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娘,我保证。”小七就怕阿娘怪他,一听阿娘说不怪他,感觉又活过来了。
霍香梅继续道,“今天姥爹,阿爹还有阿兄阿姐他们找了你很久,你是不是该说甚么呢?”
“姥爹谢谢你!阿爹谢谢,阿兄阿姐谢谢。”。
“没事,一家人。”霍老爹见大娘教儿子,刚刚一直憋着不出声,就怕大娘发火,现在好了,松了一口气。
“以后要听话,别乱跑。看你阿娘找不到你,都哭得嗓子哑了。还有你们几个,也是这样。”许三郎听着霍香梅的声音有点不舒服,她对自己的几个娃都是尽心尽力的了。
“唯唯。”,几个娃赶紧应道。
这倒是严母慈父了,霍香梅道,“好了,先复习今天塾里学的,再预习明天的。别以为今天太晚了,就想赖掉了。”。
“唯唯。”几个娃赶紧回屋子,许三郎让霍老爹先回去睡觉,霍香梅去监督孩子学习,他得先去喂大黑,还有把牛车上面的东西搬进屋子里,之前忙着找孩子,这后续的工作都还没有空儿去做呢。
孩子还小,得监督着学习,否则学着学着就玩了起来。没有从小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长大了也很难注意力集中。现在养成了自己学习的习惯,以后去到哪没有意外都能自发学习了。
几个娃轮流抽背完,再让他们分别复述今天先生所讲的内容,把新学的字练习几遍,旧的听写。最后再预习下明天先生讲的内容,再赶他们去睡觉。
等霍香梅回到自己的屋子,许三郎已经靠里墙睡着了,发出呼噜呼噜的鼻音。
屋子里的油灯亮着,灯芯似乎随着许三郎的呼噜声摇摆。油灯的黄晕笼罩着整间屋子,显得非常的温馨。
明天要卖的糖蹲鸱条儿还没做好,黄豆也没有炒好,小鱼干倒还是有些,也是也不多了。
明天早上起来还得做早食,霍香梅怕时间赶不及,所以还是想先把糖蹲鸱条儿和黄豆给做好。
以前熬惯夜了,现在也不觉得有甚么。刚刚来的时候,那么早睡,还有点失眠呢。
等做好糖蹲鸱条儿和炒黄豆,霍香梅想了想再蒸上一锅南瓜饼。
忙完这些,霍香梅再回到屋子,从炕尾的储物架子拿出柳枝和牙粉洗漱完,穿上睡觉的衣服,吹灭油灯,躺到许三郎留出的空地。
刚刚盖上被子,许三郎迷迷糊糊的说了声,回来了?睡吧。
霍香梅也困了,有个人等着回来,挺好的。
……
吃过早食,霍香梅交代几个娃,阿爹和姥爹要去卖酒,午食阿娘会在家给他们做。今天阿娘不和阿爹去卖酒。
另外,下课后,可以去玩,但是不能单独一个人。如果可以的话,早点回来帮阿娘喂雉子和大彘,还有小毛驴。
小二说,“阿娘,我跟姥爹去卖酒吧,我给姥爹算账。”
小五赶紧说,“阿娘,我也去。”
小七昨天犯错了,今天不敢主动说话,眼睛圆溜溜的盯着霍香梅也是这个意思。
其他几个一脸的纠结,到底是跟姥爹去卖酒还是去读书。
“你们想都别想,现在的任务就是读好书。先生第一天上课,就说了不能迟到早退,无故请假。如果你们喜欢和娘做买卖的话,得等你们塾里放假之后。”
“那塾里甚么时候放假?”小六第一个问。
这娃平时不吭不响的,但霍香梅知道他是个心中有主意的,“这你们去问你们先生。这不是阿娘说了算的。”
“唯唯。”几个娃一脸失望的背着小挎包去上课。
因为本来酿的麦酒只有一百来斤,昨天已经卖出五十斤,今天如果不加酿,后天就得断货了。所以霍香梅今天就不打算跟许三郎出去了,改为让霍老爹出去。
霍老爹是挺乐意的,之前夏天做买卖,他感觉挺好的。粱邑回来之后,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去过了。再说这段时间天天玩六博,有点腻了。
在家带孩子?昨天又出了那出,所以霍老爹一听大娘让他也一起出去,嘴巴都咧开了。刚才如果不是几个娃在跟前,他早就笑出声来了。
许三郎看到霍香梅居然把糖蹲鸱条儿和炒黄豆都做好了,居然还有一大篮子的南瓜饼,脸有点黑,避开霍老爹说,“你昨晚没睡吗?”
“睡了,我午食后再补眠就是了。”
许三郎知道霍香梅听不进,觉得还是晚上回来再收拾她。
“要不要带点咸菜,配南瓜饼吃也是可以的。”霍香梅把碗碟小心的放进箩筐里。
“唯唯。”
……
等霍老爹和许三郎走了之后,霍香梅开始酿酒。之前做的麦曲还是很好的,可以再做。而且那一百斤还是试做的。所以这麦曲的量完全可以多做几倍。
结果等霍香梅忙完下来,数了数大瓦缸,一百斤的大瓦缸居然有十一只。整整齐齐的摆在地窖了。
霍香梅锤了捶腰,这真的是体力活。
忙完酿酒还得做午食,这全职农家妇子的生活就是从早上天微亮一直忙到天黑。
你完全没有时间去想甚么是无聊,你只得一步一步的去做。
全家的家务活,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老人的衣食住行,还有丈夫的,你都得管。
可是不是你管了就是好的,很多时候别人还不理解,“你又不出去工作,一天到晚忙甚么了?”
孩子学习不好,怪你。
老人生病,找你。
一日三餐,找你。
丈夫不争气,怪你。
……
霍香梅觉得幸运的是,许三郎是个上进顾家的,霍老爹是个省事的,几个娃是听话的。如果家务活不要那么多,那就好了。可是哪能事事都如意呢?很快霍老爹就把她差点吓晕过去……
第67章 重建祠堂老爹倒下
第二天,许三郎没有去卖酒,因为昨天做的酒只有那缸放在灶台边上的才发酵好,其他的都得等明天。
这缸许三郎没有打算拿去卖,而是要拿来感谢前天帮忙找小七的乡亲们。大晚上的,让大伙跟着忙了好久,这人情是得还的。
霍老爹听许三郎如此说,也是赞同的。他砍了好些竹子,再把这些竹子截成一节节的,上面弄只塞子,就成了竹筒了。里面装酒的话,也不怕倒出去。
霍香梅往霍老爹做好的每只竹筒里面灌酒,每只大概有两斤。一共灌了七十八只,每户人家里送一只,另外里正家多送一只。
许三郎把竹筒放进一只箩筐里,结果都放不下。最后还是霍香梅提议直接用小毛驴拉车,拿多两只箩筐,放到小驴车上就是了。
另外许三郎去王大兄家订了四十斤肉,每家送半斤。这就得费不少钱了,这钱就像水一样哇哇的溜走,许三郎的心也跟着一抽一抽的。可是真却是不能省的。就算是重组的新村,可是本地的人也不少,自家算是外来的,正是趁这个机会融进去。
“大兄,这些小酒和肉是感谢你那天晚上帮我们找小七的谢礼,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我和他阿娘那晚都急昏头了,没有请大家吃饭。”
“嫂子,不要推卸了,只是小小心意。我家婆娘很多家务活都不大会,以后还得多多麻烦你。”
“阿叔,那么晚了,还累得你们都吃不上夕食,真是我们这些晚辈的过错。”
……
许三郎一户户的敲门,弯腰点头拱手,霍香梅在后面递上酒和肉,点头弯腰表示谢意。礼多人不怪。
收到礼的人都是笑得非常的开心的,本来乡里乡亲的,能搭把手是应该的,可没想到还会有谢礼,还是酒和肉。这真是太难得了,就算是自家,平时也不一定能舍得去买来吃。大家都觉得许三郎家会来事,会做事,懂人情来往,是个值得交往的,暗暗决定以后还可以私下多来往。
倒也是有几户推卸很久才收了谢礼的,收了礼还训人,比如许家大兄,比如里正,“孩子不见,大家都着急,你家也不是个有钱的,拿出那么多谢礼,家里不用过日子了吗?”……
“家里日子哪天都过,这不是感谢大家嘛,我年后再去走一趟西域。总会把日子过起来的,不会让婆娘和几个娃跟着我受累的。”许三郎赶紧连连低头保证,不会让自家娃受苦。
“唯唯。”
……
下午刚刚敲完塾里下课的锣没多久后,里正又敲响了让众人集合的锣响声。
等人都差不多了,里正才开口,“去年入冬,我们都忙着建屋子,没怎么交流。很多人都是外来加入我们村子,重新组建新的家庭,就连村子的名字都是新起的。今生有幸和诸位相识,那是乐事。”
众人议论纷纷,他们很多在以前的村子都是家无恒产,靠几亩田地生存或者是租赁别人家的。纳税过后自家往往是吃着这顿不知下顿,虽说都经历了战乱家破人亡等无力之事,但能在战后捡回一条命,还能分到土地,他们都是心里充满感恩的。
“正因为很多人都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在这里都没有你们的宗祠,不知你们是否打算把自家的宗祠也转过来这里。平时祭日、社祭,也好叫你们的祖先享受你们的供奉。还有就算是你们百年后,也好教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祖宗出处。”里正大声的说。
“应该的,我家阿爹这些日子都在惦记着这个事。”
“就该这样,没有宗祠就像游魂野鬼一样,也不知能不能好好的投胎。”
“明年重阳前,我还想去把我阿爹阿娘的骨骸迁到我们村呢。”
“我记得,我家阿爹的和你家阿爹阿娘的都埋得不远。到时候,咱们找个好日子一起去。”
“喏!”
……
众人分别附和里正的话,觉得都该如此。
“有一点要说明的,之前因为战乱,我们这村子里的祠堂已经被破坏了,需要重建。”
“重建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