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灿当即就同意了,自打那次的事后,他们这对半路父子的关系已经处的越来越好了,如同亲生父子一般,李灿去店里两个多月实习,所有员工都以为他是老板亲生的。
钟业成也没想过澄清,误会就让人误会去。
除此之后,全家人也相处的非常好,晓荞见了李灿,忙挥手,“哥,你等会儿我这就下去。”
李灿在楼下也跟她挥手。
不一会儿晓荞就抱着个箱子下来了,还跟宿舍阿姨说了声,宿舍也没什么人了,让李灿帮搬下东西。
阿姨也没说什么,李灿就撸着袖子上去了,然后一趟趟的帮着往下搬东西,就是东西有点多,他有些懊恼,“早知道我就开那辆小货车了。”
晓荞郁闷道,“有那么多嘛。”
李灿笑道,“一般多吧,行了,赶紧上车。”
晓荞跟舍友道了别,就上了车,“哥,你在店里实习的咋样?”
“嗯,还行,我正在学习相关知识,不过你要是能一起来就好了。”
“我对这些没兴趣,我还是更喜欢小朋友。”晓荞分配到了江市第一小学当老师。
她以前上学时,还没有想过以后干什么,后来上了师范也是觉得只要能有学上就非常高兴。
努力学习也几乎成了一种本能,没尝试过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后来学校安排实习,她去了江市的几所学校实习讲课,她才发现她挺喜欢教书的,尤其是去小学习惯,看到那么多乖巧听话的小孩子,自己传授知识给他们,她就很高兴。
自此她才下定决心,以此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至于她爸爸也跟她提到过,毕业后想让她去店里帮忙,她也去看了看,待了几天但她发现这不是她最想要的。
如果她首要目的是赚钱,她可能会选择做生意,但是显然现在她不需要这样做。
李灿直接把车开到了家里,去年他们也搬了家,几个闺女小的都越来越大,大的毕业也都在本市工作。
钟业成就跟朱慧珍一商量,之前的小院就嫌小了,就又在总店附近这边买了个比之前大一倍的小院。
一人一间房还能空余出几间当个书房啥的,院子也十分的宽敞,而且这边是繁华街区,出了院门转个弯就是繁华大街,出行十分的方便。
钟母搬过来也说这边特别方便,菜市场、医院啥的都离的特别近,不过钟家平时也不用买啥菜,饭店那边有什么新鲜的菜,钟业成就会直接拿点回家,想吃啥都有。
钟母正在院门口跟邻居拿着大蒲扇聊天呢,她这几年日子过的舒心,眼瞅着老太太就有点发福,脸色也是红光满面的。
孙女们全都大了,连两个小的也都背着小书包去上小学了。
而且小学就在旁边的一个小学校,都不用过马路,走两步就到,连送都不用她送。
家里饭也不用她煮,儿子有空回来煮,她就给摘摘菜,要是没穿就儿子就直接从饭店拎两个菜回来,一家子吃的也特别好。
她闲下来没事,就喜欢跟左邻右舍的老头老太聊聊天,老年人嘛,又都闲着,很容易就聊上了。
李灿他们刚到门口,就听见钟母说,“我咋没有孙子,你看我家大孙子都这么大了。”
钟母一扭头,就指着李灿,“小灿快过来,你李家奶奶不认识你呢。”
李家老太太就住钟家隔壁,好打听,可能早就听说这家是半路夫妻,所以才问到这个问题。
李灿也赶紧过去,很自然的叫钟母‘奶奶’,钟母乐的合不拢嘴,李奶奶就悻悻的,两人又说了两个闲的淡的觉得没意思的,各自回了家。
晚上,钟母就私下里跟钟业成唠叨这事,“你说说隔壁那个老李也真是的,当着我面就问我,你儿子儿媳妇这不是前两年才又结的婚嘛,咋还不要个孩子,这都这么大岁数了。”
说完她就偷眼看了钟业成一眼,钟母就这点好,这些话从来不在儿媳妇面前说,就算是想要抱个孙子,也是跟儿子旁敲侧击的问。
钟业成听了心底叹了口气,心想还是来了,他跟朱慧珍也结婚三四年了,但两人结婚头一年就商量好了,以后不再要孩子了,一是两人觉得他们家孩子已经挺多的了,真的挺多的了。
把这些孩子养大,教育好他们都要费很大的心思,而且最小的两个还是个位数年龄,估计要再过十几年才不用他们操心,到时候他们都要五六十岁了,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生活。
二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再生一个小的不说身体行不行,就是养大也还需要好多年。
再有就是他们觉得他们的感情不需要孩子去维系,他们还是很享受二人世界的。
这次钟母问起了,钟业成就直接道,“妈,我不想再要孩子了,现在家里五个孩子了,生出来哪有那么多精力带,我跟慧珍还想过几天清静日子,。。。。。。。您千万别说您带,您都多大岁数了,不过享两年清福啊?您快想开点吧。”
钟母愣了几秒,最终叹了口气,“可惜小珍那么好看。”
这话?也就是不反对了?
钟业成哭笑不得,“科学表明,就算父母都好看,生出来的孩子也不一定好看,这得看孩子会不会随了。”
钟母瞪了他一眼,“行吧,你们想咋样咋样吧,反正家里这几个孩子都懂事,我瞅着小灿也是个好孩子,以后也错不了。”
钟业成就跟着乐呵呵的点着头。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也算是达成了共识。
当天晚上朱慧珍听钟业成说起这事,直觉得老太太特别开明,她可算不用为婆媳矛盾费神了。
其实她跟钟母相处这几年,几乎就没发生过什么矛盾。
钟母这个人是个极为好相处的人,她是那种有活儿抢着干,孩子们做什么她也不多问。
而且特别体恤年轻人,有时觉得朱慧珍平时上班辛苦,周末休息也从来不吵她让她早起什么的。
朱慧珍自然也是投桃报李,婆媳妇两个相处的就特别好。
*
转眼间就到了年底,经济开放的这几年,江市的发展算是突飞猛进,大家里荷包慢慢的也鼓了起来,饭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钟业成打算在今年推出年夜饭服务。
不出意外,大年夜的桌被预订一空,便宜的贵的通通都没有了。
也算是来了个开门口,转眼就到了年夜饭的时候,这天自然是忙的飞起,钟家全家人也都去店里过年,而今年他们却又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第90章
凯诚第一家店现在是凯诚的总店; 今夜年夜饭,店门前的街道上车水马龙。
店内一张张大圆桌,陆续坐满了人; 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这时门前停下了一辆三轮车; 朱母从车上下来,从上面扶下了朱父。
朱父气色与三年前大相径庭; 以前是一派儒雅的书卷气,精气神相当不错; 好像时刻要给人说教一番。
可是三年前那场争吵后不久; 他就生了场大病; 病愈后身体协调能力就出现了点问题; 做什么都是慢慢的。
走路、吃饭、说话都是慢慢的; 朱母当时正住在女儿家,还是邻居通知她,她才知道朱父住进了医院。
到底是青梅竹马从小一块长大的,又是少年夫妻; 她知道了哪能不管,于是匆匆收拾了行李就急忙赶了回去。
朱父见到朱母的那一刻; 呆呆的眼睛就溢出了眼泪; 可他当时已经说不出话了,朱母就这样留下来照顾他。
朱慧珍和钟业成得到消息也买了东西来看过他一两回; 不过到底关系也就这样了。
朱父倒是有些后悔; 将自己全部的耐心都给了那个养女; 可是到头人朱青连个影子都没见。
最后还是这个亲生的来看看自己。
养了三年病,朱父这身体也就这样了,这两年倒是能走能动了; 倒底身体大不如前了,朱母扶他下车时就说,“咱们就来凑凑热闹,一会儿吃完饭咱就回去了。”
大过年的在家也冷清,女儿女婿这么大的摊子支着,他们也想来捧捧场。
朱父点点头,倒是什么也没说,只是眼睛缓缓的转向角落,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觉得可能是自己眼花。
唉,这两年真是哪哪都不好了。
*
这次倒不是朱父眼花了,不远处角落里,朱青穿着时髦的大衣,踩着小高跟皮鞋,指间夹着女士香烟。
点燃吸了一口,大红唇上吐出个烟圈。
对面烟雾缭绕中,一张与朱青五官极为相似的中年男人脸慢慢清晰。
男人带着明显讨好的笑,同样的五官,放在朱青脸上还算秀气,甚至有些让人想保护的柔弱,可在这个男人脸上,就显得尖嘴猴腮,不似善类。
朱青腻歪死了对方那个笑,每当这个笑容堆满时,就是向她要钱。
那次离开朱家后,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心里作祟,就那么迷茫的在街上晃,然后就各种转车到了朱父说的她出生的那个小山村,只可惜那里早就已经由一片废墟变成了一片新的建筑物。
她又不知道去哪,就想离的远远的,然后她就一路去了南方,她身上本就没什么钱,坑蒙拐骗各种招数用尽,她都觉得自己变的都快不认识自己了。
总算是到了南方,又机缘巧合的见着那个杀千刀的骗她钱的男人,到此她才知道对方似乎是没骗她,他家里确实是开酒楼的,只不过不是他爸妈管事,是他叔叔家,而他之前那些钱确实是骗她,是为了还赌债。
那家伙对她赌咒发誓,说是一时钱不凑手才会如此,以后一定会把她成倍的还她,她倒不是傻的再次相信这男的话了,只是她在那里人生地不熟,倒可以利用对方熟悉一下,不过别看对方人不咋地,但吃喝玩乐的地方还是熟的很。
朱青跟他熟悉了几天当地情况,就发现好多东西在北方几乎都买不到,或者说是很难买到,如果把东西运到北方城市去卖,一定能赠赚钱。
就这样她又想方设法的弄了点本钱,然后就干起的倒买倒卖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