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来要么整个冬天没雪,要是有雪的话,那都是很大的。不管是人马,都难以出行,甚至有不少民宅都会被大雪压垮。
  “皇上还没凯旋么?”郑崇俭忧心之下,立刻冲亲卫大喊了起来。
  “回大人,没有消息!”他的亲卫,回答这话的时候,同样显得忧心。
  皇上这一次出征草原,几乎可以说,带走了边镇所有的骑军,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大明边关燃起烽火,没有了骑军,就只能固守挨打。更何况,要是连皇上都出了意外,那大明这边,就会出大问题了。
  虽然他们都对皇上有信心,可是,老天却突然下雪,这就不在他们的意料之内了。皇上英明神武,可也抵不过老天爷发威啊!
  没有能及时返回关内,被大雪困在草原上的话,光是吃的,就会成问题的。
  郑崇俭想着这个,就更是担心了。因为他知道,崇祯皇帝出关的时候,带走的粮草物资并不多。虽然说皇上派了边镇骑军去扫荡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营地,多少能缴获一些牛马羊回来补充,而且皇上也是打了这个主意。但是,到底能为大军带来多少物资的补充,他心中一样是没底。
  郑崇俭忧心之下,有心想要派人去草原查看,可是,他手中就没夜不收可派了,熟悉草原的将士,都被皇上带走了。要是派不熟悉的去草原,这人去少了,指不定会迷路,就回不来了。
  这么一来,郑崇俭就更担心了。
  一开始,他不担心皇上会打败仗,可是,老天爷却突然下雪了,那对战局的影响肯定很大,皇上就是再英明神武,也肯定算不到这点吧?
  就希望皇上还是那个皇上,一见情况不好,就赶紧撤回来。草原上的敌人,明年再去讨伐便是。再者说了,皇上之前不是用了计策,让草原上的敌人粮草紧张么?这场大雪一下,就更能加剧敌人的粮草紧张局势,等到明年再去讨伐时,指不定敌人已经饿死了好多,讨伐的难度也会降低不少。
  就这么着,郑崇俭想啊盼啊,每过一天,就越担心一天。不止是他,榆林重镇这边留守的明军将士,全都看着雪花飘落而担心。特别是看到积雪越来越厚,都没掉鞋背了,就更是担心。
  皇上要是被困在草原上了怎么办?随驾出征的亲朋好友没了怎么办?他们虽然只是小兵,可也有太多的担心!
  这一日,郑崇俭按照惯例,一起床之后,就立刻披着衣裳看积雪的厚度,而后忧心忡忡地往城头上而去。
  不过就在他快到城头上时,忽然,就听到城头上,有一个明军士兵大喊了起来:“看,好像回来了,皇上好像回来了……”
  随后,更多的城头守卒也都跟着大喊了起来:“皇上回来了,看到大军了,红色的,肯定是大军回来了!”
  “……”
  听到这些喊声,郑崇俭在一愣之后,随即大喜,连忙加快了脚步上城头。没想到激动之下,脚下一滑,亏了身边的亲卫扶住,要不然就绝对跌倒,那就太损官威了。
  不过此时,他都顾不得这些,不记教训,还是走得飞快,赶着上城头,他要亲眼去看一看才会放心。
  很快,郑崇俭就上了城头,看到城头上的守卒,都在欢呼着,那兴奋高兴的神情,也立刻就传染给了他,还没看,自己的情绪就高涨了起来,然后,他连忙就抬头望向草原方向。
  只见远处,确实有一条红色的长龙,从草原深处笔直地往榆林重镇而来。看着那长长的队伍,看着不慌不忙的行军速度,郑崇俭心中顿时放心了不少:看样子是没事,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这雪下得实在不是时候,等来年再去讨伐也是一样。
  好消息传到城内,大小官员都纷纷拥上城头观看,等到离得近一些了,郑崇俭便领着城内的官员和军卒,大开城门迎出城去。
  出城之前,他便严厉地提醒道:“此次出战,乃是老天大雪影响,能平安归来已是幸事,不得提战况,以免皇上不高兴,这马上就过年了,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开开心心!”
  他从时间上推算,觉得战事肯定没那么快结束的,估计是在路上看到下了大雪,皇上就回转了。
  郑崇俭的这些话,底下人当然不敢违背,事实上,谁没个眼力,肯定不会去触皇上霉头的啊!
  大军越来越近,皇上也没派出信使提前告知,就这么正常行军回来了。
  离得近了,就看到御驾在队伍的前头,当他们看到皇帝的身影时,就都放开了最后的一丝担心,皇上也没事!
  直到这时候,从队伍前头,有一名锦衣卫校尉,骑马加速,来到郑崇俭他们面前,大声地宣布道:“归化城一战,敌人全军覆没,生擒奴酋伪清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生擒奴酋伪清多罗武威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
  他的这嗓子喊声,顿时就让郑崇俭等人全都呆住了。皇上这是真凯旋?而且还真得做到了,把建虏给全歼了?甚至连奴酋都没能逃掉?
  草原上全歼敌人啊,这比成祖都要厉害了!
  这也就是说,此战之后,秦晋两地的边关,就会有非常长时间的和平了!
  实在有点难以想象,不过事实俱在,听着战况简报,看到皇帝已经临近,顿时,郑崇俭和他身后迎接的队伍,全都在雪地里躬身迎驾,那脸上的惊喜,是怎么都掩盖不住。
  郑崇俭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奏道:“微臣还真是白担心了,陛下天纵神武,古之孙武,也不及陛下万一也!”
  他可不敢说,皇上比成祖还厉害,虽然事实上他就是这么认为的,就只好拿孙武出来当了背景板。
  崇祯皇帝笑着让他们平身,而后对他说道:“朕之前答应过晋地百姓,让他们不再遭受兵灾,朕做到了;还有西北百姓的仇,朕也给报了。接下来,大家一起过个好年!”
  说完之后,他抬头环顾白色的一切,又大笑道:“瑞雪兆丰年,希望明年的天灾能少一点!进关!”
  这马上就是年关了,崇祯皇帝当然赶不回京师,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外面过年了。
  皇上御驾亲征草原的大捷,随着大军回到榆林重镇之后,捷报就向四面八方传去。所有听闻到的百姓,官员,军卒,无比惊讶。
  接着,皇上连发几道圣旨。
  免除大明西北遭受兵灾之地五年赋税,济尔哈朗的首级也传给了那边,同时通报,被建虏掠去关外的百姓,尸骨已经收敛,血祭了几千建虏。
  第二道圣旨,是从草原上带来的牛羊肉还有很多,崇祯皇帝给延安府这边的百姓派发牛羊肉,让他们过年都能吃道一顿肉。
  延安府这边,虽然有的百姓,是在过完年了才收到皇上派发的过年肉,可他们一样非常激动,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可以说,随着崇祯皇帝打完这次胜仗,全歼了归化城的建虏,还有严惩了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之后,可以说秦晋两地的关外,就再无大明的敌人,这两地的百姓,也能真正地安居乐业,如今还有皇上赏赐的肉吃。
  这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让秦晋两地的百姓,把这个年关,过得比以往任何一个年,都要快乐得多!
  看着这一切,崇祯皇帝心中才算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等年一过完,就开始论功行赏,崇祯皇帝也实现他的诺言。按照军功高低,选拔边关将士入京营。另外,崇祯皇帝也交代给郑崇俭,让他看着河套这块肥沃的土地,看有什么蒙古部族会来占据,消息要及时上奏。
  这块地方,之所以先不纳入大明管辖,一是兵力还不足够保证安全,二是当一个诱饵,继续引诱蒙古部族到这里来。


第422章 皇太极的懊悔
  过完年之后,大雪的原因,崇祯皇帝一直到二月份,才凯旋回京,随驾的除原本的御马监辖下三大营之后,还有归化城之战立下军功的新京营军卒。
  大明京营的兵力,在开国之后的几个时期,是有四十来万人马的。但土木堡之变,四十万京营精锐全军覆没。新设京营为十五万人,在英宗复辟之后,又增为二十三万人。
  等到明武宗继位时,京营兵力又只剩下了六万多人而已。于是,正德皇帝召边军入京,在册共达三十八万人,实际上只有十四万,而精锐就只有两万人马。
  等到嘉靖朝俺答汗入寇京畿之地时,京营人马是五六万人。嘉靖皇帝因此整军,从各地选了四万精锐入京。
  崇祯年间,京营已经完全不能打仗,平时出操的,就只有一两百人而已,就这,没到黄昏人就散完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八年李自成进攻京师的时候,能守城的京营兵卒就只有三千人左右,这又如何能守得住这么大的京师!
  而如今,崇祯皇帝从秦晋两地的边军中,抽调了有功将士共六万人进京。不是说,选不出精锐来了,而是崇祯皇帝口袋里的钱不多,这个人数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军队,要想是精锐之军,训练不可少,精良军械不可少,凡是和精锐军队有关的帐要是算起来,那绝对是花钱如流水。
  “养不起啊!”崇祯皇帝心中感慨地说道。
  这还是走精兵路线,不要看好像花费很多。但一旦用了,能打胜仗,那就是赚的。否则的话,养再多的兵又有何用?派出去打仗,打个败仗的话,养兵的花费都是打了水漂不说,还会丧权辱国。
  在回京师的路上,崇祯皇帝又自己算了下这次出征的成本。
  虽然战事打赢了,有不少战利品,比如几万匹马,还有无数地牛羊肉等等,但还是没法弥补这次出征的钱粮消耗,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他以为会赚或者持平的,到头来还是差了点。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次离京师远,又没法速战速决,消耗就特别大。万历三大征,耗空了国库,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打仗,特别是明军依赖火器的,就更是耗钱。
  不过,要是算上这次胜仗所带来的其他东西,那绝对是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