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妇1949-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林筹划好的一切,愣是站在那儿,没勇气也没机会迈出去半步。
  等人走远了,她才忽然后悔,就这么错过了一次机会,都不知道再怎么去找机会,她眼下的困境,真的支撑不下去了。
  小林崩溃地蹲在地上,埋头抽泣起来。
  ☆☆☆☆☆☆☆☆
  从医院接了福妞回到大院,姚青竹就决定先回老家,赶紧回去照顾奶奶和孩子们,福妞平安生产了,她留在这儿也用不着那么多人。
  田大花又多留了两天,看着自家的院子里挂满了尿布,空气中弥漫着骨头汤的香味,屋里传来小婴儿洪亮的啼哭声……满满的人间烟火气,田大花喜欢这样的日子。
  大家商量了接下来的安排,乡下她和姚青竹也忙,决定还是让福妞就在城里,留在大院坐月子,生活上也更加方便。刘嫂子自告奋勇,唯恐别人抢去了似的,包揽了伺候福妞坐月子的活儿。
  田大花于是决定,她也先回乡下老家吧,福妞平安生产了,也就放了心,老家那边姚青竹一个人忙,家里三个孩子日常读书识字习武,就只能等着她来教了。
  她又留了几天,看着一切都好,便动身先回了乡下老家。
  她一走,姜茂松便跟安亮调换了状况,以前是他一般回大院来住,安亮整天呆在部队,现在家里有个哇哇哭啼的小婴儿,外头非常形势,也不敢放福妞回学校那边的房子去住,可家里总有些忙乱,姜茂松索性省点儿事,就在部队吃住 ,反正也只隔着一条街,他在部队也有住处,有警卫员和炊事员,生活上头完全没问题。
  然后姜茂松就不无哀怨地想,他们夫妻两个,在他从朝鲜战场回来后,终于结束了分居生活,这么多年一直好好的,现在,却因为一场浩大的运动,她就丢下他自己跑回老家轻松逍遥去了。
  几天后,姜茂松回住处去,警卫员拿了封信给他,写的是他的名字和部队的大略地址,却没有落款,姜茂松看着那陌生的字迹,便随手打开来,写信的人居然是小林。
  这女人居然用写信的方式联系他,看来,真的是怕极了田大花,生怕当面跟她对上。
  姜茂松读到一半,便把信丢下了。也没写什么需要看的玩意儿,回忆叙旧,然后跟他诉苦,哭诉她这半生的不顺,心悦君兮,忘不了你,离了婚,父亲的出事,母亲的重病……接下来不用想,就应该开始求施援手了。
  之前在医院,田大花说她巧遇小林,小林后来又跑去找她。姜茂松面对自己曾经的错误,便只想着怎么让田大花别再去理会那些乱七八糟的,于是他也没去理会。
  就像他说的,对小林他问心无愧,当初能说的能做的他都做了,现在便只想离得远远的,有多远离多远,不该沾惹的东西,沾惹一下要倒霉的。
  他把那信丢开,只当没看到,可几天后,又来了一封。
  这次姜茂松没有拆开,看着同样的信封和笔迹,他随手拿了个大信封,把先后两封信都装进去,却没有去寄,而是叫了自己的警卫员来,对他说:
  “你去帮我跑个腿,去买两包点心,连同这个信封,送到信封上的地址去,就说我工作非常忙,对老人生病的事情聊表同情。”
 

第91章 送别
  警卫员转身要走,姜茂松却又叫住了他。
  “等一下。”他沉吟着; 手指敲着桌子; 想了想说:“你把东西送去; 就说我和你嫂子工作非常忙; 顾不上,别的什么也不用多说,放下东西转身就回来。”
  他刻意把田大花也带上; 希望对方能知道收敛。
  “明白。”警卫员答应一声; 拿上东西出去了。
  警卫员走后; 姜茂松坐下来,苦笑,头疼地捏捏眉心。
  女人如此可怕; 小林这女人更是变得让他有一种隔应恶心的感觉。希望他这样做; 能够让小林不要再有任何想法了。
  他想了想; 最终决定这件事抽空还是告诉田大花的好。不管怎么样,他现在,半点都不能让她有误会。
  可现在田大花; 却真的无暇去理会这些破事。
  她回到村里,刚一进家门; 姚青竹就迎上来告诉她; 这两天奶奶像是不太舒服。
  “怎么了?”
  “她也没说什么不好; 就是……这几天饭吃的少,一顿比一顿少,昨晚只吃了小半碗汤; 我就有点担心,今早专门给她蒸了鸡蛋羹,说不想吃,我哄了半天,统共就吃了两勺。”姚青竹脸上带着担忧。
  田大花心里沉了沉,奶奶九十岁的人了,虽说身体没病没灾,可毕竟这个年纪,尤其老人家年轻时候一连夭折了几个孩子,身体受过大亏,过去日子苦,又一直吃苦受累的……
  她转念又想,奶奶没病没灾的,身体还不错,自己起居吃饭,都不用别人伺候,人也没糊涂,更没在床上躺一天……兴许就是秋老虎的天气,这几天燥热,老人家食欲不好罢了。
  “没事儿,我去看看。”
  田大花直奔奶奶住的东堂屋,进屋一看,老奶奶正坐在铺了垫子的藤椅上,笑眯眯看着她。田大花便又放下心来,她走过去,打趣的口吻跟奶奶说:
  “奶奶,你看你,我陪福妞生孩子,才几天没在家呀,你这老小孩啊老小孩,怎么又不听话了?”
  “青竹告我的状了?”老奶奶笑着说,“我这几天不饿,少吃了几口。你们,都是孝顺孩子。”
  “您那不叫吃得少,您一早晨吃两汤勺鸡蛋羹,等于没吃。”
  奶奶乐呵呵地笑,问她:“福妞给我生了个重孙,我听说七斤多重啊?”
  “七斤四两。”田大花说,“胖嘟嘟的,可好了,长得像平安小时候。他们大人孩子的老远路,回来坐月子也不方便,我让她留在大院坐月子了,有她婆婆伺候着呢,等满了月,抱回来您就能看到了。”
  “哎,福妞都生娃娃了,真好。咱们家人丁兴旺,儿孙孝顺,可真是好福气。”
  “奶奶,石头也该娶媳妇了,等他娶上媳妇,赶紧再跟您生个重重孙,您就五世同堂了,连福妞的娃儿,你一边胳膊抱一个。”
  “哎呦,看看我老成这样,我怕抱不动啊。”奶奶开心地笑起来。
  田大花看着老奶奶精神头还很好,便放下了一颗心。
  中午她给奶奶熬了点白米粥,奶奶年纪越大就越不爱吃荤菜,就炖了软烂的豆角茄子,可老奶奶却没吃菜,又是只喝了两口白米粥。
  田大花着急了,陪着奶奶说了会儿话,奶奶只说不饿。
  “那您晚上想吃什么?”
  “也不想吃什么。”
  “那不行,人是铁饭是钢,不能老不吃饭,您得好好想啊。”
  奶奶果真歪着头想了半天,孩子气笑着地说:“想吃米粒那么大的面疙瘩汤,放点儿嫩嫩的小青菜。小时候我最爱吃的,过年过节才吃上一回。”
  田大花出来一说,姚青竹愣了愣,忙问:“米粒那么大的面疙瘩汤,那怎么做呀?我还真没做过。”
  “我也没做过。”
  田大花想了想,转身去问三婶。三婶告诉她说,把白面加上水,用刷锅的高粱穗子反复搅和,往烧开水的锅里蘸。
  “你说这老奶奶,怎么想起来吃这个了?”三婶笑道,“我也是小时候吃过一两回,看大人做的,过去不是穷吗,过年过节家里统共只有半碗白面,怎么弄也不够吃,就用脱了粒的高粱穗子搅和搅和,搅成米粒儿大,往锅里拍,半碗白面加点菜能做一大锅,够一大家人吃的,哄个肚儿圆。”
  田大花回家给奶奶做了这个面疙瘩汤,端过去,这次老人家又喝了两口,嘴里笑着说:“吃饱了。小时候记得特别好吃,我刚才想吃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好吃,还觉得能吃一大碗呢。现在呀,好东西都让我吃全活了,你们啥好东西都舍得买给我吃,嘴都养刁了。”
  头天晚上,田大花给老奶奶洗漱睡了,第二天早上,老奶奶破天荒的没起床,田大花悄悄推门去看时,老人家已经醒了,躺在床上看着她一脸慈爱,说身上乏,想多躺一会儿。
  “行啊,一家子都没活干,您早起来干吗呀,您就多躺一会儿。”田大花拍抚着奶奶,哄孩子似的轻声问:“奶奶,今早上想吃什么呀?”
  “今早上不饿,不想吃。”奶奶说,“等我想想,想起来我就告诉你。”
  田大花陪奶奶说了会儿话,出去喊三个正在院子里练拳的孩子:“平安,明东明南,你们今天先练到这儿,过来陪太奶奶。”
  三个孩子叽叽喳喳进了屋,明东拿了本小人书,说要读故事给太奶奶听。
  田大花转身出了家门,径直去找三叔,让三叔赶紧进城去叫姜茂松回来一趟。
  “三叔,你跟他说,就说我有事叫他抓紧回来一趟。”
  三叔答应了一声说:“我赶紧吃了早饭,就骑生产队的毛驴进城。”
  姜茂松下午落日前匆匆赶到家,田大花迎上去告诉他,老奶奶已经两顿没吃了。
  “中午也没吃饭,躺了一天了,只喝清水,扶着起来解了两遍小手。”
  姜茂松愣了愣,沉吟一下,说:“那赶紧送医院吧,我去安排。”
  “我劝过了,奶奶说她没病,去啥医院呀,不去。”田大花低头说道:“老人家这么大年纪,硬把她颠簸一路送去医院……她怕也不肯去的。”
  姜茂松进了东屋,奶奶果然躺在床上,姚青竹给她背后垫了个软枕头,盖着棉毯子,姜茂松走过去喊了一声:“奶奶。”
  “茂松啊,你回来了?”
  “奶奶,我回来看看。”
  奶奶说:“回来好,一家人都在一块儿。”
  姜茂松陪这聊了一会儿家常,出来跟田大花悄悄说:“我看还行,你别太担心,奶奶精神头还好,也许就是一时不舒坦。”
  田大花心里却总是不安。老人家这个年纪,好几天没吃一碗饭,现在干脆不吃了。
  见她沉默不语,姜茂松问她:“那你说怎么办?”
  “给茂林和石头发电报,让他们回来一趟吧,就说奶奶想他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