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风浅笑抚新绿,春意含羞漫枝头。
20向来痴 从此醉 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
很遗憾,才疏学浅,竟想不出这篇缅怀先生的文章的题目,只好斗胆借用《天龙八部》中三个章回的卷头了。
记那年,读初一,第一次偷偷地翻开了父亲已经翻得褶皱的书,已经没有封面了,那时家住农村,买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据说父亲的这本书,是去沈阳打散工的时候别人给的用以消遣用的。直到后来家里安装了闭路电视,才知道,那本书原来是一本武侠小说,名字叫《天龙八部》。
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有许多字还需要查字典,我慢吞吞地读了一个章回,第一个反应就是,天啊,作文竟然还能这样写!那简直颠覆了我对“语文”的认知,更让我从此爱不释手,无法自拔,以至后来期末考试,我的疑似武侠版作文得了零分。
自那以后,结合着一部部武侠影视剧,我开始去书海中寻觅它们的原著,已被作者的学识,文采,折服得五体投地,其实潜移默化中,那已经成为了我写小说的启蒙。慢慢的自己也开始尝试着,捉摸着,把那些小说里带给我的灵感,也写出来,只是一开始不知道,那个东西叫小说。
不论是武侠影视,还是武侠小说,后来才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有了一种刻骨至深的情怀,武侠情怀,更是金庸情怀!
可在昨天,我正看着电视,爱人看着手机新闻突然跟我说,亲爱的,告诉你个消息,金老爷子,与世长辞了。
我愣了一下,哪个金老爷子?爱人吸了口气,查良镛老先生。
其实余下里我也爱写一些东西,但那一刻的心情,我实在找不到任何形容词来形容。
关掉电视,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感觉一下子似乎失去了一个世界一样,失魂落魄,那不是失去亲友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也未能找出那种感觉是什么。
翻开微博,微信,哀悼先生的帖子已经霸屏了,我这才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有的人说,金庸去世,再无江湖。其实我想说,先生已矣,江湖依旧,这个江湖,是先生打下的,会有人走下去。
江湖斗转人间道,武林万象在此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先生,一路走好!
悲痛之余,心中惶惶,不知所言。
21元宵夜
听着窗外劈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才恍然,又是一年元宵夜,算起来,自从外出求学,求职,至今已是十个春秋了,可惜今天阴雨,不能仰婵娟以寄乡思。
朋友圈中,老家的高跷秧歌,黄河灯会,吸引了十里八乡成千上万的香客,看客,好不热闹。
已经记不起那是多少年前了,那时我还在跟着一群大孩子屁股后面,追着大秧歌走街串巷,看着秧歌中的七仙女,孙悟空猪八戒……
家乡的秧歌,带着浓重豪迈的东北文化风格,却又跟东北秧歌在细节上各有千秋,感觉家乡的秧歌会上,那鼓点震彻人心,那唢呐婉转悠长,那小镲清脆洪亮,极具渲染力,直到现在这许多年后,只要听到家乡的大鼓唢呐小镲齐奏,都会心头一颤,那种如同儿时的激动都能再次被激发,不自禁的就像踩着鼓点扭起来。
那秧歌如龙飞凤舞!
家乡的秧歌,其中是需要包含很多角色的,不光要求扭得好看,更要扭出所扮角色的韵味,那才叫真的会扭秧歌。
基本上是过了每年的正月初十,秧歌开始陆续出场,早晨的第一件事——化妆。
这个秧歌妆是很有讲究的,采用的是评戏的化妆手法,戴上行头,非常漂亮,踩上高跷,锣鼓镲一起,那扇子,彩带,水袖伴着唢呐节奏纷飞,飘飘欲仙。
看完秧歌,村子里还有另一番热闹——黄河灯会。
所谓的黄河灯会,并不是真的黄河,而是一种叫做黄河阵的回子形迷宫。说到黄河阵,可能有的人已经能联想到,这个名词似乎在一部神话小说中见过,没错,是《封神演义》,黄河阵,就是三霄娘娘所创,这黄河灯会,便是从供奉三霄娘娘的习俗中演化而来。
进入黄河阵,老家俗称跑黄河,目的是为了甩掉去年一年的不如意,更是一种对新一年新希望的憧憬,这一圈圈的跑下来,心情畅快。三霄娘娘的神邸供奉在黄河阵的出口,朴实的乡亲还不忘给神邸上香,答谢三霄娘娘的眷顾。
黄河灯会还有一项更加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抱灯。
这也是几十上百年传承下来的习俗了,黄河灯会上,有很多的油灯,外面是那种用彩色纸糊成的灯罩,这些灯是有讲究的,分为红,绿,和紫三种颜色,这种灯,可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们更代表着非常美好的寄托。
据说,在正月十五元宵夜晚,在黄河灯会可以把油灯抱走,每人仅限一盏。紫色灯代表的是平安,男女老幼不限,任何人都可以抱。然红灯和绿灯,则仅限婚后的青年男女了,那是因为,这种灯叫做求子灯,红灯代表的是女儿,绿灯代表的是儿子,准不准我不清楚,更不能说这是封建迷信,准确的说,这当是最朴实的人们,对文明传承的一种崇拜和祈愿。
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外面的鞭炮声已经停止了,可是家乡那大秧歌的锣鼓声,唢呐声,还有黄河灯会上的人声嘈杂,却依然在我耳边响着,响着,想着,不觉间,似乎又回到了儿时那般大,追着看秧歌的大孩子们到处跑……
今天本来是想将一个关于元宵夜的惊奇故事,不设VIP,给大家发个元宵福利,谁知这一开头,几段话下来刚要往故事上引,却突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实在是没心思写故事了,那就希望能够也激发一下大家的思乡之情,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陷入几分宁静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第1卷 湖底神庙
第1章 刺青
西藏边陲康马的一座雪山上,狂风肆虐,鹅毛般的雪片呼啸着从我身边掠过,虽然披着牦牛皮大衣,依然抵不住这刺骨的寒冷。
深夜的崎岖山道更加难走,我只身一人蹒跚地走在雪坡上,看着山腰处亮着烛火的喇嘛庙,咬了咬牙,不管摔倒多少次,我必须到达那里,因为那里,有个人在等我,抑或说,我,不惜一切地在寻找那个人。
两个小时后,我坐在一间禅房之内,噼啪的炭火驱赶着严寒和我浑身的疲惫。
我的对面坐着两个人,一个是行踪诡秘,苦行算命的江湖术士,另一个是藏区的大德,藏传佛教的上师,我静静地看着他们,这种感觉很微妙,不知道是什么驱使,这样三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突然有一天竟然如此简单而没有预兆地坐在了一起。
“关心老弟,你跟他不是一条路上的人,一切都是命,你何苦折磨自己,折磨别人?”算命的终于说话了,我料到他会这么说,发自内心的一笑:“你是算命的,命既能算,也能改,是不是?”
算命的叹了口气,转头看向上师。
上师看了我一眼,刚要说话,我摆了摆手,说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吧?我回不了头了,我的身后也没有岸,这次来不是听劝解的,请二位不要难为我。”
“你真的想见他?”上师的话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他这么直白的问我。
闻着檀香的袅袅余烟,我乍起波澜的心复归平静,于是点了点头,慢慢敞开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胸前斑驳的猛虎刺青,说道:“这是我的决心!”
算命的面色微变,想说什么,但是喉咙动了动,最终变成了叹息。
上师宣了一句佛号,慢慢闭上眼,说道:“造什么业,得什么障,你是一个有大慈悲的人,何苦招无名业障。”说完,拍了一下手,门外应声走进来一个小喇嘛,上师说道:“带他去吧。”
我合十向上师拜谢,整理一下衣衫,跟着小喇嘛走出了禅房。
外面依旧寒风凛冽,同禅房相比,简直就像修罗地狱一般。
小喇嘛也不说话,低着头迎着寒风在前面带路,几分钟后我们来到另一间禅房门外,里面一片漆黑,仿似废弃了很久的样子。小喇嘛开门引我进入禅房,里面冷清得要命,他点上油灯,转身出了禅房,轻轻的把门带上。
借着昏暗的火光,我看到窗前坐着那个男人,昔日英俊的脸庞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胡茬诉说的沧桑,曾经冰冷睿智的眼睛,如今却充满浑浊和木讷,整个人呆坐如钟,对我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
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抽痛、悲愤、惋惜让我也呆立当地,最终还是抑制不住突如其来的冲动,上去一把抓住他的领口大叫:“你他娘的让我找得很苦你知道吗?”我简直被自己吓了一跳,两年来经历那么多生死,我以为我已经变得风雨不动,没想到一见到他,往日苦练出来的心境彻底的不堪一击。
他依旧呆呆地看着窗外,仿佛我的存在如同空气一般。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慨和疑惑,但是对于他这种人我向来没什么好对策,只好慢慢松开手,递给他一支烟,小心翼翼地问:“你在雪山里,究竟看到了什么?”
他本来伸过来拿烟的手,突然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把烟拿了过去,我默默地给他点上,等着他的回音。一根烟抽完,我递给他第二支,他摆手示意不要了,然后沙哑地说了一句:“你不该知道。”
如果换做以前,我可能会因为这样的说辞顿时发火,但是这次我没有,因为他说的对,我不该知道,恰恰是因为我知道的太多,然而知道的越多就想知道更多,这是一个死循环,但是人类的好奇心无法抗拒,尤其是我,命运把我拖下水,我就要知道一切,不然就算淹死,我都不能瞑目。
我吐了口气平静一下情绪,对付他这种沉默寡言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比他还淡定,这是两年来我总结的经验,我还要点烟,他却阻止了我说道:“这东西是毒药,能少则少。”
我淡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