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只是一眼,梁姝就有了对江夏的初步判断。
    她缓缓起身,走到江夏面前,伸手扶了江夏道:“江大人,我对京中诸人不熟,只听过大嫂二嫂夸你医技精绝,见到你,我就知道允哥儿的病有治了。”
    江夏被她真么拉着一说,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意外。梁姝这说话做派倒是有些将门虎女的飒爽,但江夏却也知道,能够坐稳肃王妃,而且,将肃王府打理的上下得当、出入齐整,怎么可能只是飒爽、无心机能达到的……即便最初是,这些年下来,也早磨平了棱角,圆融了心机吧!
    江夏微微垂眼,恭声道:“多谢王妃信重,只是,微臣没见到世子之前,也不好随口乱说……若是王妃信任,还请让微臣看一看孩子……世子,也好尽快帮着斟酌出更有效的应治方案来。”
    肃王妃微微眯了眯眼睛,好像之前的哭泣让她的眼睛有些不适一样。
    转眼,她的脸色柔和下来,平静中带着亲近和信赖,握了握江夏的手道:“是,是我太忧心,糊涂了。江大人,这边请,我们一起去看看允儿的病情……”
    已经是四月末,植物繁茂、花香清芬,虽没有春日的烂漫多彩,却也有初夏独有的饱满风韵。
    天气渐热,江夏只穿了一件夹袍,走在太阳底下都有些热,一脚踏进里屋,却见四下里门窗紧闭,放着华丽厚重的织锦帘幔,整个屋子里昏暗、气闷,江夏刚走进来就觉得呼吸不畅,连额头鼻尖都沁了一层汗水出来。
    这个时候人们都认为,病人特别是发烧的病人见不得风,见了风会加重病情,大都会把病人居住的房间关闭门窗,江夏也算是见多不怪了,可像是小世子房间这样,初夏天气关闭门窗不说,还一重重厚帘子帷幔遮下来,别说空气不流通了,连光线都基本被隔绝了。再看床上小世子的身上,还盖着一层厚厚的被子……唉,这样捂着闷着,孩子没病也给捂出病来了。
    江夏默了一瞬,然后回身对王妃梁姝道:“给小世子看诊,望诊需要察言观色,以辨别病情……这里光线太暗,能不能将窗帘子打起来一些,好让下官看得清楚些?”
    梁姝是知道医者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相合,方能辩病因定病机,然后用药施治。
    只是,孩子高烧着,若是打起帘子会不会让孩子受了风,她心里还是有些犹豫:“打起帘子,会不会透了风?……”
    江夏平静而坦然地看着梁姝,道:“王妃有所不知,世子此病并非‘风病’,不是因风邪而中病,乃是热邪致病,故而不怕风,而惧热。”
    说到这里,看梁姝仍旧有些犹疑不决,江夏又道:“王妃,只打起窗帘子透光,不会有透风之忧的。……小世子病情危重,耽搁不得,王妃切莫犹豫,万一耽搁了病机,小世子可要多受些罪了。”
    说别的,或者梁姝还犹豫,但说到儿子受罪,是个母亲都会下意识地做出选择。
    终于,江夏如愿以偿的让梁王妃打起了几重窗帘帷幔——尽管只是打起来一部分,却让屋子里敞亮了不少。
    江夏这才对梁王妃略略点点头,走到小世子床前开始看诊。孩子左侧肿大,耳朵根儿、脸颊、连带脖子都肿起来一片。而且,目测着孩子的右脸也已经有了些发肿的迹象,显见病情再逐步加重之中。另外,孩子高烧壮热,导致脸色赤红,嘴唇干裂脱皮,偏偏发迹额头上隐隐有粘汗沁出……孩子因为痛苦轻微地哼吟着,完全没有自主意识……
    一看这样的情况,江夏都觉得心提了起来。小世子宋允还不满四岁,小孩子本就体弱,一路长途奔波,消减了孩子的抵抗力。再罹患重病,孩子根本抵不住磋磨,照这样子再高烧不退,怕过不了一两天,孩子就扛不住了。到时候万一病情急转,发生内陷,搁在这个时候得医疗条件,怕是哪个大医圣手也没办法了。
    心里飞快地思索琢磨着,很快对病情做了全面的了解,并做出了相应的判断。孩子高热,最要紧的自然是退热,不然,烧得时间长了,会损伤身体气血**不说,还可能会损坏脑神经造成病因性智力障碍,也就是俗称的‘烧傻了’。
    但是,孩子病的时间有点儿长了,退烧的同时还得兼顾扶正,不然,药力太猛出汗过多,同样可能造成危险。
    迅速地作出判断,江夏就回头与梁王妃沟通:“王妃,请吩咐人取一些冰块来,小世子如此高热,需要冰敷降温,先……孩子太小,高烧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神昏智迷,万一烧迷了心智……”

  ☆、962。第962章 倒灌!

越是站在高处的人,越是注重心智。哪怕摄政王宋抱朴没有登位之心,小世子将来也是要继承王位的,万一心智受损,最起码继承权就不可能有了。宋抱朴年轻,可不愁生不出继承人来……这个,梁王妃比江夏更清楚。
    是以,一提心智可能受损,梁王妃完全没有迟疑,立刻回身吩咐:“快去取冰来!”
    江夏又要了温水帕子,并让人调了些糖盐水过来,然后,亲自动手,给几乎不知吞咽的孩子喂了半碗下去。孩子高热,必然缺水,多补充些水分,能够帮助降温,也能够帮助保护机体脏器。
    看着江夏有条不紊地着手施治,尽管没有立刻用药用针,但梁王妃却觉得心安了不少。能让孩子吃进东西喝进水,她就觉得有了希望。
    喂了糖盐水,江夏就指导着奶嬷嬷用温水洗过的帕子,绞至半干,然后给孩子擦拭额头、手心脚心、腋窝腘窝,帮助孩子降温。当然了,为了不引起梁王妃的抵触,她也特别叮嘱奶嬷嬷做这些的时候,注意给孩子盖被子,一个位置擦完,盖好了,再擦另一个……
    并做了梁王妃的工作,给孩子换了一条薄丝绵被子来。
    这个天气,江夏和朗哥儿早就换了薄被,就是薄薄的一层丝绵,说实话,梁王妃拿来的薄被也比她家的被子厚了不少。不过,也只能先如此了。江夏也知道,过犹不及,万一被梁王妃误会了她的用意,可就适得其反了。
    做完这些,看着经过喂水、温水擦拭,明显舒展了一些的孩子,江夏起身往外走,一边向梁王妃交待:“来了冰,凿成碎冰,用布巾子包住,垫上帕子冷敷在世子的额头。冰化了就换一个……”
    女人往往更关注细节,江夏安排的治疗方法,‘用帕子垫着’一句话,就让梁王妃觉得,还是做娘亲的人懂得心疼孩子,换成那些太医,哪里能想到这么细的地方,心里对江夏认同,自然而然地有了信任。
    她仔细听着,连连答应着,亲自将江夏送出内室,才在江夏的示意下,转回来照料孩子。
    江夏给小世子看诊同时,也了解了之前太医们的施治用药:太医们给小世子用了紫金锭外敷,加内服的汤药……只不过,因为小世子高热神昏,又有梁王妃在旁边看着,给小世子灌药都不太敢下手,导致内服汤药有限,自然起不到治疗作用。
    一边往外走,江夏一边琢磨着提一下建议,给小世子用**法用药。
    她生产后,妇科经产的事情基本就交给了石榴去做。她自己则改变了方向,开始研究小儿的直肠用药。
    有些孩子在病重,或者因为年纪太小,不能配合口服药,又受条件所限,无法实施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直肠给药无疑是起效最快最有效的给药方式。
    为此,她先后改进了几次直肠给药器具,从最初的铜管,到后来的陶瓷管,再到后来的铜管陶瓷头结合……就连清洗器具的小刷子都给她改进了几次,终于找到了线状清洗毛刷,从而解决了狭窄的管道清理问题。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一次性用具,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怎样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
    江夏这种另辟蹊径的给药方式,一开始提出来时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抵触。但,她连剖腹取儿的事情都能做出来,并且确定了不是最初人们担心的‘留子去母’,直肠给药比剖腹取儿也就不算什么了。故而,她这件事情开展的很顺利,而且,很快就用实际病例证明了,直肠给药的可行和有效。
    如今,医馆那边,已经培养了四五名直肠给药的学员,即便江夏不在,其他医生遇到年纪小病情重无法服药的病人,也会采用直肠给药了。
    江夏回到太医们这边时,恰好听到有一名太医懊恼地道:“关键是小世子高热神昏,难以用药啊……”
    一听这话,江夏就要开口,却被王太医抢着接了话过去:“要说起来用药,我前几日倒是在城南医馆那边见识了一下‘倒灌’,虽说,听起来有些怪异,但我亲见的效果却是不错。无论是幼儿还是像小世子这样神昏无法用药者,皆可及时用药,从而治病……当然了,急则治标,当神昏不再,能够正常服药了,就可以停止‘倒灌’,改用正常喂药了。”
    江夏在短暂的意外后,很快就明白了王太医的一片苦心。她年轻又是女子,本来就被这些人下意识地排斥。若是她提出来‘直肠给药’,说不定就有人跳出来为了反对而反对,或者加重这些人对她的排斥,王太医则不同,毕竟是太医院的老人,年纪、资历、医术都在那里,任谁也不好轻慢了去。
    是以,听王太医这么一说,哪怕在场几个人都知道,‘倒灌’给药是江夏弄出来的,也不好直接开口反对。再说了,他们心里也都有自己的小盘算,摄政王世子可不是那些老百姓家的孩子,只要治病任你怎么摆弄,说不得,王妃那边就不好说话……若是王太医和江夏能够说服王妃给小世子用上药,他们也乐见其成。若是不能说服王妃……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正好给王太医和江夏一个没脸!
    一看那几个人的表情和说话,江夏和王太医自然也能知道几个人的小算盘,却并没有过多地理会。
    往往就是这样,几个人一起的时候,总有人爱耍小心眼儿,总想着占便宜不吃亏,不肯出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