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财?”一听这话,他夫人顿时就吃了一惊,明显神色有点不淡定了,连忙问道,“破什么财?难道皇上召见老爷,是要老爷出钱?”
说到这里,她不等李国桢答复,就又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也没道理啊,朝廷又不是以前那样缺钱!怎么会要钱呢?”
“不是要钱!”李国桢听了,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身后侧的夫人说道,“是要粮!”
他也不等他夫人发问,就继续补充说道:“朝廷要抓住战机攻打建虏,但是没有粮食。皇上这次召集群臣,就是商量这个事情。最终的结果,是要各府有余粮的,都把粮食给捐出来!”
“啊?”李国桢夫人听了,意外了一下,随后就马上说道:“原来是这样,那老爷准备捐多少?五石,十石,还是五十石?不能再多了!”
“我倒是想捐个一石意思下就得了!”李国桢听了,有点没好气地说道,“可是,真要这么做了,老爷我这张脸往那里放?”
“……”他夫人听了,无语了一会,回过神来后,就没好气地冲继续往内堂走去的李国桢说道,“你要脸干什么,一石就一石,回头就说家大业大,实在没粮不就得了!”
听到这话,李国桢再次停下脚步,转回身子,看着他夫人说道:“皇上说了,谁捐了多少,到时候都会张榜公布的。你说老爷我要是真捐了一石,搞得满城都知道了,你觉得会怎么样?”
“这……”李国桢夫人听了,迟疑了一下,忽然似乎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带着点惊喜对李国桢说道,“不如你去拜访下嘉定伯看看,他出多少石粮食,那我们也出多少石粮食好了!”
嘉定伯周奎,之前不但被罚三十万两银子,而且还夺去了嘉定伯爵位,禁足府里看圣贤书。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周奎,虽然已经重新恢复了爵位,可家财却绝对不会多。跟嘉定伯一样的话,那肯定是出不了多少粮食的。
因此,李国桢夫人说了之后,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便又补充说道:“我们再怎么样,也没有国丈亲吧?国丈出多少,我们出多少,这已经是尽了本份了!”
谁知李国桢不但没有露出欣然之色,反而皱了眉头训斥一句道:“馊主意!”
“……”李国桢夫人一听,顿时愣了下,回过神来,就有点不高兴了。
李国桢见此,便给她解释道:“皇上事先已经让厂卫调查过各府的存粮情况,你觉得我们府能和嘉定伯府上一样?”
一听这话,李国桢夫人有点傻眼了,连忙问道:“那皇上那边查出我们府有多少粮食了?”
李国桢听到这话,就郁闷了:“皇上没公布,谁知道查出了多少?”
看到自己夫人似乎松口气的样子,他便知道她在想什么,就立刻补充道:“别以为你藏得严实,如今的厂卫神出鬼没的,之前的谋逆大案都能查出来,远在辽东的建虏都能被刺探到消息,皇上又那么英明神武,你觉得能瞒过皇上?还是说,你有胆子敢欺君蒙上,说我们没有多少余粮?”
“……”李国桢夫人虽然身为女人,很少外出,可是,京师可是有砍过几颗欺君之罪的脑袋,这个事情她还是知道的。因此,他听到李国桢的话之后,顿时就无语了。
李国桢见此,叹了口气说道:“就尽力捐吧,要不然,其实脸面事小,被上面惦记了就不妙了!”
听到这话,李国桢夫人极其不甘心地叹了口气:“唉,日子真不好过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国桢因为口才比较好,很讨崇祯皇帝欢心,因此得以受封京营总戎,操练京营。结果等到李自成打上门来了,崇祯皇帝想要用到京营的时候,却被李国桢告知,没兵可用。
史书上,对于李国桢其人,争议颇多。有说李国桢忠勇,在崇祯尸体前痛哭;有的古书说李国桢被俘后唯唯诺诺,舔着个臭脸求生。不管哪种,至少李国桢身为京营总戎,没有带好京营,这罪就大了。而且京营的军饷,每年都有,这个不会少吧!这些军饷去哪里了?
此时,李国桢听了他夫人的话,想起一个事,便对他夫人劝慰道:“皇上说了,等南方的粮食到了之后,会还的。”
“这怕是刘备借荆州吧?”李国桢夫人听了,不怎么相信道,“真当是破财消灾了!”
在崇祯皇帝如今的威势之下,这襄城伯府的当家人,还真不敢欺瞒,只能根据自己的存粮情况预估,交出多余的粮食。
就这么的,京师这边,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有关借粮的布告贴遍了全城,皇亲勋贵,文武百官等各府中,陆续开始出粮食。顿时,在京师大街小巷上,不时可以看到一车车的粮食,打着各自府上的旗号,交往户部衙门设在水门那边的仓库。
只要有人交了粮食过来,就在仓库边上的墙上,就会更新公布,说某某某府上交了多少粮食。一大群人,也都在围着这布告看,对各府交的粮食,评头论足一番。
第一天,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当晚拿到借粮情况的奏章,崇祯皇帝一浏览,便还算满意,没有出乎意料。
周奎那边,周皇后一早就派人过去提醒,应该是受了之前的教训,也可能是崇祯皇帝如今的威望太高,周奎没敢再出什么幺蛾子,就尽着府里的存粮,在早上的时候就交了粮食过去的。
这第一天,基本上是有份在武英殿议事的皇亲勋贵,文武百官交了粮食。接下来的几天,就会是比较关键的了。看有多少人会响应朝廷的号召,跟着交粮支援剿灭建虏的战事。
这跟进的人数多不多,缴纳的粮食多不多,将会决定朝廷能派多少军队出征辽东,在建虏最虚弱的时候给予其灭顶的打击。
基于这个情况,在第二天的时候,崇祯皇帝便微服出宫,亲自去了仓库那边,在边上酒楼二楼雅间靠着窗户的地方喝茶看动静,想要亲自看看交粮的情况。要是现场情况不理想的话,他不介意丢点催化剂活跃下京师交粮的气氛。
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他都快喝完一壶茶了,竟然就没看到有多少人送粮过来。顿时,他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
边上伺候的王承恩一见,便连忙宽慰他道:“陛下,如今时辰还早,街上没多少人。奴婢估计着,各府肯定是等街头人多了,才会送过来!”
崇祯皇帝听见,不由得盯了他一眼。不得不说,王承恩当了东厂提督这几年,确实成长了不少。要是换成以前的他,应该是说不出这个话来的。
“你怎么不说是他们在忙着凑出粮食,因此要晚些送过来?”崇祯皇帝心情好了一点,便微笑着对他说道。
王承恩一听,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连忙回奏道:“陛下圣明,奴婢心思阴暗了!”
“哈哈哈……”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心情又好了几分。
就他们在说话的这个时候,街头上的行人慢慢地多了起来。果然也看见,街头上有各府的车队送粮食过来。
好家伙,这送粮食的队伍,一支支都跟出嫁迎娶的喜事那么热闹。不是敲锣就是打鼓,还有一块块的牌子,要么家丁举着,要么插在粮车上,上面写着某某府上,响应朝廷,借出粮食多少。
不用说,这个情况,其实被王承恩猜中了。
对于这些各府送粮的这个动静,都是可以理解的,崇祯皇帝也不在意。
看了一段时间之后,崇祯皇帝就想着差不多,准备回宫时,情况却突然有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第547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陛下,您来看看!”王承恩一直站在窗口边,忽然对于窗外大街上的情况,感到有点诧异,转头便对在喝茶的崇祯皇帝说道。
崇祯皇帝听见,有点好奇,王承恩不是老练了很多,怎么还有情况能让他感到有吃惊的意思?
这么想着,他便转头看向窗外。只见窗外大街上,有一辆粮车上,堆得满满的都是粮食,但是,就没有旗号,也没有人吆喝说是某某府上。
这种情况,确实是很难得看到!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定睛细看,观察这辆粮车。
赶车的应该是一队父子,穿着都不怎么样,甚至好像那个儿子身上的衣裳有什么污垢。
崇祯皇帝正在细看之时,王承恩已经在边上解释道:“陛下,这对父子,应该是杀猪的。看他儿子的衣裳,应该差不离。很可能他爹是掌柜,穿着要好点。”
经过他这么一提醒,崇祯皇帝再看去时,果然如此,心中不由得同意,这对父子应该不是什么文官武将府邸,也不是皇宫勋贵,只是普通的肉铺生意人。不过看样子,应该比一般人家要殷实,生意应该还不错的。
崇祯皇帝这筹粮的举措,确实是来自后世百万民工支援前线打解放战争的事情,不过他在这大明朝,只是由这个创意,想到让那些吃朝廷俸禄的人,把他们的余粮先借出来而已。就算那些富商,他们的背后都是吃朝廷俸禄的,让他们借出余粮,也是在他的想法之中。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他却没想过他们也借的。如今看到有普通百姓借出粮食,不知道为何,心中忽然有一丝感动,脑海中闪过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
此时,这对父子夹在各府敲锣打鼓的车队中,好像非常地不引人注意。但是,在崇祯皇帝的眼中,却是最吸引他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对于敲锣打鼓的那些,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借出那么多粮食,人家要扬名,也在情理之中,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相对而言,他对于普通百姓竟然也肯借出自己的余粮,他还是感到很震惊的。
崇祯皇帝正在看着,忽然,王承恩带着略微有点惊奇的声音,再度响起:“陛下,您再看那边!”
崇祯皇帝听到,闻声看去,只见不远处正走过楼下的,竟然还有推独轮车的,这似乎是一家三口。
独轮车上左右两边,堆满了粮包,一家之主的肩膀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