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呀,还能这么干!李承乾想着,不若他悄悄跟阿爹说此事,既能解开眼前的困局又能立点功劳。瞧着小太子眼珠灵动,唇边勾起笑意,孔颖达连忙说道:“如此也是一个好办法,还是等我二人商议后再做决定吧,总之绝对不会让王县伯的好建议落空。”
  虞世南也跟着点头,“天色渐晚,我俩还要赶回长安,就不多打扰了。”说完赶紧起身,还不忘拉起孔颖达。
  “是极是极,王县伯还在守孝,待过些日子你孝期满时我再给你下帖子。”孔颖达说完,反拉着虞世南嗷嗷跑。
  瞧着俩人走那么快,王珏怕他们在路上出事儿,连忙给王成使眼色让他跟着下山去。不是她自己不想相送,也并非不愿让大弟子顺路同行,而是怕两人看到他们跟来会更紧张。原因很简单,既然有退路可走,两人想想又觉得放不下触手可得的好处,怕李承乾在他们作出决定前先跑去打报告,老头们连话开口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
  噗哧,目送两位长者离开,百家派师徒终于憋不住笑出声来。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这俩人平日都以有大智慧的长者形象示人,突然见他们这番作态实在令众人惊讶。
  话说俩老头离开后并未各回各家,而是到孔颖达府中继续商议。又有被叫来的孔德伦和心思灵敏的孔氏门徒一起参与,老孔书房的烛光一夜未灭。
  似孔颖达和虞世南这样的学者,抛开或为学派或为妻儿谋利的人之常情,他们心中都有一颗期待盛世的心。年轻人比起他们又多了些赌性,好些孔氏门徒跟着王珏尝过甜头后,对她有种盲目信任。
  孔氏门徒以民族未来为理由劝说,这也勾起孔颖达内心深处的回忆,他看着儿子的脸说道:“德伦长得最像他祖父,当初老爷子去世时正处在隋朝时期,那会儿天灾不断、统治者昏庸、人们完全看不到美好的未来在何处。我爹临终时说,惟遗憾没等来盛世方离世。比起他那样的白身,我这个当官的儿子却功力得多。索性不会伤及性命触动学派根基,趁着我还能走的时候再为大唐做点事儿吧。”
  虞世南比孔颖达光棍得多,他没有学派要兼顾又无不孝子孙需走后门,老头心里早就偏向于上折子这个选择了。便是老孔不参与,他也会自己去做。原因有二,第一条同孔颖达一样,想为百姓做事的同时提高自己名声,科举之事定会让他青史留名。二嘛,皆因老头记仇李世民似鬼一样吓唬人,弄得他差点没死在当场的那件事。咱就是硬挺着招人恨,也不能让圣上拿了好处!
  默契达成,一群人开始斟字酌句地写奏折,因着大家都能想象到这份奏折会被载入史册,故此才十分小心、力求完美、生怕有什么错处。
  来回改稿多次,奏折内容在早朝前终于完成。写到署名处时,孔德伦问道:“此为王县伯提出的建议,如此功劳是否要将她的名字写上?”
  这…挺让人纠结,老头们都不是那抢人功劳的小人,只因内心明白王珏的顾虑才没想过带她一起上奏。然而,经孔德伦一提,虽明白真相到底为何,俩老头心里却突然过意不去了。这就是底线的问题,若搁在李世民身上完全不会有这种烦恼。
  最后经商议,大家决定来个三人联名上奏。虽一夜未睡,俩老头却毫无困意。他们揣着奏折,精神抖擞地上朝去了,面前还有场硬仗等着他们打呢。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揍你揍你
  这一大早的,两个黑眼圈老头成了长安城中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只见孔颖达骑着自行车晃悠悠,自行车后座坐着正在打瞌睡的虞世南。自王县伯去长安县衙大牢守了三日,扑克这东西便在长安流行起来。瞧着他们这样子,很多行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俩老头通宵打扑克了?
  二人挺着身板进殿,好似随时准备英勇牺牲的样子,若不看背景画面,都得以为他们身处战场准备奋勇杀敌呢。这样的作态,明显是准备折腾事儿。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打算冲谁下手,好些人还是条件反射般的将身子缩了缩,就怕围观的时候被伤及无辜。有的人边缩边在内心狂吐槽,俩老头一大把年纪还乱折腾,也不知道啥叫安享晚年。
  嘿,有点儿意思!最近没甚事情,成天被大小媳妇追着品评小说的李总,见朝堂上诸人的动态立马来了看热闹的兴致。没让他等太久,几件常规事务刚处理完,俩老头就一起站出来了。
  “圣上,关于改革科举之事,我们要联名上奏。”虞世南小心翼翼地从袖子里拿出奏折递给内侍,而后两个老头又恢复到视死如归模式。
  哦,原来是冲着科举去的,好些心里有鬼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不是想对自己下手就好。也有心生人疑惑,圣上本就让虞大学士重整科考事宜,他是要干啥还弄得像舍身取义一样。
  李世民也好奇得紧,他冲着内侍说道:“将折子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接下来的朝堂气氛诡异,随着内侍清脆的嗓音响起,大殿内越来越安静。与李世民激动得涨红脸,好几次没忍住拍巴掌叫好相比,有些人的表情则是由无所谓变得阴沉起来。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李世民手握活字印刷陆续开书肆之后,世家大族们也在各地开起学堂来,为的就是将那些有可能成才的寒门子先一步网络在自己麾下。提起这事儿李总就一肚子气,可惜朝廷和他本人都没有余钱,不然他早到各地开官办学堂去了。
  折子上提出的方法虽不能治根,却足以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部分世家子瞧不起家族资助的寒门子,更有甚者拿这些人当成自己的跟班,想凭炒作等手段出仕后让这些有能力的人帮忙做事,自己在后面坐等拿政绩。这些人的想法毫不避讳写在脸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学子如何会甘心一直做别人的影子,便是再有恩情也不至于如此偿还吧。
  待新科举制度一出,又有‘天子门生’这一说法,相信很多学子会重新做出选择。他们之所以靠向世家,一则因为无钱读书,再则想凭真才实学出仕非常难。现在后一个难题解决了,至于第一个困难,大不了赶路到南山投奔王县伯,有真本事的人仅靠着在随园赚取积分就能生活的很好。
  这样的道理,除了首位上笑得眼斜口歪的李世民,殿内人精们也都想得通。有人无奈家族中总有不争气的小辈需操心,也有人怪两个老头多事儿,当然大家都注意到联名上书的人中有王珏。甚至有人暗搓搓地想着,王县伯守着孝都不消停,咱要不要找点麻烦警告她一下。
  勋贵们虽然没在暗地里与圣上博弈,却想过以作弊方式送自家不争气的孩子上位,这么突然来一下子直接扰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这部分人只是略有不爽罢了,勋贵啥的找到圣上跟前舔脸走个后门应该很正常吧,咱可不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白帮人出头。
  殿内可谓是众生百态,武官们或望天或跃跃欲试等着看热闹,文官们的状态则微妙得多,有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好些人一直互相对视用眼神传递消息,最后到底没人肯站出来做出头鸟。这也能理解,朝廷要整顿科考弊端,你一当官的有什么理由阻止?!
  见此,李世民拄着下巴撇撇嘴,心中遗憾这些人太精明,居然没给他个捉典型的机会。
  “既然大家都不说话,就是没人有异议对吧?”李世民带着挑衅般的笑容环顾一周,看到大家将头摇得似拨浪鼓一般,又将视线移到两个老头身上,“二位爱卿真乃国之栋梁,你们为大唐所做的一切朕永远都不会忘记。关于折子上说的改革措施,朕将此事交由你们去办。”
  瞧着居然没热闹看,一号搅屎棍自己上了,“圣上英明,科举之弊端早就该整顿了,省得让那些废物占着茅坑不拉屎。不是俺多嘴,好些作弊之人的文才还不如我这个大老粗呢,光看我的文章在民间多受欢迎,就知道微臣也是可以任文职的。”
  卧槽,程咬金怎么又把他的文才拎出来现眼了?!自报纸热销后,程咬金的文章广受好评,使得他最近越发嚣张起来。人家不提话茬他也能主动往上靠,前些日子无论朝堂上讨论什么政务,他都能找借口往他的文章上引,就像方才那个套路一样。
  好多人心里憋屈还不敢言,程咬金的出现就像一个导火线,瞬间成为一个发泄点。
  “程咬金你够了,那些吹捧你的无不是地痞闲汉之流,你竟接连吹嘘这些日子,忒不要脸!”
  “哼,你先把字认全再说文职的事吧,我不信你给人家的投文没有错别字!”
  瞧着程咬金又开始挑事儿找茬玩,李世民抬抬眼皮并未制止,而是趁大家被他吸引去注意力时,对段纶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段纶也是人精,他很配合地慢慢往李世民身边挪。
  “晚上你悄悄来寻我,我写篇文章要刊登在咱们的报纸上。”
  “圣上,报纸已经印出几百份了,你看……?”
  “无事,印出来的那些朕自有安排,你听我的就成了。”
  敢不听你的嘛,段纶应下后又慢慢挪回去。待大臣们发泄完再往前面一看,哪还有圣上的影子!今天又不抠他钱也没说啥让他为难的事情,怎么反而在他占优势该抖擞的时候不说一声就跑了?人家李总忙着写文章去了,才不跟他们这些LOW货浪费时间呢~。
  两个老头打着哈欠,得意地环顾大殿一周后,也仰着头相携离去。两人的想法同李世民一样,有本事你们就出招,没能耐就只能看着我们抖。
  瞧着两人那招人恨的样子,跟两个打鸣的咯咯似的。好些人气得涨红着脸,闷不吭声往殿外走。这些人也很有默契,咱们换地方讨论一下怎么找回场子。
  午时饭后,王珏与王熙然在天池边对弈。人嘛,谁都有点炫耀的小心思。王珏在棋盘上落下一颗棋子,而后对王熙然得意地说道:“我昨日做成一件事,既达到目的又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