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雷……音……寺?!”徐元兴一眼就认出了这四个字,但就是因为认出了,所以才更加的震惊,“不会吧……那座道观,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三清宫’?!”
“快看,那道观的匾额上也有字!”他正暗暗嘀咕,已经有人过去查探那座道观了。
徐元兴快步走上去,抬眼一看,只见那道观的匾额上,真的就写着三个文字——三!清!殿!
华夏传说中佛教和道教大本营的所在,此刻,就出现在这座高可通天的大山的山脚。
对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好吧,俺也不愤青了,反正愤青除了让自己感到憋屈和愤怒之外,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情节进展到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和大纲中的设定已经有些不同了。《逆印》的定位是伪武侠性质的东方玄幻,并不是伪仙侠。看我能不能把握住吧,要是把我不住,渐渐向着仙侠的方向发展了,我会想办法在它变成仙侠文之前,完结掉。因为伪仙侠的东幻,是我准备写的下一本书,而徐元兴的铁血性格,显然不能将我心目中那猥琐拉风的仙侠世界表现出来。不过,这本书大概还要写两个月多吧,毕竟,很多坑都还没填平。
第两百七十二章 一次性神器(一)
“这应该就是西域佛宗的寺庙和九州道门的道观了。”宁方圆盯着这两座建筑看了半晌后,这才沉声说道,“我曾随父亲到西域诸国游历过,在西域,这种佛宗的寺庙并不少见,是用来供奉他们所谓的‘佛’和‘菩萨’的;就跟我九州的道观是用来供奉‘三清道祖’一样。”
张猛看了看他,顿时撇撇嘴,有些失望道:“原来是和尚们居住的寺庙,我还以为是黄帝陵呢!害老子白高兴一场,真是倒霉。”
燕京笑道:“话不能这么说,在这种地方,突然同时出现佛宗的寺庙和我九州道门的道观,其中应该另有玄机才对!”
“有什么玄机?”张猛盯着寺庙看了看,又朝不远处那座道观张望了几眼,然后扭过头来,摊摊手说,“我怎么就没有看出这两座破房子里有藏着什么玄机?宁老大,你看出来了吗?”
宁方圆摇摇头,笑道:“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只看一眼就能看出这寺庙和道观中隐藏的玄机。”
顿了顿,他看了燕京一眼,继续说道:“不过我倒是非常赞同燕京的话,这座寺庙和那座道观,莫名其妙地出现在这个地方,肯定是有它们存在的意义的。只是,据我所知,西域佛宗缘起天竺国,乃是释迦牟尼所创。而这释迦牟尼所在的年代,距今不过万余年而已,远在轩辕黄帝生活的上古部落时代之后……若此地真是通往黄帝陵的必经之处,那轩辕黄帝又是如何知道在他陨落后,西域的天竺国内,会诞生出一个佛门宗派来?”
“你这话问得好生古怪!”张猛撇撇嘴道,“轩辕黄帝是如何知道后世会出来一个佛宗的,我们怎么会猜得到?要问,你也该问那个守陵人才是。”
众人都被他说得一阵无语。
徐元兴笑道:“张兄,我想宁兄的意思,应该是这佛宗的寺庙和道门的道观中,有可能藏着什么关于黄帝陵的秘密。至于轩辕黄帝是如何能够预测到后世的,这种神通,已经不是我等可以想象得到的。”
“元兴所言极是!”燕无双抬头望了望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那山体虽然说不上陡峭,但却一眼望不到山巅所在的尽头,若是要徒手攀爬而上,只怕没有一年半载,休想登顶一观。
“那现在怎么办?”一名武者出声问道,“这片小洲是我们在水上行进了一天一夜才看到的唯一一片陆地。天知道在这片汪洋中还会不会有其他的陆地,若是不进去查探一番,只怕大家也是不肯甘心的。”
宁方圆看了看己方的同伴,目光又落在燕青和刘邦的身上:“你们以为如何?”
“我等前来此地,自然就是为了得到黄帝陵中的宝物。既然到了此处,若是不都进去看看,我想谁也不会甘心的。”燕青点点头道,“不过,这寺庙和道观出现的蹊跷,恐怕不是善入之地。若是大家决心一探,我看要先做个周详的计划才好。”
“燕兄所言,正合我意!”宁方圆亦点了点头,“依我看,大家还是结阵而入。不过这寺庙和道观,不比这里地形开阔,所以我们这‘四方阵’,也必须好好调整一下才是。”
当下,众人按照各自的修为强弱,重新穿插组合,分为三组;每一组各自结成一个“四方阵”,而三组之间,同时又以三角形的位置,重新组合成一个攻守兼备的“三才阵”,以应付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
寺庙的大门虽然不宽,但内里的面积却远远超出了众人之前的预料。
这座寺庙,竟是有大半部分都是建在山腹之内的,露在山脚处的,仅仅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三组人马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空旷的广场,绕过一座山外的大殿,眼前赫然出现一闪通往山腹内部的大石门。
这扇大石门高约五丈,宽有三丈,足够近二十人同时过门而入。石门所用的石料,便是取自这座大山,门上还雕绘着一幅幅“飞天图”。
张猛几步走上去,就要以真元推门,却被宁方圆一把拉住了:“稍安勿躁,不要冲动。”
张猛有些不满道:“刚刚不是都计划好了么,怎么这会儿又墨迹开了?”
宁方圆看了他一眼,扭头对刘邦说道:“刘邦兄,我听闻刘氏皇族有一门秘技,能够将数十人的真元暂时集中到一个人的体内,却不会导致此人爆体而亡,还能将这股力量尽数发泄出去,是吗?”
刘邦虽不明白宁方圆询问这件事的理由,不过此事也不算是什么秘密,所以他很干脆地点了点头,承认道:“不错,的确有这门秘技。”
“好极了!”宁方圆轻轻吐出一口气来,好像是轻松了许多,他看着刘邦,点点头说,“那这扇石门就请烦劳刘氏皇族的兄弟们了,我等为你们护法。”
刘邦一愣,但随即便明白了过来。
他仔细地看了看石门,这才点点头说:“若是这石门的厚度在五尺之内,十丈距离,合我们几十人的真元,应该能够推开。”
众人这才明白宁方圆的意思,原来,他是担心石门推开的瞬间,会启动什么机关或者激发什么禁制。想想那近六千名惨死在三界湖中的武者,这些人的心中不免也都紧张了起来。
也许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下过什么禁制,令那守陵的蛤蟆妖兽不能亲自杀戮进入之人,但,既便如此,在这只蛤蟆妖兽的算计下,还是有近六千人死在了外面。此刻,想要一探这不知名高山的山腹,谁也不敢保证,这两扇大石门被推开的瞬间,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妖兽亦或是禁制出现。
刘氏皇族的几十名弟子排众而出,以刘轩为首,其余人依此成扇面排列站位。刘邦站在一旁,并没有加入其中。他虽贵为太子,是族内早就选定的下一任继承者,但要论修为和实力,还是当以这位二皇兄刘轩为众人之最。
第两百七十三章 一次性神器(二)
“此法需要时间将真元积蓄到一人身上,而且一经施展,承载真元之人,在一个时辰内,都没有办法再将真元运遍全身,所以待会儿,务必要保护好刘轩。”刘邦小声在燕青的耳边说道,“这宁方圆智计绝不逊于其父,我们双方如今虽然是盟友,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放心吧,我心中有数。”燕青点点头说,“别忘了,我们身上还有弈靖前辈赠予的宝物,。撇开这些不说,我想洪门、青帮和扬州商会的这些武者当中,也未必有人能和元兴斗得旗鼓相当。”
想起徐元兴那需要一刻钟时间蓄力施展的越级武技,刘邦的心中顿时安稳了一些。
“开始!”这时候刘轩弈靖摆好了姿势,准备承受身后几十名同族弟子的真元嫁接。
“护!”一声令下,燕家弟子成伞状分开,护在刘家弟子周围,洪门、青帮和扬州商会三家的武者也各自擒着兵刃,小心翼翼地盯着前方。
片刻功夫,一个以刘轩为中心的小圆便构筑完成,小圆的缺口,正对着这扇高大的石门。
“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总觉的有些奇怪。”徐元兴此刻就站在刘家弟子的身后,他的双手正借着一道前所未见的手印,缓缓聚在丹田的位置上,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道手印,和那“翻云覆雨印”的起手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猴子正盯着面前那扇石门看,闻言,顿时传音道:“你的灵识接受过老大念识的传承,所以灵觉变得比爷还要强大。既然你感觉有古怪,那十有八九就有古怪!”
“可是,我却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让我有了这种古怪的感觉。”徐元兴皱眉道,“我方才思来想去,总觉得我们好像是漏掉了什么关键的东西。别的不说,单单就是这座寺院,还有那座道观,怎么会被轩辕设置在这种地方?如果这一重的世界真的是以那个传说构筑而成,那么,这里,一定是那‘须弥山’无疑了!只是须弥山的山脚,为什么会同时出现佛宗和道门的建筑……轩辕把这寺庙跟道观摆在这里,究竟是想告诉我们这些后来者什么?”
猴子耸耸肩道:“你问我,我问谁去?谁知道轩辕那混蛋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来着!‘大千世界’的传说,仅仅就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没有人知道这个传说是缘起什么时候,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当年,老大走遍千山万水,寻找天下各种草木,也曾经发现过不少遗迹。但是,这些传说中极有可能是神话时代产物的遗迹,却根本不像传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它们仅仅只是一片死物罢了,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的灵性。”
顿了顿,它有些不以为然的继续说道:“要知道,传说这种东西,很有可能在流传的时候,就被一点点地夸大了。正如你们所谓的上古部落时代一样,我和老大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仅仅是比你们多掌握了两种修炼的法门而已。一旦你们掌握了‘术修’和‘体修’,实力想要达到哪些战士的标准,还是不困难的。”
“话虽如此,但这佛宗和道门毕竟是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