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军中,胡二愣学了识字。
  当然,他真笨,打小没念过一天书。所以,胡二愣硬是读不懂。
  这也是后来,胡二愣在战场上,立过军功,依然没能升迁到军官的原由。
  军队,军官那是需要素质的。
  官与兵,要求不同。
  胡二愣那时候就一个念头,他得多挣了功劳。若是将来,他成婚后,一定要让他的孩子读书。不管如何,一定得让孩子读书。
  军中有累有苦,可更多的,可胡二愣的是一种痛快。那一种血融与水的感觉,就像是吃饭,就像是喝水,全然成为了习惯。
  身边的兄弟,有人受伤了。
  更有人死亡了。
  那是宣文三年。
  那一场大王的东征。
  那一场的回忆里。那是战场上,无数的尸体,以及受伤的兄弟。还有那刻苦的痛楚。
  在战场上。
  胡二愣还记得,同一伍的曹黑子。
  他受了重伤。他在战场上,更被战马踩踏了双腿。
  战争结束后,胡二愣望着即便侥幸活了,也会成为了废人的曹黑子,一时无言。此时,旁边一个刚入伍的新丁,正准备大声唤了军医,来救了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训练的曹黑子。
  胡二愣一把捂了那个新丁的嘴。
  这时候,伍长也到了。
  在曹黑子的请求里,给了曹黑子的心窝狠狠的一刀。
  “为什么?”
  新丁问了话。
  胡二愣伸手,拍拍新丁的肩膀,他一边红了眼框子,一边说道:“伍长这是为了曹黑子好,更是为了曹黑子的家人好。”
  “曹黑子是自愿的。”
  胡二愣对新丁说了这一翻话。
  为什么?
  是个人都想活下来。
  可有时候,死了比活着更好。
  曹黑子活下来,就是一个没了双腿的废人。特别是他还瞎了一只眼睛,废了右手。一个大男人,成为了只会拖累的废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指望?特别是曹黑子这样的,若是进了军医救治的医疗营,如果被救活了,后半辈子怎么办?
  要知道。
  在军中,战死的恩抚,那是非常重的。
  而活着的人,肯定比不过死了的军人。战死的军人,能得到了更高的荣誉,以及更多的补偿。
  后半辈子没法自理的活着,去拖累了家人吗?
  还不如死了,给家人以后半辈子的幸福。
  这是曹黑子的选择,若是可以的话,胡二愣想,他若是重伤了,后果半辈子成了一个没双腿的残废,他也宁可死了。那样的话,能给老娘和大哥留下了一笔家业。也没了一个拖累。
  宣文五年。
  军中整训,一些人得退役,一些新丁又要充实了军中。
  这一回。
  胡二愣在被整训的人员名单中。
  为什么?
  因为,他在军中受了伤,如今成为了一个瘸子。当然,因为有军功在身,朝廷给了出路。那便是东屠国的统治疆域内,充实了一批退役的军人去当了当地的捕盗等小官吏。
  东屠国没有吏,只有官。
  虽然,那些低等的从九品小官,干的活儿,全是原来的小吏做的事情。
  不过,这也是有好处的。能拿了朝廷的俸禄,这小官也是官,那是能按着正常的升迁。在前朝之时,在新罗国之时,那吏就是吏,一辈子就是一个受了官员指使的小吏。
  东屠国。
  在宣文元年后,胡二愣这等大批被改命了命运的人的眼中,大王就是最仁慈的明君。胡二愣觉得,这换了头顶的天下,有了新王真是太好了。
  因为,胡二愣就是受了恩惠者。
  “族叔,咱回来了。”
  “咱不给族里抹黑。”胡二愣这会儿,当了宗亲长老的面,也是表了态度。
  “对了,这一回,咱专门回来,也是想告诉了族叔。官府里,今年似乎还要征兵。咱们村,若是有好的小伙,可以多争取争取。”
  胡二愣话出了口。
  胡族长的脸色变了。
  族中的宗亲长老,人人也是满面的红光。
  “这是好事,大好事。”
  “大王是明君……”
  “大王要征兵,咱们村里的小伙,人人盼着给大王卖命……”
  “……”
  不管谁有什么小心思,可人人都想着,过了更好的日子。
  在场的宗亲长老里,并不是人人都像了胡族长就一个儿子的。那若是有次子、三子的,肯定乐意送了一个去当兵。
  这东屠国的当兵,跟前朝不同了。
  前朝当兵,那是怕着有去无回。可东屠国的当兵,那是人人恨不能都去了。
  为何?
  不外乎,百姓觉得利益太大了。
  利益,这是永恒的话题。对于老百姓而言,谁给了实惠,自然更有心头的明白。


第161章 
  胡二愣家的改变,从胡二愣参军开始。
  要说起来,东屠国统治了新罗国的疆域后,给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带来了天大的改变。一批人,特别是参军的人,那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了。
  因为,参军的,都是吃不了饭,在生死边沿挣扎的穷困人。
  因为宣文王刘长石的征兵命令,他们改变了人生。至少,不管是死了,还是活着的人,至少,他们得到了田产,得到了军中的赏赐。
  哪怕是退役者,那也是在地方上得了补偿,让官府给谋了一份官差的事情。这在百姓眼中,那就是吃上了皇粮,这往后就是升入了官员的阶级。
  官与民,那是两个阶级。
  一个是统治阶级,一个是被统治阶级。
  可以说,在东屠国目前的统治疆域里,属于了士兵这个群体的,以及跟士兵相关连的家庭,那都是东屠国王的忠心拥护着。至少,在这个基本盘的底层,确实如此的。
  那么,还有呢。
  对于东屠国而言,更多年经营的东屠岛,那是大本营。那里因为勾连了北方与南方的海贸,那可谓是更加的一帆风顺,星州城更是为一座海港城市。
  在东屠岛上,那牧场之中,更是培育了东屠国的战马。东屠岛,可谓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养马之地。
  刘长石上台了。他当了大王后,那一直行的,就是改良后的策略。
  东屠国使于宣文王刘长石,所以,在一张百纸上做画,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也因为如此,打下了新罗国的疆域后。
  在这一片土地上,那也是挪移了东屠岛上的治理之道。
  春。
  荣娘一家人只是在小湖村短短的停留了两天。其后,便是离开了。
  这一转悠。
  荣娘也是瞧出来了,在长子伯玉的治理下,要说老百姓真的奔入小康那是假话。
  东屠国只是给了别人机会,那便是向上的机会。以及税赋的改制,像东屠岛之时一样,是专门的税务部门收取,跟地方上的官府完全没直属的关系。
  税,国之重事。
  在东屠国里,自然更是重中之重。
  当然,东屠国的农税,那是按了田产来计算。非是像那大晋朝的治下,那真可谓是士族天下,贵族高高在上,一手掩天。
  实则,真正纳税的,那是百姓。
  而东屠国呢,那是按田产来纳税。哪怕是官田,让百姓租种了。那官田也得地方上的衙门,按着税务的规距,收税务部门给收取了。
  若说,现今的农税,还是比较人性化的。那收的是实物。
  为何?
  不外乎,就是钱贵重。真是像后来的某位改革人物那样,来一个一条鞭税,收了银钱的话。说实在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未必是好事。
  要知道,奸商,奸商,无奸不商。
  在收获的时节,大商贾会压低了粮价。在春黄不接时,大商贾又会抬高了粮价。
  这丰年了,要伤农。
  这灾年了,同样要伤农。
  为何?
  不管是粮贵粮贱,百姓都是吃亏的一方。
  所以,东屠国收了实物,至少,不用让百姓被奸商给盘剥的更狠。好歹,这收了实物的话,不用担心了商贾在收获时节压低了粮价,让百姓非得低价卖了粮食,来给官府交税。
  收实物,就是少了操作的空间。
  至于官府?
  官府在地方上有粮仓,也可以起到了调控粮价的作用。
  当然,这又出现了新问题,就是怕官府中的贪污问题。
  说实在的,世间事情,没有安全法。不外乎,就是两相其害,取其轻。
  从西往东。
  越是往东,那就是东屠国新纳进统治的区域。
  一路上,荣娘一家人也是经历了颇多。当然,荣娘更多的,还是听着百姓夸赞了他的长子伯玉。
  “大王仁慈,大王是明君,定然是万寿无疆……”
  “……”
  各种挂了嘴边的,全是好话。
  当然,这是底层里。
  实则,在一些大的城池里,那里的话语,就分了两派。
  荣娘更知道原由的。
  因为。
  东屠国的统治,肯定不是全部的人,都是受益了。还有许多人,是失意的阶级。特别是新罗国的原来的贵族们。
  那些贵族们因为逃亡,离开了自己的基本盘。等东屠国打下了后,他们的土地被充了公。这里面的矛盾就在于。
  这些贵族想拿回了,原来属于他的贵族身份,还有他们曾经遗失给流民选择队伍的家资家产。
  这怎么可能?
  东屠国的军队用血与火,打下来的胜利品。
  怎么可能给了前朝的蛀虫们。
  这些人更失意的,在于他们没了高人一等的身份,同时,东屠国的农税可不会照顾了谁,这要一视同仁。
  这些人,自然就是敌视了东屠国的统治。
  当然,这些新罗国旧上层,也不全然敌视了东屠国。那些在东屠国到来后,混入了官府里的一些人,还是站了新的立场。
  这世间肯定是以利益为准绳的。
  尚庆道,一处良港。
  在这里,荣娘一家人见到了,那许多人在修筑了港口的情形。
  彼时。
  刘之烨是带着三个儿子,与妻子一起是在港口的一个摊子前,坐定了。
  “客官,可来了馄饨,咱这的馄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