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西域人,那倒是也没什么。
可关键是,这里面除了西域人的名字,还有金朝一些重臣的名字。
而在这些重臣的名字后面,还都标记上了收了多少钱,干了什么事,事后如何分配奖励。
更让皇甫靖宗感到愤怒的是,这些重臣食皇禄,却打着要分裂金朝的主意。
眼前的这个张兆兴的名字,也在其中,而且这个张兆兴,还是这些打算反叛的官员首领。
张兆兴此时面如死灰,他知道,皇甫靖宗一定是已经发现了。
但是张兆兴并没有什么悔改的心思,他知道,这样的事情被发现了,自己死了不说,全家老小都要被诛灭。
这可是叛国的罪名。
既然已经无路可退,那就拼死一搏。
于是张兆兴一边哆哆嗦嗦的朝皇甫靖宗走去,一边哭丧着脸说道:“文王殿下,下官糊涂啊!”
等走到里皇甫靖宗大约三步远的距离,张兆兴居然突然不哆嗦了,看向皇甫靖宗的眼神里也没有了敬畏,反而露出一丝残忍。
接着,谁都没有想到,张兆兴从怀里掏出匕首,突然就朝皇甫靖宗扑了过去。
只要抓住了皇甫靖宗当人质,那他自己说不定就可以全身而退,甚至直接逃到西域去也不是不可以。
所有皇甫靖宗带来的府兵,看到张兆兴掏出匕首的那一刻,就知道事情不对,领队的一声令下:“保护殿下!”
就有一些府兵朝皇甫靖宗围过去,想要把张兆兴拦在外圈。
可是他们离皇甫靖宗有七八步远的距离,离得近的又在控制着那几个吐蕃人,这一下根本来不及。
眼看自己的刀就可以架在皇甫靖宗的脖子上,张兆兴心中一片欢腾。
可是,还没等他自己高兴多久,就看到皇甫靖宗一脸讥笑的看着自己。
张兆兴的心中一沉:“不好!”
随后,只听到围墙上传来“嗖”的一声,紧接着就是一声金铁交击声。
随着这一声,张兆兴感到自己手里的匕首上,突然传来一股巨大的力量,震的自己虎口发麻,一下没用上劲儿,匕首就掉在了地上。
皇甫靖宗趁机一脚踹在了张兆兴的肚子上,张兆兴吃不住痛,“扑通”的就捂着肚子跪倒在皇甫靖宗面前。
几个府兵迅速围上去,控制了张兆兴。
张兆兴不甘的朝墙头看去,只见墙头上坐着三人,正是刚刚跑出去的杨清源、毛晋和宁轩翰。
由于杨清源他们现在的官职并不大,所以根本没有机会跟张兆兴认识,张兆兴自然也就不知道眼前的这三个人是谁。
但是看这三人身手不凡,想来应该是文王的人。
张兆兴自知大势已去,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全部带走!”
皇甫靖宗一声令下,府兵架起张兆兴和那几个吐蕃的人,就往京兆府尹走去,并留下几人,守住张府的各个出入口,以免有人逃脱。
京兆尹还在睡梦中呢,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叫醒了,这半夜三更的,睡的正香呢,本来正要发火,一听说是文王来了,则是赶紧起床。
来到前厅,看见张兆兴这个礼部尚书跪在堂前,不由得大惊失色。
待询问了详细的细节,京兆府尹马上立案调查,并连夜通知了刑部。
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接道这个消息后,自然是明白这是皇甫靖宗的意思,于是,深夜进宫,面见皇帝。
礼部尚书勾结外邦,在自己的府里被抓了个现行,这事实在是太大了,也只有皇帝才能下令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皇帝得知此事后,差点没气死。
自己负责与外邦联络的礼部尚书,竟然和外邦勾结在一起,还要图谋自己的江山,这让皇甫瑞如何不气。
但是这件事关系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安稳,尤其是还有几个外邦的在自己手里,必须要处理得体,否则容易引发战争。
于是,这件事,就全权交给皇甫靖宗来处理,毕竟是他发现的。
而此时,厉王和太子也都得到了消息,对于他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表明,太子和厉王,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
而直到现在,他们才终于清楚的认识到,原来皇甫靖宗一直都在暗中调查着自己这边的人,只是自己一时大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在把事情全权交给皇甫靖宗后,皇甫瑞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回想起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六个尚书竟然全都出了问题,皇甫瑞越想越气,不由得气血攻心,喉头一堵,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朝中重臣连番的出事,加上皇甫瑞自身也已经年老,终于是支撑不住,病倒了。
照理说,皇帝病倒了,应该是太子监国。
可是皇甫瑞没有这样决定,他却让皇甫靖宗来辅理朝政。
要知道,现在整个朝中的六部,全部都已经是皇甫靖宗的支持着,所以基本上皇甫靖宗说什么,他们都是一口答应。
而张兆兴因为叛国,全家被收押,罚没全部家产,秋后诛灭九族。
至于那几个吐蕃国的重臣,虽然涉嫌蛊惑别国重臣,意图分裂他国,但是此时,国内政局不稳,不宜起刀兵,只好是遣送回吐蕃。
太子和厉王眼看着事情不对,两人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着以后的对策。
两人经过密谋,决定趁着皇帝病倒,由厉王带着自己的部队,以勤王的名义,杀向京城,太子则留在京城做内应,两人里应外合,一定能夺下皇位,到时候平分天下。
厉王在南方的部队,也已经变成只听命厉王一人。
所以,不管有没有虎符,厉王都能调动,更何况,厉王还有皇子的身份。
于是,在一个深夜,厉王悄悄起身,不带任何的随从和下人,偷偷往南方赶去,纠结自己的部队,随后化整为零,分队从南方想着京城进军。
一场腥风血雨,似乎就要挂起来了。
(本章完)
1/11 13:17:09|48785181
第264章 厉王要造反
〃厉王自己也整装出发,一身盔甲,胯下踏云骓,手上一把战天槊,带着先头部队,大约三千骑兵,先往京城方向而去。
厉王昼伏夜行,加紧赶路,所选的都是城边小路,不是大路,所以这一路以来,都没有被守城的官兵发现。
紧接着,厉王的其他部队,则是分散开来分别停在了沿途的城池里。
厉王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自己能顺利勤王,逼着皇帝把皇位让给自己,那这些部队就不用北上,返回南方继续镇守。
可如果失败了,这些士兵就立刻就地造反,夺下城池,最后和皇帝划江而治,分管南北。
厉王本以为自己的这个举动,京城一时间应该收不到消息。
可巧的是,厉王的部队在经过江州的时候,刚刚好被花镇海看到了。
这一天,花镇海因为来设立在江州的“凌云阁”时差这个月的收入,到了晚上却睡不着,想着要去城外走走,散散心。
想他花镇海也是有武艺在身,不怕那些宵小之辈。
可就在花镇海登上城外的一座山的时候,他往下一看,就看到有一条“火龙”悄无声息的在江州地界的边缘处游走着。
多年来闯荡江湖的经验,让花镇海一下就知道,这是一支军队!
这一无战事,二无内乱的,突然有一队人马从自己眼底下跑过去,任谁都要多想。
花镇海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他突然想到凌云此刻还在京城,不知道这件事和他有没有什么关联,但还是告诉凌云一声,好做防范,就算没有干系,也能早一步逃出这是非之地。
于是,花镇海连夜就写了一封信,寄往京城。
自从皇甫靖宗把支持厉王的礼部尚书张兆兴弄下来后,势力就成了京城最大。
凌云也从幕后被弄到了人前。
最重要的是,皇甫靖宗送了凌云一处大宅子,凌云自然是笑纳了。
自从凌云有了宅子以后,那来往送礼的人就多了去了。
现在谁都知道,凌云是皇甫靖宗身边的红人。
而仁王在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后,也是庆幸自己没有参与争斗,否则,还真的可能就是去了自己现在拥有的。
至于皇甫静蓉,在知道凌云其实是皇甫靖宗的人时,有些郁闷,因为他知道,凌云一开始说要和仁王多接触,是为了迷惑别人,实则是为了自己的计划作掩护。
皇甫静蓉感到自己被利用了。
不过,皇甫靖宗早就知道凌云和皇甫静蓉似乎有点什么,于是便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把仁王一家都叫上,自己做东,再把凌云也叫上,一群人一起吃了个饭,把事情说清楚了。
既然皇甫靖宗都出来帮凌云说话,仁王和皇甫静蓉也就没有什么好再计较的,这一段时间里,凌云和皇甫静蓉的走动开始变得频繁了许多。
凌云在安好了宅子以后,就派人给钱文显和自己的父母写信,告诉他们自己在京城的住处。
所以,花镇海才能写信给凌云。
而皇甫瑞在生了一场病以后,身体越发的不行,皇甫瑞明显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了。
三天后,凌云正在自己的宅子里,和杨清源他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自从进了京城,他们几乎就没聊过什么闲话,每天都是精神紧张,现在终于事情告一段落,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只不过,这一段时间,凌云始终没有看到厉王和太子,也没有听说他俩的任何消息,甚至连厉王府的大门都是紧闭着,这一切的反常,让凌云稍微有些不安。
这时,一个家丁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家丁对着凌云拱手说道:“大人,这人自称是江州凌云阁的人,有急件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