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大娘一滞,大为尴尬,同时也有些恼羞,恨恨瞪莫氏。
莫氏索性将顺哥儿交给丁四海,叫丁四海赶紧抱了出门去。
她拦着门阻住潘大娘等,大声道:“你们家的事谁爱管呀!这都是乔娘子的吩咐。乔娘子说了,顺哥儿想他娘什么时候她都会叫人送他来看看他娘,至于别的,你们就别想了!哪儿有你们这样做长辈的,自个做错了事,反倒逼着一个孩子出头!顺哥儿才多大,你们就狠得下这样的心?”
“哎呀你、你敢教训我?”潘大娘气结。
潘氏心头大痛,死命拉着潘大娘,哽咽道:“娘,求您了!别说了、别说了成吗!”
她冲莫氏道:“你们带顺哥儿回去吧!让他爹好好照顾他!走吧!”
莫氏“哦”了一声,板着脸转身便走了。
心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倒是算你识相了。
若一直能这么识相下去,以后说不准倒也有些好日子过,可若再自个作,神都救不了你……
顺哥儿呜呜的哭着,被丁四海报上了马车也没有再闹着叫娘闹着下车。
尽管他心里还想和潘氏说说话,可是那种充斥着尖叫、争吵、恶声恶气咒骂的气氛,令他一下子又想起了从前母亲每每发作脾气的情景,情不自禁的颤栗惊惧起来,什么都不想了,只想逃避……
莫氏过来后,丁四海便赶着车离开了潘家。
潘家内部各种争吵尖叫却是持续了好一阵才告一阶段。
潘大嫂见顺哥儿虽然来了,但却不是乔大河或者乔小如让他来的,且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带,便知潘氏想要回去那已经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了,对潘氏厌恶嫌弃更甚,骂了一通极其难听的话,赌气进了房间连晚饭都不做了。
这一次,潘大娘也有点恼了潘氏,埋怨的道:“你看看你,你嫂子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好听,可我们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第855章 青苗出阁
这一次,潘大娘也有点恼了潘氏,埋怨的道:“你看看你,你嫂子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好听,可我们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你乍能拖后腿呢你!好容易顺哥儿来了,啥都没说成呢,你就这么让他走了!要我说,你该把他留下,哼,乔大河不服软,就别让顺哥儿回去!”
潘氏苦涩一笑,幽幽道:“娘,就算咱们家要强留下顺哥儿,难道真留得下吗?乔小如……”
潘氏摇头叹息:“她不会答应的。”
潘大娘心中激愤,“那乔小如真是——管的宽,哼!”
一肚子的愤怒,潘大娘到底也没敢多说乔小如什么。那一家子如今都不是她能惹得起的。
潘大嫂不肯做晚饭,总不能叫潘大娘一大把年纪了还去为一家子做吃的,反倒一大家子等着她做。
潘氏心里烦恼,也只得忍下去了厨房。
谁知不多会儿潘大嫂又来了,在一旁盯着,各种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哟,这果然不是自家的东西不心疼,搁这么多油,你当油是水吗?”
“哎呀,锅都要烧坏了,怎么还不下菜?你想干啥呢你!”
“瞪我干什么?怎的,你做的不对还不许说你啦?”
“……”
晚饭后,潘氏终于再忍不住,跟一家人说了自己会在院子里另外搭建两间屋子住,以后吃住都不跟娘家人一起了。
顺便,明天请她哥陪她去一趟城里,她要买十亩上好的良田,这往后,也算有了收入,不用占娘家的便宜了。
潘大嫂脸色一变,脱口便道:“你还有钱?”
潘氏不答。
潘大嫂又笑道:“既然这样何必这么麻烦?让你大哥来办就成了,何必你还要亲自进城呢?难不成信不过你大哥?”
潘氏没理她,只请大哥帮忙。
潘大哥有些意外她竟然有钱,自然点头答应了。
潘大嫂冷笑,不酸不凉的又道:“十亩良田,那得好几十差不多上百两银子呢!哟,想不到姑奶奶还是个有钱人呢!既然有这么多钱,怎么回来的时候一声不吭,我们也就算了,连爹娘都不告诉一声,怕我们惦记你的钱呀?哎,真是叫人寒心呐!”
这话一出,潘大娘潘大爷和潘大哥脸色微变,心里也有些不自在起来。
潘氏心里冷笑,心道那是我救命的钱,若拿了出来,自己岂不是死路一条?
对大嫂这话,她也无话可说。不是不信任爹娘大哥,而是,她没有退路了,她总得为自己打算打算不是吗?
到底是自己的女儿,潘大娘潘大爷也没有说什么,见潘氏态度坚决,也就默认了她另外搭建房子住的事。
第二天,潘大哥陪着潘氏进城,找了地保,没几天就买了十二亩良田,共九十六两银子。
她还要在娘家吃住一阵子,便又花四两银子买了不少米面、数只活鸡鸭和五六十个鸡蛋,又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块裁剪衣裳的料子。
这才将潘大嫂的嘴给堵上。
花着钱的时候,潘氏的心都在滴血,觉得这钱花得憋屈得不得了。倒算是有些明白了乔小如当初的心情……
心情越发复杂不是滋味起来。就是自己也不得不叹一声自作自受。
一时又请人盖房子。
她还有五十两银子,花了十两,倒是盖了一座三间的砖房,虽然不大,但是一个人住足够了,倒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又开垦了一块不大不小的菜地,家里简单添置了些东西,还剩下三十两银子,换了好几个地方才放心的藏了起来。
她是绝对不敢叫潘大嫂知道的,不然绝对保不住。那可是她今后的依靠保障。
顺哥儿后来时不时会来看看她,陪她吃顿饭,有的时候会过一夜再回去。
一开始的时候潘大娘等还热络着,后来见乔大河根本没有接潘氏回去的意思,也就死心了,也不太亲近顺哥儿了。
况且,顺哥儿来看他娘真的就是来看,什么礼物都没带。
乔小如不可能让他给潘氏带东西,这种事乔大河也没想到,便是想到,既然已经休了潘氏,也不会再与潘氏有所瓜葛牵扯。
后来,顺哥儿会给潘氏带一些自己采摘晒好炮制的草药,比如治风寒咳嗽、退热的等等。
再后来,顺哥儿渐渐长大,进了医馆当学徒,领到了工钱,再来看望潘氏的时候,才没有两手空空。第一次潘氏喜之不尽,又泪流满面。
如此一过便是十多年。
潘氏并没有改嫁,乔大河也没有另娶。
直到顺哥儿成亲,获得乔大河同意,潘氏参加了婚宴,这么多年过去,才第一次见到乔大河,心里更是酸涩无比。
之后再过三年,顺哥儿孩子出生,顺哥儿问了乔大河,接了潘氏来家帮忙照顾孩子。这一家人倒算是诡异的团圆了。
这么多年的磋磨,潘氏早已没了当初的棱角,对儿子满心愧疚自然是好的,对乔大河再也没有当初的嚣张气焰,便是对儿媳妇,也客客气气的不敢有丝毫挑剔,反倒尽力的去满足她、照顾她,生怕她一个不高兴便将自己赶走。
一个人的凄凉日子,她已经过得够得不能再够了,她贪恋这一点温暖,哪怕,并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好在顺哥儿媳妇也是个性子温和平和的,一家人的日子诡异的过得十分安宁和谐。
后来,乔大河休妻的事儿也就没再提了,也不知他什么时候上官府销毁了那休书凭证。而潘氏,早已不是从前的潘氏,十几年过后,再无半分当初的跋扈了。
算起来,她的命算的是好的了。
再说回眼前事,三月份的时候,青苗出嫁,婚礼虽然比不得卢杏儿那会儿,依然热闹非凡,比起普通的村里姑娘们出嫁,却要好上不知多少倍了。
看在卢杏儿、乔小如的份上,前来送礼的乡绅财主、商贾人家无数,便是孟县令也叫人备了一份不轻不重的礼差师爷送了来。
远在穆南王府的卢杏儿亦派人添了礼,这是给青苗做脸面。
☆、第856章 生产
远在穆南王府的卢杏儿亦派人添了礼,这是给青苗做脸面。
惹得一众姑娘媳妇们羡慕无比,都说青苗命好,谁知临出嫁沾了这样的光……
杨氏见状不由得又得意起来,暗暗觉得自家也是很有体面的人家了。
只是,一想到这些东西都到不了自己的手里,杨氏便又觉得不那么痛快了。
方林海一家是老实人家,见状心里头又是欢喜又有些不安。
欢喜的是娶了这么个媳妇面子上自然光彩体面,不安的是万一这媳妇不贤,在家里抖起威风来,谁敢压她一头?
况且,她嫁过来便是长嫂,上头连婆婆都没有,只有一个公公。可从来没听说过公公好插手管教儿媳妇的。
倒是青苗出阁前田氏和乔小如都叮嘱了她许多话,田氏的话青苗都懂了,乔小如的话青苗懂一大半不懂一小半,但却记着那是自己的丈夫,想要与丈夫好好的过一辈子,绝不能当个泼妇事事要强抓尖。
不然,就要变成她的娘或者潘氏了……
青苗原本便是十分勤快的姑娘,过门之后方林海父子三个见她脾性又温和,说话总带着笑,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方林海很是喜欢她,两人称得上琴瑟和弦。
三朝回门的时候,除了见自家人,少不了要上二房、三房去见一见那两房人。
杨氏看方林海颇为不喜,一直拉长着脸,若非有卢孝全一旁冷眼强压着场子,没准她又干出什么好事儿来。
好在方林海看着是个老实人,心里却是个有主见的。
在订亲之前他便暗暗打听过未来岳家的情形,对这门亲事也曾纠结过要不要应了。最后应下,也是看卢家三房、看青苗人好。
因此这位岳母百般看自己不顺眼,阴阳怪气绷着脸没个好气色,说话也爱答不理、有气无力的,他也只当做没看见,只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尽到自己的礼数便是。
至于对方领不领情,怎么领、怎么回应,不好意思,那是对方的事,跟他没多大关系,也影响不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