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7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蒙古人撤退的话,除了岢岚军这一线,别无选择。”叶应武沉声说道,伸手在沙盘上一指,“实际上从岢岚军出塞这一条道路,是顺着汾水河谷以及汾水支流修建并且逐步向北延伸的,对于蒙古骑兵来说,这点儿道路崎岖还算不上什么,尤其是当年他们就已经有过翻越吐蕃的山岭进攻大理的经验,而当时带领那一支军队的,正是忽必烈!”

    张世杰和姚枢等人对视一眼,都是点头。大理一战不只是忽必烈的成名一战,让忽必烈一跃成为蒙古大汗的有力竞争人选,而且他在进攻大理的时候进行的一系列准备以及最后下定的决断,可以说是数千年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是忽必烈是大明的敌人,张世杰也没有办法否认这一战的精彩。

    而姚枢更不用说,因为他就是大理一战的亲身经历者。

    “陛下的意思是,蒙古鞑子不会死守雁门关,而是很有可能在雁门关虚晃一枪,然后趁机向南走楼烦、宜芳,然后北上岢岚军出塞?”张世杰皱着眉说道,“如此来看,蒙古鞑子在雁门关外准备并不是很充分,倒也能够解释过去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打算死守雁门关,至于蒙古人为什么要向北进攻大同府······”

    “更多的是想要吸引咱们的注意,甚至想要诱使大明以北面天武军为主力进攻雁门关。”叶应武看着舆图上敌我纵横交错的分布,“毕竟咱们从北面发起主攻,蒙古军队也很容易从南面撤退,只要能够进入雁门关西南侧的楼烦,他们就有一线抵抗的机会,而利用这宝贵的时机,主力大队便可以直接北上,在明军追上他们之前出塞。甚至就算是需要护送忽必烈的金帐马车,也有足够的时间。”

    陆秀夫点了点头:“那大明应该直接对雁门关和楼烦发动进攻么?看舆图上的标注,楼烦一带的蒙古军队人数并不是很多,如果能够趁机拿下楼烦的话,蒙古军队也就不用考虑什么宜芳和岢岚军了。”

    “不!”叶应武毫不犹豫的说道,“如果直接进攻楼烦,蒙古人必然明白咱们看穿了他们的布置,所以掉过头来死守雁门关或者甚至直接趁机向太原府反扑,咱们可就有麻烦了。”

    陆秀夫和张世杰眼眸之中都多了几丝寒意,旋即张世杰试探着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他们想要让天武军打主攻,那就遂了他们的心意!”叶应武微微一笑。

    “陛下想要将计就计?”张世杰顿时怔了一下。

    叶应武伸手在沙盘上一指:“天武军担当主攻,这样蒙古人就有充足的机会向南走楼烦撤退,到时候等待他们的可就不只有岢岚军一线的穷山恶水了,看,在这里蒙古鞑子布置了三处营寨,所谓的就是想要阻拦咱们追击,但是如果咱们能够在蒙古人进入楼烦之前,已经先把这三处营寨拿下来······”

    “前面雁门关被天武军攻占,而咱们堵死宜芳这一线,蒙古鞑子当真是要上天无门了!”张世杰点了点头,“可是想要赶在蒙古鞑子之前进入岢岚军一带进攻这三个营寨,同时不引起楼烦蒙古守军的警惕,似乎没有这么容易,毕竟这一片多山和河谷,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当地基本上都已经荒无人烟,甚至想要找到几个带路的人都不是那么容易,更不可能像之前幽燕古北口一战那样甚至派遣一个旅的兵力长途奔袭······”

    叶应武并没有回答张世杰的问题,而是扭头看向姚枢。姚枢思忖一会儿,郑重点了点头:“想要找到几个对楼烦一带的山路颇为熟悉的人应该并非不可能,当初蒙古人南下,大军在那一带经过,经由太原府南侧直奔沁水,所以楼烦一带的百姓基本上只是向南逃到了太原府,臣在太原府民间还是认识不少人的,应该可以委托他们找到这样的人。”

    “让锦衣卫和六扇门全力配合你,行事必须要低调。”叶应武点了点头,“就算是必须要公开招募,打出来的幌子也最多是寻找通晓雁门关一带地形的人,楼烦靠近雁门关,知晓雁门关周围地势的人之中,少说也得有几个同样知道楼烦附近情况的。”

    “臣遵旨!”姚枢急忙应了一声。

    顿了一下,叶应武紧接着看向楼烦一带:“张卿家所言非虚,这一带确实道路崎岖难以通行,但是如果咱们只是挑选精锐几百人的话,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毕竟朕需要的不是楼烦城,而是在蒙古鞑子快速向北撤退的时候,有人在前面起到阻挡作用,如果这上百名精锐士卒能够在山中隐藏埋伏下来,那么就可以在关键时候破袭蒙古人粮道或者骚扰营寨,让蒙古人没有办法全心全意的向前推进。”

    “这个可行。”张世杰颔首,“而到时候宣武军、神卫军等主力战军在后面跟进,就算是拦不住全部的蒙古鞑子,也能够有把握吃掉大半。”

    “这样做实际上就是逼迫蒙古鞑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叶应武眯了眯眼,“朕一直怀疑忽必烈的健康问题,只不过锦衣卫刺探不到准确的情报,这说明蒙古人在这上面进行了专门的封锁,他们越是不透露出来,越能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想来蒙古军队中的将领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可能没有疑惑,而忽必烈一直没有公开露面,说明忽必烈现在的身体情况十有**已经没有办法支撑他走出去辟谣了。”

    顿了一下,叶应武接着说道:“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忽必烈以军心不稳作为代价,甚至佯装自己病重,从而诱惑明军主动追击,为自己能够包围甚至击败我大明打下基础,但是朕以为,如此关头,这样做的风险未免太大,就算是忽必烈是喜欢冒险的人,在这个时候选择铤而走险的可能很小。”

    姚枢和张世杰都是点了点头。叶应武看向他们两个:“那就这么说定了,姚卿家,粮草转运、向导遴选以及难民安置的诸多事宜,还需要你操心,若是能做成这些,卿家便为我大明、为此一方百姓的英雄。”

    姚枢郑重的一拱手:“臣必不辱使命!”

    而叶应武扭头看着舆图,上面曾经标注为象征蒙古的黑色的地域,现在大多数已经被染红,这是大明的赤色,这是无数将士鲜血的赤色。

    禹地悉归龙虎掌,现在朕坐拥九州天下,忽必烈你还有什么能够拿出来和朕抗衡?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等到姚枢先行退下,陆秀夫向前一步。

 第五百八十二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陆秀夫说完,冲着叶应武一拱手,旋即微微侧身,做了一个去里间详谈的手势。叶应武皱了皱眉,隐约明白陆秀夫想要说什么,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看向身边的章诚:

    “诚子,你先退下吧,如果有事的话,朕会叫你的,另外一定要派人跟上姚卿家,姚枢是可以信任的人,但是毕竟他年事已高,或许在看人上有所偏差,姚枢选出来的人,六扇门和锦衣卫一定要看好了,不能出现任何偏差,此事关乎北伐最后一战之成败,切切不能松懈!”

    章诚点了点头,冲着叶应武一拱手后退下,而张世杰也想告退,叶应武却看了他一眼,沉声说道:“姊夫你先留下。”

    张世杰怔了一下,显然叶应武的称呼让他有些吃惊。在叶应武登基称帝之后,对于张世杰的称呼一直是“卿家”,一般不会在这等地方称呼他为“姊夫”,甚至就算是两人私下里见面,大多情况下也都是君臣相称。此时叶应武喊了“姊夫”,倒是让张世杰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很清楚叶应武必然有其道理所在。

    现在张世杰不仅是这太原府周围北伐各路主力战军的统帅,而且还是大明的上柱国,从品级上来说,张世杰已经和朝中的三位丞相平齐,可以说是确确实实的“位高”。叶应武让他跟着,显然一来想要说接下来讨论的是皇家的私事,二来则是想要让张世杰能够在他和陆秀夫发生冲突的时候站在自己这一边。

    陆秀夫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并没有开口拒绝,反而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叶应武做了一个手势,两人跟着向侧厢走去,而小阳子也很有颜色的带着两名士卒护卫在门口,防止外人进入。

    不等叶应武迈入侧厢,陆秀夫已经在袖子中拿出来另外一份奏章:“臣代表朝中诸位文武大臣,恳请陛下回驾!”

    叶应武点了点头,却并没有着急回答,他早就已经意识到了陆秀夫前来,并不只是因为钱粮转运以及国内钱粮不足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关乎户部,所以此时就算是真的来,户部尚书谢枋得比陆秀夫合适多了,而能够让朝中的参知政事,也就是副丞相亲自过来,必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而国中的一举一动实际上每天都有六扇门汇报给叶应武,所以叶应武很清楚并没有灾难发生,更没有兵祸,毕竟周围任何对大明可能产生威胁的国度,不是被消灭吞并,就是被大明打的俯首称臣,否则叶应武也没有胆量将宣武军这一支坐镇南洋的主力战军都抽调过来。

    那么就只剩下一件最有可能的事了,陆秀夫此次前来是请叶应武回驾的。身为皇帝,在外御驾亲征数月,虽然在华夏历史上并非没有,甚至各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那多数都是在国家危亡关头,比如当初李世民率军迎战突厥于渭水。

    当初叶应武御驾亲征,北上幽燕,所为的也是率领禁卫军和神卫军支援北伐战场,尤其是为了和忽必烈率领的蒙古主力大军决战,从而避免明军北伐幽燕受到影响。北伐是华夏三百年之梦想,更是大明立国以来最大的奋斗目标,所以叶应武为了北伐的胜利而御驾亲征,亲自和忽必烈战于沁水,在情理上到也说得过去。

    毕竟叶应武的对手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双方王对王,并没有辱没叶应武大明皇帝的身份。但是现在沁水一战,明军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