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存幻影-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轲问道:“可知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相传,道祖乃在此著五千字《道德经》。
  孟轲言道:“欲访关尹子故居。”
  关尹子是何人我不知,许是阳界中赫赫有名者,到得阴界还有人拜访。
  ……
  ……
  即刻动身,没有停留。
  我们前往函谷关,途中并不经过长安,故而也无法去见老师。
  可是,我终究没办法到达函谷关,因为,我要回去了。
  在我离开阴界之前,孟轲看了我一眼:“原来如此。”
  我不懂他说了什么,只是天旋地转之后,出现在实界昆仑山脚下,身旁并没有老王。
  老王是离开了?还是依旧留在阴界?
  我不知道,因为我在阴界呆的时间不算太短,所以不确定他到底遇到了什么。
  天色已经不早,这里的空气逐渐凉下来,让我有点不适,活动下身体,快步离开这里,再次来到同胞家里住下,并向他们打听老王的事情。
  但他们在我们离开后并没有见过老王,同时我也从他们这里得知,我们一共离开了十三天。
  次日,告别同胞,坐车回到格尔,而后,用身上所剩不多的钱住进了一家青年旅舍。
  用手机联系老王无果后,我迷茫了。
  我是被老王带出来的,现在找不到老王,我该何去何从。
  回家?如果父母问起情况,我怎样回答?
  在迷茫中坐了几个小时后,手机铃声惊动了我,看了看,是个陌生的号码。
  希望不要是骚扰电话……
  我心中祈祷。
  电话里传出奇怪的声音,只有一阵阵的脚步声以及听起来和打电话的这个人相距甚远的……嘶吼声。
  这到底是什么?
  忽然,我听到了一个人的低语,连忙按下了录音键,却最终只录下后面的声音,前面到底说了什么终于是没有得知。
  很快,电话挂断,上面显示这电话的来源是那曲市。
  把录音的部分放出来,呆在还只有我一个人的屋子里,开出最大的音量:“……格拉丹东雪山……巴东山……尕(我听的是噶)恰迪如岗雪山……沱沱河……”
  能听清的只有这些,但已经够了,因为,那是老王的声音!
  格拉丹东雪山在那曲县玛飞乡,是长江的源头,而尕恰迪如岗雪山位于格拉丹冬雪山群以西。
  距离格尔不是很远,而且,作为长江源头的格拉丹东雪山、沱沱河都是旅游景点,一年不知道需要接待多少游客,所以,倒也不怕有心人看出什么。
  ……
  ……
  坐车来到那曲,而后,检查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后,来到了格拉丹东雪山脚下。
  格拉丹东雪山已经成为一个景区,并且知名度还算比较高,当然,它的门票是免费的。
  如果是以前的我,不免要对其他的名山大川吐槽一番,但这次事情恐怕有些紧急,我也没有了这样的心情。
  大部分人来到这里都要去雪山东面山脚下看看岗加巧巴,也就是那个瑰丽的面积约八百平方公里的冰塔群。
  可我没有那个心思。
  格拉丹东雪山是面积极广的,而且,老王在电话里还提到了沱沱河、巴东山以及尕恰迪如岗雪山,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找到他。
  望着这样高耸入云的山脉,我不知道该从何处找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有人过来叫住我:“小伙子,你就这样上山啊?就你一个人吗?”
  我回答道:“是啊!”
  他摇摇头:“不行的,一个人上不去的。就算可以,你又没有登山的装备……”
  我回答道:“我想您是误会了,我不是要登山,而是在山里面随便看看。”
  那人恍然大悟:“那也要小心啊,毕竟,这地方每一处能说真正安全!”
  皱眉走进格拉丹东雪山的地域,发现东西南北无法辨别,还是只好随意选一个方向走去。
  路非常难走,尤其是我穿着休闲服、棉鞋而不是运动服、运动鞋的情况下。
  晃荡着走在山路上――不,应该说没有路可以让我走,只能自己走出一条路。
  这时候,一个不察,我被石头绊倒,又因为是在坡上,就那么滚下去,期间我尽力双手抱住头。
  停下来后,我浑身疼痛,根本站不起来,可是,眼见就要黑了,总不能在这里过夜吧?
  我支撑着坐起来,在这个角度,看见了一个隐秘的洞穴。
  这洞穴有半人高,因为洞顶有一块很厚的岩石挡住了洞口,所以,不是意外摔下来,很难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洞穴。
  要进去吗?万一里面有什么毒物呢?
  但是,现在自己这种情况,应该也很难爬上去并且回到人类的聚集地了吧……
  那么,还不如拼一把。
  我深吸一口气,忍住身上不断传来的痛苦的感觉,站起来,挪动自己的脚步,弯腰走进了洞穴。
  洞穴里是另外一番天地:高不下三四米,宽也有一两米,有明显人工开凿的痕迹。
  是什么人在这里开凿洞穴?又有着怎样的目的?
  既然是人工开凿,那里面应该不会存在毒物――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
  可是,既然是人工开凿,就说明里面很有可能存在机关!
  我小心翼翼,尽量放轻脚步,可是,因为受伤的缘故,我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抬起来痛苦,可放下的时候控制速度又何尝不痛苦?
  可是,拖着地走声音更大,所以,只能强忍着痛苦前行——哪怕眼中已经有了些许的泪水。
  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是,也不是一个吃过苦的人,所以,遭受了这样的苦痛现在我还能把眼泪忍在眼眶中真的很不容易。
  咬牙坚持了许久,终于再没有力气走下去,扶着洞壁慢慢坐下来,看了眼遥远的洞口,又向洞穴深处看了眼,忽然发现,洞穴深处似乎是有光亮的。
  那……是什么?是出口吗?
  我抹去已经所剩无几的泪水,却还是看不清远处到底有什么。
  要不要过去看看?
  我内心挣扎。
  最终还是决定过去看看,因为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太过黑暗,就算有危险我也意识不到。
  我又开始慢慢挪动自己的位置,看着洞壁,向着光亮的地方。
  突然,感觉洞壁被我按下去一块,于是传来了机构活动的声音。
  什么东西?
  我不敢动弹,怕自己的动作会引起不好的连锁反应。
  很快,我发觉声音是从头顶传来的,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被打开。
  我把自己的位置挪动了些许,避免有东西落到我头顶,同时死死地注视着洞顶——当然,因为太过黑暗,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但仿佛这样看着就能让我安心。
  很快,一个黑影落下来,震起地面的灰尘,而我也隐约看出那是一块巨石,挡住我回路的巨石。
  凭着手机上的手电筒走进巨石,看见了巨石上写着“壹入此地,不得回頭(繁体字:一入此地,不得回头)”。
  连“回头是岸”的机会都不给了吗?
  我转过身,为了节约电量而关闭了手机上的手电筒,继续向光亮移动。
  然而,那地方仿佛是可见而不可及,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根本没有缩小。
  这是怎么回事?
  我扶着墙停下来,开始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光亮的距离和我的距离根本没有缩短?
  习惯性地回头看看――因为刚刚还可以看到洞口,所以总是回头。
  可是,这一回头,让我惊骇——惊骇也完全没有办法形容我此时的心情!
  我隐约看到,那巨石和我的距离根本没有拉开,我依然在巨石旁边!
  这怎么可能?!
  难道我之前根本没有走动吗?一切都只是我的错觉吗?
  不对!
  我再次打开手电筒,照向身后的巨石,果然,上面没有那八个字。
  所以,我也就明白了。
  那光亮确实是存在的,但是,这洞穴的洞壁是有弧度的,而且,这弧度小得让人在黑暗中根本感受不到,同时,我身后的洞壁应该全部都是巨石堆积的。
  我沿着巨石向后走,发现果然如此,这边的洞壁全是巨石堆积而成,所以,无论我在哪里回头看,看到都是巨石。
  那么,是要我一直开灯走下去吗?
  但是,手机的电量不够用啊……
  那么,怎么办呢?跟着洞壁走显然是不现实的……
  突然,有一个问题冲入我的脑海:为什么我们一直看到那光亮?
  我抬头,看向光亮之处,终于有些明白。
  那边必然有个极大的空间,能够让我不管怎样都可以看到。
  所以呢?有什么办法到那边去吗?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走出一个圆来,那么,最后该如何设计出那片光亮呢?就让它突兀地消失吗?
  难道说,走到一定的角度光亮就会消失?
  所以说,那边的巨石中间必然有着一个能够通往光亮之处的地方……
  既然如此,就开始寻找吧。
  ……
  ……
  没有,为什么会没有?
  我摸索了很长时间,却都没有发现那所谓的通往光亮之处的“通道”,是我的猜测是错误的吗?
  那么,如果我的猜测错了,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样诡异,莫非能是“鬼打墙”?
  鬼打墙,又称鬼砌墙、鬼挡墙,传统上民间对夜里或郊外、坟场独自在路上迷路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在夜晚或郊外行走时,分不清方向,自我感知模糊,不知道要往何处走,所以老在原地转圈。
  可是,对于鬼打墙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遇到鬼打墙之后会陷入一种幻境,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那么,我该用什么办法确认这是不是鬼打墙呢?
  我扶着巨石,坐在地上,看着远处的光亮。
  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