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直接禁了便是!”
  这个话,可不是事先通气过的,而是薛国观自己确实想不明白,才有此一问。
  其他官员听了,也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于是,就都看向崇祯皇帝,想听听皇帝怎么回答。
  崇祯皇帝听了,便微笑着说道:“朕的打算,只准备在京师和应天府开设大明皇家银行,最多以后再在各省省会开一家。多得也没那个精力。也不准备面对所有百姓开放,至少有个规模下限,少于多少的不办理,由此,民间的钱庄,就完全可以填补大明皇家银行照顾不到的地方。”
  他的真正用意,其实还是把大明皇家银行当作央行来准备的。只是一开始的时候,没办法,必须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等到其他钱庄慢慢地普及并正规之后,大明皇家银行才好退出运动员行列,只是成为所有钱庄的裁判。
  这个时候,没有几个人是有那种胸怀,放着有利润的事情不做,而只是去做某一块内容。如果要是有可能,都恨不得把天下赚钱的生意都占了。
  可是,皇帝很显然不属于此例,这让底下的臣子听了,都有点诧异。只能归结为皇帝其实是真得没有心思去与民争利。
  于是,那些感觉以后银票问题会得到很好解决,而他们又只关心这一点的臣子,纷纷出口称赞起皇帝的仁慈、宽厚、英明等等。
  杨嗣昌低着头不说话,他刚才被训过,不想再开口了,用略微转头看了一眼御史队伍中,用眼神向刘美才做了暗示,意思是让刘美才去想办法。
  不愧都是进士出身,又和晋商耳濡目染,刘美才手中捏着一张银票,忽然眼睛一亮,还真被他想到了一点。因此,等殿内稍微安静一会之后,便出列大声奏道:“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
  “哦,何事?”崇祯皇帝听了,心知是来找茬的,当即心中冷笑一声,便淡淡地问道。
  其他人听了,都有点好奇刘美才有什么不明白的,便都静下来关注他的问题。
  只听刘美才扬了下手中银票,而后恭敬地问道:“陛下,微臣感觉这银票的印制,应该要花不少钱。如果大明皇家银行不加印多一些银票的话,如何填补这个亏空?就算有放贷生意做,可这个亏空可是个无底洞,民间钱庄越多,所需的银票也就越多,如此情况,大明皇家银行又如何应对?又或者说,只准许少量民间钱庄可换这银票用?”
  听到他这话,所有官员都醒悟了过来,纷纷看向手中的银票,不由得都是暗自点头。虽然他们对生意上的事情并无多少了解,可对于东西的好坏,还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手中这个银票,他们也能看出来,成本怕是不会小。
  因此,他们也都好奇,皇帝会怎么回答刘美才的这个问题?
  崇祯皇帝对于这个问题,想都不用想,就直接回答道:“朕既然为大家解决了银票的问题,这成本自然不能由朕一个人担着。凡钱庄来大明皇家银行兑换银票,须得支付银票的工本费。这一点上,朕可以确保大明皇家银行不会有额外的利润,说收工本费就只说工本费。至于大明皇家银行自身所印制银票所产生的成本问题,自然也和民间钱庄一样,可以通过放贷来解决。”
  收点工本费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少臣子听了都是点点头。但是,刘美才不甘心啊,没有问倒崇祯皇帝。于是,他眼珠子一转,又追问崇祯皇帝道:“陛下,微臣刚才听闻,大明皇家银行要给三大营、宫内、勋贵发放军饷和俸禄等等,都是用此银票。如此规模之大,这成本怕是无法通过放贷填补吧?如若放贷利息过高的话,更是会遇到无人可放贷之困境。微臣担心,大明皇家银行还是会有亏空!”
  亏空之后怎么办?这是个问题!
  不少人听了他的这个问题后,再度把目光转向崇祯皇帝,看他又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就听崇祯皇帝对刘美才说道:“朕当然是有安排的,这个亏空是不可能有的。不过朕看你是一定想要有个亏空的说法,那么朕也可以告诉你,退一步说,就算有亏空,朕也是会接受的,因为,这是关系我大明百姓是否能安居乐业,关系我大明百姓是否日子越过越好,关系我大明的社稷江山!”
  刘美才听得有点愕然,就感觉皇帝说得也太夸张了吧,不就是印个银票而已么,竟然还和大明的社稷江山都关系起来了!
  崇祯皇帝看他的样子,便冷笑一声道:“想必你也不懂这其中的道理,是不是以为朕夸张了?”
  事实上,其他臣子其实也有这个想法,只是看着他那么自信地说话,其他臣子不由得紧闭着嘴,就让刘美才出头得了。
  此时的刘美才,额头已经微微见汗了,他感觉了被鄙视,可是,又无从反驳起,更何况,对方还是大明皇帝。
  崇祯皇帝见他的样子,也不让他回答了,直接就说道:“何为钱?其实质乃是衡量物品的一种度量单位,是货物价值的体现。从上古时候开始的贝壳为钱,到以铁为钱,乃至现在的以铜为钱,以金银为钱。人可以没有其他,却不能没有这个钱。钱多钱少,决定一个人能得到多少物资,日子过得好与不好。”
  “但是,何以金银铜成为了钱而不是其他呢?尔等有想过否?”大殿内就剩下了崇祯皇帝一个人的声音,“如今银票又是钱的一种表现,就同一个物品,就比如说粮食好了……”
  崇祯皇帝这是从货币起源开始,一直谈到眼下的货币形式,再从货币的多寡,谈到货币本身价值的体现,又从货币的地区不均衡谈到对百姓的影响,反正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将近半个时辰,整个大殿内就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一直说到嗓子都有点哑了,才不想再说下去,最后盯着刘美才问道:“如今,你可知朕为何就算是要亏本,也要从他处补贴来办这大明皇家银行了吧?”
  说句实话,他这连绵不绝地讲解,放在后世课堂的话,估计一大堆人会睡着了,实在是有点枯燥。就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有很多词、很多新鲜事物在里面,听了那么多,基本上就没有几个臣子能完全听懂的。
  大部分人,就只有一个感觉,皇上好像非常厉害的样子,懂得非常多。光是看皇上侃侃而谈的样子,就知道这里面的学问,皇上是真知道。
  于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担心以后银票的问题,皇帝已经解决,也就不再纠结多少,顺口送上一堆马屁给皇帝。至于皇帝所说得真正意思,等下朝之后,再去问问别人好了。
  这么一来,以后民间钱庄全部要使用大明皇家银行印制的银票一事,基本上就这么定了。
  当然了,这个只是解决了一个长远的问题;回过头来,如今很多银票成为废纸了,这个事情怎么样,皇上还没个说法。就有臣子旁敲侧击地问了起来。
  对此,崇祯皇帝自然不会姑息,便乾坤独断道:“各家还有银票没有兑换的,直接找东家索要,如果拿不住钱来的,抄家抵债。至于范记钱庄的银票,朕还未分清那些是卿等私人所存,一律封存。卿等要是急着换钱。就去找范记钱庄的东家。至于那个范永争,就算他只是与宫内生意往来,有胆暗中搞这事,朕也不会姑息。万一要是查出,其实是居心叵测的话,那就是抄家灭族的罪了。”
  他说这话,是释放了一个信号。你们别在这里瞎嚷嚷了,如果担心自己的钱财,就赶紧先去找范家的人要钱。否则一旦厂卫这边查出有图谋宫中的话,那整个家族都抄了,你们就一分钱都得不到了。
  宣布完了这事,崇祯皇帝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就直接下朝了。
  不少官员心中衡量之后,都不敢保证那范永争去勾结宫里的人,会真得只是普通生意往来的原因。因此,着紧自己手中的银票,就立刻开始找范永争家族的其他人。甚至有些知道范记钱庄背后股东地,就立刻也找上门去。
  有关这范记钱庄银票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那些晋商的剧本走。
  可以想象得到,晋商,至少范家是有麻烦了!


第182章 不给银子就闹了
  御史杨枝起和廖国遴双双到访同僚刘美才府上,只是一见面,他们两人就掏出银票要求道:“刘贤弟,能不能把这些银票收回去,总不能让我们白给你干活吧?”
  “对啊,刘贤弟,你给出来的都是范记钱庄的银票,这在我们手中可是废纸一张了。”廖国遴等杨枝起一说完,就立刻跟着说道,“听说你和范家关系不错,这事你总得有个说法吧?”
  刘美才的脸色很是难看,他之前确实曾给这两位不少次范记钱庄的银票,但关键是,他手中其实也都是范记钱庄的银票,自己并没有多少银子的,那能给他们俩兑换银票!
  于是,他为难地说道:“两位,话可不能这么说啊,我也是受害者啊!要不,我把我的银票拿给两位看看,我还真发愁这银票怎么办呢!”
  “那我不管!”杨枝起一听,顿时有点恼了道,“谁给你的银票,你找谁啊,我们手头的银票,可是你给我们的,我们自然要找你了!”
  “对,谁给就找谁!”廖国遴地声音也大了一分道,“京师范家的人都被抓了,难道要我们跑那么远的山西去?我们不管,就只能找你!”
  去一趟山西,能不能兑换到银子不知道,就算能兑换到银子,如果钱少了,这路上花费的成本算谁的?如果钱多了,现银从山西带过来,可如今又不太平,万一路上被劫了怎么办?反正去山西兑换银票的风险太大,至少这两位御史是不想去,只是向刘美才闹。
  刘美才见了,懒得理他们两个了,站起来道:“实话告诉你们两位吧,你们就是再胡搅蛮缠,我也没有银子给你们换。好走不送!”
  说完之后,他站起来就想走了。
  杨枝起一见,一个箭步,就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大声嚷道:“不给银子,你还想走?真要不给的,别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