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了一年多时间,各省省会所在分行,除了西北、西南等少数地区之外,都已经开展了。但这次的漕运改海运不同,是关系到了几个分行,那这银钱怎么调配,就是个问题了!还有谁来审核,也是个问题。
崇祯皇帝听了,略微皱眉想了下,便乾坤独断,下了一道圣旨,提左懋第为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也就是漕运总督。五万两银子以下的审批,也由漕运总督一人独断。
这道旨意一下,顿时,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左懋第应该是深得圣心。给他的权力就大了。
本来漕运总督这个职位,在大明朝的所有地方官职中,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不但要督办漕运,而且是兼巡抚凤、扬、庐、淮四府,徐、和、滁三州。
对此,左懋第深感责任之重,便立刻请旨,要求皇帝派中官协同。也就是说,他主动要求皇帝派个耳目,待他身边去。
但是,对于这个要求,崇祯皇帝却是笑着说道:“卿年轻不假,有为也是朕看着的。主政韩城六年,又有几人能有卿的作为。卿有能力,朕也就能做到不问资历,以才德用人。”
话是说得漂亮,表现出了对左懋第浓浓地信任之意。然而,任何人都不知道,其实赏赐一颗窃听种子,那是必然的事情。
左懋第听得顿时就激动起来,这种信任,还是来自皇帝的信任,让他立刻就生出了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于是,他也不矫情了,坚定有力地奏对道:“臣领旨谢恩!”
没有慷慨陈词,只是语气坚定无比,让崇祯皇帝听了,能感受到他的决心。
对此,崇祯皇帝心中很满意,微笑地点点头,而后又说道:“卿此去,除最主要的漕运事物之外,还要督办所辖之地的土地丈量一事,按你韩城经验,重新编造鱼鳞册,要有难处,可随时密奏于朕!”
听到这话,左懋第立刻便明白了,皇帝给予他这么大的信任,也是要给别人看,让他在这个编造鱼鳞册的事情上,能少一些阻力。
想明白了这点,他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虽然崇祯皇帝很想全国推广左懋第的做法,去重新丈量全国的土地。但是,他又深知,这项国策,关系到国家在后续税收等等各项朝策,是非常基础的一个活。这也就是说,这个重新编造鱼鳞册的事情,非常重要。
而这个事情,如果没有能耐的地方官去做,很容易就侵占了普通百姓的利益,占了他们的土地,让他们都没地方说理去。同时,也可能让那些地方豪强侵夺来的土地成为他们的合法之地。从而让这个国策推行,成为一个害人之策。
就目前来说,崇祯皇帝还真没法信任大明的那些地方官员,包括那些封疆大吏。
第一是官品问题,是否会和地方豪强勾结;第二是能力问题,是否会被地方豪强糊弄;
因此,崇祯皇帝最终决定,这个重新编造鱼鳞册的事情,还是先从小范围开始。左懋第辖下可以这么做,张溥那边也可以做。就目前来说,就他们两人所辖之地先做起来好了。
这个朝议内容,涉及到大明最大运河沿途省份,关系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新任漕运总督还没从京师出发,有关朝议的消息,就风一般由北向南,飞快地传播开去。
而此时,伍忠这边,在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的暗中协助下,明面上扮成朝鲜富商的代理,暗地里是满清的代表,早已开始了和大盐商的接触。
事实上,都不需要锦衣卫去特别调查,只需要知道哪些大盐商中谁崛起最快,家族势力最小的,那就一定不是个好鸟,绝对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且勾结了官府势力才能一下子坐大的。
要知道,哪怕是盐商做这垄断生意,都不是那么好做的。没有关系的,就算有盐引,都别想很快从盐场换到食盐。而如果只是规规矩矩买卖官盐的话,能有多少利润?绝对是往官盐里充私盐,且能摆平各方大小势力才可以。
伍忠所接触的大盐商乐庆生,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先是以正宗的朝鲜特产为诱饵,双方进行洽谈。而后,就慢慢地谈到了和满清那边做买卖的事情。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的眼中,还真没有国家之分,和谁做生意能赚钱的,又有几个人会去管他是谁?晋商走私,在北方是代表,南方这边,海上走私,不也是盛行。传说中的倭寇,背后都不知道有多少江南这边的豪强参与。
而且,一开始的时候,伍忠并没有暴露他是皇太极女婿的身份,而是以朝鲜商人代理为背景,说和建虏做买卖利润极高。只是可惜朝鲜太穷,并没有建虏所需要的物资粮草等物品,要不然,都不用跑来明国。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不小心漏了口风,然后随着关系增加,伍忠又不小心透露,要在明国这里购买物资粮草,转手倒卖去辽东,赚他几倍利润。等发现乐庆生眼红之后,就又不小心透露了他的身份其实是建虏代表。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直接谈起生意了。
最初之时,利润之大,让乐庆生眼红之时,也让他有点担心,担心建虏那边是骗人的,哪有这么高的利润!
最终,伍忠似乎也豁出去了,拿出证据,证明了他是奴酋皇太极驸马爷的身份。随后,他还很光棍地让乐庆生选。
第一条路,乐庆生可以把他交给官府,从而立功得到奖赏;
第二条路,乐庆生可以成为满清在大明的皇商,为满清在江南地区凑集满清所需要的物资粮草运往辽东,从而赚得难以想象的利润。而这个利润,绝对不会有假,要不信的话,可以让他拿到盖有皇太极玉玺的旨意作为凭证。
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的,几倍利润的时候,都能让人疯狂。皇太极开出的价格,让乐庆生这种民间枭雄根本难以拒绝。他压根就没有考虑把伍忠交给官府,只是有些疑虑。
第一,这么高的利润,高得让他有点怀疑,财富比起他做私盐生意都要来得快。只要成功来回一趟辽东,就能让他赚多了去。
第二,从江南运粮草物资去辽东,他担心往北会引人注意。毕竟这个时候,是有人私下出海,可都是往南去做买卖的。他往北的话,确实是有这样的疑虑的。
伍忠对此,第一条很好解决。他告诉乐庆生,可以和他盟誓,盖上他驸马的印信,而后先往辽东做两船买卖探探路。伍忠保证,他绝对赚足够的利润回来,顺便在盟誓上还能再盖上大清皇帝的玉玺给他保证。
至于第二个担忧,伍忠就没办法了,只能告诉他,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自己看着办。
正在乐庆生有点疑惑的时候,漕运逐步改为海运的消息,便传了过来。这也就是说,海船往北,以后根本就不会显眼。
天助我也!乐庆生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仰天大喊,高兴地不得了。
第315章 天灾不断
正在担心什么的时候,朝廷竟然会一改国策,突然就允许漕粮海运。这样的运气,还能有谁了?
于是,乐庆生二话不说,立刻和伍忠盟约,并且约定,只要拿到大清皇帝的玉玺印章为凭,以后他乐庆生就全力为大清收购大清想要的物资。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一次的物资粮草之类,是伍忠能付钱的。以后规模更大,可都是要乐庆生先行运往辽东。因此,他不得不要个保证。
这个事情这么顺利办妥,朝廷改漕运为海运的事情,算是临门一脚。对于这事,伍忠都有点怀疑,该不会皇上做出这个决策,就是为了给他方便?
可是,想想看,这么大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是为了他在办得这件事情!那也只能说,运气好了!
事实上,就只是拿运河来说,之所以开凿,并不是为了民生,而是为了官府之需。不止是运河,包括官道驿站,在古代来说,基本上都是为了统治者自身需要,很少有为民生考虑的。
如今漕运改为海运之后,运河却不废弃,而专门整顿疏通,虽然说又可以保持收税之举,但也不得不承认,可以算是民用之先例,又岂会是为了伍忠这边的事情而专门去做。
其实,伍忠这个事情,能顺利地办成,也算是借了不少东风,不止是漕粮改海运一事。
乐庆生之所以急于开拓新的钱财来源,除了和辽东做生意利润极高之外,还有张溥在江南这边的动静有关。
等回头张溥查到他这边来的时候,田产方面,就不是能糊弄得过去了。更为关键的是,出去田赋之外的差役,大盐商那么大一家子,可都是要服役的。就算不去服役,每次折算成役银,那都是好大一笔钱的。未雨绸缪,也让这些大盐商更想多赚点钱了。
伍忠留在江南这边当作人质,他带来的两艘船装满了粮草物资,还有乐庆生的人,一起前往辽东谈生意去了。
他们以为,这事很顺利,却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锦衣卫的掌握之中。就在那两艘船起航之际,锦衣卫指挥使就派人快马回报京师了。
所有的一切,看着风平浪静,实际上,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而已!
这么一说,也还真是,江南这带,进入梅雨季节之后,雨就没停过。
长时间的下雨,让张溥的事情也难以开展,毕竟是要去核查粮田,巡查各县乡的。下着雨,道路泥泞不说,很多地方都被淹了,走都没法走。
对此,张溥有点忧心。皇帝早有旨意下来,南方要注意涝情灾害。他在巡查地方的时候,自然也在关注水利方面,发现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听有经验的老农说,今年的雨水,比起往年要多,很可能会有大灾。可一般兴修水利,都是在秋季收粮农闲之时,那个时候,也没多少雨水,利于组织做事。
如今这个雨势之下,只能临时抱佛脚,冒雨防备重点地段,以防大的涝情。
这个事情,随着时间进入崇祯十三年五月,雨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