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们身上就没有硬骨头。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的处置手段就不行,所以才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就比如说周奎这个事情上,他只是派了个太监去劝,让周奎做个表率而已。甚至皇后是偷偷给了五千两银子,让他爹捐出来。这种不疼不痒,甚至明显是好言好话的行为,能让人感到害怕就怪了。
讲道理,说大明日子难过,很可能会亡国,就更是没用了。这些皇亲勋贵要是能通过讲道理就解决的话,那也不会是明末,大明就不会亡了。
因此,崇祯皇帝一开始就给了周皇后非常强势的一个印象,为了大明社稷江山,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几次下来,在周皇后那里就印象深刻了。因此,当周皇后一获悉周奎的事情,她就立刻感觉到了自身的危机,还有她儿子的危机。在这样的压力下,听闻了周奎的事情,还看到了皇帝给她看得周奎巧取豪夺的奏章,这些事情加起来,周皇后对周奎就不可能和蔼悦色,去求着周奎顺从了。
这倒不是说周皇后就不贤惠了,或者说这些事情和贤惠不贤惠无关,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利益决定了做事采取什么行动。
自古以来,以孝治天下乃是历代王朝统治地基础。周奎是皇后她亲爹,如果苛责的话,会被人非议。特别是一些竞争对手,更是会说皇后品行有问题,这是她所不愿见到的。所谓大义灭亲,都是最后的手段而已。可是,一旦这种名声上的事情和她最基本的利益冲突时,那就只能选一条路了。能在皇宫内稳稳地站住脚的,都不会是傻白甜。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某种角度上来说,确实是如此!
崇祯皇帝对如今的这个处置结果也算是比较满意,外面的舆论,并没有说他皇帝怎么样。相反,都还同情他这个当皇帝的,竟然摊上了这种亲戚,也算是够倒霉的。武清侯的亲戚关系远了一点还好说,连老丈人都是如此,实在让人感慨!
毕竟这种事情每家每户都有可能会遇到,感同身受之下,就肯定站皇帝这边了。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心中在想着下一步事情,应该接着这个机会,好好地修理敲打一番那些皇亲勋贵才行。
想想看,就连太后哥哥,都能封侯,还一直传承下来,这种事情要是以前都认为没事,那从自己开始,就要给这个以明文立个规矩才好。大明的爵位,太容易给出去了,养出来的,这些可都是蛀虫。
对此,崇祯皇帝倒不是怎么担心,因为这些外戚勋贵只是依靠皇家而已,自身并没有多少实力。
但是,对于另外一类勋贵,崇祯皇帝眼下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来治他们。这些勋贵,就是那些开国功臣的后代。他们的势力就远非外戚勋贵可比了。互相之间通婚,门生故吏,特别是军中将领都有不少,甚至还有不少勋贵都是执掌兵权的。
如果这些勋贵真能像开国那样,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可以为国征战,忠君报国,那倒也没什么。可是,到了明末这个时候,这些勋贵,原本的崇祯皇帝看不出来,可如今的崇祯皇帝,却是心中有数,绝大部分都已经烂透了。至少在后世,就没有听说过明末有一个能打的是出自这些勋贵之中。倒是有不少到了最后,都是开门投降,不是投降李自成,就是投降满清。
因此,此时的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勋贵,根本就没有好感。
但是,这些勋贵,只是一些简单罪名还动不了他们。像那种欺男霸女什么的,没法用后世的观点律法去处置他们。他们在这大明朝,乃是特权阶级,做些这种事情,不要太正常,稍微处罚意思下也就罢了,要搞个抄家什么的,那绝对会引爆这个勋贵团体,这个后果,至少是目前的崇祯皇帝没法承受的。
大明朝的勋贵,该由自己来封一批,打一批,以新换旧了!
这么想着,他便开始看起窃听系统中的那些消息起来。
第152章 各有算计
从王承恩身上的窃听种子处,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岳托和杜度所部会合之后,实力大增,从目前来看,明军那边并没有机会,因此,继续按兵不动在休整中。不过夜不收还是大量派出,往南探查多尔衮那边的建虏的消息。
至于陈新甲处,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消息。想想也是,关内战事正盛,但他身处宣大之地,离得远,颇有看戏的意思。
……
崇祯皇帝一处处消息地看着,原武清侯夫人身上的那颗窃听种子的消息,他原本是不打算看的。毕竟事情都已经结束了,应该也没什么消息了。
不过后来一想,闲着也是闲着,便翻了一下,这不翻还好,一翻之下顿时吃了一惊。
李国瑞竟然死了!
而且,从这次的消息中,崇祯皇帝终于发现,李国瑞选择对抗朝廷,背后原来是临淮侯李祖述在搞鬼。
之前的时候,这李祖述登门拜访李国瑞,他还没有多想。毕竟勋贵之间互相拜访交往什么的,也属于常见之事,正常得很。他有那么多的事情要操心,也不会去关心这些细节。
可是,这一次,李国瑞可是清清楚楚地告诉他夫人,就是临淮侯李祖述在背后怂恿他的。
立刻,崇祯皇帝就想到,李国瑞的死,怕是不简单。于是,他就把消息前后又看了一遍。虽然只有对话,可带着疑惑之心去看的时候,就发现李国瑞的死,恐怕这个李祖述难逃干系!
他正在想着这事,李国瑞夫人的窃听种子又传来了消息。
原来李国瑞夫人从悲伤中回过神来后,就觉得自己夫君的死,好像有些蹊跷。
虽然一天之内,从一个侯爷一下沦落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但是,最熟悉地莫过于枕边人,李国瑞夫人可是知道自己夫君,伤心后悔是有的,但要自杀地念头,却是不可能有。
之前李祖述说有可能挽回当前局面,如此一来,夫君就更不可能会自杀才对!怎么偏偏自己去烧热水的功夫,夫君就上吊自杀了呢?
李国瑞夫人搂着自己的孩子,对贴身丫鬟哭着说道:“等明日临淮侯再来,我一定要问个明白,他到底对老爷说了什么,以至于老爷会上吊自杀!要是不给个明确交代,我一定要为老爷讨回公道!”
“夫人的意思,难道是说老爷不是上吊自杀?”丫鬟惊呆了,吃惊地问道。
“反正老爷是不可能自杀的。”李国瑞夫人肯定地说道,“至于什么原因,我一定要问个清楚!”
就这么聊了一会,然后又伤心地哭开了。
崇祯皇帝看到这些信息,心中就更有数了。连一个夫人都能看出蹊跷的事情,那就绝对有问题了。
不过,这个事情可是涉及到勋贵,还是开国功臣后代,要是别人的话,可能会感到棘手。但是,对于现在的崇祯皇帝来说,不要太简单。现在宫门已经落锁,一切等明天再说便是。
第二天一大早,京师的勋贵圈子里,就都收到了消息,说原武清侯李国瑞被朝廷逼死了!
于是,原武清侯府,又立刻变得门庭若市起来。各处勋贵,不管公侯伯什么的,要么派了人过来问情况,要么亲自跑过来核实。
当他们看到李国瑞还真是上吊死了,或者是兔死狐悲的原因,这些人一个个都非常地气愤。
有的人说武清侯已经落得如此凄惨了,竟然还要逼他上吊,都不给活路,这得有多绝情啊!
还有的人,则提到了孝定太后,说孝定太后在天之灵要是知道自己的堂孙子被逼得上吊,肯定会非常生气。
……
原本的时候,开国功臣之后,是看不起那些靠着裙带关系封侯的人的。虽然都是勋贵,可各有各的团体。
可如今,这些勋贵彼此之间竟然都抛弃了成见,团结一致起来,声势很是有点大。
有些二世祖,年纪轻点的,更是大声嚷嚷,一定要为原武清侯讨一个公道。皇帝那边,他们奈何不得,也不敢去闹,可是,有份参与的李国臣,他们就没有顾忌了,一个个喊着要去弄死他。
李国瑞夫人原本是想着见到临淮侯李祖述就要问的,可是,这天才刚放亮,各府的那些夫人小姐,就都把她给围了,又是安慰她,又是为她不平,义愤填膺的,叽叽喳喳,她压根就没机会问。特别是在这些女人的唠唠叨叨中,又想起了以前是多么美满幸福的生活,再想想以后要面对的日子,就忍不住又只顾着哭了。
不过,有一个人却是记得的,他自然是崇祯皇帝了。
勋贵们在这里还没闹腾多久,东厂提督曹化淳就带着大批东厂番子到了。不过,这一次,这些勋贵们倒不怕曹化淳,一个个横鼻子竖眼地给他脸色看。
曹化淳也不理他们,直接宣旨,带李国瑞夫人和临淮侯李祖述进宫觐见。
奉旨行事,可没人敢拦。看着一大群人离去的背影,一时之间,这些勋贵都是议论纷纷。
“皇上肯定是知道了武清侯上吊自杀了,召武清侯夫人去,肯定是要安慰一番,说不定给点补偿安抚下!”
“那召临淮侯去干什么?”
“有可能是临淮侯昨晚在场,所以想问下当时的情况吧!要不然,还能是什么事情?”
“反正不管怎么样,皇上总要给个交代吧?”
“……”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东厂提督曹化淳亲自带着一大批番子,把原武清侯夫人和临淮侯李祖述在这么多人面前带进宫去,绝对是一件轰动的事情。这个消息也很快就传开了。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皇上把他们两人召进宫去,到底是什么事情?
然而,他们所有人都想不到。李国瑞夫人和临淮侯李祖述进宫之后,被带到了一所偏殿。内侍告诉他们,皇上正在议事,让他们等着。然后,殿内就只有他们两人了,当然,门口还是有人的。
这一静下来之后,李国瑞夫人就有机会了,于是,她就问李祖述道:“侯爷昨晚对我家老爷到底说了什么事情?我老爷怎么就上吊自杀了呢?”
李祖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