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将军生存手札[古穿今]-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苗苗哥,要不咱们把那里抽空整整,让奶奶他们把糖饼放在那里卖?风不吹头,雨不打脸,要少辛苦很多!”
  秀春之所以这么想,也是受到泽阳那家有名的包铺启发,天价的包子,还是排队排老长,只要有手艺,不怕别人不排队买。
  陈学功捏住她鼻子,“傻春儿,想法是好,就是不合法,再观望观望,先别轻举妄动。”
  秀春不以为然,“那我先把那里收拾收拾,反正是咱们的地方,我找人重新修缮一下总是合法的吧?!”
  陈学功摇头失笑,“伶牙俐齿。”
  既然存了这个心思,赶着周末,秀春让旦旦和菜团在家跟太太,她要出去打听找人去修房。
  秀春此话一出口,陈木匠便道,“还找别人干啥,我干了多少年木匠活啦,我跟你去看看,缺哪样,买了材料回来我自己修。”
  说干就干,祖孙两个一块去小四合院,秀春带了纸笔,把缺的门窗还有屋顶脱落的瓦片都记上,听陈木匠的,该补哪块,哪片地砖该换了,记好算好之后交给陈学功,让他去买材料。
  也不知道陈学功从哪找到的,砖瓦还有木料,架子车连拉了几趟,尽管已是深秋,还是累得满头汗。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春近乎崇拜的看着她苗苗哥爬上爬下,拉电线,装电灯泡,拧螺丝刀,羊绒衫脱了,身上就穿了件白衬衫,被爬上爬下糊的脏兮兮,秀春一点也不嫌弃他满身臭汗味,在一旁端茶递水献殷勤,看得陈木匠直摇头,他是老了,跟不上时代啦……
  一场雪下来,气温骤降,冬天的衣裳该穿上身了,秀春把家里的布票工业劵都从墙上撕了下来,算了算。
  “总共存了两尺六的布票,三十二张工业劵,苗苗哥,不够给爷爷奶奶他们扯布做棉衣过冬啊。”
  秀春犯愁了。
  眼下就陈学功一个人上班领工资,她和旦旦他们户口虽然也在首都,但没有参与劳动创造,工业劵一张不给发,布票只有陈学功发的多一点,能发八寸,秀春早就存了,但架不住家里人多,随便给谁买件衣裳,都得花掉将近一尺的布票。
  首都冬天比泽阳可要冷多了,秀春给他们收拾行李的时候就看到了,棉花袄都太旧,也不够厚,御寒方面指定差。
  本来秀春准备去找易真借,可转念一想,易真家又添了两个娃,布票棉花票肯定紧俏,她再张口借也不好。
  “我明天上班打电话给卫东。”陈学功想也不想便道。
  秀春打断他,“别了苗苗哥,你忘啦,卫东现在可不是光棍了,总得向他对象献献殷勤啊。”
  陈学功恍然,随即又道,“马上月初了,我先管单位同事借点,等明年再还给他们。”
  闻言,秀春想把他脑袋撬开看看他咋想的,男人跟女人考虑事就是不一样,“你单位同事哪个不是有家有口的人,眼看过年了,肯定都想着给家里孩子老人添新衣裳啊,哪个能借给你啊……”
  陈学功摸摸鼻子不吱声了,拉开台灯,翻杂志,少说少错。
  秀春自己琢磨了半响,突然道,“苗苗哥,我把弓箭都带过来了,要不我重操旧业吧。”
  陈学功正在喝水,冷不丁听秀春这么说,被呛住了,连咳了几声,制止道,“媳妇啊,你就少折腾点吧,上个月我没忍住弄进去了,说不准你会怀上。”
  秀春脸一红,没吱声。
  生了菜团之后,他们再欢好都会注意避开那几天,两人没打算接着要,但也不是一定不能要,如果真有了,秀春不介意再多两个小娃。
  秀春也怕真再怀上,不敢轻举妄动,等月经来完干净之后,才蹦跶起来,对陈学功道,“那苗苗哥,我去重操旧业了?”
  陈学功扶额,穿上军大衣,“我跟你一块。”
  跟几个长辈打了招呼,傍晚出去的,天快亮了才回来,关门闭户,在后院窸窸窣窣一阵忙活,接下来连着几天秀春都早起出门,大冬天穿得厚,也顾不得形象的,头上裹了大围巾,包住大半张脸,卖的价钱和副食品店差不多,就是要换布票棉花票工业劵此类。
  眼看过年,谁家不想整点肉回去,毕竟副食品店再供应,不过七八两,还是多买点过个好年再说!
  留足了自家过年的,剩下的秀春全卖了出去,卖多少钱不是重点,晚上秀春坐台灯下数花花绿绿的票据,零零碎碎加起来十五尺的布票,五斤多棉花,还有一大叠工业劵。
  “明天就去扯布,拿裁缝店给爷爷奶奶他们做棉袄,羊毛线也再称点,给旦旦和菜团织件羊毛衫,苗苗哥,我看你大衣都旧了,再换一件吧。”
  “先给他们买,我买不买无所谓。”三十多岁的男人了,对外貌关注度远不及二十多岁。
  “你自己再买两件。”陈学功叮嘱她,想这个想那个,就是没想自己。
  秀春没把陈学功的话放在心上,转天就给他们丈量尺寸,扯布做棉袄……
  进了十二月份,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各大报纸铺天盖地报道,关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头脑灵活的人已经抢占了先机,让居民最早察觉到起了变化的是小商贩,原本偷偷摸摸的小商贩们,眼下光明正大的把菜担子往路口一放,卖完为止,甚至有的还吆喝起来,虽然还是有斜眼不啻,但一点也不影响人家挣钱养家。
  菜团现在坐家都能听到走街串巷吆喝卖糖葫芦的声音,每次听到她都要管太太要两毛钱出去买两根。
  先前修缮好的小四合院总算派上了用场,陈老太他们不再挎着篮子出去卖,而是把地点给固定了,每天早上在门口支一条大板凳,上面放两口藤框,雪白的笼布垫在里面,热腾腾的糖饼边烙边卖。
  一口藤框放芝麻糖馅,一口放花生糖馅。
  在此之前,首都居民没有吃糖饼的习俗,陈老太等于是把泽阳的习俗带到了首都。
  卖糖饼的老太太在这一片地区早就穿了开,一传十十传百,现在要排队买才能买到了。
  年关将至,陈秋实和许淑华从上海赶来过年,瞧见这阵仗,吓了一跳。
  “你们可真行!”许淑华惊叹。
  陈老太脸上挂着骄傲自豪之色,说明她的手艺好!
  “苗苗啊,咱家面粉又没了,你抽空去市郊让他们送点,如果有”陈老太道。
  烙糖饼的原材料消耗大了,总不能一直让老家邮寄过来,怎么算这笔账都不合算,索性现在政策放开,郊区农村基本都分开单干,下去找生产队,跟他们保持长久供应,对他们来讲,无疑是件好事。
  生产队有拖拉机,挨家挨户收上来之后,有专门负责人开拖拉机送过来,多少钱一斤,过磅之后算账交钱。
  “这不就是产业链!”陈秋实早年读过西方经济学,眼下他们借鉴的可不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路。
  在易真的建议下,小四合院门口还被竖了一张牌子,老地主写的毛笔字,陈老太糖饼。用易真的话来说,陈老太的手艺就是招牌,是招牌就要宣传出去。
  为此,秀春还特意去订做了油纸,上面印了陈老太糖饼。
  材料供应源有了,招牌有了,宣传有了,买客也有了,还真像那么回事。
  卖到腊月二十九关门,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过农历年。
  清蒸鱼,红烧大肉块,猪耳朵、酱鸭……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菜,有好菜哪能少好酒,陈秋实把他收藏的酒特意从上海带了过来,除了旦旦和菜团,陈学功都给倒上。
  陈木匠和老地主互相推提第一杯酒,最终还是老地主先提,他年纪最长。
  老地主比较感概,指指秀春和陈学功道,“多亏他两,多亏你们,我没孤零零一个人过晚年。”
  陈木匠接话道,“咱们说开心的,希望我们来年进财宝,行好运!”
  钱寡妇不识字,还不知道外边已经日新月异,对陈木匠道,“老亲家,你这想法不对,哪能进财宝,腐朽思想,该批评!”
  众人大乐,许淑华给钱寡妇解释,“哎呀,老大娘,进财宝现在可是先进思想,咱们要富裕!”
  钱寡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这跟不上时代了啊!”
  众人又乐,钱寡妇话音一转,又道,“不过我有一样还能跟得上,希望春儿来年再生个大胖小子!”
  秀春汗颜,又提孩子。
  旦旦开春就该上学前班了,连菜团都三岁了,几个老人家早就在盯着秀春肚皮,巴望着她能再怀上,再生两个,在他们的观念里,仍是多子多福气。
  秀春踢踢陈学功,让他说。
  陈学功忙一本正经道,“来年我和春儿努力!”
  菜团奶声奶气要求,“爸爸,我要弟弟,不要妹妹。”
  菜团话音刚落,旦旦扭头对她道,“我都没嫌弃你是个妹妹。”
  怎么说话呢!菜团不大高兴了,嘴巴能挂油壶。

  第139章 29号一更

  因为旦旦那句话,菜团不高兴了老久,哼哼唧唧不理哥哥,直到吃完饭,老地主说要发压岁钱……
  菜团立马来精神了,蹭得从高凳上跳下来,赶在旦旦前面,像模像样给老地主磕了头,两只奶白小手冲老地主伸过去,笑得露米粒牙,“太太,太太,红包拿来。”
  老地主笑得见口不见眼,把先准备好的红纸包给菜团。
  旦旦一看菜团有红包,不愿意了,也给老地主磕了头,伸手要红包。
  老地主乐呵呵的又发一个,不偏不倚。
  老地主带了头,接下来陈木匠陈老太钱寡妇,都挨个发了,陈秋实和许淑华随后,两个孩要一圈,最后要到陈学功跟前。
  陈学功没有要发红包的意思。菜团眨着大眼睛,一时不知道该咋说。
  旦旦趴在菜团耳朵上,耳语了一番。
  刚才还生哥哥气呢,收了几个红包之后就把气给抛到了脑后,菜团笑眯眯的扑到陈学功膝盖上,来回摇,“爸爸,你喜不喜欢菜团啊,你疼不疼菜团啊。”
  陈学功忍不住笑,一把将菜团抱到腿上,怎么不喜欢,不喜欢不能心心念念盼几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