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季宣和身体好了之后,便开始查阅家中的各种书籍。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季宣和发觉现在正相当于历史中的明末时期。具体事件他不清楚,却知道这个时期是小冰河时期,各种灾难不断,明朝就是在内忧外患之中灭亡的。他不得不未雨绸缪,他也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谁都不想放着好日子不过,想体验一下兵荒马乱,挨饿受冻不是?
  这事说了也没人信,锦朝今年各地粮食都大丰收,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盼着来年也如此。
  季宣和没再多想,将心神沉进写手系统中,如今他已能日更三千。联邦文网作者众多,以他如今的收益来看,榜单偶尔才能排上,大多数时候仍旧默默无闻。就算如此,订阅仍一直在涨,涨幅不大,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啊!
  季宣和将存稿放入后台,他现在有能力一天码字三千多,余下的每天攒一些,哪天有事不能更新可以用存稿顶上,已经日更了,自然是能不断更就不断更。

  ☆、第24章

  仁泰十二年,锦朝上至圣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欢度年节。这一年年成好,百姓手中有余钱,家中有余粮,人人都带着几分喜色。
  连着几年都还算丰收,季宣和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好兆头。锦朝版图很大,即使正常年份,也有不少地方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小灾害,最近几年气候并不如同往年那样正常,却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好收成,在季宣和看来是极其反常的。
  想多了没用,末世生活太过艰辛,季宣和只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有意外那是最好不过。锦朝传承到现在不过百来年,正是国力强盛的时候,比明末要好多了,纵使真如历史中的小冰河时期那样灾害不断,处境也比明末要好过许多,想要改朝换代估计难度有些大。
  杨家埠离京城不远,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在灾情没出现前,并不需要疑神疑鬼。
  康平县城中的季宅买了有快一年,因着短时间内没打算入住,只留一个仆役看着宅子。季宣和打算年后收拾出几间屋子,偶尔闲了可以进城住几日。
  仁泰十三年,季宣和九岁,邵云辰十二岁。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尽管好吃好喝,季宣和个头却不高,比邵云辰矮了至少一个头。自从不用喝药之后,季宣和让邱伯托人从草原上买了奶牛回来精心养着,每天早晚一杯牛奶。
  牛奶解腥味之后,味道还是不错的,邵云辰不讨厌,正所谓有乐同甘,有难同当,他也和季宣和一个待遇。邵云辰本就身体不错,饮食又健康均衡,加之修习初级锻体术,常年累月下来,个头比同龄小孩要高出一截。如此一来,季宣和也就不算矮小。
  初级锻体术只能强身健体,季宣和不是不想买更高级的锻体术,只是一看那价格,他就却步了。写手系统里诸般好东西,他现在能买的实在有限,他也就懒得看了,免得自己禁不住诱惑,买了并不那么适用的。
  写手系统是季宣和的最后退路,不到万不得已,系统币他都打算存着,也许哪一天他就能用上了。
  今年的天气一如往常,并不算风调雨顺,百姓却并不担忧。也是,最近几年都是如此,收成却比气候正常的年份还要好一些,连续几年都如此,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并不像刚开始那样忧虑。
  季宣和听段妈妈他们讲起杨家埠的这些情况,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算不算是狼来了的翻版?
  杨家埠地处北方,一年只能种一季庄稼,人均田亩比南方要多。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收成不好,压力也比南方人要大。毕竟南方能种植两到三季作物,即使有一季歉收,还可以种第二季第三季弥补。只要不是长时间的灾害,南方百姓要比北方平民抗灾能力更强一些。
  明知如此,却也没多少北方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南方讨生活。古代不比现代,若非实在过不下去,很少有人愿意离开故土。锦朝北部靠近边境处,有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历代皇帝颁布诸多优惠政令,愿意前往的人却不多。一个是因为那里环境恶劣,另一个则是百姓们不想一家子单打独斗。
  锦朝百姓多是聚族而居,有不少村子半数以上村民都是同一个祖先。人多力量大,独门独户的被欺负了,都找不到人帮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个人的力量太过弱小,同族间互相看顾正是适应环境的写照。如此一来,宗族的权利就很大。穿越前辈们推动了经济,却没有改变政治状况,不知是没法改变还是不愿意改变。
  季宣和夫夫并不常在村子里走动,对村子的情况却很了解,这都是季家下人们的功劳。杨家埠和其他村子一样,都奉行多子多福。这也难怪,家里男丁多了,其他人家轻易就不敢欺负,即使真被欺负了,族里也会看在他家子孙众多的情况下,更愿意为他们出头。
  从杨家埠的情况来看,女性地位真心不高,重男轻女的思想比比皆是。这一点季宣和倒没怎么惊讶,就算在现代,说是女性能顶半边天,但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处于高位的女性比例明显很低。事实胜于雄辩,光从数据上就可见一斑。
  这些和季宣和关系不大,只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罢了。
  由于连续好几年丰收,杨家埠村民生活日渐红火,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难见菜色。有些贫困户手里有了余钱,都打算农闲时间重新翻盖泥瓦房。
  春去秋来,很快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今年看着和前几年没什么不同,等到麦子水稻灌浆结穗时,有经验的老农在田间地头来回查看,才发现情况不甚乐观,不说像仁泰十二年那样的大丰收,就连正常年份都比不得。据他们估算,今年的产量起码得减少一到两成。
  每家每户伺候庄稼的能力不同,减产幅度自然也不等。因着减产幅度不大,并没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就最近几年都丰收,今年小幅度歉收百姓们才会抱怨几声,要放在以前,这样的收成还算在正常范围之内。
  季宣和手中的两个庄子同样减产,邵云辰将账目算清之后,让季宣和过目。宁庄和安庄都比去年减产一成以上,季宣和翻看了一遍,便合上账册搁在一边。
  耕种本就是看天吃饭,今年的收成也算不上有多差,尚在接受范围。只要底下人没有欺上瞒下,那就没什么好说的,该给庄户的福利一样都不会少。
  季家人口不多,吃食多数都是由自家庄子提供,季宣和夫夫都不是亏待自己的人,就算这样,一年下来也没多少开销,每年都有不少银钱富余。
  季宣和还不到十岁,季家又是外来户,在康平县没有亲戚,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近几年攒下的银钱他就没再置办家业。目前季家的产业已经够多了,再多即使有云州府季府在后面撑着,估计一样会遭人觊觎,还不如就维持现况,每年收个七八百两,足够季宣和夫夫过上富足的生活。
  季宣和又想起了邵云辰做的那个梦,若只是个梦那也就罢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真是真实的写照,那么就得找找原因了。
  像季府那样的人家,若没发生什么变故,除非自愿,否则根本就不会逼迫邵云辰改嫁。就如今的情况来看,要么是粮食歉收甚至绝收,导致季府产业大幅度缩水,要么就是遭到季府对手的打压,甚或两种情况兼得,使得季府一时难以周转或者干脆就败落。
  从邵云辰的描述来看,季府那时至少表面还是光鲜的,内里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一切不过都是猜测罢了。
  上回季宣和去给季老太爷拜寿,就碰上食物相克之事,想对季府不利的人一计不成,估计还会来第二计,从送年礼的孟管事口中,并未得知季府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想必季老太爷有了防备之后,对手再想要祸害季府就没那么容易了。
  季宣和并不想季府出什么事,锦朝很多律法都是连坐制,季府出事了,他也跑不了。正因为如此,季宣和才不想动写手系统中的系统币,那真是用来保命的。万一真发生点什么事情,也好提前跑路,若连跑路的时间都没有,那更得动用系统资源进行突围。
  季宣和如今的生活无需写手系统就能过得很好,写手系统就成了他的最后一道保命利器。若不然的话,他根本没必要每天花一两个时辰用来码字,能悠闲过日子谁会不喜欢?
  季宣和之前不通农事,身体好了之后才随着邵云辰对农事有所了解。就算季宣和再白目,一些常识他还是懂的,修水利套种之类只要说个大概,自有底下人付诸实施。也是如此,季家两个庄子今年的收成才会比附近其他人家高出近一成,在大家都歉收的情况下,宁庄和安庄收成只比正常年份减产半成左右。
  季家两个庄子并未用围墙围起来,里面的一切动静村民都是亲眼所见,只不过季家两个庄子具体收成他们不知道,更不乐意在本就不多的田地里开挖渠道,看过热闹之后就付之高阁,并没放在心上。
  不说村民,就连为数不多的几个地主也没有跟风。村民祖祖辈辈都是如此劳作,看不到具体结果的变动,谁也不愿意成为那个带头的。
  北方本就少雨,修水渠和挖一眼深井还是有必要的,虽说真要干旱了,这些也不足以抵挡旱灾,但平常或旱情不厉害的时候,总能多收些粮食,长时间积累之下,这点收益也不能小视。

  ☆、第25章

  仁泰十三年整个锦朝粮食都略微减产,这对于像季家这样家有恒产的人家来说并没有多少影响,而对于农户的影响则比较大一些。
  古代人更能居安思危,特别是靠天吃饭的农家人,这种情况更加普遍。他们即使小有余钱,也不会随意乱花。这个世界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总会有灾情出现,因此只要不是家徒四壁,连饱腹都难以做到的,农家人家家户户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至于存留多少粮食,端看一家之主的眼光和对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