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番外完结-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琇上书之意为:这种新兴小民商的出现有利于在民间生产更多产物,且其根源为大清技术发展之故,此为自然趋势。
  做过了地方官到底不一样,对民间兴盛产业的领悟与朝中高官也截然不同。
  “皇上,商若发展,则南北流动,百姓走动,则安于耕地者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势必会引起民间动荡,粮食欠收!”
  “大人错了,耕地者并未减少,如今多出来前往城中做工的,是多余出来的一双手,即使是抑住,也该是选择规模越来越大的大商压制,而非小商小户。小商小户的出现,利于大清之发展。”
  民间小商小户及各种作坊规模出现过多,出现乡村人口前往城镇做工现象严重,此事已成为迫在眉睫待朝廷解决表态的大问题。
  胤礽若有所思:有关生产力发展的知识,小美曾经教过孤。
  农业经济、商贸经济,与本国各地之间交流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治理偏远地区、西域、喀尔喀等地上有重要作用。大清本身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国家对于各地经济交流的掌控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政府扶持,推广对于荒地的开垦种植,比如西域那儿,就需要朝廷调派人手过去。
  生产力发展后促使了人员结构工厂化,商品经济的出现也是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规模化的生产又有利于增加社会产出。原始农村城镇化,也是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地处交通枢纽的城镇,南来北往人口多,发展则更快。
  至于如何应对如何管理,宋朝时候留下来的历史资料或许可以借鉴?
  众人见太子不发一言,纷纷询问其意见。
  胤礽道:“郭大人说的不错,此为发展之趋势,其根源,难道不是在科学研究所诞生的各项发明利于民生所致?若真如此,那可就走了倒退之路,恐怕得先关掉科学研究所,不允利于民生之发明诞生,将百姓都锁在田地里,方能解其根源。这一切都尚且处于发展阶段,掐灭其诞生并不可取,需要的是管理与引导。就好比一只小猪才刚诞生,就因担心其胖得膘肥体壮不易宰杀而饿着,饿死了小猪,岂不血本无归?”
  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改善,是进步,哪有倒退的可能?能使工具一个人做完的活儿又为什么要两个人做?科学研究所诞生了那么多好东西,未来定能有更多利于国利于民的成就,不可能关掉科学研究所!
  朝臣们思索胤礽所言,不少人一一站出来附议。
  帝王就商部对民间小商的管理进行了新的调整,指派朝臣负责管理引导。
  胤礽心中有些遗憾:实在是朝臣皆是读书人,没有人真正懂得经商学问,其实孤眼馋法兰西财政大臣许久了,只要能诞生经济学家,大清的经济定能更上一层楼。
  他环顾一圈,发现从大哥到八弟,没有一个小毛驴有经商才能,不由暗暗遗憾。
  另一边,大量倾斜入应对战事的资源得以获得解放,原先束手手脚不能开展的各种事宜都可以提上日程啦!
  “汗阿玛,儿臣有话要说,”太子憋不住,站了出来!
  朝臣已然习以为常,更是因前几日太子殿下缺席朝会,令他们感到万分不适应,总觉得身边缺了一些什么。
  如今太子回归,朝会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康熙点头应允,帝王显然还记得此前究竟许诺了多少“等平定了准噶尔再说”,如今准噶尔已定,有些事确实可以下手去做了。
  胤礽解释道:“大清八旗军制自建立之初至今已有五十余年,早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情况了,旗民之编制,始于祖先,脱胎于草原,而今后人已安于中原,此适用于草原游牧之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一回。”
  战事稍定,太子就想要改动军队?!
  太子一回来,竟有一人炒热朝中氛围之效果,朝臣顿时炸开了锅。
  “八旗之旗民困于旗籍,不得以其他途径谋生,旗民之子仍是旗民,如此将旗民困于枷锁之内,生来便只能依靠军饷俸禄而活,这样的管理方式太过粗糙、简陋,也并不符合宽仁待民之思想。八旗将兵民合一,却也将民从田地之中剥离,此使用过去,并不适用未来。”
  所以胤礽提出了“与时俱进”之说,从各方面阐述八旗之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如今大清的发展,若是长期不改动更会影响未来发展,将八旗旗民养得丧失战力。
  如今之计,唯有剔除无法适应时代的八旗旧残余,培养吸纳新鲜血液。将原本的八旗制度彻底改掉,释放被困在旗民身份中的人寻求别的谋生途径,再训练新式军队,加强国防,增加军队抗灾、救援、建设等能力等。
  大清发展之计划,三年规划,五年规划要搞起来啦!
  不知太子脾性之人,只见太子对军队指手画脚,唯有知道他脾性之人,深受其“害”的受害人如陈廷敬,条件反射去瞧直郡王的神色。
  直郡王面容严肃认真地听着,暂时看不清喜怒。
  大阿哥执掌军权本是好事,但太子殿下嘴一张,军政事务就落在大阿哥头上了。
  改革之事若要忙起来,耗时费力,太子显然不会伸手去触碰军权,他所说的道理人们都懂,胤禔也懂。就是因为太懂了,才感觉到太子在给胤禔挖坑,等着他埋头苦干去。
  胤禷接盘吗?
  还真有意接,战事令他功成名就,可当大将军可不仅仅是功成名就呢,还有治理军队,作为年轻气盛的新秀,胤禔显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在军中付诸实践。
  有关八旗军队的改革,最初定在下五旗展开,在太子的牵引下拉开了序幕,因勒德洪等宗室被革职,提出反对之声极少。
  太子拥有赫舍里氏支持,又有其岳父从正白旗相助,上三旗之首镶黄旗又是皇上亲自统领。由太子起头,大阿哥下手,那叫一个强强联合,其重编下五旗行动,所受阻力并不剧烈。
  反应剧烈的是对上三旗之改动!
  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是身份地位象征,其利益团体,是开国功勋之后,是高门贵族之家,更是大清之阶级顶峰,事关所有贵族共同利益的上三旗,岂能说动就动?
  有趣的是,爱新觉罗氏为正黄旗,三旗地位之中,却是镶黄旗为尊。而镶黄旗大姓有:瓜尔佳氏、叶赫那拉氏、钮钴禄氏等……
  一时间群臣激烈反对,反对之声尤其剧烈的是满洲大臣。
  朝会一时难以继续下去,满臣们义愤填膺地喷击太子“不敬先辈”、“倾覆祖制”之举。
  胤礽道:“自古以来,从来都是爵位多少,官位多少,显示出来身份上的尊贵,再尊贵还能尊贵过皇家去?就因为出身镶黄旗,就高人一等了?祖制?别忘了在祖先时,上三旗本是皇上的亲兵,从来都没有上三旗非富即贵的说法!”
  眼瞅着锐意进取的太子锋芒毕露,颇有与朝臣对上的趋势,康熙叹息一声,摆了摆手,暂时将此事押后在议。
  朝会后,其他阿哥们便看到帝王将太子拎到身边带走,横眉冷目,颇有要训斥太子之意。
  胤禔摇了摇头:“怎么都成家了,还这般沉不住气?”
  胤祉犹豫了片刻,扭头瞧见太子二哥屁颠屁颠跟上汗阿玛的背影,欲言又止。
  “汗阿玛又要私底下训太子二哥了吗?”年纪稍小一些的胤祚忧心问道。
  胤秚好奇问道:“又?”
  “是啊,太子二哥从小被汗阿玛训斥到达,明明已经很努力要做好了,汗阿玛对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胤祉遗憾地说道:“这一回总也免不了被念叨几句的。还好汗阿玛对咱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他的话成功吓到了底下的弟弟们,他们可不想太子被磨砺得那么久,又独得汗阿玛宠爱,想想一下汗阿玛严肃着训斥他们的模样,他们就窒息地不敢啃声了。
  胤祉听年幼弟弟们窃窃私语,嘴角微弯:啊,弟弟们真好骗。
  另一边,康熙果真训了一顿胤礽,嘴里不满地念叨他“急功近利”,恨铁不成钢道:“朕原以为你成家后长大了,能更成熟稳重一些,现在看来还是与以前一个样子。”
  胤礽笑嘻嘻道:“哪有人一夜之间会大变样的,有汗阿玛看着儿臣,儿臣就不怕,万一闹过了,您惩罚儿臣一顿不就过去了。”
  他自己站在风口浪尖上去,这样汗阿玛就能在幕后掌舵,若是太子栽了,则只是失去尊荣地位,而康熙什么事都没有,甚至还能以帝王爱子之心照顾胤礽。
  可若是帝王亲自下令动改革的刀子,那就像罗刹国的彼得那样,在刀子上跳舞,惊险刺激,稍有不慎就会有被推翻的危险。到时候再下罪己诏,那就丢人了。
  康熙虎着脸,怒斥他一句:“胡闹!”
  “您私心里也是知道改革军制能够祛除八旗弊病,只是有需要顾及的难言之隐,”胤礽眨眨眼:“不然为何您要设立内阁、设置南书房,不断消除八旗会议之影响?如今朝中的朝政,哪儿还有询问八旗会议之实?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已经名存实亡。”
  宗亲、贵族、大臣利益纠葛,满臣与汉臣之分,还有将军饷当做“铁杆庄稼”,唯一生计来源的旗人,他们已经吃了五十余年的公家饭,朝廷突然不养着他们了,让他们去自谋生计,等于要他们的命!
  只动下五旗而不动上三旗,那这次变革是不成功,不成熟的,它必然会有倒退的可能,甚至引起更多的阶级矛盾。
  胤礽从两点来劝说康熙:其一,您都已经动摇了八旗会议以加强帝权,再动八旗之军制也是有基础的,令八旗再无大家族,大贵族,从此只听帝王之命,是您手中权势加强的表现。
  其二,八旗之制早晚得要废除,它的弊端在此时就已经显露,未来只会愈演愈烈,甚至成为拖垮国库的巨大开支,汗阿玛又能否确定子孙后代像您一样英明神武?您如今大权在握,又是明君,您不将这有弊端的制度改了,日后儿孙们再做,可就要费更多的力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