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卫密探夫妻档 金推完结+番外-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邵良宸尤其怅然,这位皇上总体而言决计可算的是功大于过,一些政令对未来的明朝中兴有着重要作用,可惜只因为他个性太不驯服,行事太过不拘常理,说白了就是太不听话,便落得如此众叛亲离的下场。
  据说,那位寡居宫中的张太后在很早前便与正德皇帝感情疏离,这十多年来一定也没少因为皇帝移居豹房等出格的事规劝管控,以致与皇帝进一步关系恶化。
  这年代的嫔妃大多出身不高,眼界与见识都很受局限,这会儿的张太后说不定正打算着等亲儿子死了,把十五岁的小朱厚熜招来宫里,她继续做着她的皇太后,还能有个比亲儿子更好掌控的小“干儿子”可依傍,是件挺好的事——即使张太后自己没这么想,杨廷和也很可能会忽悠她这么想。
  这一点,从正史上迎来朱厚熜之后张太后多次试图把控后宫的记载便可见一斑。她是这些年受够了儿子不听话的烦恼,想要借机翻身做主一把。杨廷和也是一样,他也是受够了被皇帝压制其下,想换个好管教的小皇帝来翻身做主。
  可惜的是,人家朱厚熜小朋友没他们想得那么好管教,刚进京不久便接来了自己的生母尊为皇太后,那位出卖了儿子的张太后处处被新太后压着一头,景况还不如从前,只落得一个孤独凄凉的结局。
  “皇上,臣还有句话想对您说。”
  现在外人都不知道东莞侯回了京,邵良宸往日都扮作内侍贴身守护在皇帝跟前,这天钱宁与江彬告退之后,他又对皇帝进言道,“您看臣与内子合力阻拦二哥谋反的那件事,为何臣等当时那般坚持,其实根源还是在于内子对二哥与父亲等人的亲情使然。正所谓血浓于水,亲人之间天然便比外人多一份信赖,偶尔有了嫌隙,也会比旁人更易解开……”
  “哦,”皇帝已猜到他想说什么,淡漠地出声打断了他,“那这些年,怎没见江彬有多思念他父亲呢?”
  “……”那倒霉催的二哥!拿他当亲情的例子只能是反面典型。邵良宸只得临时转折:“皇上,咱不谈亲情,只谈利弊也是一样。太后娘娘是您的生母,与您骨肉相连,您若有心将她争取回来,总比杨廷和拉拢她要容易多了。咱们何必要将这个强援推到外人一边呢?”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这一段张太后与杨廷和的合作比比皆是,在皇帝死前密议继承人,在皇帝死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拆了豹房,杀了江彬,扫除一切皇帝曾经信任和喜爱的人与物,这些事里处处都是张太后在帮杨廷和。那是皇帝的亲妈,干什么要让她沦为外人的利用工具?
  皇帝一时沉默不语,他已经记不起多少年都未与母亲说过套话之外的话了,这一次得知母亲竟然背着他与他的敌人商讨他死后的事宜,他都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印象里,母亲一直都与那些讨人厌的大臣观点一致,一见面就不停地唠叨他这个不妥那个不当,渐渐也就变得像那些大臣一样令他讨厌。
  多少年了,总是外人说什么,母亲都觉得有理,他说了什么,母亲都觉得荒唐,这样的人,真还有希望争取得回来么?随便想一想,皇帝便觉得头皮发紧。
  “让我想想吧……”多年的隔膜,不是轻易想解除就能解除的。
  其实能否争取来太后帮忙并不是邵良宸很关心的,眼下他只盼着皇帝的病能好起来,不要落得历史所载那样的凄惨结局。郊祭上吐血晕厥那一幕是他们假造的,是安抚杨廷和、引他出手的一个步骤,可皇帝实际的病情也并不十分乐观。
  据胡太医说,皇上能否好得起来,现在只能看天意,他的医术已经没了把握。
  刚出正月,刑科给事中上奏,称皇帝一人在豹房养病不妥,应招内阁及各部院官员轮值侍疾,既可负责监督药膳等事,亦可及时听取皇上谕示——皇帝未允。
  皇帝既没有准许大臣轮值侍疾,也没叫钱宁与江彬两个近臣守在跟前,看起来他并不担忧自己身边有什么危险,反而更怕外面局势不稳,钱宁负责监管京城内的治安,江彬则被派去留驻京营,管控京营军队。
  皇帝跟前留下的人前所未有地少,夜间时常才有一两个宦官值班,比寻常大户人家的主人排场还要小。
  二月间,皇帝缠绵病榻,向内阁提出对跟前的太医医术有所质疑,想换两个人来为自己诊治,内阁首辅杨廷和没有应允,反而告诫皇帝检点私生活,杜绝往日恶习,自然病就会好了。
  一个病得起不来床的人,竟然还在被教训私生活不检点。
  皇帝跟前能听从支配的人手越来越少,好像豹房内外的人们都已不再拿他当回事,甚至都在等着他死,就等他一咽气,好迎接新的主子,开展新的生活。
  一位皇帝在病况危急、随时可能毙命的时候,跟前没有亲人,没有大臣,没有心腹,甚至连可支配的下人都少得可怜,这种景况说起来似乎骇人听闻,却是完全符合历史记载的事实。
  邵良宸与皇帝他们故意松懈了防御等待杨廷和出招,时至此时,其实人家的招数已经能明显看得出来了。
  杨廷和为人极度谨慎,他想要谋害皇帝的手段不是下毒或行刺,甚至不是错用药物,而只是让太医和下人们玩忽职守,疏于照料,把皇帝晾死,对于一个重病病人这般处置,自然是既奏效又稳妥的方式,很难会授人以柄。
  现今皇帝的病况没有杨廷和以为的那么重,但也已经不轻,想要继续这么与杨廷和对耗下去,很多行为就要对外保密,也就难以让皇帝得到最佳的医治与照料,再这么下去,恐怕不等他们拿到什么杨廷和切实的把柄,皇帝的病已经回天乏力。
  某日深夜,皇帝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咳醒,一睁眼就看见邵良宸坐在卧榻边上。
  “你还没睡呢?又不用你值夜。”皇帝接过他递来的水喝了一口,勉强平复住咳嗽。
  邵良宸满面忧虑:“您不能再这么跟他们耗下去了,再不妥善医治,会把病耽误了的。”
  皇帝没所谓地道:“现在退缩,岂非功亏一篑?那我前面受的罪也白受了。”
  “可再这样下去,您说不定会把命都搭上!”邵良宸语调不觉间高了些,“有何必要拿性命去与他们较劲?”
  皇帝静静望了他一阵,忽含笑道:“你该盼着我死了才对。朱厚熜可是你看着长大的,他做了皇帝,难道不会比我对你更好?”


第121章 入宫论罪
  邵良宸听了这话,忽然有点明白了皇帝的心境。
  这阵子让皇帝为了麻痹杨廷和而装出病入膏肓时日无多的样子; 除了耽搁治疗之外还另有一个恶果; 就是令他看到了世态炎凉; 影响了养病的心情。
  往日有过再多的风光、再重的权柄,当别人看出他就快要退场的时候,也都不再拿他当回事; 下人、臣子、甚至是亲妈,都在各自为自己打算着未来; 根本看不出谁表现出一点对他的死担忧、恐慌。
  即使有人担忧恐慌; 也可能是出于对靠山倒了的担忧恐慌; 对现在的皇帝而言; 更奢侈的情绪是难过。恐怕现今能真心为他可能不久于人世难过的人,能有几个?
  病人的心理本来就脆弱; 再看到外人这样的反应; 很可能会生出消极厌世的情绪; 求生之念随之淡漠,觉得死就死了,没什么大不了。相比身外受到的治疗与照顾; 这恐怕更加催命。
  邵良宸温言劝道:“皇上; 我知道您曾为整个天下操心劳力,他们没人知您的情,不懂您的心,那是他们的过错,没必要与之计较。再说您要真于心不甘; 更该养好了病,再去与那起子没良心的人斗啊。”
  皇帝显得兴味索然:“别跟我提那些人,我懒得想他们,一想他们我就睡不着觉。”他顿了顿,“你不知道,昨日我差人去送马氏和喜儿他们离京,听回报的人说,只有喜儿问了几句爹爹如何了,马氏却连问都没问一句,还面露喜色,好像早已等不及了要走一样。”
  邵良宸一阵心酸,不自觉地握起他的手道:“您曾经问我一个朋友都没有的时候是何感觉。如今在您看来,难道我与钱宁、二哥三个,还不能算是您的朋友?人活一世,真正贴心的亲人朋友能有一两个,便已不错了。更何况,您还是皇上。”
  皇帝没有回应他这话,调整了个更舒适的姿势躺着,舒了口气道:“他们两个我已经知会了,万一我哪天真不好了,就叫他们及时抽身离京。你顾虑得也没有错,像他们这身份,没了我就没了靠山,确实落不得好结果。不定多少人等着清算他们呢。原先我没去考虑这事,是因为我没想到,我这个年纪,竟然一场病便会病成这样。”
  邵良宸手上微微紧了一下,默了一阵方道:“我还没跟您说,您也知道浙闽一带走私返货的那些海盗吧?其实我早有打算,等到您用不着我了,我便卸任过去那边做生意,与佛朗机人和日本国人打交道,把丝绸瓷器卖到琉球国、吕宋国那些地方去,在把那边的香料、宝石运回大明来卖,一边赚钱一边饱览风光,偶尔还能与海上的盗寇交一交手,拿佛朗机的大炮与火铳跟他们打海战,何其自在舒爽?我早就想着,等到您想要隐遁的时候,就接您和二哥钱宁他们一起来,咱们一块儿去出海做生意,一块儿去打海盗,既有钱,又能过打仗的瘾,您一定喜欢。”
  这话是掺了水分的,他原先没想着带上皇帝一起,这会儿却是真心有此企盼。这位皇帝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出宫住进豹房,离开北京去漠北打仗,都是他在追求自由的表现,如果真能让他去到东海上驾船遨游,一定会如鱼得水,很合他的脾性。
  “嗯……”皇帝长而慵懒地应了一声,“听着不错,佛朗机人……我学了佛朗机语,好几年都未曾与人说过了,我还想要开放海禁,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
  听着他说话声音越来越轻,邵良宸简直疑心他随时都可能死去,他不懂医术,依稀记得好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