命的是,在这一次事件中,有人将“美华集团”拉出来当靶子作比较,相形之下几乎全国的不管是外资还是华商地产业都被批驳地一无是处,不论是薪资待遇,还是人性化的管理,还是充足地假期时间,还是自由的生活环境,甚至是有组织的职工业余活动,都是这时代的在华工厂所不具备的。
这样的事情一经公布,“美华集团”顿时再次成为耀眼的明星,同时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他们自己一点都没有宣传,但是架不住很多人有心的有预谋的将他们宣传出来,连篇累牍的文字报道中充满了对他们的赞誉,同时这也成了众矢之的,不管是中国商人还是外国商人,没有一个不讨厌他们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陈晓奇等人不能说没有思想准备,毕竟在任何时代,出头的椽子先烂,拔尖的人挨削,这是早有古训的。 而他既然带着人回到这里来,既然做出这样的事,那么无疑首先就要应对层出不穷扑面而来的这诸多的麻烦,而类似这等很有可能毁了他的麻烦,却不是最要命的。
隶属于“美华集团”商务部的“应急事件处理小组”立刻行动起来,他们依照陈晓奇曾反复说到过的“危机公关”中相关的条例和范本,针对着一起时间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同时预估出其他对立面的人可能做出的种种反应,然后最快速度拿出来他们的应对方案。
这件事情陈晓奇自己是处理不了的,但是别忘了他手下现在有多少地高手和专业人才在干这个!就在青岛济南两地学生工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在组织起来。 要对两次惨案的肇事者进行声讨,对受难者进行声援、对英日提出断交等等活动的时候,备受关注的、一直没有发表任何宣言和行动的“美华集团”终于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他们没有就这件事地是非功过进行任何的评述,而是首先用大量篇幅详细叙述了“美华集团”所属地工厂企业之中,底层员工从选拔开始到入厂培训、到各种程度的测验考试,到接受实习、到正式加入到工作队伍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关卡和反复接受增值培训的必要性。
其次,他们详细的描述了“美华集团”的工人在成为正式工后所能享受到的薪资待遇、假期、以及加班标准等等。 此外还特别介绍了该集团对每一个岗位和阶层地职工提供的从最低开始的个人职业规划和进阶培训计划,同时宣扬出“美华集团”的核心理念。 那就是要让每一个加入到“美华集团”的人都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寻找自我理想的机会,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在工厂主压迫驱使下被动的付出劳动和心血以换取微薄收入的可怜地包身工。
也就是说,按照他们的说法,“美华集团”这才叫做真正的民族企业,而这里的工人才是真正的工人,其他的。 只能用“劳工”来形容,甚至可以称之为“奴隶”也不为过。 当然这话该集团是绝对不会说,每一个看到了他们写地这些详尽无遗的资料的人都能品出这个意思来。
最后,“美华集团”更史无前例的在报纸上和电台上反复阐述了给与这些人这么好的待遇的理由―――全民富裕。 他们用十分翔实的数字列举了在以“美华集团”为核心的经济区域内,获得了高收入的工人是怎么拉动当地的其他工业、农业、甚至是服务业地发展,怎么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好地经济圈,怎么样让置身于这个圈子里面的每一个人在看似极大付出地同时,连续收获的不仅仅是单个利润薄、但总体数量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经济体的获利模式。 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个别的方式都不能形成的完美的经济增长区,同时还得到了其他环境下所不能得到的名声、民心、团结和快乐。
赚钱也是有境界的。 “美华集团”用自己的实力和实际所作所为向世人表明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和利弊,不错,表面上他们集团本身,陈老板本身所获得的利润比其他的老板少得可怜,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他却成功的用绝大多数的利润带动了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的共同富裕,这才是做商人的最高境界――-让别人富裕起来。
这同时也颠覆了很多人心目中“越是一毛不拔就越有钱”的概念,因为例子是活生生摆在面前的,有几十万的工人佐证,有几百万的农民作证,这个是做不了假骗不了人的,“美华集团”乃至整个体系中的工人是过的什么日子大家都看在眼中,嫉妒在心中,整个济南的工商业其实已经被“美华集团”把握住了发展方向,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小气候。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 他们详细阐述了自从实行这样的政策以来。 济南区域内和周边辐射区域内产生的巨大变化,一个个的数字拿出来。 是经得住任何人的调查证实的。 而他们更能轻易的看出来,这其中怎么算计,陈晓奇老板本人都好像一直在赔钱!
这样的经济学模型拿出来之后,很多不方便、没想好怎么攻击他们的人算是找到了点借口,起码不能刺激群情激奋的工人学生乃至老百姓的借口,那就是“俺们家可没有他们那么多的钱来搞这个!”话里话外很明显的说,这样的事情也只有他陈大财主才干得出来,别的地方有心无力!
对此,“美华集团”也没打算吞下去认了,而是在报纸电台上发布自己的下一步商业扩展计划,那就是在所有重工业工厂进入完全生产运转之后,将会往周边的城市区域内扩展这种发展协作模式。 欢迎省内工商业界人士加盟参与,共同创造一个美丽富强地大山东!
这样的话没人不爱听,如果说以前那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