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给陈煜出了一份术科教材,这个季宣和名义上的学生可是从来没问过他任何问题,上面也没人来催他出第二册,季宣和乐得清闲,他自是不会给自己增添麻烦,随教材一起送上一份礼之后就再没管过。
  没人提不代表季宣和就不用编写教程了,真要这么想,那季宣和就枉自活了这么多年。他只是没有主动出击,该他做的他一点没落下,第二册术册正稳步编写中。
  当晚,季家包括甄老夫子在内,所有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饭后,几人随意闲聊。
  甄老夫子可谓是老而弥坚,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同他一起共膳,想必是有什么事要商量。他也不装深沉,主动开了口:“干脆点,有什么事就说,不用吊人胃口。”
  “先生,这不刚用膳完毕,也得让学生喘口气不是?”季宣和同甄老夫子混熟了,没有寻常师生间那么循规蹈矩,言谈举止很是随意。扯谈了一会,他才端正态度,神色严肃地说道,“先生,这就是锦朝的现状,安王差不多已经动身前往锦城,从世子送到我手上的信中字里行间透露的消息来看,我能在应州府城的时间不久了。先生,关于此事,您怎么看?”

  ☆、104|3。22

  甄老夫子年纪渐大,寻常的事情他都不管,没有大事或难以决断的事情,季宣和也不会劳烦他。听了季宣和讲述的情形,甄老夫子陷入了自己的思绪当中。
  唉,这才过了半年,变数就这么大,虽还没有明文确认,季宣和前往锦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看起来有热闹瞧了,要不是顾虑到季宣和的心思,甄老夫子早就提议他去当世子的先生了。谁让他运气好坏参半,碰到一个在仕途上有天分,却没有多少野心的学生,要换成旁人,还不绞尽脑汁努力向上爬。
  这下好了,也不用他说什么,上面人直接透露了意思,看起来用不了多久,调任的文书就该发下来了。这些都只是小事,不说甄老夫子,就连季宣和也清楚,他总有一天会进入权力中心,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罢了。麻烦的是,季宣和的父母也可能会定居锦城,这就没有那么美妙了。
  父母这关是寻常儿女过不去的槛,以往一个住在云州府城,一个住在康平县杨家埠,两地相距不远,到底也得走上近两日,有这一层阻隔,双方都能平安无事。要是同居一城,还同在官场行走,虽说分属两个郡,但都是锦朝人,不可能全无来往,这样季宣和天然就处于弱势地位,确实有些难办啊。
  既然问到了眼前,甄老夫子又视两个学生为孙辈,岂能熟视无睹:“若你父母真迁居锦城,你就按寻常分家的儿子那样对待你的父母就成。该送的礼照送,旁的就看你自己,你要愿意就顾着点,要不愿意,就不用管他们。要是你父母行为太过,你也用不着担心,你不是还有个二舅吗,有他护着,你吃不了亏。再说,你是宗主,除了你的父母叔伯等长辈,季氏其他族人管不到你,无事正合你意,有事就找你二舅顶上。”
  甄老夫子这可谓是肺腑之言,长辈通常都很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少有人会对后辈这么说。要是被旁人知道,还不清楚他们要怎么说道甄老夫子呢。
  季宣和询问甄老夫子,也就是想上一层保险。他不是本土人,邵云辰对这些也稍有欠缺,环境使然。两人虽从小有人教规矩,到底不如那些从小到大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子弟,怕自己有疏漏,得到甄老夫子中肯的意见,季宣和夫夫才放下心来。
  见两个学生受教,甄老夫子很有成就感,两人越大越有主见,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难得有他发挥的余地,甄老夫子难免有些得瑟,见天色还不算太晚,便出门会友去了。住在官邸就是这点方便,出门走几步路就到了其他官员府上,不然,大晚上的,甄老夫子哪能随意走访,还不得先递个帖子,才能上门叨扰。
  季家二进正房内室,季宣和还是有些不畅快。他打算的很好,分宗之后,两府间隔着千山万水,跟断亲也没什么区别了,谁想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才过了半年,就有了诸多变数。
  从安王举家搬迁来看,靖王也该差不离,那他那个作为靖王侧妃的便宜大姐,自也少不了随行。有了季锦娴这个中间人在,季府别的几房不好说,大房同行或稍后跟上的可能性非常高。季宣和不会自欺欺人,将一切想的太过美好。
  身处锦朝,规矩实在是多如牛毛,无论父母怎么样,子女孝敬父母都是应该的,允许父母对子女不好,却不兴子女忤逆父母。不孝子孙是有,那都是特殊情况,通常情形下,多数子女都会老老实实,他们要仰仗父祖辈,长辈把持着家业,没有经济基础,他们说话腰杆也挺不直。
  季宣和也算得上是特殊情况的一种,奈何他走了仕途,原本不相往来,他还能无视云州府城季府的存在,要是共同生活在王城下,面子情怎么也得捡起来。
  此事还没有定论,都是他们自己猜测,说不准季府邵府等人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现有的生活,那就最好不过了。
  季宣和有这样那样的麻烦,邵云辰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初他年纪小,季家家业也不大,邵云辰每回送给邵府的年礼都不丰厚,邵府以为他日子只是过得凑合,生怕他上门叨扰,也就不会对他家起什么心思。
  如今可不同以往,季宣和现今的官职是从四品,调往锦城的话,怎么着官职都只高不低,最少都是平调,一个从四品官职少不了。到了那时,季府交际面拓宽,邵府迟早也会清楚季家的状况,瞒是瞒不住的。到时候邵府中人要是上门,邵云辰还能将他们打出去不成?
  想起这些,季宣和夫夫都是一个头两个大。那么多年没来往,也不清楚这两家到底是何情形,希望别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事情总有两面性,季府邵府带给季宣和夫夫的多半是麻烦,文卓成和潘明杰这边就是惊喜。文家还成,不一定会迁到锦城,却一定会在锦城置铺子。潘家吗,这就不好说了,要是潘宏力被调往锦城为官,那一切都好说,不然的话,潘家轻易不会挪动。
  几家当中,就属潘家实力最为薄弱,这就是没落之后的无奈,要兴起,只能靠后代努力。潘宏力已经够努力了,奈何之前的故交亲友雪中送炭的只占少数,潘家重新立起,他们也不屑于求助这些潘家败落之后视他们为洪水猛兽的人家,那少数还有联系的,能帮他们的终归有限,一切还得靠潘家自己。
  好在还有潘宏力的亲家为他筹谋一二,如今他已是一县父母官,再加把劲,没准还真有希望更进一步。
  季宣和有些遗憾,他刚整顿应州府没多久,还没到收尾的时候,让他就此放下,颇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不能有始有终,那感觉就像如鲠在喉,不上不下的。季宣和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只在最初感到不爽,稍后就抛之脑后。男儿大好青春,该当拿得起放得下,既然前路已定,就不要犹豫不决,任何阻挡他前行的事物,都将被他斩落马下。
  季宣和难得雄心勃勃,过了那个点,又恢复成正常状态,这才是他的本性。
  没让季宣和久等,调任的文书很快就下达府衙。同时等来的还有他派遣出去监视对手的张一带来的好消息,粮种以次充好事件主谋者此次谋一锦城官职没成。
  你道是为何?概因张一从中作梗。他从诸多杂乱的信息中,抓住了主谋者的一个疏漏,将此消息不声不响地捅给了他的政敌,主谋者的筹谋很自然就被破坏。到现在,主谋者都还以为是自己疏忽,让他的政敌抓住了机会,就差在家跳脚了。
  上面人留给季宣和赴任的时间还算宽裕,他派人去通知张一,让他在必经之路上等候,到时候一起捎上他们。
  季宣和接到调任文书没多久,新任知府随即到位。该当知府居住的官邸还由季宣和占着,接替的知府只好先安置在其他空置的宅院中。
  季宣和离任,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所在的这一派系。对于此,季宣和早就有所预料,温同知等人的处境不是很好,季宣和的意思是,让他们能抓的权就抓在手中,抓不住的,也不要紧握不放。新官上任三把火,谁也不知道新任知府会将火烧在谁身上,作为前任知府的嫡系,还是老实一些为好。
  季宣和来到锦朝二十余年,身家越发丰厚,光箱笼就装了好几辆马车,这还是除了床之外,桌椅板凳之类不贵重的家具都没带上,不然还不知道要有多少马车才能搬走。
  季宣和一将手中的府务和新任知府交接完毕,就投入到浩大的搬家工序中。
  现代一大家子人,算上父母爷奶孩子,也不过五六口人,搬家有一辆货车就够用了。在古代却不行,特别是像季家这样全部家当都要搬迁的,工程很是浩大。
  季家主子就五个,婢仆可是一大堆。有些可以发还他们的卖身契,多数还得跟着季宣和他们走。仆从也是有家当的,邵云辰嫁夫随夫,该狠时一点都不宽容,在婢仆没过错的情况下,他却也不会强行要求他们只拎着个包袱就跟他们走。
  季家仆妇也懂得投桃报李,大件的明显带不了,他们是能卖的就卖,送人的送人,最后每人只带了细软和几套衣衫被褥上路。饶是如此,林林总总也装了近二十辆马车,这还是在田铺多数仆从留下来收尾的情况下,否则车队只会更加庞大。
  这些天,季家上下都忙得几乎脚不沾地,邵云辰只在边上督促,就已经感觉有干不完的活,更不用说实际操作的仆妇。
  季宣和不是不想帮忙,只是他也有自己的任务,外面的田庄铺子他都要巡视一番,有合适的价格就要及时出手。忙过最初那几日,余下的时间季宣和倒是有闲暇时间,常在邵云辰身边搭一把手。
  这要是放在其他大户人家,季宣和如此行事就稍微有些出格,季家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