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今天报名,三天后开始上课。”里正一语锤定,“不用每个娃都有胡桌胡凳,可以自家三四个共用一个,否则可能赶不出来。实在是赶不出来就拿着马扎先去上了再说。”
“今天就这样,你们先把自家出工去建书院的人名报到我这里。”
霍香梅看到没有甚么事了,等许三郎报了名字就一起家去。几个娃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咱家的娃都去上课?”霍香梅问许三郎,小五小六小七这三个也不知能不能坐得住。
“都去,我刚刚跟里正说了。不过咱家的娃书先不要拿去。等以后再说。”许三郎皱了皱眉头,就自家娃有书会被排外的。
“唯唯。让你买的糯米买了吗?”
“买了,这糯米价格不便宜,都快是黍米的两倍了,比稻米也贵。”
“只是当然的了。我做了糖蹲鸱条儿,你吃过了吗?”
“没有。”
“那回去尝尝,看看能不能做买卖。”
……
回到家后,霍香梅把那碗糖蹲鸱条儿让许三郎吃。因为天气干燥,糖并没有融化。
“味道不错。”许三郎吃了又吃,“就是蹲鸱谁家都有,价钱卖不上去的。”
“能卖就好,一个铜子也是铜子,七个娃以后读书,这钱还得努力攒。”
“唯唯,多做几样,我好去县里市集租一个位置,过年了这位置也不好租。只有一样的话,怕不划算。”
“如果我们家也有石磨就好了,不用很大的,就这么大就行,我磨糯米粉的时候,不用每次都去吴家。又不好次次都免费,这份人情总得还,给钱就几个铜子,他们也不肯收。”霍香梅向许三郎笔划了下,她希望有一个多大的石磨。
“这不是难事,村里有人会做。我找他做去就是了,最迟明天就能拿到。你先琢磨琢磨做甚么。”
“唯唯。”
许三郎是个行动派的,拿着砍柴刀和麻绳就出去了。家里虽然有麦吉之类的可以做柴火,可是烧炕还是木柴来得实在,灰不多。许三郎准备去砍些回来,顺便让村里的石匠给做只石磨。
霍香梅倒想起自家虽然有让大兄做胡桌,可是没有让大兄做大娃他们上课用的胡桌,还得赶紧去说。
……
等霍香梅来到许三郎家时,里面吵吵囔囔的,能听得出阿嫂那高亢有点尖锐的声音里面的兴奋。
“对,胡桌就是这样的,这胡凳你们可以试试坐坐看,没关系,坐不坏的。”张菊花拉着旁边一个妇子坐下来,“小娃读书就用这个,这胡桌有四面,可以坐四个人,不用那么大的。这是给我家三郎家做来当长板案用的。”
“时间有点紧,我家大郎肯定一个人做不完的,这不,村子里还有几个会做木匠活的,决定一起做,他们等会就回来了,具体价钱,等他们回来说。如果你们自家有木料的,给点加工费就行了。”
“加工费多少?哎呀,乡里乡亲的,你们意思意思就行了。”
霍香梅从来没有见过自家阿嫂这个样子,整个人发光似的。
“香梅,你来了,你家的胡桌胡柜还不行,这娃上课重要,先紧着他们。”张菊花一看到霍香梅过来,赶紧说,自家的钱甚么时候都能赚,这外人的还是得紧着点。
看着周围一双双眼睛,霍香梅也说不出,先做自家的要紧,“那些不要紧,就是我家大娃他们读书的得紧点,我家七个娃都去,你让大兄给做两张胡桌,胡凳干脆做整套了,要八张,可以吗?”
“唯唯,就算不吃饭,也给赶出来,亏谁,都不能亏自家侄子。”张菊花倒是爽快的应了,反正做木匠活的人不少。这也不是太难的事,有点基础的人看看都会,只要有工具。
“那各位嫂子,你们先坐坐,我家有事,先家去。”霍香梅打过招呼,赶紧走,她还是不大习惯东家长西家短的面对面说着家常,妇子间可是没有保密的说法。
还没走出篱笆,就听见后面的议论纷纷了。
“你家这个弟妇子,看起来比刚刚嫁的时候颜色好多了。”
“这倒是,那时,像黑不溜秋的鼠,这会倒是白了好多,不知怎么养的。”
“怎么养的?许三郎养的呗,前头都死了两个了,这得旷多久。这一滋润的,就好起来了。”
“这都第三个了,你家三郎还得多补补吧。”
“胡说甚么,我家弟妇子和三郎好着呢。没见大娃几个她嫁过来之后,都给养得白白胖胖的。”虽然大娃几个真没胖到哪,但这脸长肉了是人都能看见。
尽管张菊花也不大喜欢这弟妇子,看起来就是个心眼多的,没前头那个好欺负,还是个识字的,可这是自家人,还不得护着自家人?
“我家这弟妇子,可是个秀才娘子,识字不少,我见过拿着那么厚一本书看的,我一个都看不懂,现在大娃几个算数比他们阿爹还要好。我家大文二武也跟着学,回家都能把我们的名字给写出来了,尤其是二武算得可快可好了,他阿爹都快比不过他了。”
“真的?”几个妇子面面相觑,倒是没想到许三郎家的还有这个本事。
“当然是真的,她家带来的那对儿子,才三岁多点,都会算了,她家小二能帮她亲爹管账,才五岁咧。当然我家大文也不差。”张菊花的好话就像不要钱的抛出去。
村子里不是没改嫁的,就算是三嫁的也不少。这时人不忌讳和离改嫁之事,只是有些人总会眼热别人嫁得过得比自家好。
第55章 小儿读书三郎卖食
霍香梅把自家要做衣服的麻布先搬去许王大荷家,那木棉她一次拿不了那么多,倒是许王大荷过来跟她一起搬的。
问过许王大荷这做鞋子,谁家妇子做得好,不是草鞋,是布鞋。
“我娘家阿嫂就做得很好,她纳的鞋底,穿过的就没有说不舒服的。喏,我现在穿的这双就是我家阿嫂做的,还给绣上花了,漂亮吧。”许王大荷盘腿坐在炕上,说着就弯腰指着地上的那双鞋子。
真的很漂亮,虽然赶不上艺术品,但是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再看看它旁边的自己这双,已经磨洗得掉色,脚趾头还有点脱线了。虽然霍香梅不是没有穿过好的,可这会,真的感觉脸有点发烧了。
“阿嫂的这鞋子真漂亮,不知能否让你家阿嫂帮我家每人都纳两双呢,料子我家出。我做的这鞋真的拿不出手。”其实是她根本就不会。
“当然可以。”没想到这许家的平时看着穿着不怎样,这会做起衣裳鞋子的,真不省。
完成这事,霍香梅开始给霍老爹做他的冬衣。熟练之后,速度倒是越来越快了。
等老爹穿上新衣时,大娃他们准备开学了。
这两天,霍香梅除了做霍老爹的衣服,还试着用糯米做了些吃食,比如汤圆之类的,都说不错。
许家大兄给做的胡桌不错,是按照小娃的身高做的,非常适合。
几个娃一看见就高兴的坐上去,不肯下来了。
后来,还是霍香梅说得在凳子背面写上他们的名字。这样一来,去塾里还不怕和别人的混乱了,才争先恐后的下来。
大娃小二小三小四都表示他们可以自己写名字。
霍香梅磨好墨,让他们试试看。别说,还真的写得看得清是他们的名字。至于字形风骨甚么的,还是以后再说吧。
小五小六抱怨他们的名字有三个字。要知道阿兄都是两个字,阿姐不算,阿姐的名字笔划还少咧。
现在三个娃都跟许家姓。许有才、许有文以及许小田。
小七叫许达,还是大兄帮忙写的。不过他倒是不介意,就是个心宽的娃。
等到上学这天,整理好上学的用具,其实就是一个小挎包,里面就放着一只毛笔。另外拿着一个大碗,这碗到时候去塾里的水缸装水,当墨用。
早早的吃过早食,听见里正敲了锣,赶紧出发去村头的塾里,许三郎找了苏明帮忙过来搬胡桌,他家苏小胖和许三郎家七个娃搭坐。
“小四,我也有大荷包。”苏小胖向小四展示他那只小挎包。
用丝布做的,做得真精致,上面还简单的绣了只小人。可比霍香梅用麻布做的好看多了,还好几个娃都不是眼皮子浅的,否则今天霍香梅有得闹了。
因为几个娃去粱邑那次就带了小挎包,看过的娃回家逼阿娘做,对于熊孩子闹几次,家里的都没折了,乖孩子更加不用说。这战乱能活下来的孩子,有几个不是阿娘的心头宝的?
“我也有,我还有笔。”
“我也有。我阿娘说了,学好了,过年给买很多肉吃。”
这农家一个月能有两三回肉吃,就是很不错的了。哪像许家现在把骨肉,猪大肠,猪头之类的杂碎都当肉吃。他们也偶尔买来解解馋,只是弄得总会有种骚味或者其他的,就算是当肉,也很难吃下去。还不如买鱼,那也是肉。
来到塾里,一间塾是放不下的,干脆把另一间以前是里正处理事件放公家农具的也挪出来用了。现在公家是一件农具都没有,公家都没田了。
许三郎按照小杨老师的吩咐,摆放好书桌。让几个娃乖乖的坐好,他去交修金。
修金由里正先帮忙收起来。
等修金交完,里正就把家长给赶出去了,想看可以,但是不能走进篱笆了。这两天里正太特意让自家儿子和几个小伙子把两间塾用篱笆围起来。平时上课,篱笆门关好,不让娃出来,下课再说。
霍香梅和许三郎像许许多多家长一样,站在篱笆外,伸长脖子,竖起耳朵,想听里面孩子的声音。
张书诚老师和小杨老师,一人管一间塾,许家孩子都归小杨先生管。听着小杨先生讲着课堂纪律问题,还让念到名字的娃站起来,让他认认。
这本是好事,可有些娃比胡桌高不了多少,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