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地精三岁半-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阿姨吃饭没?”
  “你杨叔叔今儿开会,给没给我送来。”
  幺妹一愣,杨美芝来看妈妈都不带吃的吗?明明都到饭点啦!让一个重病人每天指望上班的丈夫,没吃的营养跟不上,抵抗力起不来,这病不就更难愈了吗?
  “那我去给阿姨打吧,阿姨想吃啥?”
  杨老师摇摇头,让她坐在床边,抚摸着她柔软的发顶,那小小的漩还在,除了发型,跟小时候没多大变化。“你妈妈真幸福,因为你做了她的闺女。”
  “杨阿姨也幸福呀,哦不,丽芝也幸福,因为你选择做她的妈妈。”
  杨老师眼里的泪水“吧嗒吧嗒”掉下,大滴大滴打在苍白病态的床单上,她把枯瘦的双手藏在被窝里,生怕吓到小姑娘。“丽芝最近没闯祸吧?”
  “没,她很听话,学习进步很大,上课也没走神啦。”
  杨老师欣慰的笑笑,虽然作为教师,她知道闺女这样的学生不走神是不可能的,可她还是被安慰到了。小绿真好像从小就有安慰人的技能,知道怎么让人不伤心。
  她要是黄柔,她睡觉都能笑醒吧?
  幺妹估摸着,偷偷躲着哭的丽芝应该把情绪稳定下来了,想要绕到屏风后叫她过来,陪妈妈说几句话。虽然杨阿姨说不让她来,怕影响她学习,可她肯定也是想她的。
  谁知杨丽芝却不在屏风后,地上留下一网兜苹果。
  幺妹猜,她把苹果放这儿,估计是上厕所或者跑哪儿哭去了。
  于是,她把苹果提到床头,洗洗手给杨老师削了个面面的,小块小块剜给她吃,不时说两句学校里的趣事。也就吃了四分之一,杨老师就精神困顿,坐不住了。
  幺妹扶她睡下,盖好被子,犹豫一下来到医生办公室,敲了敲门。“你好,请问王医生在吗?我是26床的家属。”
  很快,有人给她指了指王医生的位置,她走过去,非常从容的再次介绍自己的“家属”身份,说她是杨老师的二女儿,因为一直待在学校不清楚情况,想来问问她的病情。
  王医生十分不赞成的批评她,怎么能因为是学生就不管生病的妈妈,这不是孩子不孩子,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巴拉巴拉,看得出来,王大夫是个嘴巴很厉害的人,说话不怕得罪人。
  幺妹低着头任他批评,直到批评得差不多了,大夫才喘口气,“你妈情况非常糟糕,她是乳腺癌晚期,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错过最佳手术时期,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她的痛苦。”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可崔绿真还是红了眼,真是啊……
  多好的杨老师呀,老天爷真的不长眼,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不能做手术,那就是在熬时间了。幺妹想起刚才脑海中冒出来的两种植物,名字她知道,可就是大河口没有,她现在的灵力可以很轻松的探测到,这种植物在石兰省都是没有的。
  她跟杨老师打声招呼,没提丽芝也来了的话,只说明天再来看她。
  回到家,先去厂里给李思齐打个电话,谁知接电话的人却告诉她,李思齐出去打比赛了,要下个月才回来,而杨老师却拖不到下个月了。
  “老师你好,能不能告诉我一下,李思齐比赛地点的电话?我是他妹妹,家里有急事找他。”
  一般来说,不是天大的事都不能打扰运动员比赛,况且这次比赛非同一般,可她都快哀求了,对方才说:“哈尔滨,明天正式比赛,如果你实在要说,也请明天下午六点以后再说。”
  幺妹满口答应,在哈尔滨那是亚洲杯,算是思齐哥哥近几年能打到的最高级别的比赛了。奥运会和世锦赛也不是年年有的,他那样级别的运动员,如果今年比赛不好好表现,明年能不能进世界级竞赛还不好说……运动员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就是比赛和拿奖,台下苦练十年,就为了台上那几分钟。
  除非天大的事,否则她确实不好打扰他,只能再等一天了。
  她挂完电话,垂头丧气出门,忽然被人叫住,“幺妹!”
  “咦,秋萍你怎么在这儿?”
  张秋萍跟她妈一样,穿着她妈的旧衣服,包着块中老年专用头巾,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我来帮忙呀,你从市里放学回来这么快吗?”
  “我们坐车回来,今天没走路。”在大河口生活了这么多年,秋萍还不知道大河口距市区其实也不远,尤其现在修了人民广场,移了几座山后,走的都是直线距离。
  她听得一愣一愣的,“这样啊,那我哪天有时间也带我妈看看去。”
  黄英自从来上班后还一天没休息过呢,厂里排给她一个月四天,可她舍不得,都是用来加班,因为加班工资比正班还高。秋萍也履行当初的“诺言”,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帮妈妈干活,抵她的晚饭钱。
  哪怕厂里不让她干,她也会跑幺妹家帮忙做饭,勤快得很!
  一开始刘惠还有点想法,因为黄英男人夺了崔建国的权,可观察了几天她也无话可说,母女俩干事确实是有目共睹的,要说她们可就不厚道了……几乎是花了一个人的工钱请到两个工。
  “你复习得怎么样了?我那里有以前用过的复习资料,待会儿我给你送过来。”
  秋萍感激不已,“那可太好了,我正好有两块知识点还不熟……”两个人巴拉巴拉说了一会儿,幺妹才回家去。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脑海里出现的是杨老师那张枯黄干瘦的脸,这个可怜的女人啊,命运对她实在是不公平,明明丽芝就快考大学了,考上大学她也就退休了,老两口领着退休工资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吃啥买啥,那逍遥日子眼看着就要来临,忽然得了这个病……唉!
  “小丫头叹什么气呢?”黄柔从门口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沓报纸。
  “没什么,妈妈知道杨老师生病的事吗?”
  “唉,我和陈静前天刚去看过她。”以前,这可真是子弟小学最得意最风光的女人啊,双方父母都是干部职工,丈夫工作又好,孩子也听话,她几乎是少有的无忧无虑已婚女人。
  幺妹“嗯”一声,知道妈妈已经去看过了,这才发现她手里拿着一沓报纸,“妈这是干啥的?”
  “我正想找你看看,《阳城新闻》想办一出专门的文艺报,想跟幺妹诗社合伙,我们几个创始人现在意见无法统一,你静静阿姨让我问问你。”
  幺妹接过来一看,《阳城新闻》其实也不算啥大报纸,别说省内影响力,就是阳城市内也没几个读者,百分之九十的阳城人连听都没听过。报社也要生存啊,眼看着现在文学艺术作品数暴增,人们可选择的余地更多,像这样底层小报纸更加没生存空间了。所以报社决定靠办文学艺术专报来引流,把眼光投到了大河诗社来。
  这个近今年才兴起的诗社,现在全国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每次出的诗集几乎是一个星期就能售罄,需要加印加印再加印。如果能乘上她们的东风,说不定阳城市报社还有起死回生的余地。
  其实这种文艺出版方面的知识幺妹还真不懂,“妈妈你想办吗?”
  在闺女面前,黄柔十分果断的摇头,“我不想跟他们合办。”
  “为什么?”
  黄柔脱了拖鞋,和她一起盘腿坐到垫子上,“我不想再跟人合伙了,我想要是能自己办个……”
  幺妹可急死了,“办个什么呀妈妈?”你倒是快说呀!
  黄柔看着她,红唇轻启,小声道:“印刷厂。”
  “是因为上次的诗集印刷事故吗?”
  每次诗集印刷和加印的事项都由杨美芝负责联络,第一批历来都是印五千册,等观察销量不错的话再加印下一批,可上次第一批印成了五万册,本来这一期的诗歌就没啥亮点,很受读者欢迎的几位诗人都没作品,大家只想试试水的,结果一下子印刷量翻了十倍,却只卖出去四千多册。
  印刷费是先欠着的,每次都是第一批销量不错的话回本了再给印刷费,可现在只卖出去四千多册去哪儿拿五万册的印刷费?本来黄柔和陈静想跟印刷厂商量一下,找找双方的责任,看能不能多宽限她们几个月的。
  可印刷厂一口咬定他们十收到诗社条子才印这么多的,条子拿出来看确实是写的五万。
  而负责印刷事项的杨美芝却又一口咬定她给的条子明明是五千册,一定是印刷厂效益不好,想要讹她们一笔!
  印刷厂可是阳城市国营印刷厂,自然不愿背这黑锅,双方吵了好几天,最终也没出个对错和解决方法。
  依黄柔看,印刷厂错在收到条子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打电话来确认,毕竟这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巨大的订单量,他们应该疑惑的。可能就是杨美芝说的那样,效益不好,他们也将错就错印了。
  而杨美芝也是,因为还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明里暗里说了几次如果分身乏术的话可以辞职,她又不辞,干活的时候却经常出错,马虎大意得不行,明明是要给张家送的货款却送到李家去,明明要昨天校对好的她今天才来干……在条子上多写一个零,也不是没可能。
  黄柔早就想找她谈谈了,可最近杨老师生病了,她看在杨老师面子上也就不好再提,寻思着等杨老师出院她肯定要谈的。
  可现在,跟印刷厂的解决方案还没下来,身上背着三四万的债务,她那种急迫的想要另起炉灶的心情更强烈了。
  如果拥有自己的印刷厂,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印多印少她说了算,什么时候印她说了算,再也不用排队到遥遥无期……
  黄柔点点头。
  幺妹沉思片刻,“我觉着可以,以后咱们说不定还能办出版社嘞!”
  黄柔笑笑,“小丫头真敢想,出版社哪是那么容易办的,那可是要向国家申请出版书号的。”
  “谁说不能?妈妈你要大胆的解放思想。”
  黄柔“噗嗤”一声乐了,小丫头,还学会用大话压她了。
  她就是足够解放思想才想办印刷厂,把以爱好聚首的诗社发展成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