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之烨是带着三个儿子,与妻子一起是在港口的一个摊子前,坐定了。
“客官,可来了馄饨,咱这的馄饨那是馅好着。”
那小摊的老板是一个笑得和善的中年人。与他一起摆摊的,在旁边包了馄饨的是一个中年妇人。
“来四碗。”刘之烨笑着回了话。
老板一口应了。
随后,在上馄饨时,刘之烨还跟老板攀谈了几句。
从老板的话中,刘之烨知晓了。这老板啊,与媳妇膝下有两子。小儿子如今是生活在东屠岛。那大儿子是参了军。
至于老两口为何来了这尚庆道?
那是因为大儿子的田地分了这地方。
说起来,这一对中年夫妻是东屠国的大王在统治了东屠岛时,那会儿,从大魏朝治下移来的流民。
在中年夫妻的嘴里,大王自然就是活命之恩。
总之,老板的嘴里,大魏朝的治下百姓,那是苦日子连连。
“还是咱东屠国治下好,大王是明君。瞧瞧,那些港口的苦哈哈,如今可不也是吃得起,咱这摊上的馄饨。”
“客官你尝尝,咱家的馄饨馅实在,料足。那肉香,谁吃了都赞手艺好。”摊子老板在那儿说了一通话。
当然,也是这给摊子的馄饨,说了一翻的好话。
荣娘尝了,味道确实不错。
当然,这要说了,这馄饨还真不是一般的人舍得的。要知道,这馄饨里,可是蔬菜加肉馅,料实足了。
至少,一路行来时。
荣娘就发现了。东屠国的治下,还是大把的穷人。
若说如今好的,可能就是东屠国治下,没了前朝的苛捐杂税。
东屠国的农业,那是一刀切。十分之二的税,由税务部全全的收取。其它的徭役与兵役,全部取消了。便是连人头税,也是取消了。
取而代之的。
便是田产按田亩交税。
唯一点。
荣娘还是瞧的出来,时代的局限性。这个时代时里,大户依然是有奴隶的。不过,对于起自由民,奴隶的主人需要交了每一年的算赋钱。这是按人头算的。
这般看上去,似乎农税高了。
实则,不高的。
因为,没田地的农民,不需要交什么税了。当然,佃户的话,那是要给地主交了地租。
可东屠国的官府有官田。
而官田的租子,其实是不高的。
当然,要说起来。更大的原由。便是东屠国有移民点,若是贫民实在没活路了,可以移民了。这移民于何处?
海外的荒岛。
东屠国的海军,在往南之处的东海之上,顺着小琉球岛已经发现了大琉球岛。
那里并不缺了土地,唯缺了耕种土地的人。
事实上。
这也是宣文五年,东屠国要大扩军的原由。
那更多的新丁是去当了屯田兵。说是开发了荒岛,可那岛太大了,都有新罗国的三分之一的疆域大小。
如此的面积,如此的土地,要说东屠国朝廷上下不动心,那是怪事儿。
可若是动心了,想开发亦是难事。
那岛往南,岛上林木众多,更有瘴气横生。
要开荒,是难事。想让生地变熟田,那更是需要了大功夫。不过,这等荒岛出现了,那亦是好事。
至少,东屠国的贫民百姓,有了更多的活路。而不是留在了家乡里,当了佃户,让地主老爷耀武扬威了。
地主与佃户,也讲究一个供需关系的。
地多了,佃户少了,地租自然就是降下来。地少了,佃户多了,地租肯定蹭蹭往上涨。
如今的东屠国啊,朝廷上下的意思,那就是要让市场来平衡,把地租给降下来。为何说,每一个朝代的初始,都是天下承平?
不外乎,人口给杀没了。人少田多了。
可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更想,人口多了,地更多了。
这一年,宣文五年的秋。
又是一年收获季节。
在这个秋时。在这一座海港处,荣娘一家人收到了汉京城的来信。也是这一封来信,让荣娘一家人决定不再游览四方,准备打包回了汉京城。
第162章
从尚庆道往汉京城回赶,哪怕再快了,也不可能速度快起来。
这个时代里赶路,就是坐了马车。荣娘一家人里,赵春花的年纪也是大起来,肯定受不得过份的颠簸。
于是。
等荣娘一行人赶到了汉京城的时间,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此时,已经是冬季。
荣娘一家人归来,没先回了蓬莱行宫,而是直接就去了王宫。本来吧,今年秋说好了,要给女儿刘玉娘举行了婚礼的。
可夏时,遇上了付奇勇的亲娘那位付家的老夫人病重。
于是,这是拖延了下来。等着夏末时,荣娘一家人接到了信息。那位老夫人过逝了。这真真是一个不太美妙的消息。
付奇勇这位庄县伯爵要守孝了。为亲娘守孝得三年,静国公主刘玉娘的婚事只能拖到了三年之后。
荣娘一家人得知了这个消息,便没再急着回京城了。
这等出游,更多的还是荣娘想三个儿子开了眼界。当然,她自己亦是如此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一路行来,荣娘发现了,长子伯玉的治下是真心的推行了商业啊。特别是官府也是鼓励了此事。
当然,农业为本,这是肯定的。
哪怕朝代的官府,对于农业也不会忽视了。
人啊,生存是根本。一顿不食,也会饿得慌。粮食,在何时何地,都是重中之重。于一个朝廷而言,更是如此。
冬季的汉京城,彼上了银装。
进了王宫。
荣娘一家人就是见到了怀孕的王后付明月。
对于儿媳妇怀孕了,荣娘太欢喜了。这真是普天大庆的事情。想一想,长子伯玉的王位之重,这确实需要了一个继承人。
而且,这还是荣娘这一辈子,头一个孙儿辈的孩子,她自然更是在意了。
“儿子(儿媳)给父王、给母后请安。”
刘长石、付明月这一对夫妻自然是一起来了迎荣娘夫妻的。
这会儿见面了,一家人俱是欢喜着。
“进殿里,赶紧进殿里说话。这天,凉着。”荣娘招呼了话。刘之烨这会儿自然没异议的。
在殿内,一家人落座后。
刘长石就是讲了,太王太后入冬后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宁国公主王遂娘在侍疾。所以,这才是迎了荣娘一行人里,没了宁国公主的情景。
“我等稍稍洗漱一翻后,一起去给母后请安。”荣娘这时候,对夫君刘之烨说了此话。刘之烨自然是同意了。
不过。
荣娘又是提了一话,道:“王后,近日辛苦你了。”
“母后,儿媳不辛苦。”付明月忙是回了话。其实,若是太王太后没生病的话,这会儿的王后付明月那会高兴坏了。
盼了多少年,总算是盼来了她想盼着的王嗣。
付明月此时此刻,全然的欢喜。特别是御医跟王后讲了,腹中的胎儿健康。这等美好的消息,再如何也是王后的心情顺顺心心。
说是去探望了太王太后,赵春花这会儿哪怕累着,也是同去了。
在太王太后的寝宫里,荣娘是见到了宁国公主王遂娘这位大姑姐。此时此刻,太王太后正是躺了榻上,在那儿听了女儿讲些趣事。
荣娘一行人到了,自然是行了晚辈礼。
太王太后受了,唤了起。
王遂娘自然是赶紧的上前,又给太上王、太上王后行礼,当然,更是给君王和王后亦是行了礼。
国礼之后,自然是家礼。
应该的礼数,王遂娘没少了。
这一家子人,人数儿不多,可礼来礼去,也是烦锁了。
这也是为什么?
荣娘特不乐意了,居了王宫的原由。在这里,什么都得依了规距。无规距,不成方圆。哪像是蓬莱行宫,倒是更自在的多了。
“母后,您病了,怎么也不通知一声。若是知道了,儿子定然赶紧的归京。”
刘之烨在母后刘王氏的面前,还是颇有孝子心的。当然,也是一片的真情。刘王氏心中,儿子份量重。
这会儿,刘王氏是笑了,说道:“我病那会儿,你们已经往汉京城赶,哪还要多话了?”心头这般想,心里刘王氏还是乐滋滋着儿子的关心,她受用啊。
荣娘是儿媳妇在旁边自然是做足了儿媳妇的礼数。
若说在场的,荣娘更在的,还是王后付明月。想一想,付明月的腹中,可是有了她的孙儿辈呢。那头一个孩子啊,多少人盼着。
“王后,赶紧也坐下吧。你怀着孩子,可不能辛苦了。”荣娘在刘王氏这个婆母和夫君刘之烨谈得兴起时,忙是多了一句嘴。
太王太后的目光转移了,移了荣娘的身上,瞧了一眼后。太王太后就是笑说道:“大王和王后来看哀家,哀家心头欢喜。”
“来人,快请大王和王后落座了。”
太王太后不吩咐,宫人早是备了椅子。
只是,之前不过是君王和王后做足了礼数。
其实,在荣娘瞧来,儿子和儿媳就是太孝顺了。若不然,以着君王和王后的尊贵,那岂能这般的摆了低姿态?
在心中,荣娘更是瞧了大姑姐一眼。
荣娘在琢磨了,她离开了这些日子,大姑姐给婆母刷了多少的好感度?
刚刚瞧着,婆母那是特别的在乎了大姑姐啊。
不过,这些不重要。
荣娘来趟,就是表示了礼数。在心里,荣娘一直觉得,她跟婆母之间有些心结。大家就是装了面子,各自退让了一步,让彼此双方都显得那么的融洽些吧。
至少,这不会让夫君为难了,更不会让自己为难了。
等从太王太后的寝宫离开后,荣娘送了亲娘奉国老夫人赵春花回了歇息的宫殿。尔后,荣娘是专门的留了儿媳谈话。
至于刘之烨?
刘之烨还留在了太王太后那儿。
刘长石是君王,没心情在后宫多溜达,早是去处理奏章等军国大事了。当然,三个弟弟也给他领走了。
以刘长石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