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九眼含热泪,双膝跪倒:“谢大人。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曾泰笑着将她搀起来,说道:“好了,我们走吧。”
  说着,带着方九一行向悦来老店走去。


第六章 皇帝震怒
  御书房内,
  武则天倒剪双手立于桌案之上,脸色铁青,手中的奏折不停的抖动。
  下站的宰相张柬之等重臣各个屏气凝息,眼望皇帝。
  御书房中一片寂静,呼吸之声可闻。
  气氛异常紧张。
  门外,工部侍郎封可言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来回走动。
  他时而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御书房内的动静,时而双手连搓,口中念念有词。
  这时,狄仁杰、王莽、李元芳和曾泰四人身着官服,快步走了进来。
  封可言一见狄仁杰,一个箭步窜上前去,拉住狄仁杰的手,颤声道:“阁老,出大事了!”
  狄仁杰惊道:“封大人,怎么了,为何如此惊慌?”
  封可言刚想说话,只听御书房内传来武则天严厉的问话:“怎么,狄怀英还没有到?”
  狄仁杰一惊,抬起头来。
  封可言登时浑身一抖,轻轻嘘了一声,伸手向御书房内指了指。
  狄仁杰点点头,朗声领喏道:“臣狄仁杰、王敬旸、李元芳、曾泰、封可言候旨!”
  门内承旨的力士高唱:“狄仁杰、王敬旸、李元芳、曾泰、工部侍郎封可言觐见!”
  狄仁杰五人走进书房,撩袍跪倒:“臣狄仁杰、王敬旸、李元芳、曾泰、封可言叩见陛下。”
  武则天转过身来:“众卿平身。”
  五人站起身来。
  武则天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怀英,凉州案朕已看过你的奏折。非常好,你们幸苦了。”
  狄仁杰、王莽、李元芳和曾泰躬身道:“谢陛下勉慰。”
  武则天点了点头,目光望向了下站的封可言,脸色登时像罩上了一层寒霜,冷冷地问道:“下站的可是工部侍郎封可言?”
  封可言神情紧张,说话也有点哆嗦:“正、正是微臣。”
  武则天双目如电,射向封可言,缓缓举起了手中的奏折。
  王莽望着武则天的脸色,又侧目看了看身旁浑身颤抖,面如土色的封可言,不解的与狄仁杰和李元芳等人对视了一眼。
  殿中一片寂静。
  猛地,武则天将奏折狠狠摔在桌案上,厉声喝道:“江淮盐铁转运使盐船又一次在邗沟覆没,二十万石食盐无踪,转运使常风、副使赵彻、押运军卒及船工全部丧生!
  盐铁转运乃国家之命脉,每年食盐专售之盈额达一千七百万贯,占据天下殖货半数以上。”
  “朕屡次强调,盐运之中,重于泰山!
  然尔工部却玩忽懈怠,竟致大运河邗沟水段一年之内连续发生十五次覆船事件,尔工部何以治河渎?何以行漕权?
  尔身为工部侍郎,总理部事,如今噩耗频发,数百万石食盐损折,船毁人亡,尔以何面目见天子,又以何由谢天下!”
  王莽顿时吃了一惊,余光望向了狄仁杰、李元芳和曾泰,三人也被皇帝的话惊呆了。
  这时,狄仁杰看了看身旁的张柬之,张柬之轻轻点了点头。
  封可言‘扑通’跪倒,颤声道:“臣封可言有负圣望,罪该万死!”
  武则天怒道:“派去扬州查察此事的工部官员一批又一批,均是无功而返,而邗沟沉船的异事却是一次紧似一次。
  更有甚者,此番出漕的水部郎中李翰,竟然在任上自缢身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他的书房的夹壁中发现的二十万良白银凭信又是怎么回事?你说!”
  封可言浑身颤抖着说道:“臣已行下符牒,命扬州刺史崔亮严加查察。日前,他回阁部,刺史业已查清,李翰收受贿银二十万两,因邗沟又起波澜,他自知罪责难逃,畏罪自戕。”
  狄仁杰与张柬之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疑窦顿生。
  王莽眼中露出了一丝疑惑,若有所思。
  只听武则天厉声喝道:“尔工部所用都是这样的人吗?难怪河渠不保,盐船倾覆,真真可恨之极!”
  封可言连连叩首道:“微臣用人不明,有失按察,请陛下降罪责罚!”
  武则天重重的哼了一声:“责罚?责罚你能够挽回朝廷的损失吗?
  责罚你能够令邗沟罹难的将士复生吗?你身领侍郎,位极人臣,行事却如此昏聩,真是该死,该死!”
  封可言吓得浑身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武则天深吸一口气:“柬之。”
  张柬之赶忙躬身向前:“陛下。”
  “即刻下旨,罢封可言工部侍郎之职,交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及御史中丞三司共议,核定其罪!”
  张柬之顿了顿,说道:“是,臣立刻拟旨。”
  封可言颤抖着叩下头去,冷汗滚滚而下。
  张柬之轻轻咳嗽了一声,冲狄仁杰使了个眼色。
  王莽等人的目光也望向了狄仁杰。
  狄仁杰会意,踏前一步,说道:“陛下,且请息怒。”
  武则天沉了沉气,问道:“怀英,你有何话讲?”
  狄仁杰说道:“邗沟覆船之事,工部官员查察之下可有结果?”
  武则天冷哼一声:“结果?结果就是,覆船惨案比不查之前多出几倍!
  漕运本是以江南嘉兴、海陵、盐城等盐监中的食盐中转神都,而后再由神都调剂西北各道。
  今岁,西北各地军民所用食盐已呈紧张之势,本指望南盐北调能解眉之急,谁料想,漕运竟连发怪事!
  而今,邗沟渠道已成死地,北运停止,调剂更无从谈起!”
  狄仁杰说道:“也就是说,工部派出的官员几番查访均无结果。”
  武则天怒容满面,望着封可言,冷冷地说道:“封可言,你来说吧!”
  封可言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来道:“是,是。工部前后派出几位巡河官员查察邗沟覆船案,得到的结果就是邗沟水段淤泥过厚,暗礁丛生,罹难的盐船均是触礁沉没。”
  王莽微微皱了皱眉,认真地听着。
  狄仁杰说道:“那么,扬州漕运衙门为何不派纤户疏浚河道,清除暗礁呢?”
  封可言说道:“部查官员们回奏说,邗沟渠段两旁的纤户多刁钻顽劣之徒,拿了朝廷的护渠银两却躲懒贪猾不肯出力,这才致使河道长期壅塞。”
  王莽、李元芳和曾泰闻言,三人对视一眼,微微皱了皱眉。


第七章 土行珠的下落
  狄仁杰也是轻轻摇了摇头:“这恐怕是一面之词,不可轻信吧。”
  封可言说道:“阁老所言极是,卑职也是这样想的。因此,这一次便派出了水部郎中李翰再去查察,想不到却出了这样的事。”
  狄仁杰转向武则天道:“陛下,说李翰滥用职权,吃拿卡要,强行索贿可有真凭实据?”
  武则天说道:“扬州刺史崔亮在李翰的书房中发现一层夹壁,里面找到了不少李翰没来的急带走的财务,共价值五万两。另还有一块价值十万两的凭信。
  想李翰秩不过五品,俸仅止三石,哪来如此巨额银两?
  以此推断,非受贿而何?而且扬州官场半数以上官员联名上书信誓旦旦的讲曾受到李翰的勒索。”
  狄仁杰点了点头道:“这也说的过去,不过现在李翰与随行护卫皆下落不明。
  也就是说,李翰受贿索贿并无真凭实据,只是扬州官场的一面之词。”
  此时,武则天的怒火已渐渐平息,她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点点头道:“可以这样说,但如今认证物证俱在岂能作假?”
  狄仁杰说道:“陛下,《永徽律》明文定法:‘未经鞫问,不可即肆定罪’。这就是说,在事情未明之前,不应仓促定罪,以免造成冤案。
  而今,邗沟覆船案真相不明,李翰受贿更是未见明证,现在下旨给封可言定罪,似乎过早吧?
  臣恐惹朝臣窃议,请陛下三思。”
  武则天看了封可言一眼,没有说话。
  王莽看了狄仁杰一眼。
  狄仁杰接着奏道:“今日臣四人到市中散步,遇有扬州纤户数人邀驾越诉,状告扬州漕运衙门,京中各部却无人敢受理此案。”
  此言一出,在场其他人都愣了。
  武则天挑了挑眉道:“哦?有这等事?”
  狄仁杰从袖中掏出那份诉状高举过头:“请陛下御览。”
  武则天一摆手,身旁的女官快步下阶将诉状接过,双手呈与皇帝。
  王莽和狄仁杰等人看着皇帝。
  只见武则天打开状纸,看了一遍,暗吃一惊,喃喃道:“难道,这是真的?”
  张柬之问道:“陛下,状子上怎么说?”
  武则天边思忖边说道:“这诉状上说,扬州漕运衙门贪污护渠银两及护渠纤户的饷银,以致引发民变。”
  张柬之听罢,吃惊不小:“什么?”
  封可言瞠目结舌,有顷,方嗫嗫地说道:“这、这、这怎么可能?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巡河官员怎么会不上报部知?”
  狄仁杰笑了笑说道:“如果这张诉纸所说都是实情,那么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案绝非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
  武则天放下诉状,沉吟片刻,对封可言说道:“你起来吧。”
  封可言赶忙叩头谢恩,侍立一旁。
  武则天转身对狄仁杰道:“怀英,今日朕之所以急召你进宫,就是为邗沟之事难明,漕运不兴,国脉受阻。
  形格势禁,查察此案已迫在眉睫。怀英啊,这副重担恐怕又要你挑起来了。”
  狄仁杰躬身答道:“是。臣谢陛下信用之恩,万死难报,敢不用命!”
  武则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浅淡的微笑:“好。而今凉州之事已定,朕罢去你西北道黜置使之职,改册江南道黜置大使,兼江淮都转运使,奉旨钦差,整饬吏制,查察大案,便宜行事。所到之处如朕躬亲。圣旨即刻下达!”
  狄仁杰躬身道:“臣领旨谢恩。”
  武则天说道:“元芳在你身边形同膀臂不需再敕。惟曾泰在凉州案中俯仰是非,协助你勘破大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