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见他没有说话,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就又继续奏道:“就算如今大雨刚下,如若骑军出战,或许能追上倭军,但是,要是这雨一直下的话,骑军赢了之后,补给怎么办?随军携带的粮草必定不会太多,就算能坚持到战事胜利,可如何返回辽东?这些事情,且不说道路被暴涨江河阻断之危!”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认真地对他说道:“卢卿顾虑地是,这一点,必须要考虑才是!”
小冰河时期,一直是南涝北旱,因此,崇祯皇帝在北方领兵打仗,倒没有经历过连续暴雨影响打仗的事情。而在朝鲜的这个气候,可能是受朝鲜半岛两边的海洋影响,这雨季一下,是有可能成涝灾的。
原本的话,郑芝龙缴获了倭军不少粮食,有这些粮食补给的话,倒也不用担心出征将士的粮草问题。但是,从窃听系统中,崇祯皇帝知道,郑芝龙除了派人回来报信之外,他还是按照原本旨意,带着缴获来的粮食,浩浩荡荡地继续往济州岛而去。如此一来,就指望不上郑芝龙那边的粮食了。
“没个电话,真是不方便!”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在心里嘀咕道。
连续的下雨,对于信鸽也会有影响。最为关键的是,信鸽传信,那是利用信鸽不管带去多远,都能飞回巢穴这点。郑芝龙要是在皮岛,那还能通过信鸽通讯,只要崇祯皇帝这里有皮岛饲养的信鸽就成。可是,郑芝龙是在海上,正在去往济州岛,也不可能有信鸽真得能认识郑芝龙,飞去他那里的。
心中衡量一番之后,崇祯皇帝便问卢象升道:“以卢卿之间,这接下来的战事当如何为佳?”
“陛下,微臣以为,可等几日,看这雨势是否有停下来的可能!”卢象升显然已有腹案,立刻便回奏道,“如若停了,那说明是微臣多虑了,可遣骑军追击。如若雨势不停,不如等朝鲜之地的雨势过了再发起攻势!”
倭军那边的情况,崇祯皇帝和他说过,因此有所了解。要是皇帝不在这里,还是他领着东江军镇守这里的话,说不定就领军追下去了。但是此时,他根据崇祯皇帝的性格偏好,最终给出了稳妥为主的建议。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又认真思考了一会之后,最终点点头道:“卿言之有理,朕自然是以将士为重。至于朕的敌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朕迟早会收拾他们的。”
郑芝龙的这一步棋已经下了,就算这边不追,到了朝鲜的倭军,也别想好过。崇祯皇帝如此想着,又在心里冷笑一声道:哪怕这些倭军最终跑回了倭国又如何?只要朕要他亡,就是跑到了美洲大陆都没用!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虽然有底下将领过来请战,因为如皇上所说,如今已经下雨了。可是,崇祯皇帝都没同意。
这时候的他,只关心两件事,一是这老天会不会按他的心意来,二是平壤倭军那边的动静。
结果三天之后,这雨还是一点都没停的意思,江河暴涨,撒去朝鲜境内的夜不收也回报,说有道路被洪水冲毁。另外,平壤的倭军等不到雨停,因为粮草难以为续,被迫冒雨南撤,离鸭绿江这边就越来越远了。
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崇祯皇帝便决定不再等了,说明情况,留卢象升领一万军队镇守鸭绿江一带,以防可能的倭军又突然北上,对洪承畴恢复辽东造成影响。
而后,他就领着剩下的军队,班师回京。
至此,大明光复辽东的系列战事,终于落下了最终的句号。
从万历十一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六十二年的辽东建虏之乱,终于被大明镇压。
在崇祯皇帝领军回京师的时候,倭军也在一直南撤。
可是,朝鲜半岛正逢雨季,暴雨之下,倭军南撤自然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路上道路泥泞不说,还常有被洪水所阻的情况发生。要是军中粮草充足,说不定松平信纲还会选择一个地方扎营等雨季过去。
但是,倭军中就是粮草不足,要是待在一个地方不走,鬼知道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没吃得都得饿死!
于是,这倭军南撤,真是唐僧取经,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生病死了的,被洪水冲走的,掉队没了的,各种情况都有,一开始的十万倭军,等他们千辛万苦回到汉城的时候,就只有六万不到了。
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松平信纲欲哭无泪。
在这汉城,照样是粮草不足。而且倭军来到朝鲜之后,没打一次战,至少陆军是没打一次战,就只是做了一个长距离拉练行军,结果就损失了差不多一半人马。对倭军的士气打击,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这种状态下的倭军,也没法再打仗了。松平信纲能维持大军不乱,还能保持建制,已经是不负他“智慧伊豆”的美名了。
看着军中这个情况,松平信纲怕鸭绿江边的明军会追过来,连汉城都不敢再待,在稍微休整之后,就开始继续南撤,同时让人飞报倭国,把情况禀告给德川家光,获得德川家光的允许,让他从朝鲜撤兵。
……
郑芝龙这边,雨季同样对他有影响。虽然是靠海边航行,可有的时候,浪太大也只能靠岸停留。就这么着,走走停停,也是花了比想象中更长的时间,才到达了济州岛。
或者是老天都下雨下累了,郑芝龙终于在一个晴天赶到了济州岛。
难得有晴天,济州岛的朝鲜百姓,不是,如今已经是大明百姓了,很多都准备出海捕鱼。海边更是人多。再待屋里都要发霉了,谁都不愿意待屋里,有钱都不乐意待屋里。
郑芝龙所领水师的出现,顿时引爆了整个济州岛。至少在他登陆的港口这边,那是真得万人空巷。几乎附近所有的大明百姓,全都扔下了手中的活,赶到港口来看热闹了。
林庆业也是闻讯赶来,看着海面上已经离得非常近的大明水师,那浩浩荡荡,几乎看不到有多少船的状况,他就知道,大明皇上交代他的事情,应该是要开始了。
而这意味着,大明应该是解决了辽东建虏。
想着强大无比的建虏可能被大明解决了,林庆业就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水师统领问问情况。
说真的,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除了成为大明人之外,就是看着建虏灭亡!
不过他好歹是朝鲜人,和倭人打交道也多,在焦急等待中,林庆业忽然发现,明军之中,似乎还有几艘倭船。别人可能看不出来,他却能分辨出大明战船和倭船的区别。
如此一来,就又有一个疑惑冒了出来:这是什么情况?
他不可能猜出事情真相,就只能等着问了。
看到岸上的盛况,郑芝龙的旗舰,便在两艘战船的护卫下,最先靠岸。
林庆业是和郑芝龙打过交道的,也认得他的旗舰,便放弃了随便抓个明军将士问情况的急切心情,立刻整理了仪容,然后带着手下官吏,向旗舰上的郑芝龙匆匆迎了过去。
第587章 骄傲
就在旗舰甲板上,林庆业虽然急切,还是恭恭敬敬地带着手下官吏给郑芝龙行完了礼,然后才带着期待之色,连忙问道:“大人到济州岛来,想必是奉旨而来,那是不是打完辽东建虏了?”
这些年来,辽东建虏对朝鲜那也是灭绝人性的,烧杀劫掠成了家常便饭,更因为朝鲜没有山海关之险可以阻挡,到朝鲜就更是频繁,一言不合,就会跑来朝鲜。
到了后来,建虏决定对朝鲜进行灭国之战时,就更是凶残。杀得整个朝鲜,除了侥幸逃入山林、海岛的百姓之外,其他人都被杀或者掠走,财物被抢光,城镇被烧毁。
完全可以说,每个原朝鲜百姓都和建虏有血海深仇。包括逃到这济州岛的百姓,也同样如此。
因此,听到林庆业问出了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便全都竖着耳朵,关切地看着郑芝龙,想要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郑芝龙听了,露出笑容,带着点自豪,双手抱拳,向鸭绿江方向一礼,同时大声地宣布道:“吾皇御驾亲征,已经光复整个辽东,剿灭所有建虏!”
听到最想要听得这话,林庆业他们反而愣住了。他们的心中,就在问着自己问题:建虏真得灭了啊?那么强大的建虏,真得灭亡了啊!
在他们的心中,原本是想着,郑芝龙能远到济州岛,说明辽东建虏应该不足虑了。可是,光复了整个辽东,剿灭了所有建虏,这又是他们再怎么想,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以至于林庆业回过神来之后,他便立刻再问郑芝龙道:“大人,那建虏伪皇呢?那些建虏的亲王呢?”
郑芝龙能理解这些朝鲜人心中的想法,面对追问,也不生气,笑着回答道:“皇上领军,摧古拉朽一般,直下辽阳,活捉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全歼建虏守军三万余人,第三天,赶到沈阳,汇合先期赶到的骑军包围了沈阳。建虏见突围无望,便绝望地自己烧了沈阳城,建虏伪皇和太后等人,据事后查明,皆被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强迫上吊而死,而后,多尔衮本人也是在皇宫自杀再放火烧城……”
林庆业和他手下的官吏听得目瞪口呆,在他们看来,这灭国之战,怎么样都应该是非常艰苦的一战吧,怎么会打成这个样子?那些是曾经那么强大的建虏么?什么时候,他们都变成猪了?
“……之后,活捉爱新觉罗岳托,伪清护军统领瓜尔佳氏鳌拜,和多铎一起受千刀万剐之刑。另外还活捉了伪清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林庆业听到这里,那是真得相信,建虏已经亡了。所有有名一点的建虏,不是被活捉,就是吓得自焚,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实在太厉害了!
确认了这个消息,就见他转过身子,非常激动地对岸边围观的济州岛百姓大声喊道:“建虏已灭,世间再没恶魔建虏了!建虏已灭……”
在喊第二遍的时候,他手下的官吏也一个个都激动地跟着大喊起来,这喊声远远地传出去,让绝大部分围观的百姓都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