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早在六七年的年底,就有要求中小学“复课”的通知,于是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余势慢慢减了,而现在,各个中小学校渐渐都已经复课,时隔两年,上课的铃声又重新响了起来,尽管课堂上知识远没有那么重要。
平安学校里复课的最初几个月,田大花有所担心,担心平安这样的半大孩子,回到学校,进入学生群体,未必就能老老实实上课,就又把他留在家里几个月。她一边安胎,一边教他读书写字,教他习武,姜茂松抽空也督促教他。
平安这两年来,每天都有固定学习练字时间,时间充足,竟然在她的督促下,让平安练出了一手非常漂亮的字,连大学老师的福妞都感叹,说平安这一手字写的,小小年纪,比大哥写得好,比她自己写得也好。
福妞自己带着小刘晋,有婆婆帮她照看孩子,她就能匀出时间,教平安系统地学习中学课程,田大花教的更加侧重于“文”,福妞就把数理化也都给他教了。平安这孩子脑子特别好用,加上田大花、姜茂松和大学老师的福妞在教,名师出高徒,其实也就这短短两年工夫,他在没正常上学的情况下,一边习武一边疯玩,一边就把初中三年和高中的一部分课程学了个七七八八。
一直到六八年春天,学校复课已经几个月了,田大花就让平安回到了学校上学。结果这小子一回到学校就乐了,他发现这两年时间,他那些同学是把课本扔了两年,他是学了两年,都可以考虑给其他人当老师了。
并且复课的学校其实也没几个人安心上课,只不过是把运动放在校园里了,校园里的老师们都缩着脖子,提心吊胆。
再说学校停课两年,已经积攒了三届学生没有正常毕业,平安在停课前已经读到了初一,当时被称为“老初一”,结果现在恢复上课,跟比他高了两届而没能正常毕业的同学坐在了一起。
呆了几个月,跟比他高两届的同学一起,初中毕业了。
平安,就这么光荣的加入了“老三届”的行列,老三届的初中生。
接下来干什么?读高中?不行的,高中那几年停止招生,高考也停止了。
平安就这么闲在了家里。
按照安排,老三届的初高中生的去向就是上山下乡,当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或者有门路的,可以成为工农兵大学生,或者参军。
可是平安才十五岁。
平安学名叫姜明致,他哥叫姜明远,宁静以致远,明晓事理之后就要有所追求、去达成目标,所以他上学以后,姜茂松就沿着田大花当初给石头取名的思路,给他取了这么个学名叫“明致”。
姜明致同学拿着一张初中毕业证,不知道该干吗了。没了目标,怎么达成目标?
田大花和姜茂松商量着,也跟他自己商量,读大学?不够,年龄不够,他又是初中刚毕业。参军?早着呢,虽然人家也有提前入伍的,可他也太小了,至少再等个两三年。
上山下乡当知青?全面的知青政策正在一步步推开,跟平安一起的那些同学,已经逐步安排。
可是田大花不乐意,平安才十五岁,平安上学偏早,因为大人忙,家里没人带,平安早早就进了部队机关的托儿所,相应的,他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年纪也都比别人早,小学五年制,又一路没留级,他那些同学比他大个几岁很正常。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去读中专学校,年龄虽然偏小却也可以,可是石头来信反对,说如果选择去读中专学校,平安恐怕就没有机会参军或者上大学了。于是,排除。
就在田大花为了平安的安排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她自己临产了。
在她预产期临近之前,不知是姜茂松的意思还是石头心有灵犀,反正石头特意休了探亲假,背着个背包屁颠屁颠跑回来,笑哈哈站在田大花跟前:“妈妈,我回来了。”
“回来怎么也没提前说一声啊?”
“嘿嘿,要给你个惊喜。”
是挺惊喜的。田大花心说,儿子是她生的,想什么她能不知道?早不来晚不来,今年的探亲假特意安排在她预产期之前,这熊孩子,这是有多不放心。
石头放下背包,就安心在家里陪着妈妈。看着田大花隆起的肚子,石头心情还真有点儿复杂,你说他这个当大哥的,平安比他小了十一岁,一直被他歧视为“小屁孩”,可这个老三更好,比他小了足足二十六岁。
没法子,谁让他爸妈身体好呢,四十几岁了再给他生个弟弟妹妹,他能说啥,他满心高兴呗!这也幸亏他读书当兵还没结婚,这要是他结婚早,孩子都该生了,还得正儿八经管这新生的小毛头叫叔叔或者姑姑。
最好是个小妹妹。石头心说,拿小妹妹当女儿养在他们家早有先例,看看福妞,可要是拿小弟弟当儿子养,大概,也许,恐怕,会忍不住光想收拾他。
于是这一次,父子三个都守在家里陪着,等待着新成员的到来。等她一发动,紧张而不慌张的父子三个各负其责,赶紧把她送进了医院。
然后爷儿仨就只能呆在产房门口等着,大眼瞪小眼,干着急,其实什么忙也帮不上。
这边一有动静,刘嫂子和福妞把刘晋小宝贝往安亮怀里一塞,也跟着去了医院。刘嫂子倒是不着急,还稳得住,福妞年纪轻,尽管自己生过孩子了,可还是紧张的不得了,抓着刘嫂子的手紧抿着嘴唇,盯着产房的门话都不敢说。
尤其门口守着那爷儿仨脸色都那么严肃,连带的刘嫂子也不由自主担心了,赶紧悄悄找个没人的角落,悄悄多念叨几句“保佑保佑”。
不过产房里的田大花却没怎么紧张,比较从容。第三胎了,她自己也有了经验,她体质好,平时又一直注意活动,在医生的帮助下,几个小时后顺利生下了老三。
“恭喜了。”医生先把光溜溜的新生儿提起来,给田大花看了一眼,便赶紧处理好,清理干净,裹上尿布,用柔软的襁褓包好抱了出去。
田大花躺在产床上,眼睛的余光看着护士抱了襁褓出去。她想象着门外那父子三个的反应,不禁莫名想笑。
正在帮她收拾的医生看着她却不由感叹,看看,产妇体质多好,别人生完孩子昏昏欲睡,看看人家,生完孩子笑眯眯的。
第104章 三娃
“田大花家属。”
护士在门口喊了一声; 立刻挤过来好几个人,护士看着眼前几张严肃的脸,顿了一下,莫名有点紧张,抱着怀里的襁褓笑道:“恭喜了,母子平安。”
“男孩女孩?”平安抢先问了一句。
姜茂松瞥了傻乎乎的二儿子一眼,无奈地重复强调:“母子平安。”
“是弟弟?”
“恭喜恭喜; 是个男孩,七斤三两。”
护士一边说; 一边就看见面前的少年迅速垮了一张脸; 嘀咕:“完了,这下没指望了; 还真是个弟弟。”
护士对此场景有些莫名其妙,三个大男人挤在她面前,其中还有两个穿军装的; 结果三个人都盯着襁褓,表情古怪,也不伸手来接; 这叫什么反应啊。
“又是个小侄子。”福妞觑着姜茂松高深莫测的脸; 再看看旁边不知道想哭还是想笑的石头; 伸手去接襁褓; 口中说道:“给我给我,你们都不会抱,我来抱。”
“去去; 我来抱吧。”刘嫂子拍开一堆人挤过去,结果姜茂松已经最先反应过来,伸手小心把襁褓抱过来。
“给我吧,我来抱。”
刚才没人抱,忽然又抢着抱,护士今天被搞得有点莫名其妙,总觉得这家人反应怪怪的啊。护士看了姜茂松一眼,小心地把襁褓放在他怀里。
然后姜茂松抱着襁褓,盯着里头皱巴巴的小婴儿,老半天悠悠长叹,憋不住摇头失笑。你说他这是什么命啊,已经俩儿子了,半辈子又生个老儿子。
姜茂松看看那俩一脸意外遗憾的儿子,笑。
“石头,平安,来看看你们三弟。”
“我还以为肯定是个妹妹呢,名字都起好了。”平安不无嫌弃地嘀咕。
石头伸手往平安头上一拍,批评他:“平安,生你那会儿我也以为是个妹妹呢,生下来是你这个臭小子,我不是也没嫌弃你吗。”
嘴里说着,石头自己那表情却又分明是哭笑不得,他们思想上一直以为是妹妹啊。有一个小自己二十六岁的妹妹,那该多么宝贝呀,可是要是有一个小自己二十六岁的弟弟……好吧不能嫌弃不能嫌弃。
“还是给我抱吧。”刘嫂子看着姜茂松抱着襁褓小心别扭的姿势,软嘟嘟一团,他还是不太敢抱啊,刘嫂子干脆动手抱过来,跟福妞凑在一起端详。
福妞:“像我大哥。”
刘嫂子:“是像茂松,看这眼睛嘴巴都特别像。”
姜茂松也凑过去看看,那么一点小肉团,他怎么就没看出来像呢,不过……像他好,像他好,四十几岁生的老儿子,他才不嫌弃呢。
驾轻就熟的第三胎,等田大花出了院,抱着孩子回到家中,福妞自告奋勇要照顾田大花坐月子,刘嫂子也说她来照顾,可姜茂松考虑他们婆媳俩还得带孩子呢,伺候产妇和小婴儿可不是个轻松的差事,再带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刘晋,顾不过来,太辛苦了。可他现在,还又没法像生平安的时候那样花钱请保姆。
这年代不是没人请保姆,有较高地位身份的,受到批准的,或者即使没受到批准,也一般都是十分熟悉的,长期用的,对外也只会说是帮忙的亲戚。请个不熟悉的保姆,怕这个时候被有心人扣一个“剥削压迫”“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大帽子。
父子三个照顾了最初几天,加上福妞一有空就过来帮忙,倒也把产妇和小婴儿照顾得好好的,可是父子三个手忙脚乱,家里乱作一团,尿布洗不干净还互相讨论一番,平安和石头两个嘻嘻哈哈地互相打趣指责:你看你看,水平差,你洗尿布不干净。
“等他长大了,你们要是教训他,就可以说你们给他洗过尿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