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没想到,孔永安过来见他时,却是一脸喜气,确认书房内外没人之后,便欣喜地对一脸愁容的他说道:“老爷,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孔有德一听,顿时精神一振,连忙追问道。
孔永安凑近他,低声说道:“阿济格领军过来的原因已经打听到了,是朝廷王师在发动发起战事,就按之前的约定,开始转移建虏的注意力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孔有德便露出失望之色,叹口气打断了他的说话道:“这有什么用?建虏注意力有被转移么?都派阿济格过来了,我们怎么办?”
“老爷,别急啊!”孔永安一听,也不在意,继续带着喜悦的表情低声说道,“刚才有最新消息来了,说皇上也领军正在攻打海州了。多尔衮下旨,全国动员兵力,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都要出征。不但铁岭这边的建虏要走,连阿济格也要领军赶回去。估计盛京的旨意也很快会到王爷这边,会有相关消息的!”
一听这话,孔有德不由得大喜道:“这么大的动静?还真是把建虏的注意力给吸引走了!”
刚说到这里,他忽然又一下呆住了,过了一会,回过神来才紧张地问道:“皇上带了多少人马在攻打海州,会不会有危险?”
“据说是五万多步骑吧!”孔永安听到孔有德的这个问话,顿时,他也担心了,“这个事儿,会不会过头了啊?虽然建虏的注意力转移了,但是建虏全部动员起来,十万兵马肯定是有的。皇上要不要紧?”
“这……”孔有德一听就急了,不由得再也坐不住,站了起来,紧皱着眉头说道,“皇上远征辽东,怎么就不多带点军队呢?要是皇上为了吸引建虏的注意,结果却陷在了这里,我孔有德岂不是成了我们汉人的罪人?”
之前的时候,他是担心大明吸引不走建虏的注意,这边没法逃跑;可是此时,他又反过来担心大明皇帝那边吸引过头,反而有了危险了。
好歹他也是常年带兵打仗出来的,虽然已经见识过明军的精锐,但是,建虏的军队也不差。在本土作战,还是十万对五万,他不觉得明国皇帝的胜算会高。
正在焦急之时,忽然就听到外面传来叫唤之声:“王爷,王爷,朝廷有旨意到了!”
孔有德听了,便只好放下担心,先去接旨了。
他是铁岭和辽河平原那边来回跑,因此就晚了点接到旨意。
这份旨意,就是孔永安打听到的情况,说阿济格要领兵回去,辽河平原这边,就全部交给孔有德,让孔有德务必做好粮食的秋收诸事,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对此,孔有德在表面上,自然是连连保证。但是,等钦差一走,他就又愁眉苦脸了。
明确了这个情况,反而比以前就更担心了。怎么来接应,这是一个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大明皇帝那边能否安全撤退,这又是一个问题!
想着这些,孔有德愁啊!
不过,对于多尔衮要举国而战的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本人却一点都不急。甚至恰恰相反,他之所以缓攻海州,不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建虏军力过来!
当然,崇祯皇帝倒没想着能一口气打败十万以上的建虏军队,但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在,要想撤退,却是没有问题的。而建虏如今用举国之兵来战,那就等于把建虏所留存的所有粮草物资,都能在这一战中耗个精光。再加上孔有德那边,把建虏赖以过冬的粮食烧掉,可以说,不用付出大明将士们的鲜血,就能饿死建虏,明年再战,估计建虏都可能不足为虑了。
于是,他传了密旨给卢象升,把情况给他通报了,让他做好防御准备,以防建虏在兵力优势之下,分兵攻打盖州。
至于耀州驿,崇祯皇帝并不留兵,建虏要夺就夺去好了。
另外,崇祯皇帝从多尔衮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知道,各地建虏动员的大致情况,再从阿济格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知道他已经领兵马上要到达盛京之后,便放飞了两只信鸽,那是给吴三桂所部的。
做完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就把目光放到了眼前的海州战事上。
之前的时候,定下的是围三阙一之策,不过海州建虏并没有逃跑,反而因为能联系到鞍山驿堡的建虏知道了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反而士气更为高涨了一些。
最先来援的军队,自然是辽阳的岳托所部,多铎听着信使禀告,不由得大喜道:“好,这一次,定要把明国狗皇帝留在辽东不可!”
说完之后,他立刻对信使说道:“明国狗皇帝如今在海州城下,将近五万的大军,粮食物资所带必然有限,需要后方不断转运。只可惜本王如今兵力不足,无法抄其后路。因此,报于你家主子,让他可先派骑军三千,绕过海州,偷袭耀州驿,夺其粮草,不行的话也要毁掉,切记切记!”
多铎一直以为,明军打下耀州驿,并一直占在那里,就是想要把耀州驿作为大军粮草物资的中转站之用。毕竟耀州驿刚好在海州和盖州的中间,且刚好是明国车营运送物资的一天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说,明国车营运送粮草物资,从盖州出发,可以在耀州驿过夜,第二天就刚好赶到海州,是最适合的粮草囤积之所了。
因此,他就给岳托这么一个建议,感觉明国大军如今都在海州这边,耀州驿那边就绝对没有重兵把守,三千骑军出其不意地去攻打,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点,他在这几天观察城外明军动静,也能证明,明军的兵力,基本都已经到海州来了。
不过,他不知道崇祯皇帝把他的想法给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岳托那边,他还没有窃听种子,无法知道岳托是怎么做的。
不过没关系,崇祯皇帝又不是军盲,既然知道了这种可能性,便立刻召开军议,把这个情况当作一种设想,开始讨论岳托那边的可能性。
大明诸将一听,都觉得皇上既然提出了这个可能性,那就绝对是有可能的。于是,他们纷纷讨论了起来。
这几天内,海州的野外,就是大明的天下,因此明军夜不收对于这一带的地形,也都已经了解并报上来,是做有海州地区的沙盘的。
这些总兵就着沙盘一阵子讨论,便把结论呈给了皇帝。在鞍山驿堡外潜伏夜不收,观察建虏动静。如果建虏真派骑军绕路偷袭耀州驿的话,这边就派出军队收拾那偷袭的骑军。反正建虏是要绕路,这边得到情况后再动身,也不会来不及,甚至连伏击地点都想好了,就是之前多铎选择伏击的那个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是海州这边通往耀州驿的主干道,也是适合埋伏的地方。
这么定下之后,就静等消息了!
第505章 他怕!
可是,左等等,右等等,轮值潜伏的夜不收都换了好几拨了,就是没见鞍山驿堡那边的鞑子派兵偷袭。
实际上,不要说偷袭的兵了,就是增援海州的建虏,都不见踪迹。
虽然手下将领们都还信心满满地等建虏出兵,但是崇祯皇帝却感觉有点不对。按理来说,这过去几天,差不多豪格的骑军应该也要到鞍山驿堡了,可为什么岳托始终没有派兵?
不管是豪格还是岳托身上,都没有窃听种子;他们的部下,也刚好没有携带窃听种子的建虏在。于是,崇祯皇帝就只能靠自己来判断了。
面对地图,他开始认真审视之前的想法,以此判断岳托所部的动向。
这鞍山驿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襟辽阳而带海城,东北距辽东重镇辽阳、东南距临溟海城均为六十里左右。地点适中,扼东、西鞍山咽喉处,是明代辽东都司通往辽南、辽西的门户,扼守辽南古道要冲。
如果岳托所部不从鞍山驿堡出骑军偷袭的话,那就要绕很远的路了。根据多铎之前送消息过去来判断,至少事前是不可能派兵主动偷袭的。这一点,从多尔衮那边也能证明,并没有相关消息。
如果是接到多铎送过去的消息,从鞍山驿堡出兵担心会被自己这边发现,那绕很远的路,值得么?自己这边的夜不收也是撒了很远的,偷袭能不能成,也是未知数来的。
另外,还有一点很奇怪。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着地图继续想着。为什么岳托所部就不派兵增援海州,难道就不怕海州被自己打下来?
一想到这,崇祯皇帝忽然犹如醍醐灌顶,一下醒悟过来。自己为了吸引建虏源源不断地跑来海州,因此对于海州其实是围而不打,最多意思一下而已。
很显然,是自己给建虏的压力不够,所以他们也无动于衷。要不然,不至于不出兵救援海州!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忽然感觉自己之前有点太依赖窃听种子,所思所想都是根据窃听种子所听到的消息来做。多铎建议说要岳托派兵偷袭耀州驿,自己就不做别的事情,就想着吃掉偷袭耀州驿的建虏兵马。
这么做,此时想起来,其实是舍本求末了!
自己御驾亲征的目的,是要带动建虏,让他们消耗积存备用的粮草,消耗地越多越好,最后,孔有德那边给建虏致命一击,毁掉建虏所寄予希望的粮食,救走大明百姓。那么这一次御驾亲征的目的,就达到了!
自己所有的想法,做事,都要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而不是想着消灭多少建虏。只要自己的目的达到的话,估计光是饿都不止饿死三千建虏。
想明白了这点,崇祯皇帝的心情变得格外舒畅,再重新审视自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也立刻便有了主意。
与此同时,在海州城内,多铎其实也和崇祯皇帝一样,纳闷的同时,着急啊!
信使回去了好几天了,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更不用说,赶紧增兵来援海州。
他娘的,从鞍山驿堡到海州,也就六十来里路而已,就是爬,也应该已经爬到海州了啊!多铎恼怒地想着,便又派出信使去催。
如今海州城这边就一万多点人马,面对城外,却是五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