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哉农家生活-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着,李大根就说出来声:“你莫要胡说,雨丫头看着就不是这种人。她可还没许人呢,没得败坏她名声。”
  孙氏吃了这哑巴亏大半天,不跟人讲,就是说了也没人信。今日李子雨的表现也着实吓了她一跳,若非亲身经历,她也是不敢信。
  自己知道是一回事,被人不信又是另一回事。更别说还是枕边人!
  孙氏使劲的掐了一把李大根的手膀子,火气十足:“我说她扔了刀子就是扔了刀子!我还骗你作甚!”
  被孙氏掐得一痛,李二根皱着眉头就道,“松开松开,你说是就是行了吧!”
  “哼!”猛的一甩手,孙氏背过身子。
  “那你是说的哪家人?小雨那丫头都气得扔了刀子,你这是办了啥事。”搓着胳膊上的淤痕,李大根嘟囔出声。
  孙氏心里一咯噔,不敢说话。这事自己办得亏心,哪里敢跟李大根说?本以为那老二家的就是一团软面,哪里想到是群笑面虎!暗恼地咬了咬唇,孙氏扯过被子就靠着墙边作势睡觉了。
  李大根也是随口一问,田里的事都忙不过来呢,哪有心思想这些杂七杂八的事?见孙氏不回话,料想肯定不是啥好人选,撇了撇嘴就吹灯跟着上床入睡了。
  这一夜,两家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7章 指头不够掰了!
  翌日清晨,李二根“呼噜呼噜”的大口喝完稀粥,搁下瓷碗扛起锄头就打算往地里跑。
  何氏忙搁下手中的绣活,唤住他问道:“这招婿的礼节该怎么备?是我们使媒婆上门还是等他使媒婆?哎哟,这一桩桩的事得怎么弄呀,你当家的得拿个章程呀!”
  李二根摸着后脑勺郁闷道:“我又没招过,我怎么知道。”
  “嘿,你这人!”何氏气得眼皮子一翻,一个白眼丢了过去。
  “咱这临近的几个村儿多久没人招婿了,我不知道又不能怨我。”李二根嘟囔着。
  确实,大梁国虽然建国已三十来年,但前朝沿袭的民间风气至今影响颇深。甚少有人愿意入赘。白河村上一桩入赘亲事都是十来年前的了。不说时代太过久远当时的流程都记不清楚了,就是如今变化这么大,哪里还能照搬以前的礼俗规格?
  何氏捻着针线在发间划拉了两下,细细斟酌了一下方道:“那你顺路去一趟王媒婆家,就道我想拿点花样子和绣活,等她来了我问问她。”
  李二根点头应好,就一瘸一拐的出了门。
  ……
  得到李二根的招呼后,王媒婆安置完家里的大小事就挎着竹筐走向李二家,想到何氏前几天才拿的绣活,如今就又要拿新的,暗自佩服。
  别的不提,这绣活上她也是个能人。同样的绣个荷包,在她这儿拿活的无论是小娘子还是姑娘家的,不过三四个铜板。她何氏每次都能得六七个铜板,绣得出彩的甚至十个铜板!而且速度也是她们比不得的。
  转念又想着,也是她长期得卧床休养,才有时间和精力钻研绣技。如此倒也谈不上羡慕。可惜的是,她再怎么费神费力,仍不过抵点子药钱,积蓄都攒不了。这么多年,家里依旧一贫如洗。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啊!
  念着,王媒婆就一阵唏嘘。
  何氏在家也没闲着。她先是将家中原本炒好留着过年的瓜子儿取了出来,又抓了把李子雨昨个儿采的山核桃和野果子备上。
  待王媒婆到时,她客客气气将王媒婆迎了进来,一边还微微的欠了欠身子连道自己不明就里,错怪了好人心。
  王媒婆哪里被人这么对待过?媒婆这差事儿可不好做。说合得好,得不着夸,说合得不好,那可是要被戳着脊梁骨地骂!
  可从来没有人对她赔不是。
  她慌里慌急的搀着何氏,就道:“嗨,这点子小事我哪里会放在心上。你是雨丫头的娘,思虑的肯定比我们多就是!哪里用得着行这大礼,嗨!”
  何氏虽然护犊子,再加上长期不接触人,不通人情世故。但是个你对我好,我也待你好的实心眼儿。
  见着闺女的那些小女儿作态,便觉着王媒婆说的这个杲远安定是个不错的人。心下里也是实心实意的感谢。
  单论起来,只要那人可靠,招赘对她家确实只好不坏。
  当年分家的事情,让自家与老宅那边闹僵了。这么多年何氏没生个儿子也没寻过继的孩子,一是她家穷,也没族人愿意。二也是,不想再和老宅那边有点子剪不断的联系。
  何氏原来一门心思想着让李子雨高嫁出去,倒不是图她帮衬帮衬娘家,只是盼着她能过上吃饱穿暖有余钱的安生日子。
  但老头子说得也对。娘家太弱,在婆家哪有底气?现在村儿里面有几家是没几个兄弟的?光是妯娌间的攀比,娘家底子弱了腰杆子就不直。她自己不就是这样?更别说李子雨还没有个兄弟做依靠。到时候山高水远的,她在婆家被欺负了自己也不知道。就她那性子,也绝对是报喜不报忧的。
  倒不如招个女婿回来,在他们当爹当娘的眼皮子底下,料想也不能被欺负了去。自然,那人能是个好的是最好不过了。
  王媒婆嘴上虽说着没往心里放。实际上哪能不在意?特别是本来就偏向着她们。如今这心头的芥蒂可算是在何氏如春风般的言语中消了。
  俩人就着瓜子果子的,聊了一会儿子的绣活八卦。关系前所未有的好了起来,亲亲热热的开始称姐道妹。
  直到快晌午的时候,何氏才想起要办的正事。拉着王媒婆的手就道:“说起来还要感谢老姐姐的介绍呢。那孩子人不错,俩孩子互相看了眼都觉着满意。不过丫头执拗得很,像头倔牛说不听,舍不得我们这把老骨头,不想离家太远。那孩子也无父无母的,便顺着丫头。我们改了计划打算着招婿上门。就是我和她爹都没个长辈亲人可以询问,第一次办这些事也没个章程,想问问老姐姐,我们这该做点啥。”
  王媒婆先是一惊,双眼瞪得大大的,有点不敢相信上次见着面的那四肢健全,气质颇好的男子居然愿意上门做赘婿。我滴个乖乖,这该是多稀罕那雨丫头?
  尔后缓过神来听着何氏的询问,也不藏私,娓娓道来:“这男婚女嫁无论是男嫁女还是女嫁男,左不过是那点子流程。备礼的多少也端看两家的态度,看重的就多备点罢了。招赘规矩与男子娶亲差不离。我是中间的说合人。你若信得过我,照旧备好礼由我去提亲便可。咱们乡里人家,不需多。老祖宗的规矩是说大雁,那咱哪里备得起,一只活鸡就可行。再备一包红糖,一斤白面和一筐鸡蛋就是很体面的了。”
  “对了,雨丫头的庚贴你们准备了吗?”说了一大段话,王媒婆喝了一大杯的茶水,又想到了庚贴一事。
  前阵子何氏是托她是去钱家问情况,算不得上门说亲。女方总是矜持的一方。白河村儿一般是由媒婆先上门试探一下。若是有意,再挑个吉日正式下聘。若是无意,互通个气,也不至于闹大了让另一家下不来台。
  何氏原来的盘算其实也没错。只是那钱家老太,觉着这么穷酸的人家也敢使人说亲上门,面子很是被埋汰了,也不避讳的大着嘴巴到处说。才导致了村儿里人都知道了。
  何氏新手上路,又没个长辈从旁指导。寻常吃酒都很少去,这些东西哪里了解得清楚?当下一脸茫然的望着王媒婆呐呐无言。
  她磕了几颗瓜子,瞅着何氏那表情便猜到她没有准备,就支招:“村儿里就那老童生和钱秀才识字,但那老童生脾气怪也从没帮过村儿里人写东西,钱秀才……你不如上镇里买一张大红纸让那算命的帮你写一下。比正经读书人的书摊那儿还便宜一个铜板,就是字儿没那么好看。”
  “那总共得多少?”
  “红纸一张四个铜板,写庚贴五六个铜板吧。共十来个铜板差不离。”王媒婆掰着指头算了一下。
  “再加上买白面呢?”
  “我记得白面好像一斤十五个铜板。哎哟,大妹子,你这是在难为我呀。我这指头都不够掰了。”
  “那,再加上我的手指呢?够掰吗?”


第8章 银子,银子
  何氏与王媒婆凑在一堆,掰完了拇指也没算个清楚。还是王媒婆拿过何氏的针线靠着打结头才理清楚。
  红糖一斤是二十个铜板,白面一斤十五个铜板再搭上写庚贴的十个铜板,光是上门求婚就得去四十五个铜板。
  一想到后面的下聘送礼办酒席,何氏的眼皮子就直跳。
  原若是嫁女,等着男方送聘礼再作嫁人时陪嫁就可,都不需几个钱。王媒婆说这招婿,就得自家出聘礼,这笔开销可不小。更重要的是,以后还得办席呢!
  何氏暗自掰着拇指盘算着,一日得多绣几个荷包帕子,刨除了药钱才能多攒下一点。她算来算去,还是没理清楚,心中乱糟糟的。索性搁下,只记着一定要多绣点!
  吃完果子唠完嗑,就快到晌午了。王媒婆惦记着家里的人,连道饭都还没做好,没应下何氏的挽留,起身离开了李二家。
  ……
  “娘!”李子雨从地里回来,顺便割了把野菜。昨晚的鸡汤还剩了大半,搭一盘野菜也是不差啥了。
  何氏听着声音点了点头,鼻腔里发出了“嗯”的一声,眼皮子都不抬一下。
  李子雨一脸莫名的望着稳若泰山般坐在那儿做针线活的娘亲,诧异的又道了一声:“娘,我回来了。”
  “我知道你回来了,忙儿去吧。”满脑都是再快一点,再快一点的何氏带着丝不耐烦敷衍着。
  以往自己回家,娘亲总是各种嘘寒问暖,今日这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顶着满脑袋问号的李子雨有点懵。
  何氏盯了好一会儿的针线活,眼睛有点迷蒙,一时间看不大清楚,抬手举起荷包端详了一会儿,才发现光线被李子雨给挡着了。略带嗔怪道:“你忙你的去呀,杵这儿干啥?光线都给我挡着了。”
  得了,不仅没享受到以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