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这个郑芝龙,海盗王是吧,他是什么人,我们至少有耳闻吧?”崔鸣吉又给他分析道,“可是,这样的人物,都服从了大明皇帝的调遣,跑来北方征战沙场。由此可见,要是大明皇帝非英主的话,这等枭雄可会为大明朝廷卖命?”
  听到这话,林庆业立刻点头,服了崔鸣吉的判断,连声感慨道:“还是大人见微知著,只从这点事情上便能分析出来大明朝堂上的事情,末将佩服!”
  “该佩服的,是大明皇帝啊!要是我们国主……”崔鸣吉感慨地说话,一不小心,差点说出心底的话,便临时改口,连忙问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能让礼曹判书被建虏带回辽东,派人恳请大明出兵相救,你看是否可行?”
  金尚宪在朝鲜历史上非常有名,还有手裂降书的典故,当时候丙子胡乱的时候,原本他是要被献给建虏带走的。但其主战名声实在太大,而朝鲜臣子中,又多是心向大明的。因此,当时朝鲜国主特许他不用出城投降,且把另外三人,也就是三学士交给满清,作为朝鲜主战派而交差了事。
  换句话说,或者更可以知道金尚宪在朝鲜的名声。这个金尚宪,有朝鲜文天祥之称,由此可见一斑!
  听到这话,林庆业稍微犹豫了一会,而后回答道:“听尚可喜手下人说,当初在旅顺的时候,保定总督喝令朴镇宇不得助纣为虐,让他投降,结果……结果朴镇宇回答说他奉国主旨意,前去听从建虏调遣,和大明的关系,就已经是敌我关系,让保定总督认清现实,死了心……”
  听到这话,崔鸣吉的脸色不由得立刻恼怒了起来,不过随即又恢复,他知道,在那种情况下,事实上朴镇宇应该也别无选择。他正在想着,就听到林庆业接着说道;“保定总督大怒,说我朝鲜出兵相助建虏,他日必然要上奏大明皇帝,踏平朝鲜!”
  崔鸣吉一听,不由得脸色白了一白。
  之前的时候,其实朝鲜已经出兵帮过建虏,就是皮岛海战,当时朝鲜这边,领兵之一就是林庆业。
  不过那个时候,不但朝鲜兵,就连三顺王手下的假鞑子,也多是出工不出力,最终攻下皮岛的,还是建虏本部出了大力,领头冲锋的那个人,就是后世有名的鳌拜。
  而且战后,岛上大明军民被建虏屠戮一空,但是,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关系好的,都被他们给收留而免遭屠杀;等建虏撤走之后,朝鲜人就给那些大明军民收尸安葬,入土为安。
  这些事情,皇太极心知肚明,被记录在了《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40中;不过他并未追究汉人和朝鲜人的出工不出力,反而大加赏赐。不得不说,皇太极笼络人心的手段确实是高的。
  崔鸣吉皱着眉头想了好长一会时间,忽然抬头,神态坚定地说道:“本官自当修书一封,向上国总督大人阐明不得已之苦衷。只是……只是……”
  如果修书一封,这要是被人给抓获或者举报了,那铁定就没法逃了。因此,这种留有实据的事情,他很是犹豫。不过要是不能有真凭实据,只是口头说说而已的话,那也不可能获得上国总督的谅解。
  他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不过林庆业却能明白他想说什么,立刻便笑声说道:“末将在江边寻得一僧人,名曰独步,乃关西妙香僧也;据末将看来,此人可靠,当能用之!”
  说到这里,他看崔鸣吉很是关心地样子,便把他对这个独步僧人的了解,都一一说给崔鸣吉听。
  等他说完之后,崔鸣吉便脸色郑重地说道:“你把这个独步僧人偷偷送过来,本官要亲自见一见。另外,就这几日时间,要多方打听建虏的情况。”
  “末将遵命!”林庆业知道领议政大人应该是做出决定,要冒险向大明说明情况,因此有点兴奋,立刻低声回应一声。
  而后几天,在明面上,朝鲜君臣都在伺候着英俄尔岱和尚可喜,甚至都陪他们去看造船厂,还下旨给地方,要求配合大清智顺王,不得怠慢。另外,也在等着金尚宪到来。
  在暗地里,林庆业偷偷地送了那个叫独步的僧人到领议政府内,崔鸣吉一番交谈之后,很是满意,心中便有了决断。
  再之后,金尚宪就被带到了汉城,面对英俄尔岱的审问,他直截了当地就承认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见他这个样子,英俄尔岱反而并没有生气。实在是在朝鲜君臣中,这样的人实在是个异类。于是,他就押解着金尚宪返回盛京。至于尚可喜,就留在朝鲜这边监工战船的打造,同时,训练他的手下。
  这英俄尔岱前脚刚走,林庆业就返回驻地,同时,还暗地里带走了僧人独步。
  临别之际,崔鸣吉再次表达了他的重视,一定要独步把他的书信带给大明保定总督。并且赋诗一首,名曰《赠独步》,以为送别:秋入园林万叶鸣,鬓华如雪镜中明。向来无限关心事,都付山人一锡轻。
  受朝鲜“宰相”的重托,独步也不敢怠慢,在林庆业的掩护之下,可以说是日夜兼程,先一步赶往辽东那边。而英俄尔岱却不知道这些,只是缓慢而行,因为他不止是押解金尚宪,还带着朝鲜又一次上贡的粮食。


第344章 大明密探
  当崇祯皇帝回复的圣旨到达辽东时,卢象升这边,已经重新占领了广鹿岛、大小长生岛。这些岛屿,都是大明东江军以后的屯兵之所。
  如今整个海面上,就只有大明的旗帜,因此能保证海岛的安全。卢象升巡视一番之后,心中很是满意。这个时候的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感觉到,水师真得很重要。
  和圣旨一起过来的,还有卢象升手下的骑军。毕竟之前战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骑军的用武之地,因此,战马这些,就留在了明军站稳辽东之后,才被运输过来的。
  一起过来的圣旨中,崇祯皇帝给卢象升讲了下祖大寿所部的败亡,另外,崇祯皇帝还从图尔格身上的窃听种子处获悉,满清准备制造靠海的无人区,就意图用骑兵来对付东江军,这一点,要卢象升自己斟酌应对。
  如今的东江军,可不是毛文龙时代了。崇祯皇帝为了东江军能有骑兵可用,甚至特意布局为东江军这边夺来了两千匹战马。有了战马作为机动,建虏所制造的无人区,注定将是徒劳。
  对于这些事情,卢象升都不意外,甚至包括祖大寿所部战没,在他看来,将军难免阵上亡,就算战死,那也是马革裹尸而已。(这个时候,大明这边还不知道祖大寿是先投降后被杀的)
  这份旨意中,唯独让卢象升有点意外的是,崇祯皇帝在旨意中明确提出,如果他这边能抓获比较高身份建虏的话,就一定要活着押解进京。至于用来干什么,崇祯皇帝没说。而且就算说了,也没人会信。
  不过卢象升很快就联想起了崇祯皇帝另外一道看似匪夷所思的旨意,就是万一抓到活着的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就要把他放过去。
  之前的时候,卢象升有怀疑过,该不会是那图尔格成了大明密探了吧?可是,后来一查图尔格的背景,他就觉得此事绝无可能。
  然而如今,卢象升再次想起的时候,他就又怀疑了,难道皇上那边真有什么手段,能让铁杆建虏都成为大明密探?要是真能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就算豁出大的代价,也得抓到一些身份高的建虏才好。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再没有人比带兵打仗的卢象升更有体会了。假如建虏的高级头目中有大明的密探,想想这种情况,他就觉得有点兴奋起来。
  就这么想了一会,卢象升便决定,不管真实情况怎么样,既然皇帝已经下了旨意,那就尽最大的能力去抓抓看。
  这么想着,卢象升便把目光盯向了金州。
  旅顺之战后,建虏就退到了金州。其所谓的和硕礼亲王代善,就在金州。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州城内的建虏兵多,自己要是领军前去攻打,并不现实。
  建虏屯重兵在金州,也是为了防备旅顺之明军从陆路继续光复辽东。扼守住了金州,就等于断绝了旅顺明军从陆上向辽东其他地方扩散的机会。
  与此同时,卢象升也有另外一个担心,就是万一真逮到了这个代善,他都是奴酋他哥,这样身份的人,怎么可能会背叛奴酋而投降大明?别到头来,辛苦一场后,却是白费力气!
  那么金州不行的话,哪里合适,有可以下手的目标呢?卢象升为此,不由得陷入深深地思索当中。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手下来报,说郑芝龙派快船送来一个僧人,说来自朝鲜,有急事向总督大人禀告。
  卢象升一听,心中想着,来自朝鲜的僧人,这能有什么急事?
  不过他想着郑芝龙送过来,以他的稳重,应该不是随便就会送人过来的。因此,卢象升倒也不耽搁,立刻传令见这个来自朝鲜的僧人。
  这个僧人,正是奉朝鲜领议政崔鸣吉之托,赶来见大明保定总督的独步,一路过来,没想到能撞到明国水师的战船。当时他就喜出望外,连忙挥手示意,得以和明军接上了头。
  他先是见了大明水师统领郑芝龙,见到了这个有名的海盗王。旅顺湾一战,三百多艘战船,闻风而溃,更是增添了这位海盗王身上的光环。
  在独步的印象中,像这样的人,绝对是一个枭雄,绝难有人能压他一筹。
  一开始的时候,郑芝龙所表现出来的气场,也确实如此。就独步自己观察,水师中的明军上下,无不对郑芝龙恭恭敬敬,由此可见一斑。
  可是,独步发现,当他提及保定总督的时候,他就能明锐地发现,郑芝龙一下便没了那种枭雄的气质,转而变得非常恭敬。这个发现,就让独步很吃惊了,他心中很是好奇,这个卢象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竟然能让堂堂海盗王都心服口服的?
  他当然不知道,郑芝龙对卢象升的钦佩,并不是说卢象升多有本事。真要这么说得话,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