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妇1949-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安安慰完小姑姑,又安慰他那对相对淡定的爹妈:“爸妈,你们放心吧,不用担心我,我肯定好好干。还有,告诉小臭蛋二哥有空就回来了。我以前天天抱他,我怕他想我。”
  田大花心说,家里那个只会吃奶的小臭蛋,恐怕还真不懂想你。
  “刚去肯定有些不适应,有什么特殊情况给我打电话,跟其他知青和当地老乡友好相处。”姜茂松说。
  田大花对儿子的嘱咐却是六个字,不惹事,不吃亏,叫他凡事不瞎掺和,先把自己照顾好了。
  姜茂松在人群中看到了同样来送行的老战友,其实是他的老部下,早几年已经转业了,去了基层公安系统。他和满面愁容的妻子带着要去插队的二女儿,也挤在送行的人群中。
  “老薛。”姜茂松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
  “政委?”老薛一转头,见了姜茂松,顿时有些惊喜的表情,忙问道:“您怎么会在这儿?”
  “送儿子去插队。”姜茂松指指身后的平安。
  “可是……”老薛脸色惊讶,迟疑问道:“您家里的情况,大儿子也在部队,老二就不能留下吗?”
  “他自己想去,说不能脱离青年人大群体。”姜茂松平静以对。
  老薛看看平安,忙又跟随后过来的田大花打招呼:“嫂子好。”
  田大花这辈子被太多人叫过嫂子,她看看老薛,看起来也不比姜茂松年轻,也不怎么认得,就点头笑笑。
  “大花,你记得不?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我那个老战友,他们家女儿才不满十五岁,也要去插队了,家里挺担心的。”姜茂松介绍说。
  老薛的妻子随后带着女儿过来,互相做了介绍。田大花看着那个即将去大西北插队的小姑娘,记得姜茂松说还不满十五岁,十四岁,可是看上顶多十二三岁,又瘦又小,巴掌大的小脸,瘦的就剩下一双黑黑的大眼睛了,背着个大背包,倒显得背包比她人还大,也难怪家里那么不放心了。
  小姑娘默默跟在大人身边,眼神沉静。老薛介绍说,她叫薛新桃,小名儿就叫桃子。
  “我们家孩子多,至少得有一个去插队的,可是她姐姐有哮喘的毛病,容易过敏,春秋季节动不动就发病……只好委屈桃子了。我们做爹妈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几天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老薛强笑一下,看看周围的人群说:“政委,当然我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我对知青政策肯定是支持的,叫你看笑话了。”
  “我明白的。”姜茂松拍拍他说,“天下父母心,我还担心儿子呢。”
  “平安,桃子妹妹跟你一起去西北,你路上有机会就照顾着她点儿。”姜茂松说。
  平安看看那小姑娘,他这个年纪,大概很不喜欢这些十几岁的小姑娘,嫌麻烦,尤其这个叫薛新桃的小姑娘看起来那么瘦瘦小小,两只大大的黑眼睛看着人,不爱说话,似乎稍不如意就会立马哭鼻子,照顾起来肯定更麻烦,
  “行,我知道了。”平安迟疑一下说,“路上我可以帮她拿行李。”
  田大花知道儿子不善于跟小姑娘打交道,甚至不耐烦,再说平安自己才十五呢,路上要照顾另一个比他还小的人还是有难度。
  她想了想就跟平安说:“我听说你们这一批知青有一百七十多个,一起坐专门的车厢去西北,路上都互相照顾,有些年纪比你们大几岁的,你们有事要多问问他们。”
  他们在底下交流说话,上边的领导讲完了话,又上去两个知青表决心,然后按照班排连的编队,一个个互相拉一把,互相帮助,爬上了军绿色的解放卡车,唱着嘹亮的歌曲,在人群的夹道欢送下开往火车站。
  在那样群情激扬的场面下,想有点个人情绪都难。
  “走了,我们也回去吧。”姜茂松说。
  “大哥,我们不送平安去火车站吗?大哥你也真是的,平安他那么小,你还答应他跑那么远……我怎么想怎么不踏实。”福妞忍不住埋怨。
  姜茂松的司机和警卫员都在不远处跟着呢,为什么不送平安去火车站?
  “不送就不送了吧,人太多。”安亮忙安慰福妞说,“你放心,我爸说会带着安生去接他。”
  “这一路上都是夹道欢送的人群,那么多人看着。你开车跟着送什么呀。”姜茂松也说,“别送了,这孩子心大着呢,送上火车,他可能还不觉得什么,你自己再弄得哭鼻子。”


第108章 不放心
  平安走了以后,田大花倒也没多少时间去牵肠挂肚; 家里还有个三狗子要她管呢。平安是她一手养大的儿子; 这孩子不是温室娇苗苗,舍不得是有的; 可也不需要她过度担心。
  这孩子也很有心,几天后从西北打了电话来报平安。打来电话的时候是中午,姜茂松也在家,姜茂松先接的; 电话里平安略显兴奋的声音喂了一声:“爸爸,我是平安,我到了,你放心。我妈呢?叫我妈接电话。”
  姜茂松本来还想多跟儿子聊几句,听了这话便默默放下电话; 有些哀怨地叫田大花:“平安的电话,叫你接。”
  田大花两步跑过去接起电话,便听到二儿子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背景似乎稍有些嘈杂; 应该是在人多的地方。
  “妈妈; 我是平安; 我到了; 你放心,跟我爸说也放心。”
  平安说他们已经到当地下火车了,路上一切顺利,现在就在火车站旁边的邮局打电话。接下来先在当地知青安置办稍作停顿; 很快就要被分配到各处的农村公社去。
  “妈妈,我觉得这地方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们一路坐火车过来,感觉也没有那么偏远荒芜,就是比较干燥,听说乡下很容易缺水。”
  田大花心说,儿子哎你现在还在市区,哪能就偏远荒芜了,等你去了知青安置点,大概才能真正尝到滋味儿。
  “对了妈妈,你让爸爸跟桃子的爸妈说一声,就说她也一切顺利,她就在我旁边,她说她们家没有电话,打去她爸爸单位也不一定能及时接到,很不方便。”
  田大花想起那个瘦瘦小小的大眼睛小姑娘,看来儿子还真认真执行照顾小妹妹的任务了,就笑着问道:“那小姑娘咋样?”
  “还行。”平安丝毫不觉得妈妈的语气中会有其他东西,说:“她不爱哭,就是喜欢跟在我屁股后头。她要是爱哭鬼,我可就不想管她了。”
  “你们有没有水土不服?”
  “还行。我没感觉,桃子有一点儿,有点吃不下东西,不过她自己说不碍事,能撑过去。”
  田大花心里一叹,嘱咐道:“水土不服要是严重,也能要人命的,你注意她点儿,总是你爸爸老战友的女儿。”
  “妈妈我知道了。”平安说,“我得挂电话了,后边还有人排队等着呢。”
  田大花想象着儿子背着背包,在邮局柜台前排队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的情景,便莞尔一笑,儿子真不用她太操心。
  她放下电话,抱起旁边沙发上蹬着小腿玩的三娃,这娃儿像是不知道累似的,也不知精力怎么这么足,除了睡觉,不然就没老实过,躺在沙发上两条小腿就蹬阿蹬,四个月了,还学会了新技能,可以把自己的小脚丫抱在手里,送到嘴里啃啊啃,这天气还有些春寒料峭,给他穿了软底的小鞋子,结果一会儿就啃湿了。
  田大花抱起三娃,捏捏他肉嘟嘟红扑扑的脸蛋说:“小臭蛋,你二哥已经到西北了,一切顺利。”
  “给我抱吧,你去做饭。”姜茂松伸手抱起儿子。
  说来也怪,这个老儿子出生后几乎被全家嫌弃,却大概是他抱的最多的。
  石头出生的时候他不在家,就不说了,平安出生的时候他还年轻,那时城市军管,他日常忙得很。生平安时家里请了保姆,加上老奶奶也在世,姜守良也还年轻,一家子争着抱,他反而抱的不多。
  他这样一个男人,即便没有“抱孙不抱子”的那一套封建思想,可好像也不是多么喜欢抱小婴儿,抱了也是在家里抱,外头有人喊一声政委,他赶紧先把怀里的孩子放下再出去——让部下看见政委同志跟个家庭妇女似的,抱着个襁褓,是不是太那啥了?
  结果四十几岁生了这个老儿子,一边满口嫌弃,一边却经常抱他,还抱出瘾了,抱出经验来了,每次下班一回家,就先问“三娃呢?”,然后抱起来玩一会儿,都习惯了,不然就像少点什么似的。
  一边抱还一边嫌弃,你说你怎么这么闹,你说你怎么就不是个乖巧听话的小闺女呢!
  尤其平安走后,家里除了年迈的姜守良,就只有他们夫妻两个,每次他一回家,就习惯地抱着孩子让田大花做饭收拾,脸皮也坚强了,还敢于抱着小婴儿去大院里转悠散步,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田大花把孩子给他,转身出去做饭,她简单炒了个韭菜鸡蛋,煮了米汤,原香的麦饼,等她从厨房里出来,先去叫了姜守良洗手吃饭,再去西屋一看,姜茂松把三狗子放在床上,刚换了尿布,正握着小家伙两只小脚给他做踢腿运动,嘴里还在一本正经跟小娃儿讲道理。
  “鞋子不能吃,知道不?你看你把鞋子都吃湿了,你个小笨蛋,鞋子到底有多好吃,整天抱着啃?”
  然后又说:“你二哥到西北了,知道不?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抱你。”
  平安中午打来的电话,晚间,石头又打了电话来,电话一响姜茂松去接,照旧是:“爸,我是石头,你吃饭了吗?我妈呢,叫我妈接电话。”
  姜茂松放下电话,叫田大花:“你儿子电话,石头。”
  田大花高兴地跑过来接电话,姜茂松抱着三狗子,看着他可真是哀怨,三个臭儿子,哎。臭儿子有什么好,打个电话都只知道找妈妈,跟爹老子说不上两句话。
  石头问了平安的消息,知道他已经顺利到达地方了,便嘱咐说等确定了去哪个公社,有了具体地址先告诉他。
  于是远在西北的平安,两天后抵达了他们插队的地点,一个靠近黄河的小村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