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记-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云师傅感慨,“我说阿晔怎么个子长得慢呢,原来都长脑子上去了。”
    何子衿小声笑道,“要不阿曦捶他呢,心眼儿太多。”
    小孩子还未长大时,就会展露一些自己的天性。
    何子衿开始给孩子添一些辅食,什么果糊糊啊,蒸的软软的鸡蛋羹啊,慢慢的添一些,孩子们也挺爱吃。路上都是添朝云师傅的光,不然,虽说阿念何恭是去北昌府外任,一路也是可以住驿站的,只是,驿站也有驿站的讲究,如翁婿二人这般的微末小官儿,就是到驿站,拿出银钱打点,也住不到最好的院子。无他,驿站也有驿站的规矩,最好的院子都是留着给三品以上大员的。朝云师傅就不同了,根本不必朝云师傅出面,有闻道出面打点,驿站里的小头目就恨不能把他们这一行供起来。
    尤其,朝云师傅非但带了下人御医还带了一队百十人的侍卫。
    驿站尽心服侍,那便什么都便宜了。
    再者,何家是泼辣人家,并不如何讲究。除了朝云师傅是个讲究人,何家的要求就是,饭菜是热的,不要太简陋就行。另外,被褥什么的,何家人都带着呢,这倒不是出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是,何老娘的话,反正已是雇了镖行车队,能带的都带上,到任处能省不少花用呢。有了自老家到帝都城的经验,何家带的东西,都个不老少,除了宅子里些粗笨家俱没带,基本上,都带上了。
    还有,何老娘还十分迷信的带了块灶心土,路上,还会用来煮水给大家喝,当然,不会放太多,何子衿也没喝出什么异味儿。何老娘说是防止出门水土不服的,不知是何家人身体好,还是这灶心土的功劳,水土不服什么的,还真没发生过。
    阿念还去请教了回御医,那御医扯了诸多医书篇子,何子衿是听不懂的,不过据阿念说,这灶心土防水土不服,其实是有些道理的。
    一路上,也有商贾过来,奉上重礼,想一道随行,朝云师傅未允。
    待柳树梢染上新翠,何子衿用新发的柳条给孩子们一人圈了个柳条帽,俊哥儿兴哥儿忠哥儿用柳笛吹起欢快的小调时,北昌府就到了。
    此时,已是二月底。
    在帝都城,此时已是暮春时节了,北昌府的柳树不过刚刚抽芽,时不时吹过的春风,似乎仍带着冬天的寒凛,何子衿自车窗外看去,路上还有人穿着皮子衣裳,再看一处树下堆着的半化的积雪,不禁道,“这会儿还下雪?”
    朝云师傅笑,“有一年记载,都三月了,北昌府还下过雪呢。这里五月就开始冷了,有一样好处,就是夏天不热。”
    何子衿见路上行人,不论男女,身量多高壮,还有挎刀骑马的大汉,往来的车马,虽不比帝都城,却也是个繁华地界儿。何子衿道,“在帝都城时说到北昌府,多有人说这里贫寒,寒是真的,贫倒不一定。”一个地方是穷是富,看这地方的人就知道。
    朝云师傅微微一笑。
    诸人先往驿站安置,朝云师傅刚到驿馆就有当地大员来拜访,是北昌府巡抚余巡抚。余巡抚是个六十几岁的官员,生得白皙俊秀模样,他就是北昌府的最高官员了。何恭阿念翁婿连忙上前拜见,余巡抚很是温和的让他们不必多礼,余巡抚很有眼力,也很会做人,他出行,并未八抬大轿的吆喝,身上也未着官服。
    余巡抚先同朝云师傅寒喧,也不过是说些客套话罢了,余巡抚又请朝云道长去他府里住着,朝云道长道,“我那里已安排好居所,就不打扰余公了。”
    余巡抚并不勉强,又问过翁婿二人的赴任文书,与他们道,“今儿刚来,你们先休息一二,明日去巡抚衙门,先把就任的事办了。”又说,“北昌府是个好地方啊,只是离帝都远,且在关外,多少人就误以为咱们北昌贫瘠。时间久就知道了,这地方,比江南旖旎之地,更胜三分。”
    翁婿二人都想请余巡抚吃酒,余巡抚婉拒,告辞而去。
    阿念同子衿姐姐道,“这位余巡抚当真是个好官,听说,他在北昌府干了二十几年了。从北昌知府,一步步坐到巡抚。以往北昌府可没这么繁华,都是余巡抚多年治理,轻赋税,薄徭役,一年一年的,北昌府方有今日。”
    子衿姐姐也说,“刚咱们进城的路上,就觉着这地方热闹。非得人多,才有生气。”
    阿念并不知道,其实,余巡抚说起来与朝云道长还是拐着弯的姻亲。余巡抚的妻子姓谢,便是谢皇后祖父谢老尚书嫡亲的妹妹,说来,这位巡抚夫人谢氏就是谢皇后嫡亲的姑祖母。而朝云道长是谢皇后的舅舅,可不就是拐弯的亲戚么。
    只是,余巡抚为官多年,眼力价儿还是有的,自不会在朝云道长面前摆姻亲的谱儿。朝云道长也没有要如何同余巡抚亲近的意思。
    不过,有朝云道长这尊大神,翁婿二人第二日去巡抚衙门办理就任文书,顺遂的了不得。巡抚衙门管着官职交接的吏员司,见到这翁婿二人客气的,以往都要收的润手小红包也不敢要了,亲热的仿佛多年不见的亲兄弟一般。因这二人的事是巡抚大人亲自交待下来的,吏员司主事以为翁婿二人是巡抚大人有什么了不得的交情呢。
    人家不肯收,阿念也没省了这一道。
    人情是人情,规矩是规矩。
    待过了手续,何恭就得正式上任了。
    这北昌府有知府大人住的知府衙门,有巡抚大人的巡抚衙门,可没有学差大人的官宅,于是,何家到北昌府第一件事就是,租房子。
    何恭不欲让阿念在北昌府耽搁,与阿念道,“沙河县离北昌府还有百十里的路呢,你这里既过了文书,便去上任吧。”
    何老娘沈氏既是舍不得也不放心,何恭笑道,“百十里又不选,以后待他们收拾好了,咱们也能去看看的。”
    是啊,自帝都到北昌府,上千里路都走过了,便不觉着百十里远了。
    再说,阿念这是去做一县主官,大好的事,纵依依不舍,也知孩子这是去奔前程了。沈氏就张罗着,叫江仁跟阿念他们一道去。
    何子衿则想把江仁留在北昌府,阿念却是将事应下,笑道,“那就叫阿仁哥与我们一道吧,到时让阿仁哥回来,与祖母岳母说说我县衙的威风。”
    何子衿就明白阿念的心思了,她也笑道,“真是料想不到,这出门就成了县太太。”
    何老娘笑,“是啊,小时候也没看出你有这大福来。”
    何子衿恭维她,“您也这学差大人家的老太太了,这可得拿出些老太太的气派来。”
    何老娘摆摆手,“不必你说,就是学差大人也没我出的书多哩。”何老娘有时都暗自思量,觉着儿子做学差可能是沾了自己的光,毕竟,自己在帝都写书写得那般好哩。
    想到女婿阿念是去做县太爷的,自家丫头是去做县太太的,何老娘就高兴起来,与阿念道,“别看你岳父是在州府,瞧着是个繁华地儿,正经不比你是一县之主的好。这是宁**头,莫做凤尾。”
    阿念笑道,“岳父正管着教学书院科考的事儿,以后少不得有事要央岳父呢。”
    何老娘不禁问,“这学差的差使,这般要紧?”
    “那是自然。”阿念心说,甭看学差就管着州学、科举上的事儿,却是一等一的肥缺。做县令则不然,县令其实得看地方,倘遇到个富县,那还好。遇到个穷县,多少人是不乐意赴任的。但学差不同,就是北昌府这样的治学寻常的地方,学差也是数得着的肥缺了。起码,比在帝都做翰林要肥的多。
    何老娘一听说儿子这也是个十分要紧的差使,心下更是高兴了,不过,嘴里还是嘱咐了阿念几句,叫他好生做官,莫要去贪百姓的银子。何老娘道,“要是咱自己赚的钱,这钱是正道来的,能拿。那邪道上的银子,可不能拿的。也不图你们做多大官,发多大财,平平安安的就好。以后能留下好名声,也不枉为官一方啦。”
    唉哟,听着何老娘这话,你说把何子衿惊的,都没想到她老人家能说出这样入情入理的话来。见自家丫头片子傻瞪着眼的模样,何老娘很是不屑的抬抬下巴,“怎么啦!咱家以前也是寻常人家,咱做百姓时,最厌啥样的官儿,心里都有数。这念书有了功名出息了,可不是为了做以前咱们深厌的那样的人的。”
    何老娘想着自己在帝都城大大小小也是有些见识的,这为官,有的富贵已极,有的转眼就是满门抄斩,自从看了宁家的下场,何老娘就不图儿孙大富大贵了,日子能过就成。不图那大富贵,平平安安的就好。
    何老娘沈氏各叮嘱了阿念何子衿二人一番,沈氏还说,“你们到了沙河县必定事多,不如把曦姐儿晔哥儿放我这里,待你们安置好了,再接孩子过去。”
    何子衿想自己都要做县长夫人了,她也不想与儿女们分开,遂一幅大包大揽的模样,道,“不用,我顾得过来。”
    何老娘把那灶心土分了自家丫头片子一块,道,“别忘了每天煮水喝一碗。”
    这都喝一路了,何子衿接了问,“这得喝多久啊?”
    何老娘道,“喝完就行啦。路上那是适应路上的吃食,北昌府这地界儿的饭食,咱可没吃几天呢。”说着,何老娘就高兴起来,道,“没来前,真不知这地方这般好,周婆子昨儿出去,一头小猪也就二三百钱,猪肉羊肉的价儿比帝都便宜多啦,还有各式野味儿,唉哟,那大鱼,这么大!”何老娘一比划,仿佛她老人家亲见一般,何老娘笑道,“果然是好地方。”
    何子衿阿念又在北昌府住了一日,第二天就带着孩子带着行礼还有江仁,一道随朝云师傅去了沙河县。
    朝云师傅挑的地方,沙河县与碧水县有些相像,也是个临山有水的地方。朝云师傅依旧是在山上建了道观,他根本没理在接风亭等着阿念的那一群县丞捕头乡绅等人,径自带着自己的那一帮子人往山上做神仙了。
    阿念下来与诸人寒暄之后,就带着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