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了,这能为他们省下不少工夫。
  宁庄占地两百亩,邵云辰不可能全都看一遍,他只要每种作物都看一眼,就足够了。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是邵云辰看的最后一种旱作物。等会,他会转道水田,那里种了水稻,还有小香米,就在河边上。
  宁庄靠着河,可惜的是,河流并未穿庄而过,而是沿着庄子西南边,途径杨家埠,再往前几里才汇入大海。
  河流不大,杨家埠附近并没有像长江口那样形成冲积平原。
  当邵云辰转往水田时,远远看见季宣和,他加快步伐,笑着说道:“烈日当空,你怎么过来了?”
  “你都不在乎,我就更不在乎了。”季宣和知道,出嫁男比一般男子更注重形象,邵云辰都不怕被晒黑,他季宣和又怕什么。
  来时忘了带凉帽,下回让即墨注意着点。
  好久没在骄阳下行走,不光是季宣和夫夫,连即墨邱成一时都没想起这茬。
  “看完了?”田埂很小,季宣和只好走在前头。锦朝规矩比较多,季宣和自己可以不在乎,却不能不为邵云辰着想,小心无大错。
  “差不多,只剩水田那边。”邵云辰半眯着眼仰头看了看天色,艳阳高照,气温虽高,却还不至于热得让人受不了。饶是如此,走了这么一会,邵云辰内衫已经微微汗湿,黏答答的滋味并不那么美妙。
  庄子建在宁庄近中心处,水田位于宁庄西侧,走过去得花小半刻钟。这样的天气,要是气温再低些,就非常适合游园踏青。
  即墨邱成忘了带遮阳物品,其他的倒是做得很到位。在季宣和感到口渴时,邱成适时倒了杯凉开水给他。锦朝人都爱饮茶,季宣和不想成日和茶水为伍,平时还是喜欢用开水解渴。
  邵云辰也受了季宣和的影响,真渴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开水,这算不算是夫唱夫随?
  庄子上水田不多,小香米占去五亩,水稻就只种了十几亩。江南一带,这个时候早稻已经陆续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杨家埠这边却还早着,起码得等上一两月才能开镰。
  小香米虽只种了五亩,却耗去了相当于能种六亩田水稻的种子,可见其娇贵的程度。小香米在众多高档次粮食中排名靠后,种植难度已然如此,其他更加精贵的粮食,百姓更是望而却步。
  那皇室达官贵人想吃去哪里弄?朝廷有规定,勋贵官宦富商都有一定的配额,依品级或富裕程度,从高到低依次递减。
  季家还达不到最低要求,不需要上缴,也就无需为此忧心。季府邵府和二舅家都符合规定,每年需要额外上交朝廷优质粮食。去年各地都遭了灾,这种比水稻还精贵的粮食十不存一,朝廷酌情减免,只将剩余的优质粮食给收了,凑够皇家人享用后,将剩余优质粮食发放给勋贵官宦,商户在锦朝虽不低贱,在这种时候却得靠后。
  去年能吃到优质新粮的商户没有几个,当这些不能用银钱买到时,就成了身份的象征。不是没有人看上其中的利润,只是想想它们的娇贵程度,就没有几个人敢种了。
  优质粮食之所以精贵,就在于它的稀缺程度。普通水稻一亩田少说也能收个两三百斤,越是精贵的优质粮食,亩产越低,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一个照顾不慎,也可能蚀本,遇上灾年,那是妥妥的能要了普通百姓的老命。优质粮食种子价格昂贵,百姓们赔不起。
  季宣和有三百多亩田,他都不敢随意种植娇贵的优质粮食,邵云辰拿来尝试的不过是排位靠后的小香米,还只种了五亩,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
  像种这种优质粮食的勋贵官宦富商,最怕的就是别家都丰收,只有他们不仅没赚到,还亏了。这种时候,朝廷可不会为一家开特例,该他们上缴的数目一粒都不能少,交不上就用银钱抵。所以,每隔几年总有那么一两家因此而家道中落。
  朝廷这么做,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锦朝上层人士大肆聚敛财富。
  在杨家埠住了那么些年,季宣和对自家庄子也颇为了解,他率先一步到达河边。
  风轻轻拂过,裹挟着河流的水汽,令人顿觉热意稍减。
  小香米和水稻不是一个品种,很好分辨。季宣和第一次见,都能轻易区分。小香米稻杆比水稻要高,叶片也更加细长,颜色绿中带着点红,稻穗狭长,稻粒也是如此,只有水稻稻粒的一半大,长度却是其一倍半,靠近了能闻到一股极淡的香味。
  家中剩余的四亩田小香米种子,其中一半都被季宣和夫夫煮着吃了,香味比此要浓郁许多。季宣和不大喜欢,他还是觉得白米味道更好。主食吗,越是没味道的越是符合大众口味,像这些优质粮食,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稀缺的并不代表味道就比别的好。
  张庄头他们已经精心照顾了,小香米长势还是不能和边上的水稻相比。花上几倍的心力,得到的结果却是如此,怪不得朝廷需要强制摊派。
  照如今的情况来看,一亩田小香米总价值应当会比水稻高上一些,只是照顾一亩小香米费的劳力,照顾两亩水稻都够了,实际上综合一算,种小香米并不划算。
  季宣和不大爱吃小香米,邵云辰口味和季宣和很相似,他也不是很喜欢。看来,这五亩田小香米只能拿来卖或送人了。
  市面上有卖各种优质粮食,只是价格够高,品质又是挑剩下的,季宣和夫夫一时没想着尝试这些,就没提,邱伯也就没有采买。
  邵云辰起了这个心思后,便想着以后挑些他和宣和都喜欢的种上几亩,也不往外卖,只供自家人享用。就算种不成,不过是损失几亩田的种子罢了,不会对季家造成多少损害。
  水田是邵云辰的最后一站,看完之后,他打发走张庄头,和季宣和慢慢沿着河岸踱步。河边没那么热,两人就没有急着往回赶。
  身上粘乎乎的,到家后,季宣和好好清洗一番,才又变得神清气爽。
  离家几个月,回家后的第一顿饭算是洗尘宴,绉氏段妈妈两人做了好几个拿手菜,用以犒劳几人。
  潘宏力小时候也曾享受过,自从离了云州府,生活才每况愈下。这一顿午饭,与在云州府时不能相比,比起他之后的吃食,却是要好过太多。他想着往后要叨扰表弟夫夫许久,便没有拘谨,该吃吃,该喝喝。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
  潘宏力被安排在前院客房,就在甄老夫子边上,一老一少也能做个伴。潘宏力是要考学的,这样安排也方便他随时向甄老夫子请教。
  因着目标不同,潘宏力上午同季宣和夫夫一起上课,下午,甄老夫子还单独为他多开一堂课。潘宏力知道后更加珍惜眼前的机会,整天与书为伴。
  季宣和看着这样可不行,强拉着他每天傍晚去庄子上跑马。考科举首要问题是身体要棒,不然几场考试下来,人都得去掉半条命,身体再糟糕一点,中途被抬出考场都有可能。
  对于表弟夫的好意,潘宏力欣然接受。他也是因着年纪不小了,一时有些着急,才会对做学问这么上心,等习惯之后,便想开了。这么些年都过来了,能在科举一途上走远点,那是最好,万一这条路走不通,他就歇了这个心思,安安心心回家帮父母操持生计去。
  潘宏力一心投在学海之中,季宣和同邵云辰则忙着处理账目。两人一走几个月,攒下的账目都得好好清理一遍。
  三家店铺,加上一个作坊,几个月的细账撂在一起,也颇为壮观。
  这些账目一时半会看不完,季宣和并不急于一时。他先翻开作坊和海鲜干货铺子的账目,这两个是新开的,他得看看里面的利润如何,再决定什么时候将海鲜干货铺子开到京城去。
  出海风险高,每天能捕到的海鲜数量又不能确定,作坊能收到的海产品也就时多时少,因而卖家预定的数额就不能过大,不然到时候交不出货,季家岂不是得赔钱?
  看账目需要耐心细心,季宣和在现代时候哪用管这些?到了锦朝他不得不掌握这个技能。就说作坊吧,海产品种类繁多,每天的日帐就有好几页,一眼扫过去,满目都是鱼虾蟹,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季宣和本就是个半宅男,如今更是能沉得下心神。看帐他是同邱伯学过的,不然想无师自通,难度不是一点半点。
  季家产业都在季宣和眼皮子底下,各个管事掌柜想要糊弄都不成,账目做得很清晰明了,季宣和看得也快。若账目稍微有些出入,只要不是刻意为之,能自行平帐的,季宣和只是罚钱了事,心思坏了的,他就绝不纵容。
  季宣和如此,邵云辰也不轻松。他要管理两个庄子、暖棚以及盐田,还得处理季宅内帐,他名下的云记布庄账目也需要他过目。
  两人接连忙了好些天,才将积攒了好几个月的账目处理清楚。
  今年这半年多的收益不比往年,比起去年却是要好上太多。加上又多了作坊和海鲜干货铺子这两个营生,总收益还会更上一层。
  夏天东西不好保存,作坊要耗费大量盐,盐田出产直接拉到作坊上,成本比别个要低。季家没有渔船,不然从生产到销售全包了,利润将会最大化。季宣和想着等以后有条件,可以考虑试试。
  处理完所有事物,季宣和夫夫又清闲下来。
  季宣和盘算着,他需要拥有多少家业,才能在不降低如今生活水准条件下舒适度日。至少像去年那样一有风吹草动,收入堪堪高于支出那肯定不行。更何况随着他日渐长大,支出只会越来越多,他虽无多大野心,唾手可得的好日子,谁还会嫌弃不成?
  既想要清闲过日子,又想要高收益,两者之间的度很难把握。
  季宣和近日都在想这事,吃,大部分他自家庄子上都有;穿,棉麻这边不缺,绫罗绸缎只能去买;住,宅子有两座,乡下县城各有一个,想清静就住杨家埠,要热闹可以住康平县城,好的家具摆设之类可以慢慢置办,这些不急;行,马车和马都有。
  光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