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的。就那么病死了的话,就太窝囊了!
  如果有得选,对北人来说,当然不愿意去那些雨林地带,想想那么多蚊虫鼠蚁,就会有后怕。
  崇祯皇帝说完了这件事情,然后就转头看向三边总督郑崇俭,脸色就有点严肃了:“朕获悉消息,叛将柴时华还在乌拉特部,并且已经去向西其他部族去求援,未来一段时间,甘肃一带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一听这话,郑崇俭不由得一愣,回过神来后,立刻出列回奏道:“微臣回了陕西之后,立刻着手西部防御,定不让乌拉特部的阴谋得逞。”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表情依旧严肃地说道:“朕带三大营要回京了,这西北的事情,还是有点不放心。不知郑卿可有好的想法?”
  郑崇俭自认为,自己是没有崇祯皇帝的本事,能歼灭草原上的部族。如此一来,那就有点被动了。
  要是被动防御的话,就不知道乌拉特部和其他敌人,会在什么时候进攻?
  主动出击吧,茫茫草原,乌拉特部闻讯而逃的话,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另外,他的手下也没有那么多骑军,步军出塞的话,就更是要傻眼。要是皇上所领的骑军能留下就好了!
  当然了,郑崇俭也是知道,让皇上把骑军留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骠骑营不说,那是坐镇京师的威慑力量,主要也是要用来对付可能会又入关的建虏。另外,多余的战马,皇上之前也已经说过了,就是要给卢总督那边重建东江镇而准备的。那也是要对付建虏用,是不可少的。
  想来想去,郑崇俭还真是没有好办法,不过皇帝既然问了,他就只好回奏道:“微臣回去之后,会巡视长城,增加边塞预警,并在周边部署军力,一旦发现鞑子入侵,必第一时间反应,决不让鞑子有肆虐关内的机会!”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算是认可这个普通的策略。随后,他又皱着眉头说道:“柴时华这个叛将,决不能让他逍遥法外,一直勾结大明敌人来祸害大明。此人,朕必杀之!”
  叛将勾结外敌,这种事情,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因此,崇祯皇帝这么说,在场的这些人也没有意外。
  不过这么一来,对郑崇俭的要求就更高了。
  他想了下,就有点犯愁地说道:“陛下,微臣手下骑军不多,没法主动出战,就算打听到了这叛贼的位置,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微臣只能守株待兔,集中兵力,在那叛将勾结外敌入侵之时,尽量把他们歼灭在关内!”
  崇祯皇帝其实就在等着他说这话,此时一听,假装考虑一下之后,便转头看向刚刚升任援剿总兵的吴三桂道:“吴卿所部,就暂时归于郑卿辖下,替朕早日平了这乌拉特部,早日抓了叛将柴时华,卿可有信心?”
  吴三桂之前还没想到,这大西北的事情,还有他的份。
  原本他想着这次调来随驾出征,立了功劳,也升了官,回去之后也能让以前的同僚看看,自己这一次可不是依靠家族的关系。
  不过皇上这么说了,显然是有决断,这就不是他吴三桂能拒绝的。
  要说起来,这边确实是需要骑军,可是,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那是皇帝亲军,自然不可能留在外地。而他吴三桂这支军队,本身就是边军来的,暂调到陕西这边,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于是,吴三桂立刻抱拳领旨道:“末将遵旨,绝不负陛下之望!”
  说这话,他也是有信心的。之前的时候,见识了土默特部的战力,说实话,他还真有点看不起。就这些蒙古鞑子,比起建虏,在战力上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让吴三桂去打建虏,他可能没把握,可是,如今他去打这些蒙古鞑子,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再立下一份大功。
  “好!”崇祯皇帝听到他的回答,便赞叹了一声后,提高了声音,严肃地说道:“犯大明者,虽远必诛。敢背叛大明者,亦同样如此,不管他逃到哪里,被谁庇护,朕都要他死。关内侯陈汤当年的豪言壮志,在我大明,就由卿先付之实施好了!”
  吴三桂听得热血沸腾,立刻抱拳再次领旨道:“末将定当把叛将柴时华的首级给陛下献上!”
  边上一直默不作声的陈奇瑜,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得有点感慨。皇上就几句话,把这名年轻的总兵给栓死在西北了。
  不过这也应该是他的荣耀,能在皇上面前,有这样的机会,又有多少总兵能有?他日真要做到了,至少西北史书上,但有他吴三桂的一笔!
  崇祯皇帝看着吴三桂,忽然露出一丝微笑,开口对他说道:“关宁军这次还要继续留在西北为国出力,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吴卿一会和将士们说明情况,并且朕准许,可写信向家人告知情况,回头朕统一帮你们捎到山海关。”
  吴三桂一听,更是大喜,心中同时也是有感动,皇上还真是细心,竟然连这都想到了。
  他当然不知道,崇祯皇帝这么做,就是要借他们的口,把他这个皇帝御驾亲征以来的种种英明神武的事情,传回关宁去,震慑可能有的异心。
  吴三桂在领旨回归队列后,看到年纪差不多的曹变蛟、贺人龙等人,都有羡慕之意,心中不由得更是高兴。


第269章 不用三大总督是有理由的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崇祯皇帝便在两天之后,领着三大营并五千多改邪归正的流贼军队,开拔向东。
  这个时候,是崇祯十二年十月初一。
  知道大军要开拔,御驾要回京,南阳府地区的所有百姓,都自发地前来送行。这其中,甚至还有很多是领了大明皇家银行银票的那些人。
  当崇祯皇帝身穿盔甲,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的百姓,都一起跪倒在地,向他们的皇帝,表达他们心中最大的敬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不会说话,在面对皇帝的时候,更是害怕说话。可是,他们的心中,却又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皇帝的那句话,他们在私下口口相传,至死都不会忘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皇帝听闻南阳地龙翻身,浑然不顾自身,冒雨疾驰而至,全淋湿了不说,对于不作为的南阳巡抚,说撤就撤了。而后更是亲自动手救助灾民,调集军队全力救助。
  这种把百姓真正放在心中的皇帝,自古以来,又能有几个?
  尧舜禹汤,有多英明,他们不清楚,如今的皇上,有多贤明,他们却是切身体会到了。
  试想一下,对于这样一位皇帝,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心存感激,只是因为不会说话,最终就只能喊出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几个字。
  在他们的心中,是真心希望这样的好皇帝,能有万万岁好活!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道路两边,无数的人群,感受到他们浓浓地爱戴之意,顿时就觉得,如果以前是靠后世的认知,要改变大明、中兴大明的话,那么他此时此刻,就感觉为了这些朴实的百姓而改变大明,这是最为真实的!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此时此刻,说话就是多余的,认真去做,让这些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如此,便是穿越重活这一世的最大成就了!
  随驾而行的三大营将士们,同样感受到无数百姓的真心实意,只要人心都是肉长的,对百姓表露出来的这种感情,自然都是自豪的。他们此时的想法,就是与有荣焉!
  而从未体验过如此浓厚的百姓之情的原流贼们,都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想起过往他们身为流贼时候的对比,无不感触良深。就算是李过等人,见识过李自成当初提出“均田免粮”时受欢迎的场景,可比起眼下,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上的。
  这一刻,李过等人相信,有这样的好皇帝在,大明百姓就会有真正安居乐业的那一天!
  这一天的盛况,永远地载入南阳地方志中,留在了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中。
  出了南阳地界之后,三边总督郑崇俭要领军回陕西,他带着手下众将一起拜别皇帝。
  感受过这段路上的情感,不管是郑崇俭,还是他的手下将领,又或者是暂调到秦地的吴三桂等人,全都对崇祯皇帝,发自内心的恭敬。
  好皇帝,受人爱戴的皇帝,不管是谁,都会从内心尊重之!
  临别之时,崇祯皇帝特意注意了一下吴三桂,他忽然有种感觉,搞不定现在放吴三桂回山海关的话,他也会站在朝廷的一边。
  当然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断然没有再改的道理。
  就在崇祯皇帝回京之时,在大陆的最东端,山东登州府,卢象升的总督府设在这里。此时的他,正在发愁。
  皇帝亲自下旨,把郑芝龙给调了来,大小三百艘战船,只是对付当初孔有德等叛将带给建虏的那些船只的话,已经足够用了。可是如今,他却还有难题。
  战船有了,甚至连军粮,都因为郑芝龙的识相,也都给他准备了。但关键问题是,兵呢?兵从哪里来?
  他从京师带来的亲卫等以前的下属,也就一百来人而已。在登莱等地,召集以前逃回的辽东兵,还有各地卫所的军队,挑来挑去,也就只挑出了一千多而已。就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了,卢象升也在训练新军,可是要把新军训练出来,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军的。而皇帝那边的期望,是他这边重建东江镇,出兵牵制建虏。如此一来的话,东江镇的兵力,必须要足够大,至少要能够威胁到建虏才行。而且,必须尽快。
  算算时间,建虏上半年才出关,至少掠去的二十来万人畜,他们要消化个一年半载才行。也就是说,下一次入关,很可能是在明年末,或者后年。
  虽然看着还有一年时间,可接下来的时间,冬天马上来临,到时候沿海都要冰封,根本没有出海,也不好去重建东江镇。至少要等到明年天气回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