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的经典事儿-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净师道:“这个女孩能得到娘娘的抬爱,那是她莫大的恩惠了。但哥哥一直很爱他的女儿,臣尼不能作主,需要与哥哥商量一番。”
  于后道:“你哥哥胡国珍也是朝廷大臣,自然得需要得到他的意愿,方可相召。你现在赶快回去,与你哥哥说说。“净师奉了于后命令,直奔国珍家前去说明。”“这个时候仙真才回来,正在堂中告诉于后来优厚款待之事。”“忽然报告净师到了,父亲女儿接见,两方入座。”
  净师道:“方才正宫有命令,拿宫中女官未备,想选淑女,很喜欢仙真德性情温柔,仪表俊美文雅,要奏知皇上,纳在后宫。特令我来作合,不知道哥哥意愿如何呀?“国珍道:“于后虽然宽厚仁爱,而高妃正当受宠。我的女儿入宫,恐怕她最终可能会被抛弃,这会耽误她的一生。我认为不可。“净师道:“你不记得占卜的话吗?进宫以后如果生太子,富贵必来。“她回头看仙真道:“你的意愿如何?“仙真道:“身为女子,恨不能光耀门庭。入宫如果有奇迹,也可以荣耀与父母,这是女儿的愿望。“国珍看到自己的女儿仙真愿意了,自己也就不好推辞了。”
  净师入宫复命。第二天,就有天使来下聘宣召,国珍只得送仙真进宫。皇帝见仙真虽不及高妃之美,而容颜也是不合群,于是就任命她为充华。于后见她,越来越喜欢,拨给宫女十二名,赐她住在紫华宫。充华心里本觉得圣上会眷恋自己,可是她低估了圣上。因为高贵妃得宠,皇帝没有心思留恋她人。仙真在宫里的几个月,都没有见圣上一面。”于后后来不高兴的说:“皇帝如果对此女没兴趣,不就是本宫的错了。“一天,充华来拜见于后,于后知道仙真来了,于是就命令她说:“今天皇上一定会到这里来,本宫请圣上同到你宫。你赶快回去,设宴备候。“充华领命令。不久,皇帝和皇后果然到来,充华接驾。皇帝赐坐在旁边,然后对充华说:“今日,你不可不做主人。”
  充华设宴上来,皇帝和皇后坐在上席,亲自陪饮。原因是充华福至心灵,对对合意,皇帝非常高兴。于后说道:“听说你善于吹箫,试着吹奏一曲助酒。“充华承命,就拿出箫吹给圣与后。果然声情婉转,余音绕梁。皇帝心里甚是欢喜,拖延到晚,到了晚上,皇帝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于后命宫女扶帝入睡,对充华说:“今晚你要小心侍奉皇帝,不可大意。充华道:是,娘娘。”“于后说完就起身走了。这天晚上,充华热心伺候皇上。到了第二天,皇上才知道自己在充华宫里,皇帝回想昨天的事,笑着说:“于后来真是世间贤惠的妻子。“从此刻开始,充华经常得到皇上恩幸。六宫听到之后,都赞扬于后贤德,希望她早生太子。不久,于后来果然怀孕,数月之后,于后生了一个儿子。皇帝非常高兴。群臣进宫祝贺。下诏免除粮食税,全部赦免轻重罪犯。因为阴谋叛逆子孙也得到释放。于是元禧的儿子元翼等人均得到了释放。”
  彭城念其可怜孤苦,收养其在家。元翼年已十七,痛遭家变,哭着告诉彭城说:“父亲去世五年,还埋在浅土,希望叔父可怜家父,如能告知天子,允许家父改葬,倘若可以,虽死无憾。“彭城念他的孝心,带着元翼入朝,将改葬在咸阳的意思乞恩与皇帝。
  皇帝大怒,说:“逆臣的儿子得蒙赦免,已是朕的宽典,朕不允许!皇帝深深责备彭城。元翼返回,得知皇帝怒气未消,怕有后患,于是同元昌、元晔乘机向南投奔,梁武帝采纳了,封他的职务和父亲一样。边境官员上报,高肇听闻,入宫对皇帝说:“元翼的背叛,彭城是放纵的。于是皇帝恨透了彭城。高肇(zhao)因于皇后生了儿子,皇帝宠爱日盛;高贵妃没有生子,害怕皇后永久被宠,秘密派人将计划告诉高妃,让她想方设法除去于后母子。
  一天,正遇上了于皇后生日,众妃嫔都入朝祝贺,于皇后赐宴。皇帝和皇后坐在上席,其余嫔妃依次排坐。宴席结束,高贵妃上奏皇帝道:我感谢娘娘大恩。明天臣妾准备一壶小酒,想请陛下与娘娘驾临迎仙宫,尽情欢喜一日,希望陛下采纳。皇上对于皇后说:不可辜负高妃的诚意,我们明日一起去好不好。于皇后道:皇上竟然说了,臣妾理当得去了。皇帝道:好,太好了。”高贵妃道:谢皇后。”
  第二天,皇帝和皇后一起来到高妃所内共宴。宴后回宫,于皇后就感觉身体很不舒服,闷闷不乐。三日后,于皇后对皇帝哭诉道:“我最近有疼痛,担心不能救治,恐怕要永别陛下了。希望陛下抚养太子,使他平平安安的长大,如此,臣妾死了,也定感谢皇上的大恩大德。“说完,于后就就死了,年仅十九岁。皇帝很悲痛,百宫都哭了。大家都怀疑高妃杀害了于皇后,但都是敢怒不敢言。
  高贵妃害死于皇后,听宫中人议论纷纷,于是想到太子日后如果知道是自己杀害,必定怨恨高氏家族,贻祸不小。高妃知道太子有个小毛病,于是秘密地与高肇谋划,贿赂御医王显下药杀害了太子,太子于是就死亡了。大家都知道是高氏所为,但是关键是皇帝也不研究。高妃被皇帝专宠,高肇掌权在外,就算于烈父子也不敢与他对抗。
  高肇忌恨宗室诸王,每次都在皇帝面前百般离间。北海王元祥为人放荡不节,但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因为他与高肇不和,于是高肇就在皇帝面前诋毁他,说他结党,意在反叛。皇帝相信他,交付大理寺,废为庶人。高肇秘密派人杀了他。
  京兆王元愉,孝文帝第三子,皇帝的弟弟啊,性急性紧急,拒绝爱文学,邀请名人,朝野称赞他。也为高肇忌恨,向皇帝进谗言说:“元愉近见陛下丧失孩儿,高兴欢喜,对按次序应当授予帝位。近来大量散发财物,招集羽党,恐怕这不是国家之福。
  高肇又道:“因为瑶姬的事情,他常常怨恨朝廷。先是元愉正妃子于氏,就是于皇后的妹妹。元愉为徐州都督,纳杨氏女,名瑶姬,容貌美丽,歌舞绝伦,受宠与专房,逐渐上位做了正妃。她抱怨,回到朝廷申诉与皇后,并且说瑶姬有子,将来一定会夺嫡。于后听了很生气,立即召瑶姬入见,责备她轻慢主母,仗恃宠信无礼之罪。命令将所生的儿子交给于正妃抚养,瑶姬不愿意。于后生气。皇上因为于后,也多次责备元愉。元愉深为怨恨。”
  高肇说完,皇帝听后也不能不怀疑,立即下令逮捕调查。诸王宾客,只有京兆王门下最多,皇帝发怒,杀了他最宠爱的三人,其余的人都被流放外郡。召京兆王入内廷,打了他五十廷杖,出任冀州刺史。”左右亲王都不敢救援,只有彭城王哭着劝谏说:“元愉年纪还小,留在京中可以教育。如果把他贬为地方官,谗言离间。一旦奸邪的人制造罪名,怕陛下不能保全手足之爱。”
  皇帝说:“王法无亲。这件事叔叔不要管,我有一件事要跟叔叔建议。“于是命令百官全部撤退,独留诸王赐坐。皇帝说:“自己皇后离世,中宫之位久虚。现在朕要册立高妃为皇后,诸王认为可行吗?”
  彭城劝谏道:“私家显贵,这不是国家之福。妃叔高肇身为皇舅,又娶了公主为驸马,尊荣极了。但是他心眼太坏,多次迷惑圣上。若是立他妹妹为皇后,等于是给高氏又增加了一个亲戚,,久而久之,他必会骄傲自大,容易自满。到那个时候,一定不利于国家。希望陛下另外选名门以正坤位。
  皇帝勃然色变,与诸王道:你真的不愿朕立高妃为后。诸王心里道:若是立了,国家必亡,皇上,那个国家不是毁于奸人手中,那高肇屠杀人才,祸害国家,你都不管。”“皇帝道:叔叔,你在想什么。褚王道:皇上,臣劝皇上三思。望圣上另选她人。不要立高妃为后。皇帝道:行了,朕会考虑的。你退下吧!彭城王道:臣告退了。”皇帝已经私下同意要册封高妃为后,所以彭城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正始五年七月甲午日,皇帝亲临大朝,颁诏天下,册立高妃为皇后。群臣上表祝贺。高肇因见彭城有劝阻之意。更加心怀怨恨。”
  京兆王元愉认为自己没有罪却被降职,心怀怨恨。又听说高肇多次在皇帝面前谗言离间骨肉,不能忍受,于是占据冀州谋反。假称得到了清河王秘密书函。”“说高肇弑君叛逆,皇帝已经去世,天下无主。祭坛与信都南面,当了皇帝,改年号延平。率军进攻皇宫,以讨伐弑君之贼。长史杨灵、法曹参军崔伯骥不服从,杀了。邻郡听说他反了,飞马到京城上奏报告。
  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对高肇说:“你的话真的不假,他真谋反了。“于是命令都督李平发兵讨伐。先是彭城王曾经保举他舅舅潘僧固为长乐郡太守。郡归属冀州。元愉反叛,逼他从军。”
  高肇就想借此机会给彭城王定罪,于是上奏道:“元愉谋反,彭城王确实知晓。现在他的舅舅潘僧固在元愉军中出谋划策。彭城将作为内应,必须首先杀掉他,以绝后患。“皇帝没有马上相信,对高肇道:“彭城叔叔就连先帝都称赞他的忠诚,朕不相信他会谋反。
  高肇见皇上不相信彭城王会谋反,暗里想:想害彭城王,一定要得到他的私人首先报告,若是得到,还怕皇帝不怀疑。于是暗中引诱他的手下中郎将魏偃向、防合将军高祖珍,引入密室,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你家彭城王反叛吗?二人回道:什么,谋反。高肇道:彭城王与元愉勾结,让舅舅潘僧固帮他谋反,皇帝已经知道了。”
  二人道:“我大王向来忠于国家,一定没有这种事。“高肇说:“你们罪和叛逆没有区别,要是想死在我的眼前,你们就帮彭城王吧!“二人非常害怕,跪在地上请求赦免。”
  高肇看二人下跪求饶,高兴说:“你们若要保全性命,需写奏折递交与圣上,说彭城谋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