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侦笔记-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也可以看得出,最初的第一双手上还有一些腐蚀的迹象,新的这一只,却是保存的十分完好。”
  陆俊迟又问:“除去存储药物,我们还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商主任出外勤去了。”刑静拿过来另外一份检验报告,“他之前亲自来看过,指纹,DNA,血型,伤口的形成方式,都研究过了,工具疑似是锋利电锯。几位被害人都是25岁左右的女性。商主任还说……”
  刑静说到这里抿了一下唇,好看的凤眼看向陆俊迟,“他说被害人的血液之中有一定的兽类麻醉药物成分,有生活反应,这些肢体部分可能是在被害人活着的时候锯下来的,凶手把被害人固定之后,割下她们的手,脚,进行了处理,最后防腐。还有啊,麻醉的剂量不大,他怀疑受害人是半清醒状态。”
  这样的凶手,太过残忍。
  陆俊迟又问:“肢体被切下后,受害人还有生还的可能吗?”
  刑静摇摇头:“这么大创面的伤口,会造成严重失血,伤口感染,就算是去专业医院,都不一定能救得下来,所以基本可以判定,受害人都已经死亡了。”
  听了他的话,陆俊迟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诡异的景象,昏暗的房间内,简单的台床前,一个男人身披雨衣,脸色阴郁,把面前躺着的女子的双手几乎齐腕锯下来,屋子里满是电锯的嗡嗡声,还有女人无力的痛呼声,她发出轻微的求救,却无人应答……
  乔泽在一旁记录着,听了这话,也不免目光之中闪过了一丝恐惧,牙齿也不由自主地轻颤。
  陆俊迟回头问乔泽:“指纹血型比对过了吗?”
  乔泽道:“昨晚发过来的时候我就跑了一晚上的信息库,没有在库里找到。”也就是说,指纹和血型并没有录入过他们的系统。
  刑静介绍完,把各种检验报告以及一叠照片递给陆俊迟:“陆队长,我们能够提供的信息就这些了,其他的,你看还有什么需要检查的?”
  陆俊迟迟疑了一下道:“我想申请查一下手指甲缝里面的微物质,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确定死者的职业。”
  他们现在只能确定被害人砍下手的大体时间,所知的信息还太少,不利于确认死者的身份。
  不了解那些死者,也就无法从中找出凶手对被害人的选择方式以及杀人动机。
  “微物质?!”刑静看着陆俊迟,嘴角露出笑意,“陆队说的这是个方法,人的指缝里的确藏有诸多的信息,这是反复洗手也无法洗去的。我知道这项技术,好像具体方法是进行光谱测算后,通过结果获得信息,不过这个我们这里现在做不了,需要送到华都警官学院的实验室里。”
  说完话刑静拿出一张便签记录着:“我先记一下,等商主任回来和他商量下,一有消息就告诉你,就是要麻烦陆队等一下了。”
  陆俊迟点头,表示理解。
  华都总局的物鉴中心工作繁重,他们不仅要负责各个刑警队的各种化验,有时候还要配合一些分局的检查检测,各种的化验和分析都需要时间。
  那些痕检员,试验员以及法医恨不得每天住在物鉴中心。
  对于重案组的所有数据,这里都是当作重中之重来做的,因此才能够这么快就出结果。
  这边的工作差不多了,陆俊迟和乔泽走了出去。
  华都总局的大楼非常现代化,特别是这栋物鉴中心,一楼是储存中心,二楼是法医部,三楼是物证实验室,整个大楼恒温,恒氧,走廊里铺设的都是大大的落地窗,通过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如今盛夏,放眼望去,一片茂盛的绿。
  陆俊迟走了几步转过身,握着手里的资料问乔泽:“关于这个案子,你有什么思路?”
  乔泽叉了腰直言不讳:“这个凶手是个大变态!不过也太狡猾老练了,我们查了这么多,却对这个凶手一无所知。”
  “也不算一无所知,凶手应该是个男人,单独行动。”陆俊迟低声推断下去,“凶手有购买化学物品和药品的渠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应该学历不是太低,他的工作可支配时间应该比较宽裕,有独立办公场所以及分尸场所……”
  陆俊迟说到这里顿住了,他轻声开口:“可是,凶手为什么要把那些残肢放在车里呢?”
  这个问题目前他还无法解释。
  陆俊迟感觉自己的分析有些杂乱,凭借这些信息,并不能够让他把凶手具象化。
  甚至连下一步该做些什么都无法决断,他心中还有很多疑问和不解。
  陆俊迟受过良好的现代刑侦教育,他习惯把破案流程化,程序化,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迅速,敏捷,用最有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
  但是眼下的案子和一般的案子不一样,分析这种变态者的心理,他作为普通人并不擅长。
  乔泽问:“对了……陆队,我们队里的顾问有人选了吗?”
  陆俊迟摇了摇头:“最近投递简历的几个都不太合适。”
  乔泽在一旁低头闷了一会,开口忽然道:“如果行为分析组还在就好了。”
  听了他的话,陆俊迟的脸色就微变了。
  行为分析组,最早是始于美国FBI下的一个特殊部门,简称BSU,正是这个小组把“犯罪侧写”这个概念发扬光大。
  犯罪侧写,犯罪心理画像这种技术说来容易,其实难以操作和界定,在这方面,华夏一直被远远落在西方国家的后面。
  在这样的国内大环境下,华都总局倒是一直走在尝试各种刑侦手段的前沿。
  十几年前,华都就曾把犯罪侧写引入了警界之中,对警员们进行培训。
  可惜犯罪心理并非是一项人人都能够熟练掌握的学科,所以当时看起来收效不大。可是这样的行为是为明日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
  犯罪侧写越来越普及之后,终于在华都开花结果。
  八年前,一位名为于烟的犯罪心理侧写专家为华都破获了一起数年未破的悬案,这奠定了于烟的身份和地位,被人称作华都第一侧写师。
  悬案的破获让华都的警方高层真正看到了犯罪心理侧写的力量,也让他们对此越发重视。
  五年前,华都总局拟以第一侧写师于烟为首,组成一个专业的行为分析组。
  华都几万名刑警甚至是警校学生都参与了这次声势浩大的选拔,递交了侧写答卷。
  最终于烟从中筛选出了四个人,作为分析组的首批成员。
  就在这时,于烟不幸意外身亡,一度大家以为行为分析组的成立希望渺茫。
  可是谭局还是力排众议,遵照于烟的遗愿,把这个行为分析组搭建了起来。
  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警方高层决定对几位侧写师进行匿名保护,总局上下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行为分析组中的四名侧写师的代号为:诗人,月光,知更鸟,预言家。
  小组面对华都总局以及各分局提供侧写辅助,只要你把案件的各种资料和详细信息上传内网平台,就会得到一份有关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画像分析。
  虽然每份报告上都会写上:非科学实证,仅供参考。但那些侧写,却被那些基层警员视为圣旨。
  实践证明,犯罪心理画像并非玄学,那几位顶级侧写师的准确率较高。
  侧写的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大缩短了华都警方的破案时间,提高了破案效率。
  特别是侧写师诗人,警方内部有人进行过汇总计算,他的侧写准确率高达87%,借助他的侧写分析,华都警方屡破大案,其中不乏一些很久都抓不到凶手的悬案。
  诗人这个无比神秘的侧写师也被誉为于烟的接班人,甚至有些人觉得他的才华与成就已经超过了当初的于烟。
  有人说,诗人是最了解犯罪者心理,最接近罪恶之人。
  这一切,直到两年以前……
  细沙爆炸案发生,行为分析组的忽然解散,诗人再未出现过。
  诸多人猜测,诗人已经死亡。
  这一切,让已经对犯罪侧写形成依赖的华都警界措手不及。
  一个习惯有人帮扶的人想要从新独立行走,花费了很长时间。
  但是时至今日,在遇到那些难以破解的迷题时,他们依然会想起那个神秘的组织,以及那个神话般的人。
  陆俊迟接手重案组以后,屡破大案,让破案率有所提升,但是他明显感觉到在犯罪心理画像这一方面有所不足,所以陆俊迟才会想到把招收顾问的事提上日程。
  可这顾问的人选,却是一直定不下来。
  华都总局大楼落地窗前,晨光照射下,两个人一时沉默不语。
  随后乔泽忽然想起了什么:“陆队,我想起了一个事情,你记得我们和华都警官学院犯罪学院的合作吧?”
  经他一提醒,陆俊迟想了起来:“就是那个……学院老师们为我们提供案件咨询,重案组提交犯罪记录档案给他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合作?”
  这个合作开始于一年前,双方都签订了保密协议,约定了互相提供服务的内容,事实上这一年时间,重案组这边基本是在单向输出,并没有去实际咨询过。
  乔泽申请严肃认真地点头:“是啊,刑事犯罪学院,那是卧虎藏龙,我过去还听过廖主任的课,他们那里有犯罪心理的课程,也有一些侧写分析,你不妨过去问问,也许会有什么独到见解。”乔泽说到这里又提醒道,“陆队,你过去一趟,说不定还能顺便物色个顾问呢。”
  陆俊迟沉思片刻:“我就怕做学术的和我们这些做刑侦的之间有璧,道理讲一堆,没有实操性。不管怎样,这是个思路,我过去问问看。”
  乔泽道:“是啊,死马当作活马医,如果没有什么帮助,不听他们的就是了。”
  陆俊迟叮嘱乔泽道,“你回去以后让他们几个先去查询失踪人口记录吧,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收获。另外,一号点和三号点昨天都是半夜搜索的,应该没有惊动什么人,继续让刑警队那边设置暗哨进行盯梢,看看有没有可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