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今锦衣卫指挥使,却只是陪在那名年轻人的身边。很显然,地位还没有这个年轻人高。
  顿时,泾阳县令马上想起了一个传言,皇帝御驾亲征,早已离开京师的消息。
  一想到这,他顿时睁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该不会,这年轻人便是当今皇上吧?
  他只是举人出身,还没有经过殿试,因此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不过,李若琏却是提醒了他道:“皇上驾到,还不快迎驾?”
  听到这话,泾阳县令和他身后的乡绅都是吓了一大跳,不敢怠慢,连忙跪下迎驾。包括他们身后的泾阳百姓,第一时间,全都吓到了,连忙跟着跪了下来。也有个别胆大的,与此同时偷偷打量下传说中的皇帝。
  崇祯皇帝并没有第一时间让他们起来,目光扫视,却发现这些人之前聚集的地方,竟然摆着贡品之类的,这是在祭拜什么?再定睛仔细一看,顿时就怒了。
  蝗灾降临,不赶紧组织百姓扑杀蝗虫,反而在这里祭拜什么蝗神,这有个屁用啊!愚蠢之极!
  怒意上涌,崇祯皇帝立刻便指着那处供桌,厉声大喝道:“你身为泾阳父母官,蝗虫来袭,却不思及时扑杀,反而在此拜神,多年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泾阳县令匍匐在地,身子微微有点发抖,他知道,皇上震怒,自己怕是有难了。不过他自然不甘心,就趴在那里回奏道:“陛下,蝗虫太多,实在扑杀不过来。而且有人言,谁要扑杀蝗虫,便是对皇家不敬,御史言官必然要弹劾。因此,下官和他们商议,最终有人建议拜神,据说很是灵验……”
  “够了!”崇祯皇帝非常愤怒,根本不想再听下去,立刻打断道,“现在时间紧迫,你的事,随后朕再和你算账。现在立刻让全城百姓,全部都去扑杀蝗虫,朕亦会让军队相助,务必把这些蝗虫都扑灭了,免得他们再祸害他地!”
  “罪臣遵旨!”泾阳县令一听,立刻领旨,然后赶紧吩咐身后的乡绅和属官,让他们去安排扑杀蝗虫的事情。
  而崇祯皇帝这边,除了需要警惕的军队派出之外,所有军队也立刻加入了扑杀蝗虫的队伍中去。
  于是,在明末不可思议地一幕出现了。
  精锐的天之劲旅,放下了刀枪剑戟,拿起了树枝扫把什么的,就和百姓混在一起,就在泾阳城外,一起扑杀铺天盖地的蝗虫。
  不得不说,泾阳百姓一边在努力扑杀蝗虫的同时,对身边的官军,突然就从心底涌现出了感激。这么多年来,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官军是真好!
  不少人在挥汗如雨的时候,还会偷偷地往皇帝所在方向看一眼。看到皇帝就站在高处,指挥着官军扑杀蝗虫。在烈日之下,虽然有伞遮阳,可还是挥汗如雨。可是,皇帝似乎根本不在意,反而是一脸焦急,为他们着急,一门心思在扑杀蝗虫。
  对此,他们心中都得到一个结论:皇上,是个好皇上啊!
  等到午后时分,三边总督郑崇俭领着步军,基本上都是秦地边军来的,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了。
  不得不说,眼前看到的这一幕,让郑崇俭和这些秦地边军都感到非常震惊。
  只见泾阳城外,到处都是天子劲旅的身影,就和泾阳百姓混在一起,都在田地山野中忙碌着,努力扑杀着漫山遍野的蝗虫。
  而他们的皇帝,此时也已经加入到扑杀蝗虫的行列中去了。就拿着一根树枝,在挥打着不知死活,依旧在疯狂啃食绿色的蝗虫。
  这个场景,深深地印入了他们每个秦地边军将士的脑海中。
  此时此景,都不用再说任何话,不顾急行军赶来的疲惫,所有的军卒,全都立刻投入到扑杀蝗虫的行列中去了。
  皇上如此,客军如此,身为主人,又如何能不尽力!
  蝗虫天灾又如何?自有皇上带着我们对抗蝗虫天灾!
  皇上,万岁!


第241章 蝗虫倒霉了
  步军到了之后,崇祯皇帝就没有再亲手去扑杀蝗虫了,要不然,年纪一大把的三边总督郑崇俭怎么办,也得去扑杀蝗虫,累不死他!可要是不去扑杀,皇上都在扑杀了,你身为臣子的好意思站着看?
  拍拍双手,抹了一把汗,崇祯皇帝笑着对郑崇俭说道:“等都扑杀完了,就吃了这蝗虫,好歹都是蛋白质丰富的,可以补充下营养!”
  说完之后,看到郑崇俭有点愕然的样子,他才想起这个“蛋白质”的词,让他听不懂,就连忙改口说道:“蚂蚁虽小也是肉,这蝗虫不管怎么样,总比蚂蚁要大多了,不是么!”
  听到这话,郑崇俭才算听懂了,露出一个勉为其难的笑容道:“陛下说得在理,吃这蝗虫,总好过吃草皮树根,吃观音土了!”
  这次蝗灾之后,因为及时扑杀,至少其他地方可以免遭蝗灾,但至少这泾阳,在收成上影响就非常大了。哪怕有蝗虫可以吃,可就这点吃食,也吃不了几天的。
  一说到这个事情上,崇祯皇帝的表情就严肃了。他抬头环视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大明将士和泾阳百姓在扑杀蝗虫的身影,有点严肃地说道:“泾阳这边,该救灾就一定要救灾,其他地方如果不能及时拨粮食过来的话,就实行临时管制,所有乡绅的粮食,全部都要拿出来,管控着泾阳口粮,争取做到不饿死一个人。对于那些开明的乡绅,官府可以给予奖励,贡献出来的粮食,等时候再补回去。可要是有人不长眼,藏着粮食不肯拿出来的,可以抓典型,狠狠地办他一个。听明白了么?”
  “微臣明白,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郑崇俭听了,连忙点头答应道。
  如果要饿死人,那就会给了流贼作乱的基础。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如果能不饿死人,自然是要尽量不饿死人了。至于那些乡绅是否有意见,就不重要了。皇上发话,难道这些乡绅的势力,还能大过皇帝去?
  他们正在说着话时,忽然有快马飞骑而来,郑崇俭转头看了,便对崇祯皇帝说道:“应该是西安府过来的信使。”
  果不其然,来得就是西安知府派过来的信使,是过来禀告两个情况的。
  第一个情况,是辅臣张国维快马从京师赶来,刚刚到达西安府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消息,很是欣慰。算算时间,应该是张国维接到旨意之后,就没有丝毫耽搁,一路快马加鞭赶路而来的。
  大旱,蝗灾,这些事情必须要及时得到处理,要不然,陕西这边好不容易平定下去的贼乱,很可能就会死灰复燃。也只有让老百姓有口饭吃了,这里还是边军重兵集结之地,才不会再出乱子。
  因此,崇祯皇帝传旨给张国维,让他休息之后,尽快勘察陕西灾情,然后大力兴修水利,刚好也可以让灾民,比如泾阳百姓以工代赈,算是一举两得。
  信使禀告得第二个情况,是有关流贼李自成所部的。说这李自成喊着“均田免赋”,还开仓放粮,很是收买民心,势力发展很快。商洛山附近的百姓,都心向流贼,虽然李自成所部已经蹿入河南,可留在陕西的这一小部分,如今又有发展壮大之势。如果不及时加以剿灭,怕是贼乱会愈演愈烈,影响其他地方。
  这就是李自成所部的可怕之处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不过好在李自成才刚刚蹿出商洛山,要是再晚个两年,任由他发展,那就真得非常难对付了!
  想着这个,忽然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匆匆过来禀告说:“陛下,末将查了下,确实是有人传言拜蝗神会有用,说很多地方摆了蝗神,蝗虫就飞走了。另外也有人说,其他地方有地方官组织扑杀蝗虫,结果被御史弹劾,然后丢官获罪了!”
  说话间,他带着一点不屑。因为他是知道的,根本就没有地方官组织扑杀蝗虫而获罪,这根本就是个谣言!说完之后,他又补充奏道:“陛下只要给末将一点时间,末将一定把传谣言的人给揪出来!”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忽然眼睛一亮。还用揪出来么?费那么大的劲干什么,不需要去揪。
  因此,他直接就对李若琏交代道:“时间紧迫,此事无需再查,你去找泾阳县令,让他发个告示,就说这是流贼传播的谣言,朕就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官员为此受到处罚,反而是那种不作为,任凭蝗虫成灾的,才是朕要处罚的对象!呵呵,所谓拜蝗神,等他们都拜完了,蝗虫早已吃光了一切,当然是飞走了。这一切,都是谎言,让百姓认清流贼的真面目,切勿相信!”
  李若琏一听,稍微吃了一惊。他以为皇上又是通过那神出鬼没的消息来源,获得了这个消息。因此,没有丝毫怀疑,立刻遵旨而行。
  事实上,崇祯皇帝当然不知道真相如何,有可能是好事之徒,或者居心叵测之人传得谣言,也可能真得是流贼当中的一些人传得留言。
  对于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百姓知道如何正确地应对蝗灾,也不要去相信流言,顺便知道流贼是看不得他们好的,巴不得他们没吃的,才会迫使他们加入流贼的队伍作乱!
  郑崇俭在边上听着这些对话,心中不由得诧异。这其中的道道,他稍微一想就想出来,也是因此,他更是佩服皇上,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快就出手对付流贼了。这心思之敏捷,手段之高明,相信没有多少以前的大明皇帝能比得上。
  等这事之后,皇上亲自参与扑杀蝗虫的事迹,会由泾阳百姓这边传开。如此鲜明的对比,百姓们自然知道,皇上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而那些流贼,原本就是个祸害,现在也一样是个祸害!
  他正在想着,却见崇祯皇帝又转头过来,对他说道:“朕记得《农政全书》上有记载预防和灭蝗的方法,说起来,这《农政全书》确实是个宝啊,朕以为,每个地方主政官员都要了解才行。可以不深究,但至少要知道书上所写的大概内容!”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又感慨道:“要真是做到这一点了,这些拜蝗神什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