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才是狗呢,打得是你这条落水狗!”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次试试?”
“……”
人多嘴多,矛盾也多,一个不小心,就吵起来了。
张献忠见此,急忙拍桌子,拦住那些人的争吵。说句实话,他心中其实是想着去四川的。不过形势大好之下,自己跑进四川那个窝里,还是有点不甘心,最为重要的是,听说陈奇瑜又被狗皇帝任命为三边总督了。如果去了四川,那陈奇瑜肯定会从汉中那边入川围剿他们。
最后,他只好拍板决定道:“多派人手出去打听,看那狗皇帝到底到那里了?免得我们一头撞上去。探明了狗皇帝所在,我们就离得远远的。以我们的兵力,天下尽可去得!”
“对,就是这个理!”罗汝才也立刻附和道,“把天下搅成一团乱,朝廷顾此失彼,我们的压力就会轻多了。”
他们正在说着话,忽然外面传来急促地脚步声,随后还有一个焦急地声音在喊着:“义父,义父,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众人抬头看去,却见来得人,是张献忠众多义子之首孙可望,此时叫做张可望。只见他脸色慌张,匆匆而入。
张献忠一听,不由得心中一晃,立刻便问道:“发现勇卫营的踪迹了?”
他可没想过,勇卫营会这么快到来的。
“不是!”张可望一听,连忙回答道,“是陈奇瑜那老匹夫……他……他接替熊文灿狗官成为新任五省总督了!”
“什么?”
“什么?”
“……”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大堂内所有人都吓得站了起来,都是一脸惊慌。
他们这些人,都是在陈奇瑜的手里吃过大亏的,差点就全军覆没了。后来陈奇瑜被狗皇帝流放走了,当时他们都很是庆祝了一番。没想到那陈奇瑜,竟然又被狗皇帝启用了?
张献忠也是脸色难看地问道:“这个消息确定么?”
“是潜入河南的兄弟,派人急报的。”张可望听了,连忙回答道,“说亲眼看到陈奇瑜了。兄弟们抓了驿卒,问出来说陈奇瑜就是去代替熊文灿的。”
之前的时候,他们听说了陈奇瑜被狗皇帝任命为三边总督,当时这边形势大好,离得又远,也就不怎么在意。最多不回陕西,也不去领近的四川,那就没事。
可是,陈奇瑜还是和他们正面对上了,竟然接替了熊文灿成为五省总督,又要围剿他们。特别是皇帝还御驾亲征,带着勇卫营来了。这……这简直是不给人活路啊!
“这样,尽快去打听消息,我们也要做好准备,免得再被陈奇瑜那狗官围住。”张献忠再次决定道。
做好准备的意思,无非是能撒丫子跑路。
对此,其他流贼头目都是心知肚明,连忙点头附和。其中罗汝才也说道:“只要我们合兵一处,就往一个地方冲,相信也没有那个地方的朝廷官军能挡得住我们!”
“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别撞上勇卫营,我们怕谁!”张献忠一锤定音,然后各流贼头目都散伙,匆匆回去做准备了。
这个时候,他们最关心的是,皇帝的御驾到哪里了?那狗皇帝出来,身边肯定是最能打,也是兵力最雄厚的,绝对不能碰。甚至其他地方军队中精锐的那部分,搞不好也会被狗皇帝调过去护驾,因此,探明了狗皇帝在那里,他们就能知道,可以往那个方向跑了!
然而,他们派人打听来,打听去,甚至都潜入襄阳去打听消息。最多也只是听到说京师来了锦衣卫,把熊文灿给看住了。等陈奇瑜一到,就会押解回京治罪。但是皇帝的踪迹,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只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皇帝确实御驾亲征,已经出京来了。
那么崇祯皇帝到底到哪里了呢?估计所有人都想不到。
在出京之后不久,崇祯皇帝便让勇卫营、磐石营继续打着他的旗号进入河南,分成几路人马,前去围堵张献忠等反贼,而他自己,则领着骠骑营的五千多骑军,还有吴三桂的骑军,突然加快速度,入山西去了。
对于张献忠这伙流贼,崇祯皇帝的打算,就是先让陈奇瑜接手,把他们给围堵起来,不让他们流窜。能消灭就最好,不能消灭的话,等他处理完了河套的事情,再回师灭了张献忠。
当然,另外也有一点,可能这时候还没人特别在意李自成这一路人马。但作为后世来的人,特别是听到李自成竟然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他就知道,必须要尽快把李自成这一路给掐死才行。
第223章 就等着杀猪了
此时,崇祯皇帝在去大同的路上。这么多的军队行军,肯定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
因此,名义上,这支没有打皇帝旗号的军队只是奉旨去大同。因为原大同总兵王朴刚被崇祯皇帝收拾了,如今有人去大同接任,也是在情理之中,虽然军队数目似乎多了不少。可晋地其他地方,刚刚被三大营修理过一遍,在宣大总督洪承畴的掩盖之下,有军队出入,也没人敢有意见。
一路上来,特别是在京畿之地,崇祯皇帝亲身体会了一把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凄凉场景。特别是他来自后世,见多了人来人往的热闹。走在这个时代的京畿之地,荒凉的感觉就更是强烈。
建虏一次次地入关,给京畿之地造成的伤害实在是太深了。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让建虏鞑子再也进不来关内!
崇祯皇帝心情沉重地看着沿途地民生,同时也在关注各处的窃听种子所传来的消息。
关在固原总督府大牢的图尔格身上有甲级窃听种子,因此,崇祯皇帝在第一时间便知道了瑞王的事情。对此,他压根就没有那些臣子所担心的想法。
这些藩王,早就该收拾了。
大明养猪将近三百年,如今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就该好好地收割一顿了。
用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和粮票去换那些藩王手中的钱粮,这是他早就想好的一步棋子。不管怎么样,至少在道理上也是站得住脚的,藩王要是有点良心的,就应该积极参与进来才好。为了银票和粮票的信誉,崇祯皇帝也没打算赖账,这种事情短期得利,长期是不能做的。就如同大明宝钞无限发行,结果落了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在圣旨中,他是软硬兼施一番,目的还是要各地藩王把钱粮拿出来。如果有人不识相,还是不肯拿出钱粮的。那他不介意,来个杀鸡骇猴,狠狠地收拾一个藩王,来个杀鸡骇猴!
以前的时候,崇祯皇帝可能还没这个底气。可如今,有三大营在手,朝堂上的官员,也凭着自己的心意换了不少,甚至连后宫,都接着谋逆案整顿过。这个时候,他就是有底气来做这个事情的。
这个瑞王,按照他以往的表现来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还会借机有了借口,不肯拿出钱粮来换银票和粮票。要是他真敢这样的话,就不妨拿他开刀。而且因为他是万历的儿子,说起来还是崇祯皇帝的皇叔,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只是有一点不好的是,因为事情的突然变化,原本在陕西是有甲级窃听种子的,结果却跑去接任五省总督了。而在那个地方,已经有一颗甲级窃听种子在了,导致陕西这边就只有关在大牢里面的那颗,有些事情就没法第一时间掌握。
通盘考虑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忽然牵了缰绳一带,让马踏出了官道,到了一处土坡上,似乎是想看风景:“李卿陪着朕就可以,其他人先走吧!”
虎大威、贺人龙和吴三桂以及那些监军一听,便知道皇帝这是有话要和锦衣卫指挥使单独说,便连忙避开了。
李若琏有点好奇,不知道皇帝这么走来,忽然要单独说话,不知道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李卿,陕西瑞王那边,发生了一点事情……”崇祯皇帝看到身边就只有贴身的八名内侍能听到,便对他说了李国奇手下兵卒抢了瑞王田租的事情。
李若琏一听,连忙奏道:“陛下,可是要末将去缉拿李国奇问罪?”
想想看,应该也就是这个问题了。皇帝亲自派了锦衣卫过去,能说明皇帝很看重这个事情,应该能平息瑞王之怒。
他正这么想着,却没想,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错了,朕是要你去跑一趟,不过不是去缉拿李国奇和他的手下。而是去看着瑞王有什么反应……”
李若琏听得微微一愣,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便侧耳静听。
“……三边总督郑崇俭拿着朕的旨意,应该会去找瑞王,把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和粮票兑换成钱粮。朕担心,瑞王会找借口抗旨不遵,甚至还会向郑崇俭发难,反而要求郑崇俭严肃处理李国奇和他的手下……”
李若琏一听,以他的经验判断,心想这事十之八九会发生!既然如此,那皇上准备怎么做?
只听崇祯皇帝继续交代他道:“要是瑞王能为国着想,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做一个身为太祖子孙应该做的事情,那你就什么都不用做,就待在郑崇俭的身边,看着他安排河套之事即可。”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脸色变得严肃了一点,语气也冷了一分道:“要是瑞王只顾私利,对秦地边军的现状不闻不问不说,反而要趁机发难的话,他就不配再当太祖的子孙……”
李若琏一听,顿时就感觉事情可能会很严重,不由得也严肃了起来,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敢有一丝分心。
“……为何秦地贼乱,久平不灭?就是因为有边军长期拖粮欠饷,活不下去了才会去作乱。可是,藩王府中却一直积存钱粮而不拿出来用,哪怕朕只是暂时借用一下,自有粮票和银票作抵,他们还是不肯拿出来,这就是居心不良了……”
“……”李若琏听得无语,以前没觉得藩王府自顾自会怎么样,可听皇帝这么说来,好像就是一大罪过了。
崇祯皇帝盯着李若琏,继续冷声说道:“如果瑞王不但不拿出钱粮,反而借机对大明边军发难的话,会寒了那些军卒的心,搞不好,会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