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随后,罗汝才,马守应部在房县也再次反叛,和张献忠合并攻陷房县,杀县郝景春,又连下郧西、保康等地,均州的惠登相五营闻讯,也立刻起兵造反。短短半个多月,湖北西部地区,已经全部沦陷。熊文灿见此情况,不得已调兵镇压,令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缴。但是,给朝廷的奏章却迟迟不发。
  邻近湖北的河南道巡按闻讯,担心流贼蹿入河南,便急报京师。
  崇祯皇帝收到这份奏章,不由得大为震怒。他不用想都知道。迟迟不见熊文灿的奏章,肯定是因为这些流贼都是他招抚的,害怕朝廷怪罪,想要自己平定。先安抚不成,就想去剿灭。如果能剿灭,再上奏章,他就有话可说。
  可是,这熊文灿就没想到,这些流贼都是打了多年仗的,再次反叛,在没有勇卫营威慑的前提下,他有这个能力去平定叛乱么?他这么做,给了流贼壮大地机会,又会有多少百姓再次陷于兵灾之中?流贼壮大之后,又要花费朝廷多少兵力物资来平叛?
  这个熊文灿,真以为他的招安办法能包打天下了?之前谷县县令的上报不听,遇事又想着隐瞒,这种官员,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
  不过,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这份奏章在朝堂之上,竟然引起了两种意见。
  一种是要求朝廷立刻出兵,平定流贼之乱。另外一种,是觉得五省总督熊文灿的奏章还没有到,不如先等等,说不定这份奏章有不实之处,又说不定熊文灿已经把叛乱平息了,就不用朝廷劳师动众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京师远离湖北,讯息不通,他们这么想估计也没错。
  但是,崇祯皇帝是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张献忠等人最终是怎么样的。既然再次起兵造反,那肯定不是熊文灿能平定的。
  因此,他立刻再派人疾驰山海关,令吴三桂急行军赶往京师,准备平叛。
  同时,也让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做好开拔准备。安心练兵是来不及了,那就到战场上去练。
  可是,有一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皇帝从陈奇瑜的窃听种子处,又知道了一个坏消息。
  逃进陕西东南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部,在前两天的时候领三千多兵力杀出,来势汹汹。急报到三边总督府之后,让陈奇瑜一下为难。
  他奉皇帝密旨,正准备对付河套的土默特部,可是,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在陕西地界,就有流贼重新造反,而且流贼首领还是之前很有名气的李自成。衡量再三之后,他决定先领兵围剿李自成所部。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大为头疼。因为他记得,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之后,好像再也不可制,最终席卷天下,把原本的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
  由此可见,陈奇瑜的围剿,不一定会有用。很可能李自成部会蹿入河南,逃离三边重镇。
  脑中出现了这些流贼作乱的地图,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态势的严峻。
  虽然因为自己穿越的关系,如今的局势和原本历史有了很大改变。至少孙传庭没有被下狱,卢象升也没有战死,洪承畴没有因此调往山海关,更为关键的是,抄家了晋商等人之后,朝廷目前有足够的钱粮善后满清军队祸害的地方。
  可是,在中原腹地这边,至少还没有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如果不快速镇压流贼,到时候大明内部又会一片糜烂。从目前局势看,李自成随时可能进河南,而张献忠那边的那群反贼也很可能入河南,也可以东进或者南下,不知道多少地方会受到这些流贼的荼毒。
  形势严峻啊!
  不过让崇祯皇帝有点欣慰的是,在陈奇瑜和宁夏巡抚的交谈中,得知宁夏巡抚郑崇俭已经多次打败试图入关打秋谷的河套鞑子,也就是土默特部。这让崇祯皇帝心中一动。
  想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下了决心。乾坤独断,撤五省总督熊文灿,押解进京问罪;同时任命三边总督陈奇瑜暂代五省总督一职,立刻接手对流贼的围剿,务必不能让流贼四蹿。同时,任命宁夏巡抚郑崇俭暂代三边总督一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就是郑崇俭接任了三边总督一职,并且出兵围剿蹿入四川的张献忠部,还打了几次胜仗。但是,被张献忠利用他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结果他退兵回陕西之后,张献忠又重新壮大起来,杨嗣昌独力不支,又失陷宗藩,最终畏罪自杀。原本的崇祯皇帝就怪罪到郑崇俭头上,把他下狱处死。
  但在这个位面上,却是不一样了。至少杨嗣昌因为晋商谋逆一案,已经被处死。
  当崇祯皇帝这份旨意出来之后,朝廷中不少官员都有意见,觉得皇帝此举不妥。
  第一,熊文灿那边情况还不知道,他的奏章还没有到,只凭河南道巡按的奏章,会有失偏颇。
  第二,情况不明之下,陈奇瑜才接任三边总督一职,就立刻升任五省总督替代熊文灿,这种做法也不好。万一熊文灿已经平定了流贼,那岂不是显得朝廷沉不住气,太过慌乱了么?
  他们的这些意见,崇祯皇帝都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解答了。这个解答的人,就是熊文灿本人。他的加急奏章,终于到京师了。
  他的这份奏章中,不是说平定了流贼叛乱,而是向朝廷求援,要求重派勇卫营。因为,他之前的围剿惨败告终。
  原来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合军之后,将大军埋伏在房县以西的罗猴山,张网布阵,并派出一支队伍佯攻败退,引诱左良玉和罗岱追击入山。结果中了埋伏,官军一万多人全部溃散。其中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甚至连军符印信都跑丢了。
  这种情况下,熊文灿再也隐瞒不下去,因为靠他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镇压张献忠等人了,才急报朝廷。
  明白了前后经过,群臣为之哗然。他们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就被皇帝给料中了。于是,群臣再没反对意见,圣旨发出,押解熊文灿进京问罪,同时陈奇瑜接任五省总督一职,展开对流贼的围剿。
  同时,还有文官建议,流贼反复无常,不如把所有投降的流贼全部杀了,以绝后患。以后不再招抚,赶尽杀绝。对于这个建议,在朝堂上还引来不少人的附和,再无一人提招抚一事。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同意,如果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流贼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肯定会反抗到底,增加平定贼乱的难度。
  另外一点,根据崇祯皇帝的印象,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有不少流贼投降之后,就一直为大明征战。就如今的勇卫营中,就有原本的流贼,贺人龙当初招降过来的那些,不也是为大明英勇作战,甚至有一些还战死在和建虏的战事中。
  另外在南明时候,抵抗满清最坚决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流贼出身的那些。后世赫赫有名的李定国,还有有名的忠贞营等等。
  骨头里面的血性,搞不好那些流贼身上的,比在朝堂上的这些,反而要多一些。
  如今大明要中兴,还要争霸世界,就是少那些有血性的汉子!
  见皇帝不同意,不少官员就又提出了问题:前有杨鹤招抚,结果贼寇复叛而降罪;如今熊文灿招抚,贼寇又再次复叛,如今要押解入京。那以后谁还敢招抚,又如何分辨贼寇是否真心被招安?
  对此,崇祯皇帝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答复。


第215章 御驾亲征
  崇祯皇帝面对文武大臣,神情严肃地说道:“朕决定领三大营御驾亲征,一举平定流贼之乱,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这话一说完,顿时把满朝文武都给震惊了:什么,皇上竟然要御驾亲征?大明朝几百年了,也没几个皇帝有御驾亲征之举啊!
  “陛下,不可啊,天子之躯,不可立于危墙之下!”左都御史一听,赶紧第一个出来劝谏道。
  现在都察院正在改制中,他可不希望皇帝跑掉。
  其他官员也想跟进,但崇祯皇帝却立刻先一步大声说道:“流贼复起,中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可有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日子?之前时候,建虏肆虐,而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彼时,朕就已说过,他日朕定当御驾亲征,护佑朕之子民。尔等以为朕是说说而已么?”
  “太祖得天下,原本就是打出来的。朕身为太祖子孙,又岂有怕上战场之理?与其待在紫禁城,坐看烽烟四起,莫如拔三尺青锋,领大明铁骑,为朕之子民杀出一个太平。”崇祯皇帝虎视群臣,斩钉截铁地高声喝道,“太祖入梦,已有言明,唯有铁与血,荡尽世间螭魅罔两!朕意已决,此事就这么定了!”
  这时候的大明,其实是真得风雨飘渺了。
  从西北开始的流贼,蹿入山西,又入河南,荼毒中原地区,甚至都攻克过中都凤阳,掘了皇陵。天下各省,就没有几个省份是能安稳的了。
  而西北的少数民族动乱,从天启年间就已经开始,奢安之乱持续了十七年之久,波及黔、川全省。两地巡抚均死于战祸,省府贵阳、成都均长期被困,牵制了大明西南五省的兵力,百姓死伤无数,钱粮消耗无数。
  奢安之乱虽然已经镇压下去了,可大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果呢,还只能让安氏继续统治水西。因为,大明实在打不起战事了。要是大明有实力,肯定就会顺势改土归流,只能先将奢氏控制的永宁地区改土归流而已。
  在奢安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云南、贵州等地又爆发了沙普之乱,也是土司造反。这次的沙普之乱,直到大明灭亡都没有平定。要到南明时候,由大西军李定国领军才平定,但最终的残余被消灭,又要等到吴三桂被满清封王云南的时候,总共持续了三十五年之久。
  而影响大明朝最大的反叛势力,自然是辽东的建虏。不但占据了整个辽东,甚至还时不时地入关肆虐一番,真得如同厕所一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且这个时候,整个蒙古,从东到西,甚至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