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家埠,要热闹可以住康平县城,好的家具摆设之类可以慢慢置办,这些不急;行,马车和马都有。
  光这些,没有人情往来,开销并不是很大。可就这样,一年下来,怎么也得花个几百两。听着似乎很多,每月平均下来,也就三五十两,这些很多吗?一点也不多。
  甄老夫子束修收的少,几乎就是意思意思,季宣和夫夫哪能占这个便宜,甄老夫子的吃喝比照两人,基本上他的待遇等同于季家唯二的两个主子。甄老夫子也当得起这样,他不同于普通的西席,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两人都获益良多。
  甄老夫子从没讲过他之前的生活,季宣和却能看出来,他以前的日子一定精彩纷呈。很多事情就不能深想,有了这个念头,季宣和才发现,来季家好几年,甄老夫子都只在杨家埠转悠,去康平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
  季宣和没有探究底细的*,那么多年过去,依然是风平浪静,没准甄老夫子是喜好乡下的生活。季宣和如此说服自己,至于信了几分,就只有他自己清楚。
  季家算上潘宏力,如今总共有十六人,其中主子四个,下人十二个,每月光下人的月银支出都得好几两。这还没算邵云辰外祖母一家,自从季宣和夫夫回了杨家埠,邵云辰外祖母就没让外孙出钱,都是他们自己开火。
  每月几十两的开支,吃穿住行不过只是寻常,想要每天燕窝人参的吃着,这点银子就只够塞牙缝。季宣和二舅去年送的二百年份的人参,药铺里卖几百两银子,就算不吃年份这么大的,弄个三五十年份的,那也得花几十两银钱。
  银子不容易赚,花起来却快得很。季宣和想想自己这样的小家,开支就极为庞大,再一想季府光主子就有二三十个,一年下来,还不得派出几千两月银?再算上以百计的下人,呵呵,这数目加起来可就有些吓人了。
  这还没算夫人小姐的四季衣裳、首饰之类,也没算老爷少爷的笔墨待客用度,想要维持偌大一家子的光鲜生活,投入的银子就绝不能少。要是一家子没人精通庶务,当家夫人又不擅管家,估计这个家很快就得败落。
  云记布庄具体账目由季宣和统管,邵云辰只看收支总账。同样的,邵云辰负责的庄子之类,总账也得给季宣和留一份,毕竟这些是季家的产业,作为一家之主的季宣和必须清楚。
  夏天是蔬菜成熟的旺季,这几个月蔬菜卖不上价。邵云辰负责大棚事物已有几年,对这些自是一清二楚。每年,季家大棚都赶在蔬菜旺季来临前,卖出最后一批反季蔬菜,之后就分批种上生长期长短不一的作物,争取要么比别人更早成熟,要么就赶在冬日上市。
  如此这么一规划,大棚收益顿时提高了不止一成。

  ☆、第3章 。17城

  季宣和收拢了账目,之前寻亲花销甚大,加上筹办作坊、买店面开海鲜干货铺子、新铺子进货,到现在为止,支出已经达到上千两,公帐上的银子只余今年以来的进项,算上他私帐上的银子,拢共都没多少。
  季宣和并没有为此忧心,实际上真正耗费的只有季宅的日常开支和寻亲费用,其他的算是投资,从开办之日起,就每日有进项。多了两个营生,今年季家的收益将会创新高。一两年内,季宣和只打算在京城开个海鲜干货铺子,至于买船出海捕鱼,这事得和云辰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出海风险大,闹出人命可不好收场。
  如此过了半月,邱伯回禀,老太太已经定下宅子。这事季宣和不管,都由邵云辰负责。邱伯在家休息了一晚,于第二日带着邵云辰又赶回康平县城。
  田氏看中的连铺面带宅子的房子就位于西市上,那里做的大多是是平民百姓的生意,铺子价格不算很高。田氏手中银钱不够,邵云辰帮着付了大部分,余下的银钱让田氏他们用来维持日常生活。老太太同意了,等他大儿子过来先还一部分,以后赚钱了,再将剩余的还清。
  几日后,待铺子后院打扫干净,重新粉刷一遍,老太太他们就搬出了季宅。这一日,季宣和同潘宏力都在场。
  乔迁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重要的日子,老太太他们在康平县城没有亲友,只请了左邻右舍暖场。邻居都是生意人,新住户相请,纷纷提着贺礼前来吃席。
  能在西市开铺子的,多数算是小有家业,有些地位,男女自是要分开入席。宅子只有一进,人不算多,男宾在铺子里吃席,女眷则在后院堂屋就坐。大舅不在,潘家就只有潘宏力一个主事者,他在前面招待男客,季宣和邵云辰在一旁陪同,田氏则在后面招呼女眷。
  热闹一场后,潘记食铺择了吉日正式开业。之前出席过潘家乔迁宴的邻居,多数都来捧场,给潘记食铺增加了不少人气。
  因着将完整的一套班子拆成了两套,潘记食铺暂时只做上午和中午的生意,过了午时就打烊。每日有了收入,老太太他们才放下心来,总不能坐吃山空不是?
  原本帐房该由潘宏力来当,他去杨家埠跟着甄老夫子求学之后,田氏不得不出来主持局面。潘家也曾富贵过,田氏还从未曾抛头露面,老太太做主,在铺子后面靠近院子处隔出了一个小间,田氏就在隔间里做账。
  轻澜充当小二,将食客的账单一一报给田氏,潘记食铺慢慢步入正轨。
  邵云辰交代大舅妈,遇上事情就去找季家海鲜干货铺的苏源苏掌柜,再不然可以送信给他。看没什么事情,邵云辰便起身返回杨家埠季宅。
  潘宏力既然是奔着前程做学问,那么明年三月份的县试和五月份的府试,他就得参加。县试府试每年一次,过了府试就是熟称的童生。他父亲潘明杰就只过了府试,院试没过,离秀才只有一步之遥。
  不管有没有把握,潘宏力都得尝试一下,他今年十七了,明年就十八,这个年纪,一般的学子早就下场,潘宏力耽搁不起。
  县试和府试是连在一块的,只要府试没过,第二年就又得从县试考起。过了府试,有了童生的名头,就不用再考县试府试,只要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院试就成,成功过关就是秀才,不过则得三年之后再来。
  现在已是八月,离明年三月满打满算只有七个月的时间,潘宏力除开被季宣和夫夫拉着骑马锻炼之外,真个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等闲事情都不能惊动他。
  前院比后院声响要大,邵云辰原还想着是不是将他挪到后院,后来见他一心沉浸在书本之中,并不受外界干扰,就歇了这个心思。
  七八月份是杨家埠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季宣和夫夫平日都用冰盆纳凉。拜穿越前辈们所赐,硝石制冰在锦朝富贵人家中流传。硝石销量大了,价格就居高不下,总体上来看,成本只比窖藏存冰稍低。
  简而言之,硝石制冰并没能惠及百姓。
  硝石制冰用来纳凉还成,想要用来下嘴所需成本还要高上一些。季家没有冰窖,刚开始那阵子季宣和手中银子不多,也就没这个心思,只偶尔实在热得难受,才让邱伯去康平县城买上一些。
  现在季宣和有钱有闲,就想起制冰这回事,自己制冰怎么说总比从铺子上买要便宜许多。对于主子的吩咐,邱伯自是尽心尽力达成,翌日一早,邱伯就出发,半上午就打了个来回。
  硝石制冰不是个难事,知道了方法后,很容易就能做成,只是要费些时间耐心等待。邵云辰嫁妆中没有制冰的方子,他在一旁看得兴致勃勃。
  季宣和让邱成拿了个大盆,里面装上半盆水,再往大盆里坐一个小盆,里面同样盛着水,硝石就搁在大盆里。看,方法多简单!余下的事情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等’。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漫长,邱成性子比即墨要跳脱一些,冰还没制成,他就转悠了好几圈,季宣和都被他烦着了,一个眼神扫过去,他才安生下来。
  这也怪不得邱成,不说是他,就连邵云辰都觉得水慢慢凝成冰的过程很是稀奇。其实吧,季宣和自己都没他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在乎。在现代,就算热的满身大汗,人们想的都是开电扇、开空调,谁没事会想着买硝石制冰用来纳凉?反正季宣和自己在现代是一次都没见到过。
  趁着等待的时间,季宣和吩咐绉妈妈,让她准备一些果汁和水果冰沙半成品,等冰一成型,将之往里一搁,就成了消暑的上品。
  八月份能吃的水果不少,价格也不贵,季家就常备着。作为贴身伺候的下人,口福总比旁的仆妇要好,主子有什么好吃的,但凡有多的,总少不了他们一份。
  邱霜竹意年纪渐长,如今已是大姑娘,季宣和没有收房的意思,刻意减少了两人随身伺候的时间。现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邱成即墨贴身伺候,值夜也是两人负责。邱霜竹意更多的是负责整理房间和做针线活。
  这是季宣和头一回制冰,索性就大方一些,季家连主子带下人,人手一份。别小看一杯冰饮、一碗水果冰沙,去店铺里买,得花好些个钱。不然,大家岂不是都能用得起冰?
  喝着冰饮,吃着冰沙,旁边摆着冰盆,真是好享受。这样的日子,和以前吹空调相比,也没差多少。
  自此之后,每隔一两天,绉妈妈就得煮上一回绿豆汤。绿豆本身就具有消暑的作用,加了冰之后,效果更好。
  甄老夫子一把年纪,邵云辰控制了他的用冰量,省得为了贪凉而生病。至于表兄那,他也没落下,明年表兄要参加县试府试,只要季家条件允许的,就尽量给他提供方便。
  潘宏力一开始还拒绝,觉得这样太费银子,之前几年他都过来了,如今一样能过。邵云辰说是用他自己的嫁妆银子买的,让他放心用,潘宏力才勉强接受,想着表弟如此待他,以后他尽量帮着看顾就是。
  邵家的情况潘宏力也是了解的,邵云辰指望父家还不如指望舅家。以后他家就是表弟坚实的后盾,就算他家家境不如季家,表弟受欺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