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6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不过想想也是,皇上龙体要紧,不稀罕看这一幕,休息也是好的。
  至于他们两人,则在恭送皇上之后,便继续看着火光冲天的沈阳城。
  建虏祸害这么多年,如今终于要结束了,见证这一幕,谁能睡得着?当然,除了皇上之外!
  这一夜,城内城外,十多万人,全都是彻夜未眠,城外的看戏,城里的疯狂。
  一直到东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城里才消停了一点,没有那么热闹了。
  不是城里的建虏不闹了,而是死得太多,人数极具下降,城里虽然还在闹,但动静已经没那么大了。
  崇祯皇帝起床,信步踱步出帐,发现卢象升和洪承畴两人竟然一夜没睡,坐那喝茶看着沈阳城方向。
  见到崇祯皇帝出现,两人都是带着笑意,连忙站起来见礼。
  “两位爱卿,可要保重身体啊!”崇祯皇帝微笑着让他们平身,同时说道,“区区大明叛逆,镇压下去也是理所当然之事。这回头,那是倭国入侵,朕还等着卿等陪朕去江户喝酒看戏呢!”


第564章 开诚布公
  听到皇上说得如此轻松,不管是洪承畴,还是卢象升,都不由得哑然了一会。但他们两个,很快就回过神来了。
  大明这些年,确实有不少叛乱,西北和西南的土司之乱,叛乱规模也很大,波及周边很多省份;还有流贼之乱,祸乱秦晋两地以及中原大地,甚至连凤阳皇陵都被掘了;但是,最大的,还是要属于这辽东建虏叛乱,简直到了势大不可制的地步。闹得最凶的时候,京师都危在旦夕,要全国勤王。建虏控制的疆域,不但是辽东,还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朝鲜,全部都臣服建虏的。
  因此,大明上下,其实对于这辽东之建虏,那是非常重视,几乎就把建虏看成是一国之对手来对待的。举国上下之力,都为扑灭这辽东建虏之乱而忙碌了二三十年。
  因此,对于洪承畴或者卢象升来说,一夜不睡,坐看建虏毁灭,那是相当激动的一件事情。
  但是,对于皇上来说,西北的奢安之乱不算,其他叛乱,包括已有星星燎原之势的流贼之乱,或者这隐约和大明相抗衡,军力上力压大明一头的建虏之乱,都是他亲自出手平定的。满打满算,皇上亲自出手就从崇祯十二年开始算好了,一共也就六年时间而已,中间还剿灭了流贼,抗灾救灾,整顿官场,惩治奸商等等。
  这么算起来,好像灭掉建虏,在皇上这边,确实是不算天大的事情!
  想着这个,洪承畴和卢象升两人相视一眼,皆是一笑,随后躬身回奏道:“谨遵旨意!”
  说完之后,洪承畴又笑着补充道:“不瞒陛下,能灭掉这建虏,对于微臣来说,实在是感慨万分。一个晚上无眠,以此娱之,倒觉得是值得的。”
  崇祯皇帝笑着用手指指他,倒没再说他。
  边上的卢象升却严肃了起来,向崇祯皇帝奏道:“倭国入侵朝鲜,陛下的意思,不但要击败这些倭军,还要跨海而击,征服倭国?”
  这时候,随身内侍已经搬了一把高背椅子过来,崇祯皇帝坐了,先是看了下远处火势还是很大的沈阳城,然后才看向卢象升,点点头说道:“倭国居四大岛,用心经营,还是能养活不少人的,至少比之前全盛时候的建虏要多。”
  说着这话时,崇祯皇帝用手指了下沈阳城。然后看向面前的两名心腹大臣,继续说道:“一旦其国力强盛,人口受限于大海限制,必然不甘心永世只在岛上。他们对大陆的觊觎,不是时间能改变的。以前万历年间有过,以后也同样会有。如果有朝一日,倭国强大而大明正内乱之时,倭国必定会趁虚而入,再图我大明。既然如此,朕就趁大明强大的时候,灭了倭国便是!”
  洪承畴这是第一次听到崇祯皇帝如此开诚布公,不由得很是有点吃惊,感觉皇上志向不小,竟然想到了这一层,并且已经准备去做了。
  而卢象升,要比洪承畴好一点。因为他之前从崇祯皇帝的旨意中,就已经察觉皇上对倭国很在意。
  此时,听崇祯皇帝说得这么清楚了,卢象升便立刻回奏道:“陛下言之有理,如此,微臣愿为陛下之先锋,踏平倭国!”
  洪承畴听到这话,看到皇上脸上露出赞赏之意,不由得稍微瞅了卢象升一眼,心中忍不住暗自说道:“建斗啊建斗,你是不是忘记了你是文臣,不是武将啊!”
  这么想着,他也同样立刻表态回奏道:“微臣这战场武功可不及他,但陛下旨意,微臣必定全力以赴!”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时,内侍已经在他边上摆上了一个案几,倒好了茶水,且温度刚好。
  崇祯皇帝伸手端起,微微呡了一口,稍微思考了一下之后,便有点严肃地说道:“两位爱卿乃是朕的左膀右臂,因此,朕有些想法,倒是可以和两位爱卿说一说的!”
  一听这话,洪承畴和卢象升立刻凛然,他们知道皇上接下来所说的事情,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立刻全神贯注,侧耳倾听,一下把沈阳城的热闹抛到了脑后。
  “算起来,从万历末年开始,我大明天灾便不断,南涝北旱,蝗灾瘟疫等等,皆是不绝。”崇祯皇帝看着他们两人,认真地说道,“为何会如此,卿等可知?”
  这个问题,一下便把卢象升和洪承畴给难倒了。要是换成一般说法,有人会说皇帝失德,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灾祸。
  不过,如今是在皇帝面前,且他们两人又不是普通百姓,会相信这种事情。
  因此,卢象升在稍微沉吟了片刻之后便回奏道:“陛下,此乃天道轮回,据史书所载,天降灾祸,也是常有之事!”
  “微臣愚笨,还请陛下解惑!”洪承畴倒是干脆,猜出皇上会有什么说词,便直接回道。
  崇祯皇帝听了,便对他们两人说道:“此等天灾,皆是天气变冷所致,这中间的具体关联,涉及很多的自然学识,朕就不展开细说了……”
  还真别说,洪承畴和卢象升那是真得在等皇上给他们一个信服的解释,结果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说,就好像他们两人怕是会浪费皇上口舌,就直接略过去了。顿时,这两位进士忍不住各自看了一眼。
  不过他们还真没怀疑,就皇上所说得这自然学识,当朝皇上说第二,又有谁能说第一,这绝对不管身份问题,而是学识。
  “……这种天灾时期,朕称之为小冰河时期。”崇祯皇帝倒没觉得自己说得有什么问题,哪怕他面对的是大明朝最聪明的人之一,他相信要是解释起来,也会让这两个臣子迷惑的,因此,干脆不说,直接总结道,“一如卢卿所言,有史记载,朕可以断言,连同大明这一次,一共是有四次小冰河时期了!”
  说着这话,他伸出左手数了起来:“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而如今,则是在第四次小冰河时期内!”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的脸色变得非常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这几次小冰河时期,全都是天气骤降,引发南涝北旱,粮食大量歉收。由此所引发的后果,两位爱卿应该都是熟知历史,就不用朕来说了。”
  听到他这么解释,想着皇上把如今这段时间也归结为何那几个引发改朝换代的时间段一样,不管是洪承畴还是卢象升,都变得非常严肃起来。
  “大明的情况,两位爱卿也都有看到。”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感慨一下又道,“朕已经是在全力救灾,才勉强维持当前之局面。可接下来呢?国泰民安,则百姓富足,人口必定俱增。而后如何?对粮食需求更大,是也不是?”
  听到这话,洪承畴和卢象升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此时被崇祯皇帝点明国泰民安所导致的后果,不由得相顾无语。难不成,国泰民安还有错了……
  崇祯皇帝没管他们两人在想什么,继续说道:“朕已经引入了不少新的农作物,可在粮田之外种植以补充粮食之不足,也从南洋那边大量收购粮食,一直源源不断地补充国内所需。但就目前而言,也已经尽力了。但是,朕身为大明皇帝,必然要居安思危,提前解决百姓安康所带来的人口俱增而引发的粮食问题,是也不是?”
  听到这话,洪承畴真心地回奏道:“陛下深谋远虑,微臣佩服之至。”
  “大明有陛下,实乃百姓之福也!”卢象升也是深深地感慨,毫无做作之意。
  崇祯皇帝就当没听到他们两人的话,继续给他们讲解道:“因此,朕才要开疆拓土,为我大明百姓开拓出生存的疆域,有足够的粮田,能产出足够的粮食,如此,便能渡过这一次的小冰河时期!”
  不等他们两人说话,崇祯皇帝又马上接着说道:“打下河套,光复辽东,纳朝鲜入大明版图,都有这意思在内。至于征服倭国,也有一点这个意思,但是说实话,就倭国那点岛,朕还看不上。除了之前朕给卿等二人所说得征服倭国理由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听到这话,洪承畴和卢象升能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猜到,应该是为大明百姓开疆拓土,但是,皇上不是说看不上倭国那点岛了么?那这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好奇之下,卢象升不由得问道:“陛下,是什么原因如此之重要?”
  洪承畴在一边,虽然没有说话,却也是微微点头,他同样好奇皇上要说什么理由。
  此时的他们两人,早已把沈阳城的建虏给忘记得一干二净,全部心神都集中在皇帝身边。就连边上服侍的内侍,也偷偷地竖着耳朵听着。
  崇祯皇帝倒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用手一指东方给他们说了。


第565章 深谋远虑
  “在倭国的那边,也是大海的那边,还有一块大陆,远比大明还要大,至少有三四倍那么大。”崇祯皇帝用很肯定地语气说道,“那块土地上,都是一些远古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