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元九年,过了春,入了夏。
七月初一日,荣娘的长女玉娘就是满了十一周岁的生辰。这一日,家中自然是热闹一翻的。
彼时。
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东屠国。
刘长石自然也是举行了宫宴。毕竟,国王的万寿节,自然是举国要欢庆一翻的。
哪怕东屠国是一个小国呢。
这些年了,也是慢慢的发展了起来。特别是这半年多以来,这武器的买卖那是越做越大。这东屠国的利益,自然是越掏越多。
在宫宴结束之时。
王后付明月就是陪着刘长石一起又是在庭院之中,漫步了一回。
夫妻之间,聊了一些话,又是似乎倾述了彼此的心意。
“东屠岛太小了……”
刘长石感概这一句。
付明月听着,她听出了,她的夫君心中,有一幅宏伟蓝图。当然,付明月更懂的原由何在?
这些年了,夫君为东屠国付出良多。
东屠国也是国力越发的强盛。
特别是武器与人口贸易,再加上,这新罗国内的不平静。可以说,东屠国这一座海岛容纳的人口到底有限啊。
这未来肯定需要了更多的土地。
当然,那是未来之事。就目前而言,区区万余户,四万余的人口。这还不到东屠岛的容纳上限。
想一想。
东屠国初立之时,那是三千余户口,如今增长到了万余户,这翻了三翻还多的速度。
这自然让付明月为夫君刘长石的治理,感到了骄傲的。
夫妻之间,同荣同辱嘛。
“夫君北望新罗,我想,必然会得偿所愿的。”
“如今东屠国内,处处兴旺。一切皆夫君的功劳也。”付明月主动的执起了,她的夫君刘长石的手。
那是一双因为练武,有了茧子的手。
那一双手,比她的手更是粗糙了许多。
那又如何呢?
在付明月瞧来,这是最温暖的一双手。她觉得,她握一辈子,也握不够。
“不全是我的功劳,也是东屠国上下同心,大家的功劳。”刘长石不觉得他一个人,就能让东屠国处处兴盛。
他至多就是一个变量。
真正的原因,还是希望。
人啊,只要有希望,能迸发出来的力量,那是可以改天换天的。
“当然,也有你的在背后,对我的支持。”
刘长石同样握了妻子付明月的手。他虽然还年少,可他的心智已经驱于成熟。这些年了,多少的拼杀,多少的斗争。
来来回回,刘长石见识过南边的水乡,见识过草原的辽阔。更见过无数无数书籍里,才会描述了天地间不同的美景,不同的人文,不同的环境。
许是因为见识多了,他涨了许多的经验。
哪怕年少,刘长石也懂得,他的一辈子与妻子付明月是要相守一生的。
“我的背后有你,我觉得最安心。”
刘长石对妻子付明月说了此话。这是他的心底话,他觉得落难于海贼之中,遇上了当时同样落难的公主殿下付明月……
刘长石觉得,那也许真是上苍的安排。
让他们得以相遇。
第115章
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柔的一处。那里可能就是软肋,当然,更可能是最深的感情。
对于刘长石而言,他的人生在最初就被太元帝给改变了。
那一场改变并不是他想要的。虽然,从另外的两份记忆里,刘长石已经明白了许多,也知道了原由。
但是,若论真正的心底感受,在最初之时,他其实并不要想太元帝的那一份改变的。毕竟,在建业城的家中,他做为长子,他做为长兄,他是非常想做好了一个儿子和兄长的责任,也想担起了振兴家族的荣耀。
奈何……
命运有时候就是难以琢磨。
也许在最初的落魄时,刘长石会怀念了建业城的生活,当然,他更怀念了那年幼时的温馨时光。不过,在如今……
一切已经变了。
男儿若手掌权柄。一言能定邦国兴衰?
那么,想来,哪一个有志向于成为了伟丈夫的男儿,都不会乐于再甘心平凡。
平凡,说起来,它还有一个接近的词于,那就是平庸。
刘长石的野心,可以说,已经在东屠国的越来越兴盛之中,一点一点的茁壮成长起来。人嘛,哪有天生的领袖?
不过是时移势易,在那个位置后,才滋生了那一份相衬托的野心。
若不然,那不叫野心,那叫空想。
“我乐意一辈子做了你背后的那一个女人。”
“我觉得,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付明月这会儿,顺势就是倚偎在了夫君刘长石的怀中,她在听了他的心跳声。
那心跳是那般的有力。
让付明月的脸微红,似乎是害羞,也似乎是欢喜。
“我觉得你是我这一生遇到的,最好的一次相遇。”刘长石揽了妻子付明月,他说道:“将来……”
“我必不负你。”这是刘长石的承诺。
这一生,他想给她这个承诺。
因为,他觉得能遇上她,他真的很满足。
家的温暖,在爹娘身上时,刘长石体会到了。同样的,这些年了婚姻,刘长石在妻子付明月的身上,也是体会到了。
一种是爹娘的亲人关怀,另一种似乎是一种说不上来,又是淡淡温馨的关怀。
无论那一种,刘长石都觉得蛮不错。至少,他是乐意享受一辈子的。这似乎就像是他人生里,有了这些亲人,才会圆满一般样。
夏,时光易逝。
入了秋时。
又是一年的收获季节。
就是这一年,太元九年的秋,至中秋节时,荣娘家的三子刘叔玉、四子刘季玉是满了三周岁的生辰。
过了八月,到了九朋初一日。
荣娘家的次子萧仲玉是满了六周岁的生辰。
六岁的男儿,也已经是半大的小子。萧仲玉是安静的性子,也是沉稳的性子。对于照顾了两个年幼的弟弟叔玉、季玉,倒是当得一个好兄长。
对于二弟萧仲玉,在长姐刘玉娘瞧来,也是哪儿都好。唯一点,话少了些。
“仲玉的年岁也大了。”
“应该好好读书习字,当然,也是可以空闲功夫,教导弟弟们跟们学了习字。”这话自然是荣娘哄了次子萧仲玉的话。
对于三子叔玉、四子季玉这两个闹腾的两孩儿,荣娘觉得交给了次子萧仲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许是因为太安静了。
荣娘觉得她的这三个儿子中和一下,颇是不错。
因为,仲玉是太安静了。而叔玉、季玉是太折腾了。
“我记下了。”
萧仲玉是一个好孩子,不管是爹娘交待的话,还是祖母、姐姐交待的话,他都是牢牢的记下。而且,还是非常认真的执行了。
这性子看着文静的萧仲玉,可不是面上的真正冷淡性子。
这孩子对于承诺颇看重的。那答应了,自然就是努力的去办到。所以,对于给次子萧仲玉加一加担子这回事儿,荣娘觉得是一个锻炼了孩子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也能加深一下三个儿子之间的男孩儿们的兄弟感情嘛。
“二弟,你对三弟、四弟管教时,他们若不听话,就是罚了他们写大字。在沙盘里老实的待着练字。”刘玉娘这会儿,也是笑着打趣了话儿。
萧仲玉点点头。
这答案明显的应承了。
这会儿,被亲娘和姐姐拿来了呼噜着,作为了教育对象的刘叔玉、刘季玉可不满意了。两个三岁的小盆友,也是懂了一些看人眼色行事。
“娘坏,姐姐更坏。”
“就是就是,不理娘和姐姐。”
刘叔玉、刘季玉那是一人一话后,两个长得蛮相的小孩儿,就是手拉手准备离开了堂屋。不跟亲娘、姐姐玩儿了。
“哥哥,我们去玩儿。”
“好,弟弟,咱们走。”
刘叔玉、刘季玉一人一说话儿后,那就是嘻嘻哈哈的往外小跑了去。
瞧着小个小皮猴子,荣娘也是无语了。她当然知道,当长辈的打趣了小孩儿,那是有些失了长辈的威严啊。
不过,在孩子们面前,她也没想当了严母。嗯,她当个慈母这等人设,还是让夫君当了严父这等人设吧。
荣娘表示,这样蛮好的。
“叔玉、季玉两个小孩儿,还是活泼一些的好。”赵春花这会儿是笑着说了话。这会儿,一家人坐了一堆儿,正是说些趣话呢。
原由也简单啊。
今个儿,可是萧仲玉的生辰日。
至于刘王氏这个祖母?
刘王氏在生辰的午饭后,就是给萧仲玉留了生辰礼后,已经离开了。顺道还带上了荣娘给备的一些吃食,准备去看望女儿王遂娘时,给一起带了去。
这算是荣娘跟大姑姐王遂娘之间的交好。
当然,也是荣娘想让婆母刘王氏知道,她这个弟妹还是非常重视了大姑姐的。
“祖母、娘、姐姐,我去瞧瞧三弟、四弟。”
萧仲玉是一个好哥哥,这会儿,怕院中的两个小孩儿打闹过度,又是不小心的磕了碰了。到底三岁的小孩儿,需要人看紧些。
毕竟,皮猴子嘛,还是一下子两只呢。
萧仲玉说这话时,还是忘记了,他今个儿也才六周岁。也是一个小少年啊。
不过,说起来啊。
这会儿的荣娘瞧着次子说话了,自然是点头应了。
只是,在次子仲玉离开了堂屋时,荣娘的眼睛微眯了眯。赵春花这个当娘的,自然瞧出了女儿荣娘的异样来。
“荣娘,你怎么了?”
赵春花便是问了话,语气里全是关心。
荣娘摇摇头,她忙是回了话,说道:“娘,女儿没事儿。”
“女儿只是一时间,瞧着仲玉也是慢慢长大了,瞧着小大人的模样。真像啊,真像极了当初的伯玉,也这般的懂事让人喜爱。”
荣娘说了这话后。
屋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在场的不管是赵春花,还是刘玉娘,都是听出了荣娘话中的某些伤感。
“娘,伯玉弟弟会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