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肤之痛,他们因此主张对战犯从宽处理,有的法官则由于国内刑法废除了死刑,而不赞同对战犯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
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例如,光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单纯用毒气杀人的办法残酷百倍。
鉴于此,梅汝璈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汝璈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名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梅汝璈的一段话,或许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战争和历史:“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对正义的嘲讽
东京审判的被告,最初是28人,但日本前外交大臣松冈洋右和前海军大将永野修身病死,大川周明装疯,所以最后接受判决的共25人。
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战犯共有7名: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
1948年12月23日凌晨,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被绞死在东京巢鸭监狱的死刑架上。临刑前,他们都大声高呼:“天皇万岁!”这样的结局,对他们7个来说,就像《无间道》演到最后的那句台词:你挑的!
除了被判绞刑的7人之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16人处以无期徒刑:荒木贞夫、桥本欣五郎、畑俊六、平沼骐一郎、星野直树、贺屋兴宣、木户幸一、小矶国昭、南次郎、冈敬纯、大岛浩、佐藤贤了、岛田繁太郎、白鸟敏夫、梅津美治郎、铃木贞一;对两人处以有期徒刑:东乡茂德20年,重光葵7年。
从1945年12月中旬起,中国也在国内设立了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截至1947年底,各军事法庭共受理战犯案件2435件,已判决的318件,不起诉的661件,经国防部核定判处死刑的110件。其中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被判处死刑,绑赴南京中华门外执行枪决。
后来,由于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向,美国对日本战犯采取了宽大政策。到1958年4月7日,所有未服满刑期的战犯都得到了赦免。
之后,一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人称“昭和之妖”的甲级战犯岸信介还担任了首相,他的内阁成员“由大臣到长官,曾经被清洗的人数达到了一半左右”。在回忆录中,岸信介得意地说:“自民党是我搞起来的,日本的命运只能由自民党来掌握。”这是对正义的嘲讽。由此也可以看出,右翼势力在日本仍然猖狂。
日本天皇仍逍遥
为什么日本的反法西斯措施就很不到位呢?最大的原因就是保留了天皇。
二战后,美国的驻日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他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
1945年9月底,有人预约求见麦克阿瑟。来人正是裕仁天皇。27日上午,他从皇宫出来,身着燕尾服、条纹裤,戴着礼帽,前往麦克阿瑟官邸。天皇亲自出来见人是罕见的,也不能说没有先例。当年溥仪做“满洲国皇帝”的时候访问日本,天皇也去车站迎接过。但这次的心态完全不同,上次是迎接傀儡,这次是看看自己还能不能当傀儡。
裕仁天皇在参谋人员的指引下来到麦克阿瑟的客厅,两个不熟识的男人碰面了。麦克阿瑟拿出一支美国香烟递过去,天皇赶紧双手接受这份馈赠,麦克阿瑟又上前亲自为他点燃。那一刻,他惊奇地看到日本最高统治者的手在颤抖!这位天皇可能畏惧自己将受到的惩罚。
其实,麦克阿瑟早就打算“挟天皇以令日本”,不惩罚天皇,而是借助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威望,来实现美国的利益最大化。他看到天皇的威力大大的,一声令下,300多万日本兵全放下武器乖乖投降,所以千万不能处理天皇。
过了一会儿,天皇开口了:“麦克阿瑟将军,我到您这儿来,是为了接受您所代表的各国的裁决。我对我国在这次战争中所做的一切政治、军事决定和采取的一切行动,负全部责任。”这一发言令人震惊。天皇还是有勇气的,至少他表现出了勇气,或许他是想探一探麦克阿瑟的底牌。
麦克阿瑟显然被天皇的“真诚”打动,应该救赎有勇气的人,他在第一时间就确认这个日本人能合作,而且可以共担改造日本的艰巨使命。于是,天皇被放过了,他没有罪。
问题就出来了,日本军人认为,我是为了天皇打仗,他都没罪,我们更没罪,我们不反思。
于是,很多日本战犯就获得了赦免。战后日本第一任首相吉田茂,1928年是驻奉天总领事,参与了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很多侵华阴谋都有他的份儿。在东条英机内阁时,他是工商大臣和殖民大臣,因为反对跟英、美开战而辞职。按说这个人对中国是罪恶滔天,但因为他反对和英、美开战,所以也什么事儿没有,居然还长期担任首相。
这多没天理啊!德国是反纳粹的斗士当总理,日本是战争罪犯当首相。所以,日本军国主义的余毒就没被肃清。
有些人总担心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有些人巴不得天下都以正义和公理论曲直。但是,有些地方的人就没那性情,人家不好这个,你说该怎么办?还是老祖宗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拿破仑三世(1808—1873),全名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儿,1848—1851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1870任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被普鲁士军队俘虏,后被释放回国,于1873年病逝。
'2'德皇威廉一世(1797—1888),出生于普鲁士王室,少年时从军参加反拿破仑战争。1861年即位为普鲁士国王。在任时,他改革军制,任用贤臣,先后发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一统德国,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
'3'爱德华七世(1841—1910),是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的长子,1901年即位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年轻时很少处理国务,但他喜欢交际,在维多利亚女王逝世之前,他就已经促进了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协约的初步形成。
'4'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俄国沙皇,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齐名的皇帝。在任期间,他做出了一些历史性的贡献,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还主持制订了多项政治改革计划。1881年3月1日,被刺客投掷的炸弹炸断双腿,当日医治无效逝世。
'5'弗兰茨·约瑟夫一世(1830—1916),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传人,1848年即位为奥地利皇帝。1867年加冕为匈牙利国王,建立了奥匈帝国。1879年他领导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结盟。1914年把奥地利和德国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6'乔治五世(1865—1936),英王爱德华七世的次子,曾作为海军学员在军舰服役,1910年即位后被称为“水手国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乔治五世为了安抚民心,舍弃了自己的德国姓氏,将英国王室改称“温莎”。
'7'克虏伯:克虏伯家族企业创立于1811年,起初是个小小的铁匠铺,后来创造出了“罐钢”,又用这种性能极好的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克虏伯公司生产的闻名世界的“克虏伯大炮”,曾帮助德军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此后,克虏伯家族成为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
'8'霞飞(1852—1931),1870年普法战争时入伍。中法战争期间,霞飞曾驻守台湾,获荣誉十字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出任法军总司令。霞飞性格稳重,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被称为“迟钝将军”。
'9'加利埃尼(1849—1916)毕业于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参加过普法战争,在色当战役中受伤被俘。后长期在非洲进行殖民活动。一战爆发后,已经退役的加利埃尼被紧急召回,协助参与巴黎防务,后担任巴黎卫戍司令。
'10'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最早是叶卡捷琳娜女皇的私人博物馆,后来成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冬宫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11'兴登堡(1847—1934),生于东普鲁士的贵族家庭,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903年晋升为上将。一战爆发后,在东线坦能堡会战中击败俄军,晋升为陆军元帅。1925年起担任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总统任期内,政治不稳定,经济萧条,1933年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使之上台掌权。
'12'法尔肯海因(1861—1922),生于东普鲁士,1890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曾到中国,在清朝军队中做军事顾问,后参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13年起,出任德国陆军大臣,参与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小毛奇之后继任德军总参谋长。
'13'马肯森(1849—1945),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骑兵军官。1869年,马肯森获准作为志愿兵加入“死亡轻骑兵”部队,并参加了随后爆发的普法战争,晋升为少尉。一战爆发后,马肯森先后参与了坦能堡战役、第一次马祖尔湖之战、罗斯之战、塞尔维亚之战、罗马尼亚之战等几乎所有东线重要战役,是德军在东线最为优秀的指挥官之一。
'14'尼伯龙根史诗,又称《尼伯龙根之歌》,风格雄浑,感情饱满,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古代英雄史诗,有32种手抄本,已翻译成多种文字。
'15'道格拉斯·黑格(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