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窃听系统-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百户见了,咧嘴一笑道:“怕什么,我们是官军,奉旨来救你们的。来,正好,帮我包扎一下!”
  高青菊一听,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同时也看到他胳膊上有个断了箭支,便连忙答应一声。生死都见多了,对于见血,自然已经不在话下了。
  而在岸上,满清骑军犹如一股洪流一般,没有丝毫停留,一下撞进了枪林之中。第一批撞上去的轻骑,顿时被斜插着的长枪,连人带马刺了个对穿。可同时,巨大的惯性,也一下砸塌了枪林,不少明军将士被撞飞。
  这种战事,是最激烈的。不管是建虏还是明军将士,个体的力量份外的渺小,只能身不由地撞人或者被撞,没有其他选择。
  满清轻骑撞破了一层又一层的明军阵型,终于力竭,再也撞不动了。骑军一旦失去了行动力,那就成了待宰的羔羊,绝非后世电视上那种骑在马上停着不动,却还能左砍右杀的。没法闪躲,还没法前扑接力,又怎么可能是步军的对手。
  顿时,这些满清轻骑,就立刻成了被屠杀的对象。不过也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为他们后续冲过来的步军打乱了明军的阵型。
  一般来说,在这个时候,建虏的士气必将高涨,而明军这边,因为阵型被冲乱,肯定会慌乱。
  然而,卫河上熊熊燃烧地大火,却一改这种一般情况。明军将士们都知道,通道被烧掉了,身后安全了。而满清鞑子则有点绝望,他们已经失去了这一次冲击明军阵型的意义。
  对这种情况,远处的图尔格显然也看到了。他的脸色异常难看,不过还是在努力着,让身边的人通过号角传令,继续进攻。甚至为此,他不惜再抽调兵力前去增援。如果能击溃眼前的明军,那一切都迎刃而解。就算不能,只要击穿明军阵型,到达岸边,牢牢地守住一处岸边,那也能接应到对岸的军队。
  在这片平原上,四散而逃的大明百姓,能逃得都已经逃掉了,没法逃的,都躲了起来,让出了巨大的空间。那些没有让的,也已经被鞑子杀了。如今能看到的身影,就只有鞑子和明军将士。
  鞑子这边,拼命往河岸边冲;而明军这边,大部分兵力都在拦截,还有小部分兵力,则沿着卫河上下游巡哨,防止对岸鞑子过河。
  喊杀声,在卫河北岸响彻天空。
  后续地鞑子赶到之后,人数上明显要比明军多一些。他们或者也知道,如果不能冲到岸边的话,等待他们的就是失败的结局。因此,他们一个个厮杀起来,也都是非常地拼命。
  他们的这种拼命,让明军的伤亡很大。而这,也让多尔衮的心中稍微有了一点安慰。此时的他,心中甚至升起了一线希望。或许,北岸这边,都不需要南岸的增援,凭着他们自己就能击溃这支明军呢!
  然而,他的这个想法才刚冒出来,他忽然就感觉到有什么不对,连忙抬头远望。
  只见在他视野的尽头,遥远地北方,有烟尘滚滚上天。就只是这么一看,多尔衮就立刻判断出来,那边有骑军过来,而且是大量骑军,才能带起如此之多的尘土。
  “谁得骑军?”多尔衮的脑海中,第一时间闪出这个念头,有点疑惑。
  以他的经验判断,正过来的骑军数目有点大,明军应该没有这么多骑军。可大清骑军过河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在后面防着卢象升,难道是关宁军赶来了?
  一想到这,多尔衮先是吓了一跳,可很快,他就否了这个想法,因为他相信皇太极,约好了这个时候攻打宁锦策应关内,就绝对不会让关宁军入关的。
  如此一来,他就想不明白了,来得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个时候,不但飞扬的尘土可见,就连隆隆地马蹄声,都如同天边的惊雷,滚滚而至,沉闷,却又扣人心弦。
  突然出现的骑军,甚至都让没有交战的鞑子都好奇地转过头,想要看看是那一边的骑军到了。而明军这边,却事先有告知,一听如雷的马蹄声,便知道是援军到了。顿时欢声雷动之下,顿时力气倍增,立刻明显地看到红色波浪开始向前滚动。
  “杀……”
  远处,出现了无数地骑军身影,都是身穿红色,远看就像红色波涛滚滚而来,那气势,不要太惊人。
  南岸的多尔衮,一下傻在了那里,就他目测,对岸的骑军至少有两万左右,明国哪来的那么多骑军?完了,完了,北岸完了!
  而图尔格也是吓傻了,两万左右的明国骑军冲杀而来,这仗还怎么打?根本没法打啊!
  明知没有赢的希望了,建虏也是人,顿时,所有人都如同图尔格一般,或骑马,或撒开脚丫子,四散而逃。
  北岸战事,随着大明援军赶到,胜负已分!


第165章 关键人物崇祯皇帝
  多尔衮呆呆地看着北岸,当他看到一条红色的线在远方出现的时候,他就知道,北岸那边完蛋了。
  因此,当他看到对面的大清军队,犹如过街老鼠一般在抱头鼠窜时,却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这个情况必然会出现。对岸,再没有机会了。哪怕后面岳托、豪格所部都调过来,也已经没有机会去挽回败局了。
  听着对岸明军喊起了“万胜”的喊声,多尔衮的脸色非常地难看。这种情况,他是第一次见到。说句心里话,他是真不想听到,就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听不到明军的这种喊声。
  可是,这一次,终归是听到了!
  这一战,北岸的大清军队,能逃掉的,估计也就是骑军了。至于那些步卒,根本就跑不过四条腿的明军。初步估算,估计会损失一万人马左右。这对大清军队来说,又将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对己方的士气打击绝对很大。
  这么想着,他便转头环视南岸这边。果然一如他所料,北岸的明军士气有多高,那么南岸大清军队的士气便有多低。很显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大清军队战败的事实。
  转回头,当多尔衮再次定睛去打量对岸的明军时,忽然,他的眼珠子一凸,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就见对岸,刚才滚滚而来的明国骑军,胯下坐骑竟然是五花八门,什么马都有。
  他虽然才刚壮年,可大部分时间都在军中渡过,因此只看一眼,就能发现,对岸的明军胯下,很多都不能称之为战马,根本不可能达到战马的要求。更有甚者,他竟然还发现姗姗来迟的明国骑军中,竟然还有人是骑着驴骡之类的。
  顿时,他感觉一口老血都想喷出来。
  刚才的情况,任谁见了,都会以为是明国骑军来增援了。事实上,也确实,冲锋在最前面的骑军,就是秦军和勇卫营中的骑军。再后面的,只能算是骑马(骡驴)步兵。都能看出来,有不少步卒的骑术实在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维持在马背上不掉下去而已。
  这样的两万骑军,和想象中的两万骑军,战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北岸的大清军队真要发现只是这样的明国骑军,也不会不加抵抗,就狼狈地四处而逃了。
  如今已经逃散,就不可能再有勇气去打仗。再说了,跑散了的大清军卒,又如何是士气如虹地明军对手?
  一开始,多尔衮的心中是非常懊悔的,觉得北岸的战事,不至于败得如此难堪,要是稳扎稳打的话,要是知道来增援的明国骑军只是这种货色的话,说不定还能逃回一部分也不一定。
  可过了一会,当多尔衮的眼睛就盯着那些五花八门拼凑起来的代步畜力时,忽然回过神来,脸色顿时一变,变得异常难看。就好像比他刚才打败仗的时候,都还要难看。
  因为他发现,明军的这次战事,能做到这一步,实在太超出他的意料了。几乎每一步,明军的所作所为,都和他印象中不一样。
  比如,勇卫营和秦军,明明应该是在大清军队的屁股后面才对,可为什么,突然就出现在了这里,而且看样子,是早就料定大清军队会从这边走。因此不但天津城内有伪装,而且还把埋伏藏得那么远。更为可怕的,就是他们胯下的这些五花八门的畜力。
  之所以多尔衮的脸色如此难看,是他认识到了一点。一盘散沙地明国或者明军,哪怕他们个别军队再精锐,也一点都不可怕。也因此,明国虽大,可大清入关,却能视同无物。
  然而,如今多尔衮发现,明军不但联合起来,不再一盘散沙,而且明国的动员能力,也非常地让他意外。对岸的那些驴骡之类且不说,光是那些五花八门的马,他就能看出来,很多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马,甚至有不少名贵品种,还有种马母马之类的。
  明国为了这一次战事,竟然能把这些马都拼凑起来,岂不是能证明,明国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大!不管这个动员能力,是否胁迫还是自愿,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想想明国如此庞大的疆域,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后要是真能像这样动员,那大清只是区区一个酷寒的辽东,还怎么和明国打下去?
  哪怕多尔衮不是很懂明国朝廷的事情,可也清楚,这绝对不是卢象升能搞定地事情。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转头西望,看着那个方向,心中想到了一个人。也只有那个人,才有这个能力去征集这么多的五花八门地马吧?
  得到这个结论,多尔衮都已经无心去看北岸的情况了。他的心情格外沉重,同时也有些疑惑。如果紫禁城里的那个人真有如此能耐,那为什么前些年就感觉不到呢?不管怎么样,都已经登基十来年了,真有本事的,应该早就显露出来了啊!
  且不说多尔衮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就讲天津城头,孙传庭早已站在城垛处,难得露出笑容地捋着自己的胡子,看着城外地一切。
  到处都是骑卒在追杀四处而逃的鞑子,甚至有不少地方,都能看到一群群地大明百姓,把落单地鞑子围住,让明军能早点赶过来抓。又或者,彪悍一点的大明百姓,都直接动上手了,多少个人就围着一个鞑子打,估计等那些围着的人群散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