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9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些目光之中又各带着怎样的意味,恐怕只有其主人知晓了。

    站在前排的文天祥c谢枋得等朝中重臣则是纹丝不动,似乎这些事情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

    御史台监察御史陈宜中在一双双目光的注视下,不慌不忙的站出来朗声说道:“启禀陛下,臣举荐辽东行省监察御史李叹,李相公为从龙元戎,这些年拓土夷洲c镇抚安南c北上辽东,所到之处化荒芜野蛮之地为我大明之乐土,功勋卓著,且李相公足智多谋,为大明之繁荣呕心沥血,堪称大明新一代之张子房,拓土之功c安抚之绩,皆可使李相公满足陛下之要求。”

    顿了一下,陈宜中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有些挑衅的微微回头,似乎等着有人来反驳。作为公认的叶应武的属下,陈宜中这个时候站出来明言推举李叹,就是摆明了立场要打擂台了。

    而陈宜中属下的御史们也都双眼放光,自觉不自觉地在周围人身上扫来扫去。这些平日里的主要任务就是找茬和负责打嘴炮的家伙们,无疑是大明朝野吵架功夫最强的,可以说他们早就“饥(和谐)渴难耐”了。

    不等陈宜中回去,川蜀行省安抚昝万寿便站出来朗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有所不妥,李相公虽然功劳赫赫,但是毕竟年纪尚轻,而且其久在地方行走,所学为经世济民之才,而非现在皇子和公主们所需要的四书五经c圣人学问,更何况据臣所知,李相公虽然是前朝名臣之后裔,但是毕竟生长于海寇之间,非良臣应有之出身,恐李相公自己也未曾出入私塾之中,如由李相公来教育皇子和公主们,臣以为不妥。”

    “臣附议!”有昝万寿站出来,那些还在犹豫的官员们也一个个动作飞快,一时间竟然站出来四五个人,而且都是六部之中较为重要的郎中和主簿。

    如果说昝万寿站在世家这一边,叶应武倒也能够理解,当初在川蜀昝万寿c张珏和高达互成掎角之势,甚至昝万寿还对于另外两个人有统领的关系,结果谁曾想到叶应武横空出世,泸州之战功劳几乎全都落在了高达和张珏的头上,导致两人火箭般蹿升,很快就超过了昝万寿,所以昝万寿当时就对叶应武有所不满,再加上他世家的出身,所以此时站出来表示反对在叶应武的预料之中。

    对于昝万寿,叶应武本来就有所提防,这个人颇有才能,在历史上也是统筹川蜀各路军队和蒙古鞑子浴血奋战了十余年而不败,所以叶应武也不想让这一个人白白浪费了,毕竟大明现在最缺少的就是官吏。川蜀的高达和张珏都带军在外,所以川蜀省内就只能交给昝万寿,这样才能服众,并且叶应武也知道就算是昝万寿和自己政见不合,在处理事务上他却绝对不会做对不起大明的事情。

    更何况叶应武也不是没有其余的准备,川蜀行省巡抚王世昌作为叶应武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其主要责任实际上就是和昝万寿形成制衡。

    真正让叶应武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平日里的中间派或者墙头草们,竟然如此整齐划一的站在了世家那一边,叶应武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些家伙只是简单的在刚才那一小会儿的功夫中就做出的选择这些官场上的中间派们一向是以“不参与c不站队”作为为人处世准则的,这也是叶应武为什么会选择任用他们,至少这些人还能干一些实事。

    但是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也被世家收买了,更或者这些家伙本来就是站在世家这一边的,之前只是保持沉默没有表态。

    叶应武眉毛一挑,并没有着急开口,不过他脸上一闪而逝的怒意,只要敏锐一点儿的人都能够察觉到。下面的官员们心中暗暗吸了一口气,看来这李叹还真是陛下心仪的人选,现在受到这么多人的反对,难怪陛下会生气,不过现在应该还没有触动陛下的底线。

    “昝相公何出此言?”吏部尚书汪立信沉声说道,“古人云,英雄不问出处,李相公之才能以及其治国理政之手腕,乃是有目共睹。更何况昝相公一味的强调李相公没有受过学堂私塾之中的教育,难道昝相公不知道,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如何能受过私塾教导,就算是前朝也有我等敬佩之江万里相公出身山村之中,同样能登堂拜相,并且有令我等佩服之丰功伟绩,由是而观之,就算是李相公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不妨碍李相公本事有才能。”

    汪立信开口便将江万里抬出来,让文天祥c刘辰翁和邓光荐等出身白鹭洲书院的人都下意识的竖起耳朵,别的不说,如果有人敢贬低江万里的话,那么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话虽如此,但是汪相公可曾想过,”一名郎中沉声说道,“李相公虽然有如此才能,但是可能将此传授给皇子和公主?我等认可昝相公,也多是出于如此考虑,毕竟诸位皇子是大明的未来,而公主同样代表皇家之颜面,所以这少傅不仅应该自己学富五车,更应该有教书育人c授人以渔的功夫,否则就算是再才高八斗又有何用?”

    “臣同样有如此之顾虑,陛下,诸位皇子和公主之教育不比其他,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汪立信冷笑一声,没有多加反驳。

    “诸位同僚没有和李相公交谈过,如何知道李相公没有这样的才能?”一名御史霍然出列,朗声说道。

    “那你难道和李相公多有往来,所以对李相公颇为了解?”一名主簿不疾不徐的说道,“只是不知道你们这一个是朝中御史,一个是边疆重臣,如此来往,只是同僚之间相交,还是”

    他虽然没说出来,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话外之意,还是结党营私?

    古往今来官场上的大忌,便是朝中臣子和边疆重臣来往过密,所以现在问题一下子转移到这上面,让那个年轻的御史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这种问题,万一回答错了就是万劫不复啊,而且还不只是自己,会牵连很多人。

《倾宋》第九卷汉唐业 第六百六十五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下

    南洋,西lā

    看着狄孟送回来的战报,上面还带着浓烈的血腥味,高树坡战斗的惨烈甚至不用娄勇打开这战报就能够体会到。

    即使是娄勇也没有想到,蒙古鞑子的动作竟然会如此之快,以至于甚至赶在了明军负责埋伏的军队之前,这些蒙古鞑子不止可以说是日夜兼程,而且他们的主力前锋就紧紧跟在哨骑后面顶了上来。

    这在打仗中绝对是险招甚至是昏招,毕竟前锋轻兵疾进,很容易因为没有探查清楚前方道路的情况而落入敌人的包围当中,不过相反的,如果前锋的速度足够快,那么完全可以先一步抵达路上可以设立埋伏的地方,无论是给敌人打一个反伏击还是保证后面大军的平安通过,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很显然蒙古将领就选择了这样的打法。

    他们对于自己的前锋队伍有着绝对的自信,并且即使是多少猜测到了明军肯定会设下埋伏,但是依然让前锋不管不顾加速前来。这战术之中带着一部分自大,但是娄勇也从其中察觉到了蒙古人对于自己绝对优势实力的信心,并且高树坡一战虽然以蒙古鞑子的前锋队伍全军覆没告终,但是明军确确实实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狄孟的第一师是大理军的王牌,是当初跟着娄勇北上打过成都保卫战的,属于大理军各师之中少有的经过战火磨砺c有大量老卒作为骨干的精锐,马带走了大理军和静江军的主力,不过还是专门将第一师留给了娄勇,这是娄勇的起家部队,娄勇使用起来自然更加容易,更主要的是想要守住南洋,总得有一支强大的精锐队伍作为支柱,这样才能在一旦出现溃败的时候,起到支撑大局的作用。

    而在进攻高树坡的战斗中,第一师损失三分之一还要多,等于西晖镇聚集的明军在还没有开战就损失了一个多旅,而算起来现在西晖镇明军就算是加上后来陆续抵达的厢军也就只有六个旅,这等于一下子少掉了六分之一的兵力,而打掉的只是蒙古鞑子的前锋军队。

    哪怕是算起来第一师作为进攻一方实际上占了便宜,不但损伤人数要少于敌人,而且成功拿下了高树坡,但是看着大约的战损,娄勇就知道这样的战果不尽人意,毕竟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最重要的可不是杀伤多少敌人,而是自己手下还有多少能用的人,毕竟能用的人越多回旋的余地就越大。

    果然这些蒙古鞑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伊尔汗国号称蒙古四大汗国之中最强者,一出手就险些让娄勇吃败仗。

    “参见将军!”素格力和孙俊联袂而来,见到娄勇急忙拱手行礼。

    娄勇伸手拍了拍城垛,摆了摆手:“高树坡那边的战报你们都看了?”

    孙俊点头说道:“将军,蒙古鞑子来者不善啊。不过好在他们向南和向北探查道路的两个千人队都被我们的人干掉了,而现在前锋也终于被打掉,至少可以让蒙古鞑子消停一阵子。”

    “蒙古鞑子会消停么?”娄勇冷笑一声,“现在高树坡落入我们手中,而且是在他们前锋队伍的手里抢过来的,原本的伏击已经完全变成强攻和强守,蒙古鞑子将领且不说需要得给下面一个交代,单单是高树坡扼守道路,他们就必定会猛攻高树坡。”

    顿了一下,娄勇的目光在自己两个未免有些乐观的属下身上扫过:“你们可不要忘了,现在我们的对手是蒙古鞑子,这些家伙的战力和斗志一点儿都不比我们差,高树坡一战就是血的教训!”

    孙俊和素格力下意识的对视一眼,轻吸一口凉气,战局的严峻显然已经有些超出他们的想象,毕竟他们久在南洋,自然而然的将对手当成真腊人或者安南人的叛军和贼寇,却是忘了现在他们的对手可是伊尔汗国。

    被打掉了前锋,如果是那些贼寇一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缩回去,但是如果是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