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6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么多年的信誉培养,至少朝廷发行的这个银票,已经被大明百姓认可。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一出,引起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全都在说这个事情。
  “老王,我准备去把银票换回来,还是银子来得踏实啊!”
  “为什么,银子太不方便了吧!之前的时候,别人用一两银票都能买你一两一钱银子的东西,你都乐意,你还担心这银票会变得不值钱?”
  “你不知道啊,我祖上就是被大明宝钞给坑苦了,要不然,我那还用到处做买卖,就直接是个有钱公子爷了!”
  “那倒也是,被大明宝钞坑了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不过如今可不一样,难道你还信不过皇上?”
  “啊,不是这个意思,皇上英明神武,又爱民如子,我怎么可能信不过,但是……但是……”
  “别但是啊,你看,皇上在圣旨中都说了,这多印的银票是必须要印的,要不然,银票变得太值钱,就是什么通货紧缩,那样会害了很多老百姓的!再者说了,那多印的银票,是以来年国库收入为抵押,难道你害怕皇上赖账不成?”
  “不不不,皇上怎么可能会赖账。不是……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是肯定不会赖账的!”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去换银子?要不这样好了,你也别去银行换了,我这里有,正愁银行那边换银票排队,我们换得了!”
  “呵呵,老王,回头再说,回头再说,我先回家再和娘子商量下。”
  “……”
  类似这样的对话,就在京师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身上发生。
  如果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前颁布这种旨意,压根就没人会鸟,谁信!
  就算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后,比如崇祯十二年,或者是十三年吧,崇祯皇帝已经取得了一些战事胜利,提高了他的威望。可还是不足以会有这样的对话。
  如今的崇祯皇帝,那是光复了整个辽东,把祸害大明多年的建虏给剿灭了。国内流贼就更不用说,还有南涝北旱的防治救灾,一心为民的施政,全都深深地改变了百姓对皇帝的看法。
  加上朝廷一年比一年有钱,百姓也不担心,朝廷国库会发不出钱来。在圣旨出来之前,又刚好是还粮的事情,对于崇祯皇帝的信誉,加上了浓浓的一笔。
  如此情况之下,在崇祯皇帝的基本盘,也就是京师之内,就算有人担心,想要用银票去换回银子,也会被人说得改变主意。
  因此,在旨意一出的三天内,第一天,用银票换回银子的人是有一些;可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拿银子去换银票的人反而更多了。
  第三天的时候,局势明朗,银票这个事情,以前怎么样,现在就还是怎么样,全然没有被皇上所说的,会多印一百万两银票的事情给影响到。
  这一天开始,京师的街头巷尾,已经开始转移话题,纷纷都在聊着,皇上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竟然连这钱贵钱贱对民生的影响都说得头头是道,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到的。最终,就只能归结为天纵圣明,别人没法比的那种!
  在京师之外的其他地方,有一个规律,离京师越远,崇祯皇帝这道圣旨的影响就越大。特别是大明西南一代,不怎么见识过皇帝手段的地方,影响就更大。比如贵州、云南等省,银行的银子甚至都出现了挤兑完的情况。没办法之下,只能从邻近省份,或者以赋税为抵押,等到银子到了再兑换。
  出现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是有预料的,没关系,时间能证明,那些人都是白担心的。
  当然了,此时的崇祯皇帝,还不知道远方的情况。
  在有关银票的圣旨颁布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开始考虑百姓看病这个事情。刚好东厂提督王承恩把东厂监察民间的奏章送了过来,有喜事,自然是会加以说明,讨皇帝开心。
  只见王承恩双手呈上奏章,而后笑着恭维奏道:“受陛下感召,如今京师很多医师都那么做了!”
  崇祯皇帝冷不丁地听到这话,有点搞不明白,一边顺手接过奏章,一边顺口就问道:“做什么?”
  “多行善事,是为持身之道也!”王承恩的脸上都是笑容,说这话的时候,甚至还摇头晃脑了一下,“如今京师的医馆大部分都有半天义诊,不收百姓诊金,为他们自己积福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自然也是高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展开那份奏章,快速看了一遍。果然在里面有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个情况。
  看到这,崇祯皇帝心中忽然一动,对于怎么设立公立医院的事情,顿时就有了主意。
  想了一个思路出来之后,他便又召集司礼监和内阁,以及户部尚书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什么?陛下的意思是要设立安济坊?”首辅薛国观有点惊讶地确认道。
  崇祯皇帝听了,摇摇头说道:“不是安济坊,而是一种综合的诊所,以百姓能接受的看病成本为百姓看病,不至于普通百姓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而耽搁了病情!”
  所谓安济坊,其实是为控制疫情而专门设立的救护所,同时也是隔离点。这个,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汉武帝、汉平帝时期,都是在《汉书》上明确记载的。
  之后的朝代也都有类似的机构,不过都是控制传染病,也就是疫病为主。而崇祯皇帝这个,其实和以前的这些是有本质的区别。
  只听崇祯皇帝给这几个臣子解释道:“朕之前微服私访时遇到的一个看病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已经听说过了。就是这个事情,让朕觉得,必须给朕之子民做点事情。而如今刚好京师各医馆都有半天义诊之举。因此,朕想着,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
  看到他们在仔细地听,崇祯皇帝便继续说道:“这个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由朕派太医院的御医坐镇,而京师各医馆的医师,经过御医考核通过的,可在大明国立综合医院坐诊半日。他们的诊金,由国库支付,百姓不用出钱,或者出很少一点钱。而所用的药,也以成本价给病人。如此一来,朕的子民中,那些不富裕的,便也有个能看得起病的地方!诸卿,以为如何?”
  “这……”户部尚书听了,明显就犹豫了。
  崇祯皇帝一见,便笑着对他说道:“当然,这个钱也可以由朕出,那这个就要改名为大明皇家综合医院。卿等以为如何?”
  一听这话,户部尚书立刻便有点尴尬地奏道:“陛下,还是叫大明国立综合医院为好!”
  设立这种医院,那是真正的惠民之举,以后可以大吹特吹的。如果传出去,说他当户部尚书的,舍不得出这个钱,那么他的名声必然会臭。
  看他这个反应,崇祯皇帝笑了,殿内其他人也跟着笑了,甚至连他自己都笑了。很明显,文华殿内的气氛还是可以的,毕竟这国库有钱,就有底气不是。要不然,各部都能为来年预算吵翻天,又哪来的钱去设立什么大明国立综合医院。
  在轻松地气氛之后,首辅薛国观还是出列奏对,指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这个医院本意是为了那些没什么钱看病的。可是有御医坐镇,其他坐诊医师也都是受到御医认可的,那京师有钱人家不也都挤到这里来看病了?还有,百姓要是都到这里来看病,那京师的那些医馆怎么办?那些医馆,必然是会受到影响的!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承认,肯定是有影响的,薛国观所提的问题中,哪怕到了后世,都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公立医院,人满为患。
  但是,这做事情,还是要看是否是大部分百姓受益。如果是,那就值得去做了。如果能达到当初设立的目的,那也是值得去做的。
  朝廷收来赋税的目的,不是说为了帝王将相的享受,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看病是个大事,当然也是用之于民了。
  在崇祯皇帝的坚持之下,经过一天时间的讨论之后,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的圣旨,便公告天下了。


第605章 自上而下的推进
  “什么,大明国立综合医院,这是什么?”
  “你真笨,医院,就是医师的院子,也就是说,里面全是医师,懂么?综合,是说可以看各种病,国立,当然是国库出钱设立,不再是什么人自己搞的看病地方了!”
  “那这个什么医院有什么好处么?”
  “你不知道?这医院看病不但省钱,而且还有御医坐镇的啊!”
  “御医坐镇?该不会所有御医都给大家看病,那宫里头怎么办?”
  “这倒没有,这圣旨中是有说御医坐镇,但是看病的大部分医师,还是京师各种医馆的医师,不过你放心,肯定没有庸医,都是经过御医考核通过,有真才实学的医师才可以坐镇的!”
  “哇,这么说,以后看病,那肯定是去这大明国立综合医院了?”
  “那肯定了,不但便宜,而且还都是名医!”
  “咦,这么一来的话,京师那些医馆怎么办?他们自己的医馆没人去看病,岂不是要倒闭了?”
  “那怎么可能!你想想,京师这么多人,就只是一所医院看得过来么?只是相对来说,京师各家医馆那边会少点病人而已。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
  “不能一概而论,怎么讲?”
  “你不知道,这道圣旨一下,各家医馆全都去报名,纷纷要求去这综合医院坐诊呢!”
  “为什么,他们这是傻了么?难道就图朝廷给的那点诊金,据说也不高啊!”
  “他们当然不会图那点朝廷给的诊金了,他们只是想要一个招牌。只要能去国立综合医院坐诊,那就说明是经过御医考核通过,怎么的都是名医了吧?有这样的招牌挂出去,指不定他们的病人会比以后更多!”
  “对哦,还真是这样。哈哈,这么一来,最终会影响的,就只是那些庸医开得医馆了?啧啧,该,就应该这样,最好让那些庸医开得医馆都倒闭,免得害了病人!”
  “所以说啊,大家都在称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