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邵家的情况潘宏力也是了解的,邵云辰指望父家还不如指望舅家。以后他家就是表弟坚实的后盾,就算他家家境不如季家,表弟受欺负了,他也得为表弟出头。
  邵云辰做得光明正大,他从未想过要避着季宣和行事。他如今十五岁,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和季宣和一起度过,两人早说开了,季宣和不会纳妾,只要邵云辰一如往昔待他,就不用担心季宣和会移情别恋。
  同样的,季宣和也有要求,那就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要说他绝情,真发生这种事,只要一切属实,季宣和能眼都不眨地抛弃过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点要求,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锦朝夫妻夫夫,同床异梦的不在少数,古代对出嫁女出嫁男规矩如此严苛,却仍避免不了红杏出墙。季宣和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不说夫夫生活多么和谐,至少得将对方放在心上才行。
  邵云辰如此作为,季宣和自是默认的。其实最开始那些冰是季家所出,后来邵云辰说花用的是自己的嫁妆银子,才改成从邵云辰这边走账。
  炎炎夏日,对于季家主子们来说,影响甚小。上午,季宣和夫夫和潘宏力跟着甄老夫子学习,四个主子搁一块,人均冰盆消耗并不大。下午,潘宏力就待在书房,甄老夫子不是出去找人闲磕牙,就是窝在书房。邵云辰特意为甄老夫子在书房设了一张软塌,甄老夫子困了可以在书房小憩。季宣和夫夫长时间腻在一起,多数时候都是两人共用一个冰盆。如此算来,季家用冰的开支并不大。
  盛夏过后,很快就到了秋收时节。
  春小麦种的比水稻早,成熟时间也比水稻早上一些。宁庄和安庄已经做好秋收的准备,一等张庄头李庄头和主家商量好开镰的日子,庄户们就要甩开膀子狠狠干上一场。
  秋老虎不是白叫的,在田间抢收的人们,那是汗如雨下。这个时候人们却顾不上抱怨,日头高挂总比阴雨绵绵要好。此时一场雨,就能毁掉不少收成,人人都盼着秋收能平平稳稳度过。
  清早,邵云辰带着凉帽去巡视宁庄,即墨在后头为他打着伞。
  庄户们蹲在麦田里挥镰收割一茬茬的春小麦,就算穿着长袖衣衫,脸上手上却仍避免不了被麦茬子割出一道道红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得可不就是当下的情况。
  同样是作为季家的下人,即墨的日子却要比庄户们好上太多。他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连粗活都基本不用干,还能跟着主子蹭甄老夫子的课,除了身不由己之外,日子比一般小户人家都要过得好。能有如今的生活,即墨已经心满意足。
  邵云辰看过自家庄户,接着又去看了佃户。
  季家自己耕种的田地是统一规划的,同种作物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种在一起。佃户则不然,每家各顾各,连不成一片。
  这些佃户佃了季家的田地之后就一直种着,没有哪家想要放弃租子只收四成五的东家。百来亩地连在一起,佃户之间,只要没有龃龉的都相互帮忙,今天收我家的,明天就收你家的,大家相互帮衬着,秋收的效率提高不少。
  佃户在田间心无旁骛的忙活个不停,偶然抬头瞥见东家站在田埂上,欲起身上前打招呼,被邵云辰制止了。他只是过来看一眼,并不想打扰他们。
  今年的收成不说多好,但也不差。杨家埠村民看着金黄的麦粒晒干入仓,笑得连后槽牙都能看见。
  康平县城粮食收成还算可以,不代表其他地方也如此。锦朝幅员辽阔,就算是正常年份,局部地方也是大灾小灾不断。如今相当于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受灾区域只会更大。
  杨家埠秋收时,河流水位下降了一截,对庄稼没甚影响,却掩盖不了缺乏雨水的事实。
  连并不缺水的康平县都如此,那些本就缺水的县府情况只会更加严重,粮食减产无可避免。
  总的来说,仁泰十六年还算安康,至少比仁泰十五年好上不少。
  邵云辰大舅就是赶在秋收时节抵达康平县城,季宣和夫夫带着潘宏力进城为潘明杰一行人接风洗尘。
  潘明杰看着在铺子里忙碌的田氏几人,微微颔首,略带风霜的脸上不由绽出一抹笑容。
  他将铺子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对此很是满意。铺子不算大,后面连着的宅子却能妥妥地住下潘家所有人,一看所费就不会少到哪去。
  铺子生意明显比荣金镇要好,就他所站这么一会,翠华就炒了两道小菜。
  邵云辰见大舅安然抵达,心中最后一抹担忧也尽去。有大舅在,往后他就不用为外家操心,只偶尔照顾一下就行。
  时间幽幽过,很快又是一年冬。
  “宣和,明年你跟着宏力一起去参加县试府试如何?能中最好,不中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就是在考间呆上个几天罢了。”这话甄老夫子早就想说了,只是以前一直没这个机会,这不现下有个潘宏力做榜样,好歹劝着试试。
  季宣和也不是那不知好歹的,走不走仕途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锦朝讲究身份地位,有个功名傍身面上也好看一些,出门在外,旁人都能高看一眼。就像甄老夫子所说,于季宣和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得到季宣和的应承,甄老夫子胡子都抖了两抖,教书育人更是来劲。甄老夫子当初来季家,行礼中旁的很少,就书籍资料最多,除开经史子集,还有历年来他收集的考题以及位列前茅的答卷拓本。
  往年的考题只能作为参考,甄老夫子来季家好些年,这些年的考题他自是没有的。几年前的考题参考价值不大,甄老夫子只讲述解题思路,接着就让他们拿着优秀文章自己琢磨去。
  甄老夫子了解季宣和,授课重点始终放在潘宏力身上,对于季宣和,他并没有强迫,只将授课内容改了改,从原来的随意而为,变得更有目的性。
  潘宏力的到来,并没有改变甄老夫子上课的方式。那时,上午潘宏力都是跟着季宣和夫夫一起学习四书五经,轮到学习琴棋书画时,他多数时候都是回书房啃书,下午再单独跟甄老夫子做学问。
  如今季宣和答应参加明年的县试府试,甄老夫子便将上午的课给改了,琴棋书画照样,第一堂课讲的内容还是经史子集,只是侧重点不同,更加偏向考科举。
  季宣和都懒得说了,对于甄老夫子这点小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瞧见他的小动作。亏得潘宏力为人厚道,若换成个心胸狭小的,还不得暗中生恼?指不定埋下什么祸根。
  这种事未必不可能发生,好在潘宏力觉得能跟着甄老夫子求学,已经占了表弟夫夫大便宜,哪还能不知好歹索求更多?
  季宣和的生活照旧,考科举对他的影响不大,只是终归还是有那么点子影响的。他不是没心没肺之人,甄老夫子时不时瞟向他的小眼神,邵云辰偶尔对此流露出的开怀笑容,都让他意识到身份地位在锦朝人眼中是多么重要。
  季宣和不是真正的小孩子,他自然清楚身份地位的重要性,只是以前就算是在末世中,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十人狩猎小队的领头人罢了,大权在握的滋味他未曾尝过,也就不贪恋这些。他忘了,这里是锦朝,不是现代,这里不讲众生平等,这是个君权至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
  罢了罢了,就满足他们一回,他本身擅长的是理工科,文科上的成就有限,若像潘宏力那样发奋图强,还有望考中进士,像如今这样,顶天也就能中个举人。别看他是作者,就以为他在文学方面有造诣,他写小说只是因为他爱看小说,这和做学问是两码事,并不能混为一谈。
  让季宣和自己选择的话,他宁可去考武举,转而一想,他又放弃了这个还算诱人的想法。季家就他一人顶门立户,他没了,留下邵云辰一人,这份不算多丰厚的家业估计很难保住。季氏一族族人众多,季府并不是最兴盛的一支,到时候没了季宣和的庇护,眼红季家家业的不要太多。
  只要季宣和活着,无论他是病病歪歪,还是纨绔不事生产,季府都不会允许族人将手伸向季家。一旦他亡故,季府不会为一个分家守寡的孙君郎过多与族人置喙,帮个一次两次尚有可能,七次八次的谁会乐意管?
  潘宏力闷头埋在书海之中,这让同样要参加科举的季宣和看了颇不是滋味,他放着大好的资源不用,有些人却求而不得,他没好意思再到处溜达,下午有空时也会上几堂甄老夫子的课,这又让甄老夫子乐了半天。
  如此一来,季宣和闲着的时候就大为减少。他如今一天的行程是这样的,上午两堂课,下午处理事物,闲了就去听甄老夫子的课,晚上他得进写手系统码字,字数不多,保持每天一章更新就成,一周就休息的两天才能歇口气。
  邵云辰将一切看在眼里,常吩咐绉妈妈炖些补品给季宣和,顺手捎带上甄老夫子和表兄。季家就这点家当,天天燕窝人参的吃着,那是不可能的。邵云辰让邱伯寻摸的,多为品质不错、价格不算昂贵、营养又丰富的食材,补品不能乱吃,吃之前都让常给季宣和看病的李朗中验看过,免得虚不受补,将人给补出毛病来。
  时光匆匆,仁泰十七年二月。
  科举取士至关重要,要求考生家世清白,非奴仆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践业,还需要有两名本县癝生作保,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其他还好,要两名癝生作保却是有些麻烦。季宣和、潘宏力两人师从甄老夫子,与其他学子几无接触,哪里去认识什么癝生?
  季宣和同潘宏力的户籍都落在康平县城,两人有两种选择,要么在康平县城考学,要么回云州府城考县试。回云州府倒是省事,让季老太爷出面,癝生具保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只是季宣和不想为这点小事就去麻烦季老太爷。他在季府众人眼里,可是会妨碍他们的,能不出现在她们眼前自是最好不要出现。
  季宣和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